型式检验被部分企业理解为只有在新产品定型、生产许可、认证时才做的一项工作,在日常质量管理中型式检验严重缺位。分析原因无非两个,一是对型式检验的认识不够,二是不知如何去执行这项工作。
本文通过对企业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存在的型式检验问题分析,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供参考。
0 C! ~# a* a5 l9 R% V" Z& E
作者 | 尹英锋
(节选)
. a I+ V7 r9 g! h3 g
现状3 C% k5 E \; d+ J( x f
产品标准的检验规则中明确了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两类。
/ k3 @. R5 z U7 P7 k8 F2 Z- ]$ X 出厂检验 是产品出厂或产品交货时进行的检验,检验项目主要是产品的外观、尺寸和形状偏差、材料要求等。出厂检验一般为全数检验,但全数检验有困难的产品可实行抽样检验,抽样检验方法依据GB/T 2828系列程序进行。
型式检验 是依据产品标准,对产品各项指标逐项进行的全面检验。
- T4 x! b+ c+ x" H% m M3 `$ @; w7 s目前,从第三方机构了解到的情况是企业只有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才做型式检验,一是为了认证目的进行的,二是对新产品综合定型鉴定。
1 |" o! z, ?- s- i- Q/ M# x
这两种情况均为认证认可的需要而被动提出的,出于企业质量保证和提升意愿的提出,型式检验的委托却屈指可数,认证工作完成后,型式检验的日常验证工作就丢到一边去了。
0 l4 d2 i9 j, P; F( B1 Q# A1 u企业为什么会不愿意做型式检验?
% h9 p+ l6 r' H$ l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关键的是对型式检验的认识不够,部分还不了解什么是型式检验,甚至认为多此一举。如果不是有认证需要,进行型式检验是按预定的形式简单应付了事,不是本着发现问题的目的而进行。
+ j; v1 w6 C4 r4 ^/ P% Y4 [
与此同时,产品型式检验涉及项目较多,人力不足、设备不全等问题都会给企业带来检验困难;还有就是检验渠道信息掌握不全,有些项目不知道去哪里检。
! c4 B$ q8 {2 R3 m9 o. ]$ k
由此可见,阻碍型式检验的因素涉及到多方面,是一个系统性问题。
( S2 q3 G8 q. D) y! q. f1 X; x9 H7 d
质量保证意识$ z0 ~7 i, E' s' o7 V9 P
生产企业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都会有自己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体现企业的质量宗旨和方向。质量保证意识就是质量目标,在管理上围绕质量目标,展开的全面质量体系管理的结果,最终必须落实到产品的质量上。
! q7 }& c$ i3 f3 w
, i2 I! q- ^5 ^: U" C. K/ e型式检验是把双刃剑,反映的不仅仅是产品质量的优劣,也检验了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加强质量保证意识,重点是落实质量标准意识。
3 N+ W9 t! G, V1 j1 k: n* N进行型式检验的情形
# n$ ]" `5 l( S按标准检验规则要求,在下列情况下,建议进行型式检验。/ `) d8 N) h* N- u6 c$ [
! M6 c' E- r9 l: c; C: d! b
3 E: d3 D/ p7 u/ [/ V6 _1.定型鉴定
创新发展是企业产品质量提升的动力,新产品开发是引入的新技术创新设计的产品,生产出来的新产品必须对其性能做全面的检测验证,鉴定新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企业的产品,由于各种原因需要转厂生产。转厂生产不仅是生产地点的简单变化,而且生产设备精度、操作人员的熟练度及生产环境都有相当大的变化。在投入大批量生产之前必须试生产,新生产的产品必须做型式检验,才能及时对产品缺陷加以改进,从而确保转产产品质量不下降。
/ y1 P5 F* r5 x }5 D. g- ?
