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警惕安全工作中的形式主义
, t5 U" X; b- |# W
7 B+ ^* g- J9 ]5 [. ?askwhylife 安全微指尖 昨天
% r; Z$ m+ ~9 z1 ~1 x; C
0 C! ?% K& ^- Z: H7 w说明
1 J$ c: n; I8 I8 p" L! z 本篇文章以电力企业为例进行剖析,其他行业的安全工作也多有类似情况。
6 v# O0 ?8 C7 W( f$ l$ F5 l/ M5 ^
一直以来,电力企业都把安全生产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去抓,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近几年来似乎到遇到了一个瓶颈,进步放缓,甚至是原地踏步,每年都会发生几起令人匪夷所思的安全生产事故,这背后原因是值得电力企业深思的。“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红线意识可以说是深入人心,《安全生产法》也把安全生产责任压的很实,各个电力企业也是把安全生产这个主线抓的很牢,但就是无法突破这个瓶颈,似乎到了一种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形式主义就有了大显伸手的机会,要特别引起电力企业的警惕。4 z! g: ]4 Y+ w+ U u: \! N8 F
% ]" B2 o0 `. e9 `- Q) z我们先举一些电力企业中实际发生的例子,看看是否能达到让旁观者清的目的。9 H* |* a; a l- k: D
3 H/ l/ y7 F$ _0 Z& q4 p一、“痕迹”就是“护身符”
/ ~4 ^) r3 a9 p* [1 r& ^“痕迹主义”在安全生产领域已经蔓延到一个很严重地步了。《安全生产法》生产法的出台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以及生产经营单位相关人员的责任,目的就是让企业和个人履行好自己的责任,但当“达摩克里斯之剑”高悬头顶的时候,很多人想到的却不是“履责”而是“免责”。一旦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免责”上,形式主义的立刻就有了很强的生命力。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怪相: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看似“码”到成功;下级哄上级,层层加水,结果“水”到渠成。而真实的情况呢,安全生产本身并没有提高,相反,基层由于疲于奔命,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痕迹”上,真正的安全反而没人管了。
! O3 Q0 w! |' ~
+ ]5 S3 s x) x5 I. W- L6 D) j$ {1 f* f5 v: Q( u
“痕迹主义”发展到目前,已经比较隐蔽了,而且有很多变种,如果不实事求是的去评价其效果和效率的话,不易发觉,甚至剧情会反转,以至于最后成了“皇帝的新装”,危害是很大的。例如,一项自上而下工作的落实,应该是“提出要求—明确目标—制定措施—落实执行—检查考核—反馈改进”,但实际却变成了这样“提出要求—落实要求—严格落实要求—务必落实要求—坚决落实要求—圆满完成要求”。这种现象,最常见的就是文件层层转发,会议层层召开,但到了基层仍然是不知所措,最后只能应付差事,效果可想而知。- h" N% {: W# s2 z1 X5 H) z3 m
看似层层履职尽责,该发的文件也发了,该开的会也开了,该提的要求也提了,但实际上工作安排根本不接地气,基层没法落实,这类工作如果出了问题,让基层背锅是不合适的。2 S3 _" {4 e, e0 y6 ^4 H; k' v
再例如,央视曾经曝光过“证明你妈是你妈”事件,这种情况在安全生产领域也不少。为了证明一项工作做了,要用很多文字、照片、表格、台账去证明你做了一项工作,结果成了一分干工作,九分证明干了工作,看似轰轰烈烈,实则无所事事。本来定期安全学习是一项很好的制度,通过学习别人的事故案例来教育自己,可是为了证明确实开展了学习,要拍照片、留记录,并且在信息系统里录入学习情况,细到每个人的发言都要录入。3 O3 r9 N6 h" L6 E! T# b
更让人不解的是,有些人为了在安全学习上出业绩,更是变本加利的出各种花样证明自己安全学习做的好,各种花里胡哨的“痕迹”实际上成了名符其实的“客里空”。
: f3 y2 ^- p% p这也不禁让人想到一个问题,安全学习的目的是什么?难道是为了证明确实学习了吗?& m- I: a W. e0 e/ f& n4 K
