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 Z2 r$ N, P M7 ]
: p( t" h9 b1 R每一期的《质量与认证》杂志“人物”专栏,总是备受关注。在这里,你可以“听到”决策者讲述政策出台的台前幕后,你可能“遇到”未曾谋面但久闻其名的资深专家,当然,你还能与掌管上亿资产的机构老总进行思想的“碰撞”,聆听他们对于行业发展与未来的思考和见解......在这里,本刊记者带你“遇见大咖”。
如果你想聆听哪位大咖的故事,请在底部评论区写下TA的名字,点赞数排名前列的,我们将会综合评估后列入“人物”专访计划。
+ v$ o/ Z% h" l k
5月刊“人物”专访欧陆科技集团中国区董事长秦殊涵——《投资TIC行业切莫功利急躁》。
, k h4 u: p$ J, M9 c" p
1 Y8 k3 z0 g( _/ R6 \$ V投资TIC行业切莫功利急躁访欧陆科技集团中国区董事长秦殊涵
1 q& q0 I) V5 l; t目前整个TIC行业,市场集中度过低,超过90%的中小型机构年产值低于3000万元,且呈现过度竞争势态。“这提示我们,TIC行业的市场发展方向应向相对分散的方向过渡,再向比较集中的方向发展。”秦殊涵表示,“目前,TIC行业有30000多家检测机构,当行业向相对集中型发展转型时,市场将变得更加良性。过度分散、重复建设、过度竞争等行业现象的存在,这既不便于政府有效监督,又会损失客户价值,也会使整个行业处于‘亚健康’的发展状态,所以相对集中化的转变是行业回归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 A+ G9 \0 J/ I作家余华在小说中曾写道:“他们就像野草一样被脚步踩了又踩,被车轮碾了又碾,可是仍然生机勃勃地成长起来了。”检验检测认证行业(TIC)行业的民营中小型机构正如同这样的生机之草一样走过了行业的动态调整时期。TIC行业是否仍是一块“投资宝地”吸引着众多投资者迫不及待的脚步?TIC行业整合发展到了哪个阶段?遇到了哪些挑战?未来TIC行业的发展趋势又将怎样?……对于这一切,欧陆科技集团(以下简称欧陆)中国区董事长秦殊涵有着深入的思考。
提到秦殊涵,也许留给公众的印象是既模糊又熟悉。一方面,除了常规的会议报道,这位跨国检测机构的中国区掌门人很少接受媒体采访,偶尔的报道,也只是三言两语。在这个企业家纷纷为自己“代言”的时代,他并不在意去吸引公众的聚焦,以至公众对他个人的了解,基本就停留在一张概况性的履历表:曾任天祥集团副总裁、必维集团高级副总裁。2009年,以合伙人身份加入欧陆科技集团,创立了欧陆中国区消费品检测事业部,现任欧陆科技集团中国区董事长;但另一方面,他却一直活跃于中小型机构企业家之间,为他们答疑解惑,传道授业,被业内人士亲切的称为“总教头”。近日,本刊采访了秦殊涵,听他谈谈中小型机构如何突围发展瓶颈的独到见解。
一种人生行业快速发展的生动实践
9 u) f9 O9 I$ ]0 ?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性产业,“TIC”在过去的20年里,行业发展势头持续向好。TIC行业包括检验、鉴定、认证、测试和计量服务及相关的增值服务。它贯穿于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生产力,满足进出口标准及改善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安全性及合规性。
2013年8月,我国正式取消大部分出口商品法检,迈出了检验检疫体制改革的第一步,国家鼓励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发展,尤其是民营检测机构,打破牌照壁垒和行政垄断,第三方检验检测行业迎来发展新机遇。然而,持续而高速的增长并没有使利润水平偏低、生产技术能力水平参差不齐、重复建设、各自为政等问题得到解决,TIC行业还形成了“小而散”的局面,而且是过度分散。据统计,我国已经获得检验检测资质认定的机构有33000多家。2014年2月21日,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中编办 质检总局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实施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组建检测集团,并且要求各部门、各行业积极推动落实。这意味着TIC行业将迎来增速的放缓,也意味着行业结构将进行深度调整。
面对行业整合这次大考,如何为资源匮乏、盈利不强等成长难题找到一个答案,是生存在国企与外企夹缝间的中小型民营机构的共同诉求。“企业家们需要互通有无,经验共享,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创机会。”秦殊涵说。
纵观目前整个TIC行业,市场集中度过低,超过90%的中小型机构年产值低于3000万元,且呈现过度竞争势态。“这提示我们,TIC行业的市场发展方向应先向相对分散的方向过渡,再向比较集中的方向发展。”秦殊涵表示,“目前,TIC行业有30000多家检测机构,当行业向相对集中型发展转型时,市场将变得更加良性。过度分散、重复建设、过度竞争等行业现象的存在,这既不便于政府有效监督,又会损失客户价值,也会使整个行业处于‘亚健康’的发展状态,所以相对集中化的转变是行业回归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前绝大多数中小型机构,需要寻找从年产值1000~2000万向3000~5000万发展的突破口。”秦殊涵认为,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既缺乏增长的资源,也没有足够的机构来整合,寻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企业家共同合作,也是一个办法。中小型检测机构与其孤军奋战,不如借行业整合需要的东风,顺势而为,焕发活力”。
