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5085|回复: 0

电工接线方法口诀_电工接线先后顺序口诀_电工实用口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13 08: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电工接线方法口诀_电工接线先后顺序口诀_电工实用口诀* G) J/ c  a' L& @& H
2018-03-07 电工电气学习
$ P! B; p: z! D& `6 Q/ ~9 ]' t
3 z* g2 Y5 W8 O+ C9 [2 @! }1 z
* \+ ~$ v3 q* @/ d
  从一个初级的电工师傅到一个高级或技师的级别,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比如在接线方法要如何接线才能又快又好完成装配,有经验的电工会有很多潜移默化的工作技巧,比如连接多联开关的时候,一定要有逻辑标准,或者是按照灯方位的前后顺序,一个一个渐远。下文资深电工分享了一些实用口诀,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 C$ I/ e7 p+ C! @2 B  电工接线方法口诀---安全注意事项# Y/ }- E: z+ F- y
  火线L零线N,金属外壳接地E。+ M- Y9 ^; M/ M: \* j4 e
  零线接地火有电,氖气发光是火线,氖管电阻一百万。! K/ f/ q/ o) O+ v: l
  手按笔卡尖接线,注意手指不碰尖。
, A8 t! D& V" E- ]: ]  I: g  触电事故先断电,绝缘棒来挑起线。
7 ]; {; q" e2 a6 T8 X  火线零线并排走,( U+ [% V' a0 v% @0 m
  插座电器并联接。+ ?1 {: v5 E) [1 y
  三孔插座上接地,  `0 `: k1 u8 C; `  v( w: A
  两孔插座右接火。& }3 e; \; k% g9 y  ~! H( C
  电灯开关接火线,# u7 B* y  i* T' r9 s
  零线直接进灯座。
# O# s7 q$ B' Y/ l5 B  保险要和火线连,: O6 y* R  I  n& r. {
  三脚插头接外壳。5 q  D7 P9 a" f2 ]$ U5 Q
5 l" p1 M3 L8 u2 Z% U& k
  电工接线方法口诀-----单相电源插座接线的规定1 R# Y, T- {9 s3 D! K9 J. v
  单相插座有多种,常分两孔和三孔。
9 E! ], R/ y% j+ u  两孔并排分左右,三孔组成品字形。+ W8 N8 n. b9 p; g9 M
  接线孔旁标字母,L为火N为零。
' U: W9 s& B3 }7 ?6 P  三孔之中还有E,表示接地在正中。! I! {/ O* E$ i" [  n* N
  面对插座定方向,各孔接线有规定。5 Z- a' g5 p5 j" }: l
  左接零线右接火,保护地线接正中。2 j8 B& A, @1 H  d2 S# V- J
  电工接线方法口诀---三相交流电源的两种接法和两种出线方式3 T, F& ~8 G% I9 d
  三相接法有两种,一个三角一个星。
6 S+ Z4 h  D" w( C# Q  角接三相围一圈,三个顶点三相线。
8 h) \6 e( q+ _5 q  星接三尾联一点,联点叫做中性点。
0 v# c2 U6 W0 v8 v  三首引出三相线,中点出线中性线。
. w8 @7 v7 v$ @) w5 g  相线俗称叫火线,中线俗称叫零线。
* H  ]$ T' R) L" Q! y) R  星接可出两种线,三相三线和四线。
/ x7 }# F6 u: S& t+ E+ X9 s0 J  三相三线无零线,三相四线有零线。
8 ^+ W/ j* y6 R1 i  电工接线方法口诀----接地线的顺序是什么?
