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 ISO爱好者祝广大坛友蛇年大吉!!!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2761|回复: 6

    年轻人咋都不进工厂了?(用工荒的真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16 15: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年轻人咋都不进工厂了?(用工荒的真相)2018-03-14 工厂托管 朗欧企管
    ' K0 S$ m. D! L0 [/ \9 ?, ?
    工厂用工荒的真相来自朗欧企管00:0012:017 a" O, m4 C" j) I' }+ l4 Q. j

    0 |- u7 h" |1 L& \
    用工导读:招工难和用工荒是伪命题,因为中国不缺人,也不缺劳动者,看看春运一票难求的现象就知道中国的用工荒是多么可笑的伪命题。然而在中国各地的企业,尤其是工厂为何屡屡上演节后招工难和用工荒?本文试图给你揭开真相。1、年后招工难。求职 VS 招聘
    5 H5 |/ Z4 u6 J. @

    : f, F& B9 G  u5 i$ G2 N8 A7 `
    每年过完年,都会有报道,说什么企业招工难。
    5 r( I0 A! N! w( E+ q  ^
    尤其是沿海制造业基地,最近这十来年,没一年不吵不闹的:老子招不到人!
    ' W$ U# K- I0 g# h6 D
    想想2008年前,那时候的70后们要想进个像样子的工厂,还得托熟人,请客送礼之类的,跟孙子似的。/ E, ~* m& I1 f+ [" n( V
    现在呢?反过来了,没有年轻人再想进工厂当工人了,老板们也牛不起来了,舔着脸好话说尽,连哄带骗的,招人也难。
    6 i/ N6 m5 {5 S9 M$ |8 }- l/ I
    以前沿海城市的市区居民90%的人都是工人子弟,但是这些人已经彻底不做工人了,郊区的年轻人也鄙视做工人,就算再没有门路,那也得在工厂找个清闲的管理职位,三心二意的混日子。# O  b  F+ X8 \# ~+ j$ u
    一大批中小制造业如今世道不好,之所以还能勉强维持,是因为有一批60后、70后的农民工在支撑,他们上有老下有小,不敢歇,也不敢闹,他们拼命干活的动力是子女绝不再进厂当工人,能够改变家族命运。
    ; z/ K( L7 f; z1 [; f- [
    如果再过十年,等这帮人退休,或者干不动了,制造业的车间里就真找不到工人了。# o. G; a8 P9 @8 c9 ?1 A
    现在的80后、90后,进厂打工主要是找对象谈恋爱,顺便长点见识,对于学习专业、钻研技术,根本不感兴趣。8 U5 E; b3 E! U9 X$ m- o3 L
    这批人已经毫无机会,失去理想,带有绝望,未富先废。2、农民工去了哪里?“握手难”
    8 H# F7 A) i2 n3 Q3 S

    7 `* y- N) J& s, ~  A+ k# q5 y. n
    现在的城市子弟们靠着父辈的积累,基本上都完成了转型,根本不可能去工厂上班,那是他们看不上的地方。
    ) r9 M, L7 I- z: T( U3 m
    干什么不好呢?干什么都比当工人舒服还挣钱多,这是他们一致的看法。计划经济年代当工人的荣光,一去不复返了。& I/ ^5 M' `8 l( U
    所以工厂里都是农民工,而农民工越来越少,工资水平也越来越高,其它成本也是年年看涨,最后产品就毫无价格竞争力了。2 H( @5 U) Y* t9 o* }7 ^
    更可怕的是社会上的观念,完全变了,对于工人,没有正眼相看的。# x- w2 s  @9 M# X7 k9 T
    要是哪个男孩子说自己在厂里上班,就是农民工的女儿也会鄙视他。这种舆论环境下,这些制造业还怎么玩,真的玩不下去了。
    % |; {% R, i% @# E" @5 ?' _3 w
    那么农民工哪儿去了?
    ( ?) t, s) u1 e7 m2 N! M
    主要成了“农二代大学生”。他们毕业后在大城市的各个角落晃荡,怀揣希望,但是毫无希望。
    - v. t8 L5 U% s* O% G4 C* U
    希望在歌声里,在诗里以及所谓的远方,听着听着也麻木了,也佛系了。
    7 F% A0 B. P& h* j9 p
    他们的职业最多的是房屋中介、各类销售员之类的,年纪超过30岁就难办了。这也是中国经济的困难之处。2 @! c9 h# R7 }* m: Z
    我曾经在珠三角一家传统制造业工厂考察,车间内的操作工,年轻人很少,最小也是30岁。; _9 |* i1 l4 A. M, B
    倒是在管理区,财务、人事、销售等,都是年轻人,因为这些工作相对而言,还算体面点。% O0 U3 P* G, J5 d* ]
    因为农二代也是大学毕业,他们的父母绝对不会让子女去车间上班了,他们自己也会觉得,那个地方真没前途。
    6 {* ?2 k6 ]" r& F8 t+ S
    十年后,工厂要是关停,如果不出现意外,这些30多岁的农二代大学生大吵大闹一番后,会大批失业。3、考证和自己玩。考证3 l* U4 S4 q- ^; a" ]+ X+ g

