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如何改变企业里面的“老白兔”?
8 T+ W( z2 a! V9 V2 k
8 o" r \* M0 r7 r# r原创: 张应春 朗欧企管 昨天
7 q4 | a$ S0 G/ p; |. D4 v! n3 Z& M2 ~2 a
如何改变企业的老白兔
+ A% y* e; I( F; w+ c6 {) A来自朗欧企管
1 v. Q% Z$ |* b3 l, ~( U- V( K: o- m00:0021:02
/ s# d3 P) y. \3 W7 Q改变/ `0 [% `- s) T# P( z
导读:在今年的湖畔大学开学典礼上,在谈及员工管理时,马云讲到:“小公司的成败在于你聘请什么样的人,大公司的成败在于你开除什么样的人,大公司里有很多老白兔,不干事,并且慢慢会传染给其他很多人”。! j* k! L. l( p0 S4 M$ d+ e
$ _* Q/ Y5 c8 C' r# e" P2 l" e在这里面,提出了一个“老白兔”的概念。马云眼中的“老白兔”是指入职时间较长,“经验”丰富但能力一般,熟悉公司的业务、文化,却因惰性,往往在工作中顾左言他,耗费精力的员工。我们很多企业都是属于这种中型的企业,那我们的企业里面有没有“老白兔”呢?如果有这样的“老白兔”该怎么预防?怎么改变呢?
' W. n3 Z8 `1 d' b! V8 P
0 B9 ~ @7 Y- I1 v5 V我们首先来看一下企业里面的“老白兔”,有什么样的特征呢?我总结了一下,有三个特征:) D6 P7 t2 P; i: W; n. X5 N0 n6 n! c# D
“老白兔”的3个特征:
. S5 h" N9 v0 `8 S1 N! Q: X! d* j, d6 Y
1、经验丰富,用心不足4 M. j, W0 ?& {4 g
很多管理人员也许听到“老白兔”这个词后会讲:“张老师你就这么评价我们这些功臣?”1 e# R; n3 c5 X: ~. L$ l' H! u. P9 f
% `9 F1 L% l' n6 F/ \
我不是否认老功臣的业绩,而是我们要意识到我们存在的问题。的确,企业发展到今天,很多老员工功不可没。但是,我们不能执着于过去所付出的,我们要看当下,我们每个人是否还能适应公司的发展?还能为公司做出什么样的贡献?: O2 T1 T* `2 H6 @
+ S" g0 I# t V! z, G( Y其实“老白兔”曾经也是可爱的“小白兔”,那时候做事认真、充满激情。在企业里面做了很多年以后,慢慢变成了“老白兔”。: m6 X6 u: j: N& s! P. h
( h6 \# ?! d( L
当我们有了一定的经验,对公司流程熟悉了以后,我们是否还有原来最开始来工作之时的那股子激情?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需要去考虑和思考的问题。
8 `1 h" h8 B* U. `- F" x1 j t) ~0 o8 |, U- \7 y
所以,“老白兔”的第一个特征就是:经验丰富,用心不足。“用心不足”是什么意思?就是很多时候,反而还没有新入职的那些员工用心做事。
+ B3 C. G6 P2 U) K, k2 N: N; g6 K( ?8 j8 C2 G P! N2 T
前段时间有一个企业的管理员跟我讲,“张老师,唉呀!我记忆力不太好,我总是会忘记一些事情”。 ?, v+ t$ y4 l" X$ S9 a/ E
1 k! \4 m8 C8 X; |( v4 F+ E
为什么总会忘记呢?我告诉他,“你不要给自己找理由,你总是忘记事情的原因是,你把这件事情看得没那么重要。如果告诉你明天早上六点钟会地震,我保证你五点钟之前早早起床就跑了,不可能会等到六点钟,因为生死攸关啊”。
. W, T$ i k0 f4 l1 A# T! X) d* ^ B$ n* n/ s8 O
我们在企业里面也一样,用心不用心,记不记得住,是看你把这件事情看得重不重要。如果性命攸关,如果你把这件事情看得非常重,跟你有没有饭碗相关,那我想这个事情你一定记得住,而且一定能够用心地去完成。- j' J; X2 A) C4 Y9 p( @. [
$ S0 C. w ^7 [, W
我常说,用力做事只能把事做完,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用心做事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原则。有了这种品质,才能打造出别人无与伦比的精品;坚守这份原则,才能完成高难度的任务。
