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P5 ^1 \* v5 b2 L3 b/ d# P
* A+ @4 S5 X+ v L/ ]5 A
到了生产现场,内行人一眼就能看出哪里合格,哪里不合格。下面通过一位工厂牛人审视车间的三招经验带各位一起学习!
& e! U2 } L; k# p: q8 Y
" o/ }! y" _0 L1 `. @10 `: k" J9 v5 Z
第一个层次3 m$ {2 Q% X1 E) b8 \5 \# c, G/ Q. U
着眼于大方面系统,用客户的眼光去看,去审视!
6 r0 c, ^2 G. Z. W6 K+ K& g- ^
一、看流程看流程的目的是看一家企业是否有一个精益的布局,是否在创造无间断的操作流程使问题可视化。流程非常重要,一个随时间断的流程布局,浪费随处可见,一个精益的布局流程能在设计的源头上消除很多的浪费。实施精益管理,先期进行精益的布局,这是至关重要的。
+ l- }0 q# k( r) \2 n) w- _二、看可视化可视化是让问题简单化,是用眼睛管理。可视化也是企业管理氛围的体现,管理水平的直观传达。可视化的体现是目视化的管理看板,我将它分为静态的和动态的管理看板。静态的看板主要是传达组织长期的管理理念,动态的看板是管理者随时要把握的管理信息,我认为动态管理看板更能反映一个组织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 p: x6 d: @( q6 P三、看标准化一个企业肯定有许多标准,之所以叫标准化,是将标准普及到可执行的层面。建立标准有四个关键问题:
1.是否每个人都能知道正常与异常?0 A2 D% @. K$ q' \! s
2.是否每个人都能知道自己应该采取的标准方法?
) m, g6 z! i* [1 {$ C3.是否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工作的主要问题?4 [$ J2 p- O4 G) F' R5 ^
4.是否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 Z5 A! O" e3 y R四、看文化进入一家企业耳闻的目睹的文化元素的表象体现。如果这家企业5分钟之内听不到“改善”、10分钟之内听不到“现场”这些词汇,它就不是优质企业。如果一家企业它具备了这样一种质量改善文化,首先,这种企业文化要求高级管理人员坚持到生产一线去,直接聆听员工的声音;其次,这种文化里,每天都会使用分析工具,目的是潜在问题凸现出来,每个人都会问“为什么”,直到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并不断点检对策的正确性;第三就是,这是一种“问题优先”文化,高层管理人员会和员工一起解决面临的问题,会感激那些找出新问题的新麻烦的人。: A' f- q' S8 {* L: Q& o
& m# U( P8 E2 Y4 h3 W1 @/ j; h
' {7 x( G) `4 n3 L# R; p
7 {, V2 W5 `6 C5 \: I1 Z. h- `2# o( c/ _8 u6 t+ K L2 S6 W
第二个层次
4 E% Q3 ^$ _* V着眼于管理环节,用管理者的眼光去看!方法是:一看、二问、三思、四做。
$ o) \9 A/ r4 s @& N
一看:站在距现场5M远的地方用客户的眼光去观察20-30分钟,对象是人、机、料、法、环,然后再进入现场去近距离看、听、想。3 v$ a. s& I0 K6 d5 @) C/ p( j9 X
1 {' I1 B: @1 ~ {人是否有提升计划?设备是否有点检基准?物料是否能够配送?加工方法是否易于遵守?环境是否易于轻松工作?
4 A3 V' `# t4 r+ f8 k/ C
二问:分为问操作者和问自己。
9 t) i( r3 B1 z! l" b h8 D8 b: `; w" R: ]$ M
问操作者:为何这样做?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强化遵守规定意识;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强化返回原点思考的意识;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强化质量意识;有没有异常?出现异常怎么办?——强化异常问题“呼、停、待”意识;问自己:为何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强化改善意识。
5 G# r& q. B& g* p$ O( q# S三思:思考原点、思考根源、思考方案。
& l+ q% B- K! ?& I: n& K
+ Z) u- ]' x5 v# \, s' W2 ^6 c0 f思考原点:针对看到的现象,返回原点(创造价值)进行思考;原点就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用最少的资源,制造有价值的商品如果偏离了这个原点,就存在问题。
3 |2 u: D2 H# k( l
思考根源:针对问题点,思考问题产生的根源,(切忌不要被表面现象蒙蔽)用“五步为什么?”查找问题的根源;# b" E4 M$ T! L# G$ g* w
思考方案:针对问题,思考改善方案,能否采取改善四原则排除/简化/合并/重排。
7 j) n) ]/ A; s7 J* l
四做:调查分析、改善方案、跟踪检查、巩固: {4 N5 J* j7 I8 w- I
2 t' C% i9 x: C; }8 O' t1.调查分析:现状调查分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统计分析,查找出关键的因素;2.改善方案:制定改善方案,组织进行实施;3.跟踪检查:对执行过程进行跟踪检查,出现偏差及时修正;4.巩固:对改善效果标准化,制定再发防止措施,落实到相关管理文件。
# d( E# r; c# F! |5 i
0 f& `9 d( }: P) |( ?3% K( W3 J& ~2 l( ]( j3 F
第三个层次
( t8 q; o% ~$ `2 w- _! D着眼于管理细节!
