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
导读:重感觉,轻数据,是企业在提升执行力,甚至是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上面临的最大的障碍。受制于一直以来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在管理的过程当中,企业管理者过多地依赖自己的感觉,导致整个企业的人都养成了用感觉打交道、用感觉来开展工作的习惯。
8 F: U2 M4 |$ s6 ^; u6 P2 w
我到过很多企业进行调研,发现这些企业甚至缺乏基础的表单或看板,如日计划表、生产计划总表、生产进度表、车间的小时看板、生产日报表、绩效考核表、品质日报表等,抑或很多表单和看板根本没有及时更新。有些企业的报表在月底的时候,上面的数据还只更新到当月10日;有些设备点检表在当月5日就把一个月的点检项目全部打上“钩”了。这些企业只是将填表单当成一种形式和任务,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些表单的重要性,就更别说依据这些表单上的数据来做管理了。
- P$ w* E! f5 {# a我多年前曾在富士康集团和光宝集团任职期间,每个小时、每天下班前都要关注各类报表数据,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各类报表和系统,因为不看报表,就不知道明确的工作任务;不看系统,就不知道相关工作如何开展。一个规范化的企业是靠数据来管理的,需要完整的表单流,而且表单流要形成一个闭环。
0 s4 j" Z* S# U1 W( D1 W
我每次去企业都会听到老板和高管提到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企业里的执行力不够”。每当企业老板跟我提及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都会反问以下几个问题:是哪些流程、制度、文件没有被执行?是哪些人没有执行?每个人没有按要求执行的次数是多少?
# \" R) k- U4 V几乎没有一个老板或高管能够回答得出来。这就是企业里的核心问题。一谈到执行力,我们总会讲:“这个人的执行力还可以。”“那个人的执行力一般般。”“我们员工的执行力很好。”
( G2 n4 D: s; ?) v% ^“还可以”“一般般”“很好”都是一些模糊的概念词,是不可以量化的,如果用这种模糊的概念词来评价企业里每个人的执行力,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的执行力都“差不多”。
. u }# @( \4 a
为什么很多企业绩效考核推行不下去?因为大家的考核成绩都是90多分,而公司的业绩并没有绩效上体现得那么好,员工无法得到承诺的奖励。最后老板抱怨业绩不理想,员工抱怨公司说话不算数。
- D$ I3 @0 z& I) x- i/ E
要想打破这种靠感觉对执行力进行评价的方式,“将执行力量化”就变成了企业管理者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关键课题。而将执行力量化的指标就是执行率。执行率=实际按标准执行次数÷检查总次数×100%,例如,检查某下属的工作10次,其中他有2次没有按照公司标准要求执行,则他的执行率为8÷10×100%=80%。
4 c0 b+ P/ M. t6 W j) v+ P0 L7 v
只有将执行力量化为执行率,才能够真正提升企业的执行力。这样做主要有三个好处:
& R+ C; t/ r8 q% t2 `0 J
第一,有了量化的执行力的数据后,就可以明确地知道每一个人的具体的执行率是多少,执行的情况也就一目了然;
5 D2 \0 d1 G( u3 P
第二,执行力量化的过程就是管理者了解每名员工的工作情况的过程:哪件事没有执行?什么时间没有执行?这样,管理者就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真实的情况;
) F! [% K/ M0 B3 i, j. P! e第三,责任人也能够明确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反省,不断进步,从而达到培养人的目的。
结语
1 \5 y0 Y1 }, q
所以,在评价一个人的执行力的时候,不要再说“还可以”“一般般”“很好”,而要谈这个人的“执行率”具体是多少。管理者要打破靠感觉做管理的思维习惯,要学会让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靠数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