    + l( o7 v8 D, b- L) @3 y* Y  n
    曾和某熟人聊天,他说他村子里好几个大学毕业的孩子,有一年到头都不上班的,就窝在家里考证,各种各类的职业资格证,忙个不亦乐乎。
    ; s/ L/ {. V$ b5 y* O
    还有的干脆是自己当个体户,送货跑运输,甚至玩自媒体的。硬是没有一个是进厂当工人的。( m! }+ m3 @# Y9 r9 P
    这样下去,中小制造业还有未来吗?
    % h0 [% x0 Y  m( ~, s4 h! B- J+ S
    从用人角度看,管理员和操作工,中国1:8是合理的,德国约1:4。但中国大学生录取率超70%,算上存量劳动力,也是严重结构失衡,大学生太多,怎么消化呢?
    0 d* u, J! {( a* K& Y# P' S. K* F
    一旦楼市偏冷,大批中介和各相关配套的个体户马上就失业。到时这些农二代大学生们进退失据,会大面积失业,这是隐忧所在。
    , |4 ]- {6 V, `8 R! }9 d) ^; x; ]( ]  E: G
    制造业工厂需要大量理科生,但是现在企业利润薄,导致大量优秀学生选择从事金融、法律、中介等服务行业,表示绝不进厂。1 g- E0 ]3 M6 o6 K0 Z5 n0 w
    这些人从生产领域进到分配领域,导致生产行业人员素质越来越低。' q+ l  Q( Y& P+ H" d7 R$ H
    不要相信什么高科技研发(光伏),说穿了就是买套进口高科技机器。你看看“机床加工中心”,基本是意大利、德国的。只要有一点儿波折,企业就垮。
    / Z" q6 ?) v% A7 A$ `  j5 C5 U! O- V
    普通员工最希望把企业的利润,年底全部分掉,房价这么高,分钱最实惠。他们不喜欢把利润留出来搞研发,搞积累。企业垮了,反正明年换一家就是了。/ z. d+ c3 L6 A4 \' B4 L
    大大小小的老板们何尝不是这种心态?辛辛苦苦挣点钱容易吗?还不如拿着钱去搞搞金融和房地产得了!
    7 a- ^8 @& x' G3 j" ?. w1 @
    但是,站在更高的宏观经济上看,这样做的结果是,满大街都是乱窜的失业者。3、用工荒的真相。用工荒* ?$ Z) A' o1 R& H) s* ]% X
    0 g( b5 ~: K' I& u
    所谓的用工荒是企业和年轻人的双输。
    ; F5 Q+ D: q% L% J) T3 _' l3 w* B  J
    目前的劳动力市场是供需不匹配,大量的年轻人没有技能,但因为生活成本高,也得要高工资;成本高昂的企业无力支付,双方僵持。' V: `! {( }9 `; q% E: k* d) @  R7 p
    年轻人,骑驴找马,随时跳槽;企业面对大量的生手,前期培训费用打水漂。其实大学生也活得差,企业也活得差,双输。% ~  S' S5 N# |: x
    企业只想要熟练农民工,不要大学生,嫌他们娇气还事多,有脑子的人不好管不是?
    : T3 [" f* }( ]: B
    现在一个企业只是招聘10人,却写招聘100人,原因是想多挑挑,但实际上工资开得低;而农民工被某些唱高调的新闻误导,对工资抱有太高期望。0 q% {8 n5 f  T& p1 [5 w" `
    于是一方面企业找不到人,一方面农民工找不到活。企业和工人僵持,却被人报道和解读为用工荒。
    3 F9 J8 @# G; e  _2 J+ \
    所以,用工荒的真相是缺少:熟练工和苦工种。5 u. A0 P) b( H" U
    一是中国毁掉了“技校”,德国75%的中学生是去了技校,中国90%的中学生是去了大学(主要是文科)。
    / B" ]: R* n5 n! k0 ~2 B
    以前技校毕业去工厂,现在进高校为了赚钱,活生生把人关了三四年,培养了一批酸秀才。剩下的歪瓜裂枣,越来越不会干活,还眼高手低,一般工作不想干,真要技术的工作干不了,企业根本不敢要。, k+ T' ^! ~/ c2 @3 a4 g6 L
    做坏一批产品,损失远远大于节约的工资,熟练工培养周期太慢,所以出现抢工人。说白了,工人很多,但是有点儿技术的不多,企业没法用。3 y* E& \1 U+ c2 Y# m1 Y0 l
    我曾观察了一个企业,普通制造业,企业员工除了老板一家全部是大学生,其他都是中学毕业,日常电脑管理做得也很好。
    - l5 u3 y4 p; `; D
    该企业前几年也招聘了几个大学生做行政管理、人事管理,但是他们上班就是拿着“考公务员”或者“英语六级”书复习,和农民工无法交流,工作马马虎虎,抱怨一大堆,确实没办法使用。
    - `# Z  `6 N4 R3 ~
    二是苦工种,如搬运,年轻人不想干,中老年干不动。我认识一个搞装修的小包工,在某一线城市苦干十五年,为儿子买了房买了车。
    5 W6 L1 b" C+ L& r0 A
    儿子现在某小公司混,月薪不到4000元。装修工月入8000元很正常,但吃住太艰苦了,儿子果断拒绝。5、90后们的好日子。90后4 ]: G8 z2 b  f! f2 E9 ?) J

