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k0 i) {, K$ V( [( c
3 V, X7 `' y$ C% {5 p3 T2 A8 \' p7 U- [( T! z
$ r+ D8 X4 t8 I/ V我是长城(天津)质量保证中心(以下简称长城中心)兼职实习审核员,我供职于一家建筑设计企业,是长城中心的客户。2002年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在长城中心的指导下,顺利完成2000版、2008版、2015版体系转版,有效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行。我多次参加了长城中心对本单位的审核,也代表长城中心审核过别的企业,通过外审锻炼,积累了审核经验,提升了审核能力。
( E2 ^1 D7 k+ D( M审核过程中,我深深觉得,质量管理体系应充分发挥其在企业中保驾护航的作用。然而,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非就意味着能够充分发挥质量管理体系的价值。在审核中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 ?; X6 n5 J) k D% f& M意识认知层面有待提升。有些企业认为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即视为产品质量合格,这样理解有失偏颇。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只是完成一项质量管理基础工作,并不能保证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是合格的。
$ a0 B+ E7 @* R体系文件无法充分体现行业特色。质量管理体系作为国标,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企业各不相同,相应的体系文件制定也应该因地制宜。如果体系文件仅是对国标或其他体系文件的简单复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 J# m* \ b* m4 n& w: E
有些重要标准条款缺失或不能有效实施。比如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不到位;比如绩效分析、顾客回访收集的样本量较小或定量分析较少,也无法实现有效循证决策的目的。
6 X( ?$ f. V& A( @1 X: p) ^% q
文件流程繁琐复杂,无法贴近实际生产和服务。2015版体系文件理解不到位或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符,一味追求流程和表单控制,导致流程繁琐复杂,表单过多。这样往往会造成资源浪费,员工对体系有所抵触,直接影响正常的生产和服务。体系文件中有重复或形式的东西过多,不但不能有效实施,还会造成增加人力成本、时间成本、物质成本,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
: K" h1 D# U$ {1 {9 q8 y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我们应确保体系文件的完整性、实操性、有效适用性,将其融入到企业业务流程之中。主要针对认证企业,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3 e7 B: v+ C: W- h+ {1 L, m
加强宣贯,客观地认知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和价值
9 C1 h' |3 `" z! U质量管理体系不是万能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位应清晰。采用质量管理体系是一项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够提高整体绩效。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规范市场环境,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及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无论内审还是外审,应通过宣贯和培训的方式,使企业领导层能够客观、理性地认知质量管理体系及其发挥的作用。只有将质量管理体系融入到质量管理过程之中,才能充分发挥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和价值。
- h& T* ?8 w, i6 W树立“大质量”意识
# L0 R1 P' P) ?! X国际标准组织制定的管理体系标准框架具有一致性,质量管理体系条款不仅侧重质量管理,与环境、职业健康等管理体系有一定的融合和交集,注重于其他管理体系标准的协调。
3 E1 k5 c( v% `1 ^ ^7 t0 T9 a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升级版” 系统性地升级质量管理认证制度,充分体现质量管理的增值服务,将质量管理提升到卓越绩效管理阶段,扩大了质量管理的内涵,强调多体系融合,使得审核高效精准。
) z- v+ l5 a" _/ ]6 E( E3 B3 e G企业体系文件应贴近生产和服务
" r# O M6 l7 C% c2 D" l
2015版标准相比2008版有较大的改变,比如标准对组织环境、相关方及相关方要求、基于风险思维、最高管理者的作用、知识管理等内容更加明确。体系文件的编制应遵循PDCA循环,调动企业全员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前期充分调研,不断征求意见和持续改进,使其符合企业实际需要。体系文件中应包含关键流程的控制,满足标准所有适用条款的要求。
6 f; `& K4 h" m4 a
通过加强体系文件的宣贯和培训,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持续改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应与时俱进。随着信息化发展,传统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经受重大冲击,迎来重大变革,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改进管理形式,不断优化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工作效率。
; z: ~( i7 j8 X! m. g8 p6 c& X" D
认证企业应与认证机构建立良性互动关系
2 q2 |% a. ^. v) o$ y# g
认证机构应充分发挥第三方审核机构的功能,并为认证企业提供增值服务,提高审核人员的审核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加强认证企业培训,加强事前体系文件审核,事中现场审核和事后不符合整改审核,利用专业优势加强质量管理诊断等服务。认证企业应提高主动性,主动与认证机构沟通交流和咨询质量管理体系相关问题,积极参加审核机构组织的相关培训等。
3 M+ k. H6 \$ Q5 [引入定量的方法衡量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
! G' q; V. {% }8 t( m4 F
质量管理体系应注重常用工具5W1H、SWOT、SMART、APQP、FMWA、MSA、PPAP、SPC以及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等方法的应用。
& }6 K0 X( T& Q定量分析法一般比较直观,通过计算得分,使得等级一目了然。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应采用定性结合定量的方法,以定量的方法为主进行评价。认证企业在日常的质量管理过程中,可以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常用定量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以模糊综合评价法为例,可以通过构建评价指标集、评判集、模糊关系矩阵、权重集、综合评价矩阵实现定量分析的结果。
, U4 G# C$ P+ v5 |6 j质量管理体系需要第三方审核机构对其进行审核,重点审核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即是否满足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是否满足企业生产和服务需求,明确质量管理体系的薄弱环节,提出可改进的绩效信息。适合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才是最优的,关键还是应充分发挥企业自主性,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细致分析,利用信息化先进管理手段,不断创新优化和改进,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