3 V: _7 k W7 g% O' H3 o* {7 O这一种观察方法主要应用于现场一线直接的管理者,现场巡察细节对象是人、机、料、法、信息。
) ?/ e' z) e! X+ G6 O A* I# _
人-Q(质量)
1 q% n* x0 z- {: }. z0 [% `0 [! Z人员能力状况是否清楚?是否有训练计划并执行?是否有新人/顶岗人员?是否有标记?是否有针对措施?是否按《标准作业》规定操作?是否按《品确书》实施频检?是否有不易保证质量(难操作工序)的操作?对关重工序是否有操作资格规定?
3 U1 O: [) S2 C5 U& \; v人-C(成本)
9 w& D z: k1 p
: g! Q- J1 z# q4 K生产线上人员是否按标准作业配置?有无多余人员?是否有作业动作停止现象?是否有等待(单手/双手)现象?是否有费力操作?动作太大、步行多、转身角度大、移动中变换状态、伸背动作、弯腰动作?是否有左、右手交换动作?是否有重复/不必要的动作?
4 I) r* @! X/ {8 z+ I( F人-D(效率)
! C' C" T3 P U0 x% I" m2 g! d" b+ {- c8 v0 Z- v
是否有寻找现象?是否有不熟练操作?是否有离开生产线现象?是否用同一顺序反复进行作业吗?注重观察作业者手的动作/脚的动作/腰部的动作/头的动作,是否能省略/合并/重排/简化?
. g- h$ f' x9 A/ B人-S/E(安全/环境)2 |; x& s. M9 M4 c
& w& F! R- R! B" B/ N" e操作方法和周围环境是否有不安全因素?作业时光线是否充足?是否有异常噪音,是否刺耳?作业周围是否清洁?地板上是否有油污?是否容易使人滑倒?
e+ y& e" ?% e T7 f设备-Q(质量)6 P" d0 n. f6 I
" z& E3 o D5 _# T0 a) i8 G% L8 p是否有设备精度点检制度,并得到遵守?是否有开工条件点检/工装点检制度,并得到遵守?设备调整是否有管理制度,并得到遵守?条件设定是否可由作业员随意更改?是否锁定?负责变更的责任人明确了吗?---需要可视化。
% b1 q3 W2 E9 W! v2 ^3 q3 n. A
设备-C(成本)0 {2 _* { \+ _6 d- ?
% ~7 B8 |/ w/ z6 a3 F是否有设备故障率/停机时间每日变动趋势目视化管理?设备切削参数是否设定?是否最优化?并得到遵守?是否有生产线设备节拍显示?是否有对节拍长的设备不断改善活动?是否有刀具异常消耗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是否有设备换型时间管理?是否在不断改善减少换型时间?
6 l0 O0 Y/ A* U7 N设备-D(效率)
8 V9 q) v; t! ?& j
/ l0 M" @& J/ E设备的日常维护(点检)的事实是否够清晰可见?设备上面、加工部位、天花板上是否沾有灰尘或异物?所使用的工具是否有规定放置位置?并得到遵守?是否从设备的运动部位发出较大的声音或奇怪的响声?切削油、冷却液是否正好打到切削部位?是否有定量/定时换刀管理制度?是否得到遵守?
c" V0 d [5 h/ S0 Z% l设备-S/E(安全/环境)
% z9 l* e( I/ J" k& k; ?: P# ~, o2 z8 I, Z1 `" J
设备运动的地方,身体一部分进去设备会自动停止吗?是否有设备漏油现象并得到管理?是否有切屑飞溅现象?设备是否有异常声音/气味/温度等?设备防护罩是否正常使用?设备上是否放置有多余物料?
9 B' ^. C7 r# {" d# C' \* a" `材料-Q(质量)
8 C+ a6 x6 ^+ {1 J
Q, @ ~( m: m9 N是否有专门的废品箱(红色)?是否能做到先入先出?成品或半成品是否清洁、生锈?放置场所是否有区分并得到遵守?成品、半成品是否有规定的容器,标识是否清晰,是否按规定放置?工序间在制品是否遵守标准手持,对零件放置位置、数量是否有规定?相似零件的防错,标识是否清晰?批次管理是否遵守?
( c! \4 Q6 Z: ^0 h% y' d
材料-C(成本)
4 H. E3 ]7 Y% }2 F! Z, b5 C$ I$ s: d" x0 n. \# A. d+ D
是否有不良品分层管理制度并得到遵守?是否有不良品每日变动趋势管理?是否有辅料消耗管理制度并得到遵守?注意观察多切屑工序,是否能改成少或无切屑加工方法?
" e& \; z: D$ Z9 p材料-D(效率): Z. ]9 q& a8 V, z) ^- Q
8 P0 `4 n# o! Z }7 c
零件放置位置/方式是否方便取放?零件盒/箱是否方便搬运?零件数量是否能一目了然?是否存在零件来回倒箱的浪费现象?
7 l9 r: q1 d. {: m. H
材料-S/E(安全/环境)* Y' V+ t% \ Q8 v8 X" Z4 S
, m( e7 o" U- X8 E8 L0 \
物品是否有放在通道现象?零件容器是否有滴油现象?
% J$ P' A: r2 c6 p) @' b2 g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