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 ISO爱好者祝广大坛友蛇年大吉!!!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1308|回复: 0

    评论 | 人民日报:发起“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8 18: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评论 | 人民日报:发起“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8 T4 l& S9 Y5 m. w2 T8 T' ^2 V
    2018-03-08 滕 泰 质量与认证
    ; u- H  R- w- v: j
    今天,《人民日报》05版发表评论文章《发起“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现全文刊载,以飨读者。

    ! s2 |9 a3 f5 o8 h( Z
    ' K, A) g' d1 x4 \( F* K0 S) E. T$ M, m* ]
    ; Y. G/ \! S- l) Y  n

    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国,不妨从“软性制造—软需求—软价值”的角度重新定义我们的产品

    0 Y+ T/ u' A4 }8 Z% W- q. `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事实上,今年春节,《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热播带火章丘铁锅,就让人们再次重温了工匠精神与中国制造的品质。为什么一口锅能成“爆款”?原因就在于手工艺人对传统和工艺标准的坚守,引发了消费者对品质的关注,对产品中情感、文化等附加值的重视。

    7 k5 G/ x( o4 s. i& k: K$ J0 L4 s
    铁锅虽小,可以见大。我国企业生产的锅碗瓢勺无疑能满足最基本的厨房需要,但同时也看到,火爆的章丘铁锅、中国游客抢购日本电饭煲的旧闻,以及每年金额巨大的海淘消费,更是提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明显信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我们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
    ; ^0 G! h; o% T- w0 f) m6 Z
    制造业转型时期,人们在衣食住行领域的基本物质需要已经得到普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更多地向新颖、符合审美、品位独特、个性化等精神体验层面提升。有学者将这类需求称之为“软需求”。软需求的不断增长,激发了产品生产企业在创意、设计、研发、推广、营销等环节加大投入,提升品质。

    " w" A3 q3 |6 M" d4 b: @
    在“软需求”推动下,全球制造业不仅通过技术和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更催生出具有革命性的新制造业形态:软性制造。这样的制造模式要求通过创造性思维活动,满足人们的“软需求”,使得“软价值”占到产品总价值的50%以上。比如一部智能手机,材料成本远远低于其售价,其他“多出来的价值”,主要用于覆盖研发、设计、创意、推广等软性投入的成本;又比如一辆汽车,不再仅仅是一个代步工具,不少车企在移动居所、移动办公等领域投入精力,附加值越来越凸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软性制造满足了消费者更高层次的需求,正重新定义制造业的未来。
    ! H0 m  B. k- g4 I1 M# u
    当前,为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国,不妨从“软性制造—软需求—软价值”的角度重新审视我们的产品。中国制造不再是“廉价”的代名词,也不仅是质量过硬的优质产品,而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创造性思维活动,赋予产品更为丰富的软价值。比如一瓶茅台酒的成本构成,粮食和水等实物不会超过总价格的一半,而“多出来的价值”,就是企业通过软性制造所创造的价值。为此需要引导中国制造业转变目标定位和竞争策略,考究产品品质、注重生产细节,提升企业软价值创造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水平。

    " w% a2 F" G/ f0 E; m. [8 X7 h
    这种转变背后,更需要企业家摆脱传统思维方式,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重塑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当企业家真正从消费者的体验出发,用创造性思维开发出更丰富的产品属性,就会使企业的价值创造逐渐超越单纯的生产环节,自然而然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绿色发展。从量变到质变,企业的价值创造从依靠简单劳动转变为更多地依靠智慧。这就是软性制造所蕴含的“用智慧创造财富,用体验实现价值”的新模式、新理念。

    9 b/ O: b' S! _' @4 ~
    如果能尽快完成这样的转换,中国制造业将真正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升级,中国产品将真正完成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蝶变。因此,一方面我们要为过去40年中国制造的迅速进步而自豪,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今天全球软性制造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制造业也唯有通过这样的路径,方能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一系列转变,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配备最强引擎。

    7 Y, L0 m. w0 `4 n
    《 人民日报 》( 2018年03月08日 05 版)
    $ s" q; ^4 Z4 s! v& Z
    - End -
    - Q7 E" m- ]8 I
    ) {! x. D/ Q8 {. a5 B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2-4 15:5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