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职业病防治法》中关于企业员工的权利和义务你都了解吗?2018-04-24 班组安全
/ t, A, ~1 }0 I9 ]( [《职业病防治法》中关于企业员工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
- T$ A2 V( X( v3 G. M) r2 I: O9 N$ ^( w" r* J
- I& ?- r# K4 X(建议在wifi状态下观看)
- ~# b9 Z% z! z" U- d% p; I$ C: r%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要求
. |8 R# C; V$ F9 B& u3 j: c* H. s1 @) d: N
企业员工享有以下的权利和义务3 d9 |$ _7 q# }, ~$ ^$ {$ f
2 Y5 I$ d4 Q, ^! R( n
1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劳动者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前款规定,向劳动者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 B6 N0 G9 b7 a8 H
用人单位违反前两款规定的,劳动者有权拒绝从事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用人单位不得因此解除与劳动者所订立的劳动合同。% C5 N# R. ~7 W! K' U
2 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3 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4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5 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6 劳动者享有下列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A4 W) k8 H7 i3 [9 j6 T
① 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 y4 Z; N( f% c1 c0 b② 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 M2 [ P" E, ~. j. }
③ 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6 G3 A* l/ i& e2 b" J" Q$ J+ C" [
④ 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0 y' \5 X6 E, P/ h2 V( R7 }8 p- s$ I
⑤ 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7 _* }( i8 {& t8 X6 b* F
⑥ 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
+ y( G# o% K/ ~/ [1 a⑦ 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 [4 U/ Z" p; H$ g' r$ U9 c3 L4 G 7 劳动者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增强职业病防范意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 ~% _6 n1 f) B' B. }
0 {: I1 l. f& | v" y$ [
' f; r" x1 v9 n! U: @+ P5 _) R3 N: J/ @
化工企业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 ^! R8 f4 q r) B7 N5 k' m( e
4 a) k: i# g2 z! Y9 t
生产、储存、运输、废弃过程产生的危害因素 化学因素:如接触有毒化学物质苯、甲苯、氯等。物理因素:包括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震动、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等。生物因素:包括微生物、昆虫、水生动物体液和各种生物或生物的蛋白质、羽毛等。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劳动组织和劳动作息安排上的不合理:如大检修或抢修期间,易发生劳动组织和制度的不合理,导致劳动者易于出现感情和劳动习惯的不适应。职业心理紧张:自动化程度高,仪表控制替代体力劳动和手工操作的同时,也带来了精神紧张的问题。生产定额不当、劳动强度过大,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 过度疲劳。个别器官或系统的过度疲劳,长期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生产环境的有害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如炎热季节中的太阳辐射(室外露天作业)。
9 [* T0 p2 E, \! F4 Y+ i厂房布置不合理。如有毒岗位与无毒岗位设在同一工作间内。
- N3 N% N2 ^5 t9 {' ]( A9 V环境污染。不合理生产过程导致环境污染,如氯气回收、精制、液化等岗位产生的氯气泄漏,有时造成周围环境的污染。
( ?: ]+ J5 f8 U5 g7 A2 |" F) B( ~+ z2 G, g. m* h2 F! J
0 `+ A; v9 j: W
摄影:彭展# `* D& R0 P# G'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