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的秘密,是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建造新的东西,而非与过去抗衡。——苏格拉底
' z, i+ l) n% k: s6 x1 c. V
; O! h% C, k" c& j5 ]# p2 c' V0 B0 R6 f7 E- j5 ~" I4 B* L3 b4 A+ o
这是一个随时被迭代的时代,是一个随时创造奇迹的时代;这是一个正在发生的未来,是一个变化远超之前任何一个时代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有些曾经辉煌的企业已经划过天空,而有些曾经稚嫩的企业已经照亮当下。在这样一个被变化加速的时代,可以说,变是唯一的不变,变化是常态。尤其是对于企业来说,兼并、收购、出售甚至倒闭,也可能是一瞬间发生的事。要是发生一件,就有人在传播领域提醒「你又被抛弃了」,感觉的确是要加重焦虑的。
2 l& c9 `0 O% i; Y) y1 _
V: e" |. v7 n( @5 h' ? _2 e1
强者的本质是在变化中成长
$ ?2 K$ { @6 N+ e
' u1 ]3 k0 v" `" x
8 ?7 A, Q( x/ b
创造顾客本身就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市场,如果从这个角度思考,我们很容易获得这样的认识:只有在不断变化的经济中,或者至少是视变化为理所当然、且乐于接受改变的经济中,企业才能够存在。变化会产生新的顾客群体,也就意味着新的机会。因此,那些拥有创新能力、持续成功的企业,会非常欢迎变化并拥抱变化,因为他们深知,变化正是获得机遇的绝佳时机。
6 F8 a; L( y3 G& P. F8 C9 V+ i( Z纵观很多企业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不断的兼并、收购、出售等变化中,总有些企业顺应时代潮流,勇于抓住机会,自我变革,主动转型,发挥战略、组织转型、文化传承以及落地执行之间的有效组合,通过确立新的战略、调整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和服务等举措,使企业得以实现更强更久的发展。
, D9 w6 _/ K5 o" p7 }( z/ H, F
也就是说,改变对于追寻基业长青的企业来说,是个永恒的主题。
, L2 u0 C- g5 X0 W& f5 r4 O2 |, L* H( w
2 a5 W8 L" S. Y9 ^
改变的五大阻力
2 j; O+ g- ~# k
. a+ x2 `0 B: w. v8 S% f; J
5 O- \( s! E7 h+ r/ c& y$ t俗话说,禀性难移。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心智模式指导着个体的思考和行为,而心智模式与个人的成长经历、信念、价值观、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教育、自我认知等有很大的关系,并且深受思维惯性、看问题的角度和偏好、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已有知识等的局限。心智模式早早定型,让人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形成自动化思维,以更快地做出选择。但是,一旦做出了某种选择,这一选择就会不断地自我强化,从而使人在想切换到另外一条路径上的代价越来越大,即这种自我强化会导致个体的路径依赖。在这样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相当于部分否定自我,放弃已有的经验,重新塑造人格特性,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 A3 d- p. K+ x- H
个体不容易改变,组织也一样难于「对自己下手」。组织的改变,最常见也最重要的改变是企业的转型。要成功转型,就需要破除一些转型的阻力。在我看来,组织转型的阻力主要来自五个方面:
# n( e/ I1 K8 C5 I, X' x1.过于迷恋现有核心竞争力。
; g0 D, r) ?6 u2 _' E8 n3 o7 _
一家成功的企业,可能已经有较长的历史,甚至已经成为行业领先者,这样的企业会非常自信于公司已有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不能超越这一点,延伸新的能力,重塑市场竞争的新格局,那么,企业的发展可能会被这个核心竞争力所限,甚至被淘汰。
& C4 Q! W- [& r! T! {2.无力打造新业务。
, G, { {! C! i) E7 V5 T过度专注于原有的业务领域,并对已有的经验津津乐道,就会形成组织的路径依赖,所以就会想当然地忽略新业务,甚至遇到新业务的机会也认为不需要或者不可能。
* B+ Z4 C" Y* v) _# p* t9 f3.部分管理者已经落伍。
1 M+ Y/ D4 W, Q8 n8 b C1 w
现实中,有部分管理者是这样的:面对新方向,想都不想一下,就直接将其否定。抛开转型可能带来的利益损失,有时候并不是因为其他原因,只是因为有的管理者不愿变化,导致其所在的部门或领域无法做出改变,最终导致转型失败。
3 K0 K! [4 f, ? C# C7 ~+ r4.不安与焦虑。
, ^8 m/ r" p/ r! r改变必然会带来波动和阵痛,打破「舒适区」,阻断思维定势,会让很多人不安与恐惧。为了让自己稳定和安心,有的人就直接拒绝改变。
4 n+ D: k8 {4 c: [( O# ~$ X/ q
5.避免冲突。
# P6 b2 M- [9 |
只要改变就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冲突。为了避免冲突,有的人就不愿意做出改变。
( V' d# {9 \8 S' l
% ?! y+ H) v8 i3 a
3
改变已经成为组织最大的资产
1 J3 }9 Q+ X5 \) R2 S' _: D
* Z) D" `% x* Q7 _7 n i }( C& J) K" o0 ^3 Z
当前,面对互联网经济的各种新技术,消费者不断升级的新需求,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新进入者以颠覆的方式强势出现……这一切都与过去的企业生存环境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为此,一方面,企业原有的业务本身会遭遇到产业调整的挑战;另一方面,企业要面对整个外部环境剧变的挑战。
