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2月1日电记者从贵州省六盘水市有关部门获悉,1月31日19时30分左右,地处该市的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6万千瓦发电机组锅炉检修过程中,11人煤气中毒窒息。目前中毒人员抢救已结束,共造成9人死亡,2人已脱离生命危险。
+ h5 d Q& ]: ?" V" u' p4 s
事件发生后,六盘水市相关部门即赶赴现场和医院,会同首钢水钢公司相关人员指挥现场抢险救援及伤员救治。目前,事件原因正在调查之中。
1 t. n# C1 h, _$ G+ a1 `2 Y2 k' q4 Y9 V+ ~( w4 u
如何预防煤气中毒事故?
1 y7 y6 e( B- B) r3 |0 Y7 J7 C
煤气中毒的抢救和急救固然非常重要,是减少事故伤亡,挽救生命的重大措施。但是,解决煤气中毒事故的根本途径还是预防煤气中毒。
$ m/ r2 R# \; _7 x8 S, L
8 z X* c- ]5 S$ g1 h% X7 N
1、企业应定期检修设备、排查隐患,防止煤气发生炉及管线泄漏。
9 d$ a6 T/ m* \3 u; m ]
2、加强设备密闭和作业场所通风,在易产生一氧化碳的车间配备相关报警设备。
; d4 Q. I2 H( b {7 U+ `
3、制定操作规程并严格按规程组织作业,在一氧化碳高浓度区域,要落实监护措施。作业前,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如需动火作业,则应办理动火作业证,并由专业人员监测一氧化碳含量,确保在安全的范围内作业。
8 O7 n% P) s2 r; E7 f ]5 H4、企业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普及自救和互救知识。
# a/ Q- `1 L. @" `: H. J5、作业人员进入危险区作业时,要做好自身安全防护。
0 H: v# ]: Q- }6、有明显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严重贫血的人员及年龄较大的人员,不要在易产生一氧化碳的岗位上作业。
! G2 E0 r) J" g9 G/ Q# U9 e) z1 m3 T
7、采用煤炉取暖的作业场所值班人员,需警惕一氧化碳聚积引发中毒,夜间值班人员必须严格按要求取暖。
1 `6 U# B1 u4 p- @) U+ ?& w: o
8、救援人员进入一氧化碳浓度较高的作业场所时,应使用自给式空气呼吸器,并携带一氧化碳报警器,穿上防护服。
% D# `4 v8 \$ t4 C6 t
9. 发现作业人员中毒后,应将其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松开其衣领,使其保持呼吸畅通,并注意保暖。有条件的应尽早给予吸氧。经现场急救处理后,应将中毒人员迅速转送至有高压氧治疗条件的医院。
- P# N* q9 Z' l7 \. d, E6 e( g工程技术方面
: J& j, `! ]* @6 [1、采用和推广密封、密闭等先进技术,从根本上杜绝或减少各种煤气设备、设施的泄漏。这应包括设计、设备制造、施工安装、生产和维修等各个环节。
& E% G; l: o, ?, s( B% a% `
2、采用和推广煤气自动化、机械化技术。这是针对煤气人工危险作业,尤其是煤气中毒事故频率较高的作业而言。应根据条件尽可能采用自动化机械化设备来取代人工危险作业。在这方面,国内一些较为成熟的设备和经验,应予以大力提倡和组织采用及推广。
* j: o% g* P& _4 @' j3、采用和推广煤气安全监测和监控技术。在煤气危险区域,有条件的企业应采用一氧化碳区域监控技术;在易于泄漏煤气的地点应采用固定式或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仪;进入煤气设备内作业,必须检测一氧化碳浓度不高于允许浓度,并加强通风。
2 k: M& P9 [/ l- V
4、在当前的实际情况下,应突出强调个体防护,在煤气危险区域或经常有煤气泄漏的场所作业,或者进行人工煤气危险作业时,应严格佩戴空气呼吸器等保护用具。
+ L: W! I6 }; f a$ U- w, Y
7 E9 J' ~1 y6 n, o9 T. R4 [3 p
8 F% y4 F4 y5 z" T煤气中毒的原因?
! b. @2 r8 v& m( d
主要是违章、作业环境浓度高、设备原因和煤气泄漏。煤气中毒事故的产生原因概括如下:

% M `/ m* w1 U. I+ G; I' g1、为防风防寒,一些企业紧闭门窗作业。
1 P$ _+ Z( b' R; c, u2、一些企业处于生产淡季,订单量少,车间未启动通风排风设施,导致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升高。
) h" v8 A' n7 t; _5 J% e/ J' t3、临近年底,一些企业突击生产,组织人员加班加点作业,现场管理混乱,化学品容器未密闭存放或使用后未及时盖好盖子。
. l; j2 d% v; J1 `6 t& _6 q4、作业人员完成工作后,洗澡、洗手和换洗衣物的频率低,有毒物质通过污染皮肤或衣物进入人体。
* w( w. V7 B- [3 K/ P* ?5 H5、一些企业未落实安全防护措施,未结合季节特点及时组织隐患排查整改。
! {8 {' E2 T+ k) b
/ \7 i/ H! _1 @1 _煤气中毒有哪些症状?