& G5 H& d4 j2 p2、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 @& n1 d+ [. E A6 w& j# z" r9 T F/ V员工在企业里面做了很久,熟悉了企业里面老板的性格、公司的流程制度、规定,以及整个企业文化氛围以后,会慢慢演变成“60分先生”,做事的时候,奉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准则。) i7 R0 \ b i8 y
0 N" o, R/ N- A, P* L所以,我们“老白兔”在企业里面的呈现就是“60分先生”。凡事做到60分,刚刚好及格就好了,生怕做多、做错。
# C' z% m2 |7 j$ C9 y5 z9 a. y7 O3、为人和善,拉帮结派9 s! N% i! E1 L" S" \' r' R' j* m
生活、工作当中,为人和善的人大都受人欢迎。在企业里面,一些员工在平常为人很和善,以此来“收买人心”,在一起久了,大家都有感情了,甚至还有一些裙带关系存在、进而拉帮结派。
) T: X6 e `! y5 N( o6 D
# Q; m7 c' s( Y$ M" Q7 Q不像最开始入职的时候那么较真,不像原来那么负责任。认为在企业内部组建好自己的“队伍”,公司就不能拿我怎么样。" ^' p* t. C. s4 S/ ^
5 u; C/ x# ^- g; I+ W. M. @
拉帮结派是团队建设的大忌,是企业发展的毒瘤。比如会出现排挤人才、群体抵抗公司新制度新决策等等。7 U, K; b$ e1 `: x; v
以上我总结了“老白兔”的三个特征,每一个管理者下面都有团队,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我们的下属中有具备这三个特征的“老白兔”吗?我们也可以反问自己“我是企业里面的“老白兔”吗?”
1 v: x/ p( t* F8 q“老白兔”在企业产生的具体影响:
4 C$ R+ K' X; e% G" w* o
/ `) M% a ?5 y6 a. `1、导致团队的创新能力不足
7 b0 G- q8 E, E9 C5 Q“老白兔”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势必导致做事没那么用心。那毫无疑问,最后整个团队的创新能力就会不足。
6 C3 [$ C) r9 J; ^9 k0 t) F
, t6 t1 K3 k! ?. b3 n" N一个用心工作的工人,他会专注他所做的每一个产品的品质,并不断地精雕细琢,于是有了企业产品的创新。表面上看是不断创新,而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用心。8 r9 C4 Z( u7 R
2、外部人才进不来,内部人才上不去
8 i/ C E' W) F; T! n0 s“老白兔”有了这种养尊处优的心态,便失去了创业时期的激情,没有了刚加入公司的时候的工作热情,甚至拉帮结派,搞裙带关系。最后导致的问题是外面的人才进不来,内部的人才上不去。
7 C5 l" W: s) {+ Z* Q8 x# y- z% W- g; @
0 Z8 y/ s# w. E* b6 |* X这是我经常在企业里面发现的问题,就你招一个优秀的人才进来以后,最后会被大家排挤出去;内部的人才呢?却上不来。因为岗位相对稳定,能力也好,待遇也好都相对稳定了,当这些稳定以后就会出现,下面的也上不来。那这样就直接导致了第三个影响。 [, A" M# X- ?7 \' g
3、组织活力不够
8 L$ D' C, X5 O9 g我经常讲我们一个企业作为一个社会性的组织,它是要有组织活力的。一个没有活力的组织,就像海尔张瑞敏首席曾经讲的一样“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就像休克鱼一样休克了,虽然还有生命特征,但是,处于休克状态。9 \; v2 e, l7 Q3 H8 [
) n: V; D+ s( T- V* h M
企业里面如果长期有大量的“老白兔”存在,会导致企业的组织活力不够,整个组织处在一个停滞不前的状态。4 ], _4 L- d( {3 z5 p& l: d
) o7 K' S- j& N9 W W
当我们知道“老白兔”有了这些特征,又对我们企业有这些影响,那么,我们该怎么样去改变企业里面的“老白兔”呢?我也有3个建议:: k# `8 n' t3 n2 d, P5 z+ H
改变企业里“老白兔”的3个建议:
. }! b3 Z2 {) F9 a