6 w. K, g( f1 T9 h5 {! Q
那么,当遇到困难、遇到挑战、遇到压力时,怎么克服焦虑情绪,让自己更安心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呢?我的观点有四个。
- O* A: {' U W9 A: s. l" m1.所有的成功,最终都是人的成功。
) K7 |# \5 R* q) ] l无论环境也好、挑战也好、对手也好,他们永远都会存在。很多人问我:陈老师,你关心对手吗?我说:如果对手成长了,值得学习,我一定会关心;如果对手不成长,不值得学习,我就一定不关心。无论是环境、政策、技术、对手,还是其他要素,其实都是会变的。当这些都在变的时候,就一定不会成为你的障碍。比如,每到一年的年末,会出现很多对来年发展趋势和市场行情的预判。行情可以作为判断的依据,但是绝不能作为行动的依据。行动必须基于目标、基于责任、基于追求。
3 S/ Q' C8 e# j9 A |6 b多年来,我一直都在判断,但是绝对不影响我的行动。我的行动只与目标、战略和梦想相关,但绝不与行情相关。对行情的判断可以帮助我们的是,确保不要离开趋势,但不能因此决定行动。这也是为什么说,所有的成功最终都是人的成功,因为你有主动权,你有决定权,这一切都是由你自己决定的。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要牢牢记住自己的梦想、目标、战略和责任,因为这四个要素决定你的行动。我们可以看到,任何行情下都有优秀的企业,任何危机中都有触底反弹的公司,任何困难的情况下都有强者出现,原因就在这里。因此,你一定要相信,你有这个能力,你可以做到。
- I2 k! L! ?4 _- c; C2.结果基于意愿,始于行动。
" T1 I8 j( n1 [7 D
怎样才能得到结果?结果就攥在我们的手上,结果取决于我们的意愿,我们想要的就一定是我们的。什么叫做胜利?主要取决于你的决心。胜利一定取决于我们对它的追求,也就是意愿,意愿促成结果。当然,不只是有意愿就可以,还有一系列的行动和付出。要用踏踏实实的行动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得到结果。过程中,不需要有任何担心,也不要怕运气不好,因为世界是平的,命运永远垂青有准备的人。
0 C/ I2 K% u9 W
3.保持成功和领先的唯一答案是更用心。
" Q& |5 r1 q6 e6 ^) v# l @
其实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唯一的区别就是,成功者比失败者多付出一些东西。如果企业中每一个个体都多用一点心,每天进步一点点,一段时间之后,一定会显现巨大的领先力量。所有人都用心多一点儿,保持领先和成功的可靠性,根本就不用担心。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没有人能仅仅依靠聪明获得成功,只能通过奋斗和付出。比别人多付出一点,离成功才能更近一点。
4 B: O! {& c- i, G ]4.分享与共生才是可持续的关键。
7 v7 `7 S' k2 x1 K5 m
怎么才能保证持续生长、持续增长、持续领先?那一定是分享与共生。我们怎么才能让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那一定要建立分享与共生模式。一旦建立分享与共生模式,我们的生态圈就可以真的活起来。如果拥有一个活的、有生命力的生态圈,内外部一起生长起来,就一定是可持续的。生命的真谛就在于运动、在于生长、在于共同生长的过程。这种共同成长,本身就分享与共生,所以要在机制创新、产业协同、内外资源整合以及每位员工的成长中努力。2 O( [' z' R7 H: d
1 M1 V8 @ g# v! @0 E: K @" q
也许环境会有很多变化,也许发展中还会有很多挑战,甚至无法预知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是我相信,有这四个观点的支撑,应该是可以接受所有挑战的。
: e, z7 ]5 G E" [9 M
1 x8 ?; G- S1 R: Q% |4
能抛弃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 _# k' ?# e; S" a( b; `( P; R- a& |: K: s
抛开热点公号文的观点是否正确的争论,即便已经产生了一些焦虑,也没有关系。好消息是,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焦虑的存在也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适度的焦虑是一种能动因素,是建设性的正能量,有助于激发潜能,应对挑战。
. G" W2 p- s7 }- q5 K! h# ]7 Q
作为个体,要认识自我、激活自我、挑战自己、完善自我,不断地学习——向杰出的前辈学习,向优秀的同龄人学习,汲取他们的经验和教训,通过渐进式的改进,努力追赶,持续进步,每天都成为比昨天更好的自己。当你遇到最好的自己,就会发现:能抛弃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3 D. J( [/ e5 H/ x" ^1 v作为组织,要打开眼界,解放思想,认真向标杆学习,不断认识行业,理解转型,发掘组织具有的优势和优秀的基因,扬长避短。在业务模式和组织架构上的变革,既能像大船一样抗风浪,又能像小船一样好调头。变是为了不变,变的可能是使命愿景、产业属性、业务领域、组织模式、时间效率、盈利增长等,不变的是企业的永续发展和整个组织的团结及凝聚力。基业长青,需要组织拥有永远敢于改变的积极心态。
/ L- X+ ?$ G, l ^总的来说,每一个个体、每一个组织都要深入追求新的转型与变化,善于在战略层面去思考,站在宏观和历史的角度去考虑推动自身变革和发展的原因。然后,自我变革,主动转型,真正做到敢于放弃、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敢于挑战,通过分享共生来驱动自身成长,最终实现自我超越。
( I2 @9 ^2 x3 N! v因改变而美好。愿你不惧改变,变得更强!(本文完)
2 O# I, A# n4 I3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