+ @% G. n6 G" Z0 w- C+ w
  装设接地线应遵循的顺序:先将接地极棒插入地面以下0.6m,后挂导体端。对同杆塔多层电力线路检修时,接地线的装设应先低压后高压,先下层后上层,先近端后远端。接地线的拆除与此相反。0 g& a+ V' Y, @) T( l6 a8 {
  装设接地线必须先接接地端,后接导线端,接地线应接触良好,连接应可靠。拆接地线的顺序与此相反。装、拆接地线均应使用绝缘棒或专用的绝缘绳。人体不得碰触接地线或未接地的导线。
* f1 g* {2 d4 F5 N  埋地导线埋设前的断芯检查和断点确定方法4 m' C" q3 U& f+ {  o* X
  地埋导线埋设前,有无断芯盘盘检。% t- X8 n" ?' S! c: o5 }
  检查使用兆欧表,L一端接导线," x4 L1 l' [! W4 f' i4 p
  导线另端放水中,仪表E端照此办,
' Z- b3 C4 n( t6 G# Y, q  慢慢摇动兆欧表,针不到零是断线。
' l9 P+ ?, g2 _5 z  x* U  查找断点在何处,使用仪器DG3,
3 p/ b1 D+ R/ v. M# l* K& A  单相交流接一头,仪器贴附地埋线,
% z7 [8 a) }$ A1 c# A- C' J& z" x  从头到尾慢移动,仪灯发光线未断,4 [' Z" Q" Y# g1 e" n
  若是仪器灯熄灭,此处就是断线点。! x$ r# J0 h3 L, D0 f" X" [  s
  电工接线方法口诀----电工电路接线看图口诀1 i  F! M+ _( c7 u+ A" V
  原理图,接线图,电路图是电工在日常工作中经常要接触到的,所以电工必须学会看图,看电路图和接线图有个原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下面我们汇总了资深电工分享的接线看图方法口诀。
) k# ], J! m! V  接线原理详细看,万千资料记心间。% f5 w: _9 L1 I  |3 K- M# D
  标题栏,元件表,读说明,图形号,+ e& q! d3 R/ [; A
  先从总体到局部,再从电源到负载。1 _& m, Q( b4 o9 Y0 {: E$ N
  主电路,要看详,副电路,不能忘,
" e+ W6 T$ |+ l9 |2 [& s  从上到下有顺序,从左至右不漏项。) L  x( J$ K8 L
  能量径,信息流,各表图,要了解,
9 w$ o' X$ e- U- J) K9 @- _  分析电源到负载,二次回路信号线。
# `4 f! X+ ]/ C  材料表,施工书,总要求,目录号,0 q' m4 d; l- a! X0 z: n3 D8 I0 E
  图样说明看详细,识图重点便明了。
5 |) V/ ]& r+ m) j& w9 _) T6 p  看原理,分主副,交直流,细分清,
# E& {+ R" p; }5 s; K( X  先看电源各回路,保护测量控制清。
: z; Y; y0 h4 T# D5 v# J  安装图,照主副,经线路,到负载,
- g1 t. j- E( g, b; {  不忘电源一段段,元件连接按序看。
- y: }$ {! E3 {8 E7 ~2 l  展开图,识读时,据原理,在回路,0 }! Y  l. Q) L0 f9 r4 f0 x: ^) [
  电器元件功能键,分别画在线路间。
1 {) V7 ^* ^) b+ E+ m6 h, C  平面图,剖面图,看土建,看管道,! v* [* K) `& Y3 W
  电气设备有位置,细看尺寸和投影。
' S" C* }7 Z. H* z. q) O  连接线,传信息,示逻辑,连功能,+ T) n, ?' k" u5 P
  多线表示虽麻烦,直观详细易辨明。
, @) d; Q3 L8 S% K" k$ G  单线法,也简单,示三相,要对称,5 L1 r7 m' |7 y1 m' W& y
  单画互感继电器,多线文字详记明。
+ ^  n0 k5 v/ X6 Y' F+ F7 s  明暗敷,粗细线,加文字,画斜线,
! x( m- A) ^. u0 o8 f) @8 e) v: B' l  标注导线各型号,宽厚截面标中间。
8 d! e# h5 x" [0 J; ], L" D: o  十字形,连T形,导线交,连不连,
* T# {) q  d5 Q  就看中心小圆点,明明白白好分辨。
" V7 y- i* ]7 C2 e7 f  A  绝缘线,要标记,从属端,独立线,8 _5 B- x. `$ [# x+ a
  组合标记功能键,相位保护极性间。1 L0 a& ], {9 Y. n9 W+ P
  元器件,图形号,简外形,要素号,
) {$ j/ B# x1 W% X, o4 [2 n/ D  集中表示简单图,分开表示展开图。& v4 x# |1 u  G3 P! j
  工作态,画正常,接触点,方向致,
4 R% S8 C; o/ O  左开右闭是规定,下开上闭要记牢!
: E/ @, y& j/ A* U7 r3 r* z: d  整定值,数据号,在附件,标记好,
" ?# _( o8 K- s( O, ~' _  注释标志要清晰,端子图形小句号。
5 ]/ a% \0 s% g( E  O4 M
$ r5 S: u/ u1 q. v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8-3 15:3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