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 ISO爱好者祝广大坛友蛇年大吉!!!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2014|回复: 0

    分享 | 这才是工厂"质量管理"的最高境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22 15: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分享 | 这才是工厂"质量管理"的最高境界!2 Y5 u, m. D" S& ]1 y7 B3 G
    [url=]质量与认证[/url] 今天
    3 d, C- N! \7 x" |  S7 K0 @, l8 p2 x" K( A: L8 z2 {  ~
    质量应该是渗透到每一个企业员工灵魂里面的东西,每个部门、每个人,都应该首先想到“我生产的不仅仅是产品,我们生产的是质量属性”!
    质量是设计出来的! 质量是生产出来的! 质量不是QC检验出来的! 质量更不是质量管理人员现场监督出来的! 质量从来不是“质量管理”出来的!

    5 S1 A7 K  |1 |& R8 F8 f" g" s
    / V) l0 z0 p. w4 E) ~8 c抛开"质量"讲"成本"是"飞蛾扑火"

    一个项目的收益,要看项目交付物的质量是否高、成本是否低、工期是否短、风险是否可接受!同等条件下,质量要求越高,意味着花费的成本也越高,反之,高成本却并不一定都会带来高的质量。! |& h4 Z1 V) k8 u2 n$ L$ q

    - v1 X$ Y9 l! m, P3 N

    《项目管理》的课程中有一个计算公式:


    # X  X3 V: r0 x. P; {. D1 n
    很多企业做项目,既强调高大上,同时又强调低成本、低投入,还要压缩时间、赶进度,最后把一个好端端的项目做成了四不像,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 G0 U/ }: C* o/ G
    低成本项目的结果是,项目“交付物”质量低劣,既影响了生产的产品质量,又保证不了运行成本的合理性。

    ; `0 K4 j* j6 s, m

    对于正常运行的工厂来说,大家都希望有效益、有利润,效益和利润从哪里来?当然是控制成本,但是控制成本不是一味地降低原辅料消耗甚至是降低原辅料质量,不是一味地降低备品备件库存和设备维修费用,更不是一味地减少劳动者数量、增加劳动者工时、甚至降低劳动者工资。

    管理比较好的企业,天天是文山会海,一个偏差接着一个偏差,一个文件接着一个文件升级、培训,庞大的质量体系整天忙得天昏地暗,与生产车间却毫不相干,生产车间仍然是在为提高产量、降低成本而起早贪黑、当牛做马、累死累活!


    3 ~3 u+ i( m! a8 P4 N

    很多企业,年初都会制定“产量、销量、成本、利润”指标,甚至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下达“节能降耗、减低成本”的指标。

    2 q  `7 P! c8 w2 M/ W5 K

    长此下去,产品质量必然无法保证,而离开了“质量”去追求所谓的低“成本”,无异于“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8 p4 o3 z+ v7 v8 A: u( y不计成本,追求质量也是"走火入魔"

    也有一部分实力雄厚、财大气粗的企业,在产品质量上狠下功夫,采用最先进的生产工艺、采用价格最昂贵的设备、采用最自动化的控制系统、采用全世界质量最好的原辅料,这当然无可厚非,有钱任性!

    0 o% ~  ^" r; C4 s; W* n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适可而止,凡事都有一个最优的性价比。
    6 H" {6 Z9 |5 J5 ?  g9 q
    大家可以想一下,你们日常的“偏差”,有多少是因为控制策略不适当,制定的内控质量标准过高,制定的工艺参数控制范围过窄,拿一道又一道的绳索,把自己捆绑的紧紧的,动一动浑身都疼,看似严苛的管理,实际到头来不是损失巨大,就是明紧暗松,最后不了了之。

    ' v/ `8 r9 I# k* A; U
    任何质量的控制,都是基于质量风险和现有的技术手段,我们当然鼓励创新,但是决不是盲目的无谓的提高标准。“强调数据完整性,生产过程、检验过程全部实行带审计追踪功能的计算机控制”质量就真的能够提高吗?

    4 j9 U2 `3 g9 W0 U9 o质量体系与经济效益,大家应该都知道
    没有好的质量,就没有好的市场,没有好的质量,就没有好的价格,没有好的质量,只能陷入低成本、低价格竞争的泥潭,最后也就彻底没了质量,彻底没了效益,最后只能关门大吉!  
    ! Y4 q) }" r6 v7 |7 H( \* Y) o
    那么如何建立有效的质量体系,也一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4 |) z: |. [/ @7 I8 q$ x
    一个好的质量体系,一定是工艺提出阶段就要有质量人员参与,工艺设计阶段就要有完整的质量团队,质量人员要参与整个项目建设的GEP实施过程,才能够对整个硬件系统有足够的熟悉和认识。


      Z- a7 U4 S; }; `# `( G

    同时质量人员要参与研发向生产转移、参与工艺设计、参与产品投产、后续生产全过程。这样他们才能够了解产品本身,了解关键质量属性和关键工艺参数的控制,只有了解了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才能更好地做好质量管理。


    & w( i/ l* p9 _, s4 x  `4 K

    日常的质量管理体系,唯一的任务就是保证整个工厂体系维持在验证过的状态,做好日常的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监测,做好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回顾,做好变更控制,做好偏差处理和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落实!
    6 l8 h* n8 }) p# L. p) M
    要做好这一切,首先要懂得科学知识管理和质量风险管理,基于当前的科学知识发展水平和质量风险的可接受程度,将“人机料法测环”的方方面面都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而不是“秀下限”打擦边球,也不是“秀恩爱”高调表演!

    6 j/ q) L; D, Z4 h质量管理最高境界是“不需要质量管理”
    • 质量是设计出来的!
    • 质量是生产出来的!
    • 质量不是QC检验出来的!
    • 质量更不是质量管理人员现场监督出来的!
    • 质量从来不是“质量管理”出来的!
      2 f1 v# W* `" b' e( w
    6 ^$ Z! _) l2 i! t9 l0 Z
    质量应该是渗透到每一个企业员工灵魂里面的东西,每个部门、每个人,都应该首先想到“我生产的不仅仅是产品,我们生产的是质量属性”!

    3 V  g/ W$ M7 r2 I

    什么时候不再需要人监督人,每个人都可以自觉地履行质量义务!


      m* z% ^6 v) L* n. `$ ]' l' {2 m$ p, J

    什么时候不再需要QC的检验结果出来,每一个岗位的生产人员都可以自豪的说:“我生产的这一批肯定合格”!  \! d2 R8 R' Z+ S4 \% U


    4 x1 n2 ?$ U$ L; q% K

    什么时候不需要专门的质量人员来处理质量问题,而是第一时间把质量问题消灭在生产现场!

    什么时候不再需要处理一大堆的偏差,所有可能的风险、可能发生的问题我们都可以提前预见、提前制定预防和纠正措施,尽可能的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即时发生了,也早有预案,没必要天天吵架,天天开会研究偏差该谁报告、偏差该不该记录在案、该不该对检查员公开了!

    2 b+ ?$ A" @% Q4 K3 h4 W
    说到底,什么时候“质量体系”还在,但是却不需要专门的质量人员,或者需要极少的质量人员,什么时候我们只要抓好“生产管理”,抓好服务于生产管理的方方面面,而不需要专门的强调“质量管理”,我们的产品质量才会更有保证!
    $ h. m$ X6 r! P; ^
    就像共产主义一样,我们还是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吧!“有效、高效”的质量管理,任重道远,我们,一直都还在路上!
    - End -

    ! ]+ [: m0 w7 S. ~+ X( a, O9 U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2-4 13:0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