基层一线的生产人员,很多精力都被“痕迹”所耗费,真正能投入到安全生产的精力可想而知,整个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一直运行在一个非常低的“功率因数”上,这就是现在安全生产管理处于瓶颈的主要原因。6 D9 h, H5 ^) X7 [3 _ y$ I
如果说近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做加法的话,那么现在确实到做减法的时候了。
4 ?2 L" H }" k p安全生产的目的是安全,不是通过各种没有意义的形式主义来证明安全。& e; _% D. o" N
' K% f: _6 p9 R
# B" e1 ^, p1 e, y' G$ }
二、“一刀切”就是“坚决执行”6 K2 U7 V0 N, ^0 n4 g5 @* k
' \. Q% ?2 ^1 Z% p% l
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里面说:“我们说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正确的,决不单是因为它出于‘上级领导机关’,而是因为它的内容是适合于斗争中客观和主观情势的,是斗争所需要的。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
) F/ F0 s" l8 k1 V在安全生产领域,这种“怠工”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最常见的就是“一刀切”。例如,在重要时段和重要活动期间需要保电,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要确保做到万无一失。但真正落实保电工作的时候,“一刀切”的现象就出现了,不论与保电是否相关,各类现场工作一律停工。
! @% J; g! v! n7 I' D* [# [把有可能造成潜在风险的工作给停掉这无可厚非,但是把与保电完全无关的工作也给停掉实在是没有必要。
9 B: l: x# G' [9 {. E! k) E当然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是不是实事求是的问题,如果脱离实际,一味的认为只要是工作就有风险,那么当然得全部停工了。那不禁要问?飞机飞上天就有掉下来的可能,那么你坐不坐飞机。答案很显然,99.9%以上的人都照坐不误。所以“一刀切”的背后,是惰性、本领不足、不愿担当。/ f0 c. U. P$ M' ^0 _
1 o' H" d! H5 e3 q7 E3 U5 J" s& y$ ? ]5 X7 j; p8 X2 d
三、“考试”就是“神器”0 v0 [* D2 } o9 n
% _% D9 z( u+ N0 q( h据了解,《安规》考试已经成为电力企业保障和提升员工安全意识的“神器”,入职考、普考、抽考、调考,竞考等各种形试的《安规》考试。为了把考试组织好,保证公平,专门编个题库让员工去复习。
?4 q. }& J3 X" J% p为了取得好成绩,专门抽调员工封闭复习,活生生的把学安规、用安规变成了背安规;为了保证员工和单位的重视,对考试成绩进行各种分析,各种排名,最后总结表彰,对成绩突出的个人和团体进行奖励。3 T/ T4 G, k0 L u/ }9 r/ R# P
这个工作,从PDCA的角度看确实是完美极了,可是这确实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了吗?能提高多少呢?据说有些安规满分的人到现场连设备都认不全。, [- x* B& M$ `+ S8 [
2 {& a% I- l( Y( _. a# X) [) M$ B- Y% X& U- U/ r" h# ]; ~. b
就考试这种形式本身而言,如果它能很好的为内容服务,那么并不是形式主义,但如果不能很好的为服务内容的话,就变成形式主义了。+ _1 e2 Y1 c/ I2 r# I
以封建时代的科举考试为例,在其形成之初是非常好的形式,确实改善了用人制度,而到明清时期把“八股文”做为科举考试的重点的时候,形式就大于内容了,这就成了形式主义。 Z0 P. a$ W9 b8 ^* K- \1 Z
而目前的《安规》考试就恰恰有那么一些“八股文”的味道,死板的题型,文字游戏为主的考题,甚至变态到一个标点符号,以至于员工们对《安规》考试非常抵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 l9 X* Y) U, A# Z- C$ u* B Q' G3 A% I3 e) w6 m
