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4821|回复: 0

建议不要再使用LEC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29 07:5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建议不要再使用LEC法
' f* R( W' U8 F% ^2 w/ }6 K原创: 赵建民 [url=]撷果安全云[/url] 昨天
7 m4 T" Z" D0 R! q# i
# _* K% Q- o" T
, a+ _' q5 ?8 V% X- Z
以前,没怎么接触过LEC法,只知道这是一个伪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
我感觉自己可能将来都不需要和这种方法打交道,所以,也懒得来仔细研究它,所以,好多次和专家打交道的时候,专家提起LEC法,我不免有些尴尬,我还是比较老实,交代了:“不好意思,我不太熟悉这种方法”。
但是,事情总是往意想不到的方向走。最近,因为给客户做软件的原因,不断地和LEC法在打交道。所以,就静下心来,仔细地学习了一下LEC法,把我的学习心得分享给大家。
我的学习结论是:
最好不要再使用LEC法作为风险评估的方法。
为什么捏?
有2个重要的原因:
1、LEC法是一个伪定量方法,由此,容易产生一系列的缺点,之后再展开讲;
2、目前使用的LEC数值,是极端不保守的;
& c- g* ^% \5 y. x, ^1 S+ B
1
伪定量可能带来的问题
表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数值(伪量化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真量化值(次/年)
10
完全可以预料1(1年1遇,或1年多遇)
6
相当可能0.5(2年1遇)
3
可能,但不经常0.3(3年1遇)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1(10年1遇)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05(20年1遇)
0.2
极不可能0.02(50年1遇)
0.1
实际不可能0.01(100年1遇)
注释:上面表格中前2列是LEC法推荐的,第3列是我加上去的。
2 g1 P0 b' n4 y9 a' p
上面的这个表,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事故频率(frequency,1/年)的区间过窄;
作为一个可用的频率表,我的推荐是,至少要涵盖10-4到1(1/年),这样一个频率区间,上面的表只涵盖了10-2到1(1/年),明显存在区间范围不够的问题。
作为伪定量的方法,其价值是简单,但是,带来的问题是,
1、没有人能搞清楚上面这个表中的数值,我指的是第一列,到底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2、最要命的是,你不仅搞不清楚这些数值的含义,你还要对它们进行运算,如L*E*C,如果单个的L、E、C都是伪数值,我们怎么知道最后的计算结果值代表的是什么意思,更不用说人为地让着几个数字相乘,这种算法的选择在逻辑上是否合理,为什么不是相加呢?

  \$ T  N$ R; @( d# |9 a
表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数值(伪量化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真量化值(Prisk at time, 无量纲
10连续暴露1(100%的时间在场)
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0.5(50%的时间在场)
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3(30%的时间在场)
2
每月一次暴露
0.2(20%的时间在场)
1每年几次暴露0.1(10%的时间在场)
0.5非常罕见暴露0.05(5%的时间在场)
注释:上面表格中前2列是LEC法推荐的,第3列是我加上去的。
如何使用上面的这个E表,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
LEC似乎没有一个使用指南,告诉你在什么情况下L需要和E相乘,什么情况下L是不能和E相乘的;
这个非常重要,因为,如果闭着眼睛将L*E的话,会及大地低估风险发生的频率,举个栗子(不一定严谨):
有个工业炉,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需要操作工到现场点炉,每年点炉1次,1次时间长度为1小时;
假设所有控制措施失效,如:火焰监测器失效等,导致炉膛爆炸的频率为0.1次/年;
问题来了:在炉膛爆炸时,操作工在场的可能性是:1、还是1/8760?
如果我用LEC法来算风险,这个E应该怎么取?是按照它文字描述中的“连续暴露”,取10,还是取0.5,按照它字面的描述,这个暴露属于“非常罕见暴露”?
1 F" O  S8 W3 _( }* B
表3、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数值(伪量化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真量化值(生命价值,人民币)
100
10人以上死亡1000万(死亡10人)
40
3~9人死亡450万(死亡4.5人)
15
1~2人死亡150万(死亡1.5人)
7
严重70万(1人损时事故)
3
重大,伤残30万(1人可记录事故)
1
引人注意10万(1急救事故)
注释:上面表格中前2列是LEC法推荐的,第3列是我加上去的。
这个表的问题和表1是类似的,也是区间不够宽,比如从上面第3列来看,从急救事故、到10人以上死亡事故,其后果,按照后果货币量化值来看,肯定不是1:100的关系;

# g$ N  X, }$ E% f
2
目前的LEC值,是不保守的
伪定量方法,由于我们对其中所使用的数字缺乏直观物理意义的理解。所以,针对这种方法,标定(benchmark)、和验证(verify)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要不就会变成,专家闭着眼睛说话,大家都变成了瞎子。
标定、和验证,需要多个标定和验证的维度、可每个维度下判断该方法是否可用的准则。
我没有对LEC法制定一个全维度的评价规则。我只是取一个场景,来验证LEC方法是否能真实地反应风险可接受准则。
表4、风险D=LEC
D值危险程度
>3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60-320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20-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我取1-2人死亡的后果来做标定,这时,C=15;# t5 ?* x) W- k, ?" D
针对E值,如果保守,可以取10;
再来看L值,我取最低值,即,0.1,这时的物理意义是0.01次/年;
D=L*E*C=15*10*0.1=15,
我回来查表4,显示是“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但是,1-2人死亡的后果,如果这个事件的发生频率是0.01次/年,实际上,这是一个一个不可接受的风险。
我估计有人会问,为什么0.01次/年的风险是不可接受的,大家可以去看我多年以前写的一篇论文:利用背景风险法确定化工厂重大事故风险准则;
所以,标定的结论是:
LEC法现有的数值、及其风险评判标准,不符合主流的风险判断准则;
结论
如果还有人想接着用LEC法,也是可以的,但是,不推荐,如果他很清楚以下2点的话,也是可以用的:
" A2 l5 Q1 [; z; k
1、清楚伪定量方法的局限性;
3 O0 X7 J0 L3 e1 _' j; Q
2、清楚伪定量方法中数值的含义,并能准确解读;

- r  V' O* e+ ^# W( ~% I! Z  c- e
另一种方法是,改进LEC法中L、E、C数值,并重新标定D值的可接受区间;
但是,由于伪定量方法内在的局限,至少,我个人,不再推荐使用这种方法;

/ d, C9 d2 Q# M/ F$ m
5 c0 Q; [- O1 z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11-26 17:3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