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0 E1 b* D4 g1 n4 C9 [
" R4 b8 |4 n1 e 每当在制程中出现质量异常是每个质量人最头疼的事情,其实不然,做好质量纠正与预防(CAPA)就会让你轻松应对。
3 y: g9 L; z+ o$ X( Q. h
1.现象调查
9 S8 T( ?, S% c6 y' X" r
4 z7 @& k* B+ ]4 b8 \: o, E6 f, i5 D* w) b5 @ ]& n# B! }9 b
查清事实,摸清规律,确定是人为误判还是问题真实存在,情况属实,立马启动质量异常和不符合项闭环流程。抓起相关人员进行分析。记住:(质量人员是资源的组织者,协调者,不是问题的研究者。)
5 m* p/ S5 M# b6 A) j+ O. o
' A/ q, J% v8 T$ I/ Y1 ^( R
( S- N( c9 k/ A7 e' e" G' I: ]& r
% k: a8 Z" Y5 M' A$ a8 O* f" [9 `3 e) i
# _# Y D# N7 W6 p
- a6 ~* @4 h1 ?: }* h% V
7 @# H J3 i; V! p/ f3 \2.故障复现
- d0 z3 Q5 D9 W6 L* b2 L7 ]+ X- i- f
5 _3 B& q: g: `" V( h+ k
9 }2 ?. e" @' t# g- z9 E质量异常要能够稳定复现,对找出根因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故障问题不能复现直接影响下一步的根因分析。
4 Y; \0 Z& H$ F( l/ r; p
1 K5 y4 i' g' q
# w6 \, U7 `8 |9 C0 D8 v' Q
6 K8 S9 ^6 X* ]3 i3.根因分析,故障机理明确
复现问题后,从人机料法环测6个维度分析出现质量异常的根本原因,导致问题的原因有很对,但是根因只有一个。抓住根因。如果原因很多,就会出现多部门推诿,抓不住重点,到头来问题还是问题,影响下一步的决策。
! z/ n! e, f, |6 Q N% ?
0 s5 P- A" m( E L4.临时纠正措施的制定
, s4 m5 [6 b* u0 G4 F( E; `
' p" r/ v% U# n+ R, C
1 \5 t9 m) e! H ?$ k
4 N4 \. Y- C7 U9 l4 B分析质量异常的影响范围,排查产线在制,库房存储、物料在途、计划下单。寻找一些与质量异常有关的因素,制定就整措施予以解决。千万不能有遗漏,遗漏一项,问题还会再犯,这一步的关键是清查彻底。
) |, ]! L8 z* y' V7 O* \& E8 \7 W
7 y ^( G! A6 ~0 v2 G5.纠正措施的验证
$ z& ^: _6 ]+ N7 w) W) ~
3 l* d s t- X: Q( n4 R一定要有数据支撑,纠正措施的连续性要体现出来,连续跟进几批次的质量数据,用数据说话。没有异常数据的出现,那么纠正措施已经到位,这一步就可以结束了,进入下一环节。
- T) i1 y2 {. u& B, U- i1 u. y# w) s* }+ ^8 a. C g: Q* q
0 X: n' F Q& ~; }0 w8 A5 ~ J" {3 G2 ^) E% w% V, q
6.预防措施的制定
这一步是整个处理质量异常的魂,也是体现一个质量管理人员或团队的整体质量素质。抓住资源线,协调人力物力,就是给各部门下任务的时候,制定预防措施计划,永久性规避此类问题。水平展开查看其它产品是否也存在需要预防的情况。质量的高级管理思想就是预防,利用质量数据做分析与监控。
+ G% _0 e& }* V# k. {% n
到此为止,整个质量异常的闭环还没有完成,一定要监控待预防措施计划的真正执行有效才可闭环,预防措施无效,重新上会讨论,制定措施,直至闭环。
/ v7 G+ b! F( P. G
总体来说:纠正与预防的形象区别就是:忘羊补牢--纠正措施,未雨酬缪--预防措施
% d- j8 t) _& F4 w7 ?
纠正措施是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一个不符合可能有若干个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就是要找出问题的原因,消除原因,防止再发生。
8 o* d5 j6 S% q- q2 {- P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者趋势发生的原因而采取的措施。
+ |# y0 h* |! |. w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