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 ISO爱好者祝广大坛友蛇年大吉!!!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2681|回复: 3

    有限空间事故、机械伤害事故整理 | 别人曾经犯过的错,你千万不要再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8-6 20: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有限空间事故、机械伤害事故整理 | 别人曾经犯过的错,你千万不要再犯!
    + q7 \* a$ V' F$ ~% {( f  _8 T+ [[url=]安全家HSEHOME[/url]# t" |2 k+ I' l7 f' c3 L

    6 _7 u0 u) \4 |/ I01有限空间事故, [. b1 L/ h8 t9 G
    近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通报了,
    今年二季度,
    全国连续发生多起
    有限空间较大生产安全事故。
    8起事故共死亡26人,
    其中18人因盲目施救致死。
    事故初期均只有1人遇险,
    但在救援处置中,
    因盲目施救、措施不当导致伤亡扩大,
    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

    $ F( H9 T; Q, x: d$ Z
    这8期事故分别是:▼▼▼

    & u+ U- a5 n* Y! l% L3 s
    3月28日
    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一停产关闭的火纸作坊,1人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污水池安装抽水泵抽运污水,在池中晕倒,另外3人先后进入池中救援也相继晕倒。事故造成4人死亡。
    4月30日
    4月30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新胜小康村排污泵站化粪池进行维修疏通时,1人进入化粪池后窒息,其他人员在施救时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3人受伤。
    5月13日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天乐大厦物业管理单位,组织人员在地下室化粪池进行清理和设备检修时,1名作业人员不慎掉进化粪池,其他3名作业人员在营救过程中相继落入化粪池。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
    5月16日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山东省邮电工程有限公司在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郑州市中牟分公司安装地下光缆时,1人中毒,另外2人在施救过程中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
    5月23日
    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博资清洁科技有限公司1名工人在污水处理站更换泵站作业过程中不慎落入污水池中,另外2名工人在施救时先后落入池中。事故造成3人死亡。
    5月24日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新华人寿保险合肥后援中心建设工地,1名工人在地下室作业时缺氧被困,有5名工人先后进入救援时被困。事故造成3人死亡、3人受伤。
    5月26日
    广东省东莞市华业鞋材有限公司,1名员工进入4号皮浆池不久晕倒。3名工友先后入池救人,均晕倒在池中。事故造成4人死亡。
    5月26日
    河北省邢台市河北健民淀粉糖业有限公司,在进行集水池清理作业时,1名工人不慎滑入池中,另外2名工人先后进入池中施救。事故造成3人死亡。
    9 D8 F/ ?! d: e8 W8 m
    7 m8 W9 n' [6 X
    一是未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安全风险辨识不到位污水池、化粪池、沼气池、腌渍池、纸浆池、市政管道、地下室等各类有限空间,在清淤清污和检维修作业过程中极易造成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中毒和缺氧窒息事故。事故单位没有对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进行全面辨识评估,未落实危险作业审批制度,未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作业程序,在检测、防护、监护等安全条件未确认情况下实施作业,导致事故发生。
    0 E7 }2 m; i0 q
    二是现场应急救援处置不当。8起事故最初均为1人遇险,但由于事故单位和现场人员缺乏基本的应急常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缺失个体防护器材和应急装备,在没有弄清致害因素,也没有采取可靠防护措施情况下盲目施救,导致伤亡扩大。
    * J" ?* X7 C$ I* d  N' p
    三是对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不重视。事故单位相关管理制度和作业规程不健全、不落实,防护器材和应急装备配备不全,没有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措施缺乏针对性,未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演练,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

    ( I% @! Q: o; _$ o& m+ b% |
    四是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到位。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没有组织过有限空间知识培训或培训质量不高,从业人员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意识严重不足、对作业程序不清楚,监护人员缺乏监护救援知识和能力。无知者无畏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 U& u  P  {# U- N) c8 C
    五是监督管理存在薄弱环节。部分地区对相关行业有限空间监管工作不够重视,对相关制度规定和安全知识技能宣贯培训工作不到位,监督检查和执法处罚失之于宽、失之于软。
    * d  d/ y4 J0 J. ?0 k9 X& I3 ]) \
    02机械伤害事故2 o- b6 k1 j; G
    机械伤害事故是工贸行业比较常见的安全事故。机械伤害事故的后果严重,搅伤、挤伤、压伤、碾伤、被弹出物体打伤、磨伤等很容易造成肢体伤害。机械对人体伤害最多的部位是手,因为手在劳动中与机械接触最为频繁,其次是头部。
    ) a% o5 w, U% z" P. H! @  y( U+ B* U: B
    截至6月30日
    深圳市冶金工贸行业
    共发生7起亡人机械伤害事故
    共死亡7人

    1 u9 Z: P: B) L# c/ i" p) C
    那么
    这些事故是如何发生的呢?
    我们来重点了解其中的3起事故▼▼▼
    : H- P3 c# p) z0 p- C1 y5 S
    1、5月14日
    5月14日19时10分左右,某公司3名工人在处于运转状态下的1.2米宽大型卷钢板皮带机的入口活套附近,擦拭左右摆动的移动滚轮,工人王某听到机器有异常声响后,发现周某被卷入入口活套死亡。
    事故原因
    初步判断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工人在未关停机械设备的状态下,违规将身体伸入正在运转的入口活套机钢带内部进行清理作业,导致身体被卷入,进而引发机械伤害事故。
    2、6月22日
    6月22日5时05分左右,某公司清洗车间内一位甩油工在进行零件清洗作业时,头部被清洗机内部移动杆夹住导致死亡。
    事故原因
    事故原因初步判断为死者存在违章作业行为,违规进入危险区域。同时,其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安全防护措施不够完善,在作业过程中,人可以轻易越过清洗机的隔离防护,存在安全隐患。
    3、6月22日
    6月22日10时左右,某搬运公司在进行设备搬运过程时,一名员工站在通过起重设备放下的印刷机上方,不慎被移动的龙门吊上架夹住脖子,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
    事后,初步判断事故原因是起重设备操作人员在未确认起重设备前后人员安全的情况下操作起重设备;起重设备未按要求安装倒退报警装置,未发出声光报警信号;作业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未及时发现和阻止作业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 d# f: ~& X3 I( p& a$ m
    1、上岗作业中,必须精心操作,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 }0 Q6 A6 x& E2 U5 W

    5 O1 }- U! i. ], M+ q5 L
    2、严禁使用带病运行机械设备。
    7 W+ e) ~+ X3 v" R
    3、排除设备故障和清理前,必须停机。

    2 R* G+ D. ~  R; @  ~: V2 W
    4、检修机械必须严格执行断电、挂牌和设专人监护制度。机械检修完毕,试运转前,必须对现场进行细致检查,确认机械部位人员全部彻底撤离方可取牌合闸。
    " G4 H, n, J0 g0 l6 v0 N
    5、对机械设备进行清理积料、卡料等作业,应遵守停机、断电和挂警示牌制度。
    ( }9 F5 j, h0 B' M
    6、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设备性能和操作技能,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人员开动机械设备。

    ; ?& b5 r# I- ]3 l  S
    7、有关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要求。

    - l/ P, e( g! Q7 A5 `5 f

    , H) J2 M" R( O4 J( q
    5 K: W+ b% G$ B* A9 G& S& S; I
    5 C; v6 F1 w: F
    发表于 8-6 20: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重蹈复辙,亡羊补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7 04:54:20 | 显示全部楼层
    血的教训还是经常在发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7 07:4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血的教训还是经常在发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2-4 11:5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