- _7 w* }6 V9 l) i: M: c1 S2.生产条件出现重大变化
在生产中难免会因为各种因素导致需要改换原材料供货商、材料规格、调整产品结构或改变生产工艺,从而影响产品原有质量。因此,对已定型产品正式生产后,一般对其材料、生产工艺和结构均不能轻易改变。否则,产品的性能可能会因为采用了不同厂家生产的原材料、不同的工艺生产使产品内部性状产生变异,导致新的缺陷产生,此时必须做全项检测才能验证产品的可靠性。
' u* |# }0 |' N9 D+ t
* [& a' F% n' @4 j3.周期性考核
日常生产过程中,定期或积累一定产量后,周期性地进行一次检验,考核产品质量稳定性时,需要进行型式检验。
日常生产积累一定产量后,生产设备自身会有磨损、变形、坚固件松动等现象发生,使原设备的精度或可靠性发生变化。因此,有必要对产品进行周期性的全项目核查,掌握设备性能是否稳定可靠,从而保证产品质量。
% b- e/ X9 I$ Z" }
; z' N' A0 g. a8 `, f* J ]4.恢复生产
受各种因素影响产品长期停产,主要生产设备会不同程度的生锈或密封部位老化,从而失去原有的精度或其他意外导致关键技术失准。因此在恢复生产时,必须核查产品的各项性能,在产品质量没变化的情况下,才能批量投入生产。
6 u7 K5 X! u5 c, ~+ y( N
, D( z* |1 M. x! K: ]5.检验结果出现较大差异
出厂检验是产品走向市场的最后检验,只有检验合格的产品才能出厂。出厂检验结果与上一次型式检验对比有较大差异时,必须将同批次产品扣留,暂缓出厂。从成品中抽取样品再做全项目检测,依据结果评估产品质量。
- o7 G1 G5 }; b2 f* ^9 m2 u
5 {0 {* u: q I4 A3 I d/ j6.监管部门提出要求
质量监督机构认证、生产许可评审中根据认证准则或生产许可条例要求,对产品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由评审人员现场抽取样品送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全项检验。
) j5 g3 e( Z) X, N
5 C( }3 f- [5 m4 I$ r T如何做好型式检验
& q2 W4 t/ Z4 P6 B C. i型式检验是一项责任性很强的系统性工作,特别是结构复杂,科技含量高的一些产品,做一次型式检验项目要涉及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些耐久性项目需要的时间特别长。
/ w2 n9 `2 R/ G9 {4 N目前,型式检验坚持得好的,主要是一些质量意识高的大中型企业。这些企业除了有严格的出厂检验外,还坚持了周期性的型式检验。这些企业的产品因此能保持稳定质量。
9 r' X( J P$ I" k
针对中小企业存在的检测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困难,在这里提出以下解决办法。
W, q/ }5 z" q& t6 U7 X9 h! G( B
1.制定计划
首先,依据标准要求将项目详细列出,并将项目分类,主要是根据企业自身检测能力的情况,将其分为本企业有能力和没有能力做的两类。没有能力做的项目必须委托有资质能力的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不建议到同行业或无资质机构进行,一是数据无法保证;二是避免产生技术数据等信息外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节约检测费用。其次,抽封样品,确保从原材料到产品出来的一致性。最后,确定可靠性试验方法。对于标准上没有或有多个试验方法的,根据产品实际情况,选择可靠性试验方法获得准确的数据。必要时制定型式检验作业指导书。
; u C2 M3 S" R: x) S% N
2.检验工作的开展
(1)核查环境条件的符合性。对温度、湿度要求高的项目,必须满足条件后才能进行。
" W9 }" u8 K2 a$ d(2)检测设备计量的有效性,检查设备计量合格的有效期,如果超出有效期,必须计量检定合格后才能使用该设备。在有效期内如果停用时间较长或使用频繁,也要做好期间核查,确保设备数据传递性好。
9 ]5 s- x$ I" x( i4 G( q7 C
(3)企业不具备检测能力的项目,可以自行选定有资质的检验能力机构进行,检验机构一般都会提供上门服务。型式检验机构在接到申请单位的约请后,需要对企业提出的检验要求和相关资料进行核查并签定委托协议书,按双方应约定的时间、地点,根据具体工作内容派出2名以上检验人员组成型式检验组,到现场进行产品取样、封样等工作。为节约经费,现场具备型式检验条件的,产品抽样后在制造单位现场进行试验。制造单位现场不具备型式检验条件的,产品抽样后,由企业负责将封好的产品发运到型式检验机构所在地。
- Z7 D% T* o) }5 T3.型式检验报告
检验工作完成后,要形成一份完整的型式检验报告。全部项目由型式检验机构完成的,检验机构会在合同日期内出具型式检验报告。如果是检验机构完成部分项目的,检验机构应在合同日期内出具所检项目的委托检验报告。企业可根据自检项目结果和委托检验报告的结果合并,形成完整的型式检验报告,作内部生产技术参考,并存档保存。
3 d$ W* G# l! A4 D6 O6 g' n
4.型式检验后监督
型式检验完成后,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事后监督,必须要有分析和整改的内容,并监督完成整改,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提升。
" g8 H' I! f6 n% j! D
信息来源 | 《质量与认证》杂志 2018年8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