形式主义不是天生的,而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演化出来的,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阶级利益的冲突、文化的变迁、人性的弱点都有着复杂关系。那么电力系统的“形式主义”是怎么产生的呢?这里只能去探讨一下。! N0 H" S w* I2 f
首先,电力系统自身的特点,具备了形式主义发生的条件。不同于其它行业,电力系统最先进的技术、最先进的设备往往是最先应用在一线生产领域,也就是说基层是最先接触新技术、运维新设备的。所以从某种程度上电力系统的规程和标准具有天然的滞后性,那么“老办法不管用”就是一种常态。* f! E7 a$ g' u
而近些年来,特高压、大机组、配网自动化、大数据应用等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与先进技术相匹配的规程、标准以及管理模式并没有发生的变化,也就是说“新办法不会用”的现状也是很明显的。
) O& x9 v" P+ N' A. h% W因此,电力企业在注重顶层设计的同时,对基层一定要特别重视,要建立真正有效的机制和渠道让基层的能够发声和参与决策,最新的“战斗”都发生在基层,最有用的“战斗经验”也在基层,那么最有实效的“办法”也往往在基层。如果一直采用这种自上而下按部就班的模式,那么脱离实际的情况可能会越来越严重,形式主义的土壤也会越来越肥沃。$ a' _) [1 |1 x( D+ N
, q# I" n5 _5 C G7 B# C- Y- X
其次,知识经济快速发展让本领不足的人越来越多,为形式主义的滋生提供了人的要素。
: {' I( s+ A& c4 R7 r4 r习近平同志在《依靠学习走向未来》里讲到:“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如果我们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不自觉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那就难以增强本领,也就没有办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8 C. e- j: |; Z, k# m6 c* I4 ~/ q
电力企业基本都是国有企业,一方面,好的保障让一大批人可以心无旁骛的努力工作,这些人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但另一方面也造就了一批缺乏事业心混日子的人,这种人不是只在基层有,各个层面都有。正是各个层面这些混日子的人,滋生了形式主义之风,也伤害了干事创业人的积极性。" }9 l$ U3 {1 O0 i* n
A! D' X9 G5 y0 F( p3 E( O3 S再次,急功近利的思想是形式主义蔓延的温床。大家都知道基础的重要性,尤其是安全生产领域,如果基础不牢,必定地动山摇。但基础工作通常不会立竿见影、马上见效,一些人觉得干“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工作不划算,一些人觉得“做铺路石”太傻,就千方百计去追求所谓的“业绩”。于是乎,安全生产中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也就屡见不鲜了,“精益化”便会发展成“痕迹化”,“标准化”便会发展成“一刀切”,纸面上总结成绩光鲜亮丽,实际具体工作千疮百孔。
: v8 Q- i( \* V
2 W- F+ Q) h R: l最后,对安全生产的检查考核方式客观上催生了形式主义。目前对于安全生产的检查考核不少,但总的来说还是以查形式的居多,如查台账、查记录、查方案等,再细一点就是查标准、查流程、查签字等,真正深入检查内容和评价效果的少。
. T9 f* |+ ?7 ]% l0 ~在这种导向下,基层往往在这些形式的东西上要花费很大的精力,而在内容上投入的精力了就减少了。而且一些形式上标准化的要求,无形中束缚了基层的思想,让基层失去了创造力。
5 n+ ?1 n7 |% S7 T: K# h- K4 P0 B安全生产的考核,应该以“定性”和“定量”为主,不应该过分追求“定性”,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释放基层的活力。
% b h8 E! k& P: d安全是电力企业的重中之重,一定要警惕形式主义对安全生产造成的负面影响!+ B" _- S. e* i. ?* L9 }
$ {' a) Z; A- y: @# {6 [/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