做企业贵在持之以恒,也难在持之以恒。“企业资金不可能今天投进来,明天就见成效。在3、4年前,很多投资者涌进TIC市场中来,市场被炒作的过热,当他们发现该行业的回报率达不到预期时,很多企业又只能寻机中途退场。此时对企业家的能力和毅力的考验都特别大。”秦殊涵郑重而谨慎地说:“大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TIC行业已近饱和状态,投资进入门槛偏低,但退出要求却偏高。所以,我不再倡导新的投资者(机构)进入到TIC领域中来,增加新的产能。同时,我也要忠告已进入TIC行业的投资者切莫太功利急躁”。 这个中肯的忠告也与“有进有退、优进劣退、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行业发展思想不谋而合。
一场变革并购整合的转型探索
, B# A) Z* ~- X& D. H! `) e
并购整合是近年来TIC市场的重要话题之一。就中小型检测机构而言,想要有突破性的发展,还需要寻求与资本或者其他机构间合作的机会。通过优质的并购整合,寻求战略合作,可加快中小型机构的联合和规模扩张;通过企业的并购整合,获得技术研发的资源共享;通过管理的并购整合,可发挥各企业间的协同效应、规模效应和资源效应;通过产品线的并购整合,可快速切入新市场,从而实现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能力。秦殊涵说:“并购整合是中小型企业提升竞争力和规模的重要途径,也是许多较大公司保持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目前TIC行业大多数的并购活动还都是小规模的补强并购。”
“目前,在30000家的检验检测机构中发生并购整合的机构还不到5%,这个数字并不乐观。TIC行业的并购整合尚未实现突破性发展的原因之一是TIC行业内民营机构规模普遍偏小,资源实力整体偏弱,整合者难以着手;原因之二是并购双方估值差异较大而无法达成一致。”秦殊涵表示:“随着TIC行业的不断发展,优质的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能力不够的企业日渐困难,企业家的经营心态不断成熟,市场回归理性,无论是主动地向前发展还是被动的生存需要,已具备整合或被整合的基础。预计自2019、2020年起,TIC行业内的并购整合活动将逐渐活跃起来。”
并购整合犹如一场婚礼,而婚礼之后才是婚姻的真正开始。通常成功的婚礼随处可见,但是幸福的婚姻却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经营,TIC行业的并购整合亦是如此,只有充分发挥并购企业双方的核心价值,才能真正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协同效应。秦殊涵谈到如何更好地整合并购企业时说:“收购兼并浪潮风起云涌,而在众多的并购案例中,真正获得成功的比例并不高,而导致并购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不是企业外部生态环境的恶化,也不是自身战略调整的失误,往往是由于预期的不合理和企业文化的冲突。收并双方企业的文化融合是提高并购成功的可能性、降低并购成本的关键点。”
2017年,欧陆集团共完成了约60次收购,年收入约7亿欧元,启动了30多个实验室,并购活动加速拓宽了欧陆集团的客户渠道,更使欧陆集团的全球竞争力得以大大提升。谈起欧陆集团成功并购与整合的奥秘,秦殊涵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欧陆拥有一支具有投行背景的专业团队,由他们专门负责筛选目标机构并启动谈判过程。二是,在选择收购对象时,欧陆非常看重被收购企业的文化特质,即被收购企业必须与欧陆集团的风格相吻合,这既有利于企业文化的融合又有利于规避并购风险。三是,欧陆经常采用阶段性收购方式,使整合过程更加平稳顺利。收购初期,欧陆愿意给被收购的企业保留一定的原有股份,度过磨合期后,再逐步收购剩余股份。四是,欧陆有运营支持的资源优势,如IT等方面的准备非常充分,新加入的机构会很快得到系统性的支持,整合表现也就异常突出。很多企业在并购时常常忽略合并后两家企业的IT系统,导致合并后业务混乱、管理打架,以致影响实现预期效果。欧陆也十分重视标准化与高效率的经营管理方法,这都使被收购的企业能够快速融合到集团中来,并让被收购的机构实现快速增值。而对于中小型机构来讲,采用规范各业务系统上报数据和标准上报数据,然后再对数据进行整合、统计、集中决策的方式可能更为适用。因为这种方式的实施动作较小,人力物力投入也较少,可操作性较强。
一种憧憬苦练内功的涅磐之路
+ [1 g6 @. W: E8 U( ?针对目前中小型机构的创新管理整合,秦殊涵提出以下建议。对于大多数机构而言,一定要努力做精做优传统业务。通常很多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处于是追求“大而全”还是“小而精”的抉择之间,其中有主动追求的成分,更有被动选择的压力,而结果又往往是大而不强,小而不精。对中小型检测机构来讲,无论如何还是要把产品做好、技术做优、服务做细,这都将是一条增加市场价值的进步之路。同时,企业家也应不断努力,将粗放式的管理方式提升为更精细化的管理方式。
“很多人问我,哪些领域是蓝海?”秦殊涵对此也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对于一些企业家而言,‘蓝海战略’不啻为未来发展的灵丹妙药。因为新产品、新服务会带来全新的机会,填补空白满足新需求,总要胜过在已有的市场上与同行短兵相接。然而,蓝海说起来好听,寻觅起来并非易事。有时候我们认为发现了‘蓝海’,但由于许多竞争对手快速复制,使蓝海变为红海。更何况,有时候我们自认为的‘蓝海’,深究下去,未必真的是。我还是坚持倡导要回归TIC行业的本源,在管理细节上下功夫,如果能够把消费品、食品、环境检测等传统业务做精做优,也一样会有不错的业绩和投资回报。当然,有些其他新兴领域,如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也值得企业家们去更多关注。同时,随着大宗货物市场的回暖,与石油产品相关的检测认证业务将会不断地随之转好。”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中国TIC行业将以深度整合带来产业提升的一次转变,竞争会体现在更高的水平线上,客户价值也会重新回归,行业的意义也就更加持久。在这样一个转变和提升的大势之下,无论是行业内的企业家们,还是投资机构,甚至包括行业的管理者,都需要共同努力。未来若干年,TIC行业充满了无限可能,秦殊涵表示,他将与广大的企业家们一起沥风沐雨,永不止步,共创未来。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