    % d, {8 Z, U  d
    90后的农村员工,绝大多数是喝可乐、吃麦当劳长大的,刚刚出来工作的时候,就遇到新《劳动合同法》的强力保护,根本不关心企业的难处。# Q+ d4 R9 N3 e3 T# S; `, J* p0 {
    90后员工只会和老板儿子比生活待遇,然后产生怨恨心态。这个状态,很难维持多久的。我们国家的经济,必将迎来一次考验。
    * O( L7 B& v) I8 [4 n
    很多企业招聘给出了4000~7000元的工资,其实是“计件,不交社保”,新手根本拿不到这些。4 H, |) M. t  A+ _+ f
    今后机器会慢慢取代一部分人力。有个朋友,买了一台机器10万元左右,取代了两个熟练工,效率大增,原来要一天,现在半个小时。
    ; f5 k1 n  R' }9 o8 |9 F
    机器不需要缴纳社保,也不需要“辞退赔偿”。当然,大部分工种还是要人力完成。, W+ e, N5 U2 B9 g
    但这里少用一个人,那里就会多出一个劳动力,总体还是有用的。
    ( m6 Q& {( q1 D
    劳动关系不稳定,员工大流动,熟悉本企业特定岗位的工人越来越少,所以做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率企业就是个笑话。
    8 W  ~/ e* X/ Y" m% c/ K2 d
    但企业负担太重,产能过剩,也无力提供高福利,恶性循环。
    4 ^! }: U5 E' e( \& k
    结果是绝大多数制造业在低水平竞争,你花三年的高成本培养工人,会一夜之间全部辞职。
    & `1 r; ?) k& M& l
    对制造业而言,财政、老板、工人,这三方是不会同时达到满意的。8 y- r* u; A7 ?$ @. P$ T& ~, x8 j
    中国制造业利润薄,就业人数多,还在初级阶段,在没有进入高科技打遍天下的水平前,“财政,老板,员工”,不可能同时乐呵呵。
    ( d* y- c' j6 U, \5 T0 w) d3 l
    现在情况是:财政满意,员工满意,小老板不容乐观了。中间掉链子的后果就是,就业压力跳过企业,直接到了各地方。结语/ J' k3 D) q0 h
    “用工荒”的问题是需要企业、劳动者、国家共同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企业不要只懂抱怨“招人难、用工荒”,更多地要思考“如何留人、培养人”的问题,比如,企业是否有完善的职业化教育培训机制?企业是否有完善的人才梯队培养机制?然后并通过技术升级、管理升级突破用人的瓶颈,通过企业自身改革去适应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如提升薪资水平、福利待遇、用工环境等。 国家的角度,则需要通过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企业发展得好了,企业的员工才能发展得好,良性循环。更重要的是国家层面要从顶层设计上引导教育机构优化人才培养策略。举个例子,在德国,一个员工在进入一家企业工作之前,可能已经在定点的学校进行了八年,甚至十年左右的专业化培训和技能训练。而反观国内的企业,做得好的,有入职培训和一周的新员工岗前培训;做得不好的,可能员工招聘进来就直接上岗参与作业了。# R$ I. ]) r+ h- Q! |8 y2 n# t  m
    最后,认知要升级,思考要深度,那就从读书开始吧。
    2 f9 w7 ^5 I! B" c4 }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值 +5 收起 理由
    zxsheng512 + 5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5

    主题

    31

    回帖

    9099

    积分

    博士

    积分
    9099

    Medal No.1

    QQ
    发表于 3-16 16:55: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7 08: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知要升级,思考要深度,那就从读书开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7 09: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知要升级,思考要深度,那就从读书开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7 17: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进高校是为了将来赚钱,学了四五年,培养了一批缺乏实在技能的人,大多数不会干活,还眼高手低,一般工作不想干,真要技术的工作又干不了,企业根本不敢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7 20: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出了真实的现状,进行了客观的分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回帖

    75

    积分

    小学生

    积分
    75
    发表于 3-17 22: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光抱怨没有用,要知道自己要啥并做出与之相适应的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2-4 16: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