! n' _# A& t; C, I1、关注事情,用数据说话, c# _! _" V& Z" A1 [! x' C
“老白兔”是怎么产生的?是一直以来,当他把事情做好以后,我们逐步地把事情都交给他做,最后拜托给他做,就什么东西都依赖他去做,我们靠这种人跟人的信任,把信任转化成拜托,最后变成完全依赖,而缺少对这种“老白兔”人员的事情的关注。: v1 h9 N, t ?# y
, d# M/ O0 B% d* k" t) B3 I所以,改变“老白兔”的第一个对策就是关注事情,用数据说话。就是这个人每天做的事情怎么样?我们要去关注。9 ?8 b* I- R( }' z$ v& H( \) Q$ y
B# p& Y( B& S关注事情的核心是做到用数据体现。比如,这个车间主任他的计划达成率是多少?他本周的生产周期是多少?他本周的人均产量是多少?0 t2 Q9 M& ]+ ]# G! Q! V
9 d& x6 x3 A5 [: T3 s我们要每天每天、每周每周、每月每月去关注他所做的事情。/ j7 ^) o, r$ _& g% ?+ ~4 S( v
1 k- z e+ I* s D" h# ]$ R6 M
把所有人的注意力放在事情上是最好的管理。因为人心都是会有杂念的,只有把人的注意力,把人的心念集中在事情上以后,大家都围绕着如何快速出货?如何提高效率?如何降低成本?如何提升产品品质?这些点上来聚焦的时候,管理就好做了。
- J& }" |% C: ~: @! K8 q4 ^3 W) _1 w; {# q
关注事情,其实是相当于给了这些“老白兔”一面镜子,时不时地放在他面前,每天照一下他今天做的事情怎么样?每周照一下他这一周的业绩怎么样?每月照一下他这个月的业绩和问题分别是什么?6 {- R) d# Y) s8 ]
% P, X, f# W2 f. [) u这样的机制有助于企业里面的每一个管理者,有助于每一个管理者的下属,时时刻刻对自己的所做的工作保持觉知。2 O% D6 n0 \- Z& X: U7 x. h
/ p1 F+ L; v7 @8 I& W! s- h. p
企业里面为什么会培养出很多的“老白兔”?是因为我们采用“拜托式管理”。我们不关注员工具体的事情做得怎么样。所以,改变“老白兔”的第一件事就是“关注事情,用数据体现”。4 f) @4 ]5 t1 S9 d, Z8 A
2、培养梯队,降低唯一性, ?' h* Y" w& ?
“老白兔”的形成是因为他觉得他的经验丰富,在这个企业里面没有人可以替代他。所以,我们要进行一个人才梯队的培养。
B# v3 Q! b0 }* ~ h% O
& k O! v t9 N# E+ y人才梯队是从基层员工就要开始培养。很多企业的管理者,甚至老板,把人才梯队的培养理解成管理层的培养。
: S/ ]5 g9 o; e% |9 D+ c6 |
; L' f6 k: p8 v0 L# N" q; e一个企业、一个工厂里面,最底层的人是我们生产线上的一线员工。很多企业忽略了这一梯队的人才培养。如果我们没有从这么大量的员工当中建立起一个培养机制的话,那我们人才梯队这个楼梯的第一个台阶就失去了。
+ W" K, v0 P( b8 T! S5 Q+ V# t# u" Z5 n" w; Q2 r0 p- K8 ]8 u
所以,很多企业,当没有了第一个台阶以后,就需要经常去外面找猎头公司、找同行、找朋友帮忙介绍高人、能人。
% o( D) R& ^. V! R7 z0 U, D% K" P9 a
最后发现介绍过来的人未必合适,企业里面的薪酬体系会因为这些高人、能人的加入而不断的改变。这就是很多企业里面的薪酬体系,为什么到最后不能够形成体系了?因为到最后都是因人而定工资了。高人、能人,之所以高,之所以能,首先是他们的工资要高,当企业给他们高工资以后,原来跟着企业发展多年的人怎么办?他们的待遇能不能提上来呢?3 L4 p+ b& [% |1 r
$ g$ M/ B/ s. U9 Q6 W* p于是,企业的薪酬就会出现不断调整的现象,最后变成的结果是,薪资待遇都很高,但是,整个团队的业绩不好的这么一个局面。 ~/ O1 h9 z( i0 c( |5 X) C
: |7 z& d/ v$ x" X所以,我们要培养人才梯队。关于人才梯队,我强调的是一个纵向的培养,而不是横向的培养。" t' i; ^6 `9 ~4 Q' G0 X4 J
1 V6 ?& L1 v4 C5 q' D
对于很多一个亿到十个亿的企业来讲,特别是现在我们的利润成本日趋透明,我们的竞争非常白热化的今天,这就要求企业进行成本控制。而很多施行横向的人才梯队培养的企业,导致人力成本居高不下。比如,一个主管配个副主管;一个组长,再配个副组长……相当于一个岗位,要有两个人在那里担当。' J% d% o% q. u) A( B% ?) i; c