) A O2 g: e# @/ Z, e$ ^9 L要想判断是否煤气中毒,临床可根据患者是否有一氧化碳接触史、是否有突然昏迷或者皮肤黏膜是否呈樱桃红色改变等作出诊断,
& b$ c# M+ b) Q B6 X) ~% o: |0 f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轻度中毒者有头晕,头痛,乏力,心悸,恶心,呕吐及视力模糊。
3 s) q7 t4 k4 C k. ?2、有产生煤气的条件及接触史。职业性中毒常为集体性,生活性中毒常为冬季生火取暖而室内通风不良所致,同室人也有中毒表现,使用热水器也是煤气中毒的重要原因。
$ q2 H( o4 F1 f3 I2 C/ q7 v$ F
3、病情严重者皮肤呈樱桃红色,呼吸及脉搏加快,四肢张力增强,意识障碍,处于深昏迷甚至呈尸厥状态,最终因肺衰、心衰而死亡。
( G" h/ R( n. p) w/ z
4、血中碳氧血红蛋白(HBCO)呈阳性反应。轻度中毒血液HBCO浓度为10%~30%,中度中毒血液HBCO浓度为30%~40%,重度中毒血液COHB浓度可高达50%。
) l& e( T( F6 Y" a, F, L( Z
& Y4 M+ Y" E& A9 u* e+ {2 Z- M
h) d* V8 l+ O9 j6 h, U; _
煤气中毒有哪些危害?
' w0 w3 |3 h0 Z) N7 @1 w0 Q

( w" b5 _4 u7 d) ?) ^ N% ?& H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CO)中毒。CO为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CO经呼吸道吸入,通过肺泡吸收入血液后,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成稳定的碳氧血红蛋白,随血流分布全身。由于碳氧血红蛋白形成后不易分离,妨碍氧合血红蛋白的正常离解,使血液带氧能力发生障碍,造成机体组织缺氧,特别是大脑缺氧导致昏迷,从而使人中毒和死亡。
6 v* d, X: a$ I! ^, @9 n* m. [5 eCO对人体重要器官缺氧损坏以中枢神经、心血管及血液系统为突出。CO的密度与空气相近,一旦扩散就能在空气中长时间不升不降,随空气流动。由于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人的感官很难发现,所以往往使人在不知不觉中中毒。
2 [/ Y' S' d I1 ?5 y
如果空气中的CO浓度超过30mg/m3,人就有中毒的危险。空气中含有CO超过0.06%即有害于身体,含0.20%时可使人失去知觉,含0.4%时迅速死亡。空气中允许的CO深度为≤0.02g/m3。
! e& V2 W* { O' P6 m0 R% s
+ |$ r' d- c: E2 R! Z( P; _2 u k2 I% m2 y; N
煤气中毒该如何进行急救?
* `* L- M5 |+ {" {4 l
1、应尽快让患者离开中毒环境,转移至户外开阔通风处,并立即打开门窗,流通空气。(警告:在保证中毒环境空气流通前,禁止使用易产生明火、电火花的设备,如电灯、电话、手机、电视、燃气灶、手电筒、蜡烛等,防止一氧化碳浓度过高遇明火发生爆炸。)
# m9 x" J- X' L2 c2、松解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分泌物,保证患者有自主呼吸,充分给以氧气吸入。患者应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后加重心、肺负担及增加氧的消耗量。
( e5 P7 l# [* l4 z: z7 R; K! @3、神志不清的中毒病人必须尽快抬出中毒环境,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查病人呼吸、脉搏、血压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进行紧急处理。
0 f7 A4 x1 ]7 M$ y' {1 d I4、若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 T h1 X$ Z$ D/ ^; b
5、病情稳定后,尽快将病人护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警告:即使患者中毒程度较轻脱离危险,或症状较轻,也应尽快到医院检查,进行注射葡萄糖、VC,吸氧等治疗,减少后遗症危险。切记避免因一时脱离危险而麻痹大意,不去医院诊治导致出现记忆力衰退、痴呆等严重后遗症。)
8 T* K1 {% [7 Y0 z8 b9 b6、争取尽早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减少后遗症。即使是轻度、中度,也应进行高压氧舱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