8 C/ `! t* n9 |9 R d$ ~. X我不太建议这么去做,当然特殊的行业或者高科技企业,可以这么来做一个人才的储备。我更倾向于纵向的人才梯队建设。就是从员工到技工、到班组长、到车间主任、到车间主管、到经理,这么一个纵向梯队。; d6 M8 t) `" c! E1 _& z
7 N( i. @, H, ^# w
企业里面每天开早会,其实就是发现优秀员工的一个渠道,每天对优秀的员工进行表彰,当这些优秀的员工多了以后,有一天基层的这个班组长走了,也能从这些优秀的人才中发掘胜任这个岗位的员工。
% Z W! w- K: W) A" z3 W9 d% ^- f, K) D# @& {0 F
我经常在我们朗欧服务的企业里面讲,我们每一个企业未来培养团队是需要我们每个老板、每个管理者用心去打造的。因为未来企业跟企业之间的差距一定是团队的差距、一定是人才的差距。而这个差距就是靠我们企业里面打造团队的能力来决定的。( T- D: X% D( _9 n
) k7 P0 ] r: t4 S( Z: |' H2 ?
只有打造出一个好的人才梯队以后,才能够降低这些“老白兔”的唯一性。
5 r. C: B0 K1 [7 A/ w3、形成组织记忆,减少依赖性
1 b$ o8 h+ @6 E3 v$ E& I$ W0 ~* L我们要将所有有经验的这些人,这些“老白兔”的优秀的地方,形成组织记忆。' H3 r+ j% h x5 ?7 P
9 d1 t; A6 v9 n" y. t
比如,做得好的优秀员工,我们把他的操作动作拍成视频,形成我们企业的组织记忆。. h( t. @; q% e, P9 [
1 M, k+ m" e& g
企业里面是不缺乏有经验的人才的,但是,我们没有把这些有经验的人的经验,把它转化成组织经验。作为一个企业来讲,我们是一个组织,一个组织就要有它的组织经验,就要把个人经验转化成组织经验。
8 A0 U- p3 D9 b2 J. V+ g4 t5 Z, Q8 x$ X* L1 C1 a- D
比如说,有一个喷油漆的员工喷得很好,那我们应该把这个人的操作动作拍成视频,做影像分析。进而形成图文并茂的作业指导书。然后,可以在饭堂,来进行轮番的播放,那么,这样为有心学习的员工、有心向上提升的员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媒介。( G# G( r0 ]- @# L% r: R/ A9 d" l
5 q: i' b/ m7 _. J
我们要善于将个人经验转化成组织经验,形成组织记忆。我们朗欧老师在企业里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变革以后,我们会把企业的管理进行流程化、标准化,以此减少降低对这些“老白兔”的依赖。
0 m; @3 P- b7 b2 T" l6 u x4 ~5 x
Z6 X! s# i( C这是我对于如何改变企业里面的“老白兔”的三点建议。
3 O. K: O$ O6 `7 }( j0 ~结语
9 j4 E0 h2 P* D4 T0 f
+ l. e2 y6 z+ I# R2 j5 R谈到“老白兔”,其实我并不是针对企业里面的这些老员工、老功臣。我想讲一句很中性的话,如果我们成为了“老白兔”,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成长来讲,也是不好的。对于企业来讲,也是不利的。我今天提出这个概念不是批评,而是让我们每一个企业的管理者都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们都要避免掉入到这个陷阱里面去。- f/ U3 s1 |2 H' r5 V4 L. e
5 b5 y6 H# i, ?$ ]' q! {$ g0 i
如果我们没有激情,我们成为了企业里面的“老白兔”,表面上看起来短期内占了很多的便宜,但是,对于长期来讲,对于个人职业生涯的成长来讲,我们真的占便宜了吗?这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的一个问题。/ [ Q6 P7 T9 o9 Z$ Z2 n+ {
: x3 m$ r4 Y2 v% \3 A7 ?0 U0 [5 P网络上很流行一句话:今天上班了,明天还想上,是事业;今天上班了,明天还得上,是职业。让我们把每天的上班当成事业,警惕自己成为企业的“老白兔”。1 D1 b% k. U4 z2 |6 q- m
' T) y" x- i" z6 p8 P, 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