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意思是说,能成为行业里的标准制定者,这才是最牛的企业。所以一般我们看到的做标准的企业,都是大企业。如果说,一个小微企业要做标准,还是国际标准,听起来真有点儿像是个大忽悠。前不久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官方网站上,正式发布实施了两项衡量卫生巾吸收能力的国际标准,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两项标准就是由山东的一家小微企业制定的。
* f+ i8 [* y$ h8 }3 s) N4 ^9 q0 u* g8 }9 d% r
小企业做出“大”标准
主导制定了这两项国际标准的企业,是山东章丘的一家小微企业(山东昊月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编者注)。走进它的厂区,单看生产线,觉得非常普通,甚至简陋,让人很难把它的产品和技术跟刚刚通过的国际标准联系起来。但是,企业负责人杨志亮,却对自己的产品技术极其有信心。
, {- G0 o* N/ z1 T# X在一个实验中,左边的白色粉末是老杨企业的产品,右边的是目前市场上某知名品牌的产品。当模拟的血液倒上去之后,呈现出不同的效果:50秒以内老杨的产品就会全部把这个血液给吸收了,而另一个产品是做不到的。
$ { k" X8 a) E) P a老杨告诉记者,他们的产品叫高吸收性树脂,主要用于卫生巾,帮助其吸收血液。但一直以来,国际上一直都是按照吸收水的要求来衡量卫生巾的好坏。在这个领域干了17年的老杨认为,这是不对的,应该用吸收血的指标来衡量。但因为此前国际上没有这样的技术,更没有这样的国际标准,所以老杨的产品根本卖不到国外的市场,他只能眼巴巴地干着急。
7 l! R$ g1 f n" [! A企业董事长杨志亮说:“这个技术在五年前就有,但是出口国外,国际上是不认同中国标准的,也没有国际标准来评价它。”
2 n" j$ @7 ]$ i
为了把生意做大,老杨开始做国际标准。五年过去了,老杨如愿以偿,两项国际标准都做成了,企业的海外订单纷至沓来。“包括出口到日本、墨西哥、韩国、印度等多个国家。之前的常规产品一直价格是在8000到9000(每吨),现在标准发布之后,价格可以达到13000到14000”,企业财务经理王莉娟介绍。
' T+ T5 h' n+ K2 N8 c# ?) K+ }7 P& v
技术标准化 突破市场“红海”
海外订单来了,产品的价格也上去了,老杨非常高兴。他说,17年前,他从学校辞职开始创业,因为自己化学好,爱琢磨新材料,便和朋友一起合伙买下了濒临倒闭的村办企业。但是,这样一个从村里长出来的小企业,怎么会有制定国际标准这样的思路呢?
" K6 [' k; q; j
山东省质监局副巡视员郭大雷说:“2010年,当时我们标准化工作有一个任务,就是怎么样用标准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这中间老杨他们就来了,参加这样一个会,他就介绍了他那个标准情况,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他第一句话就是,我再也不想搞标准了。”
" m7 c# j7 w, Q5 O& Y5 u2 T" s& V! W9 A' i
郭大雷告诉记者,当时老杨他们已经成功主导制定了《卫生巾高吸收性树脂》和《纸尿裤高吸收性树脂》两项国家标准,在国内的市场上,产品很有竞争力,他想鼓励他再做做国际标准进一步扩大市场,但当时的老杨根本没心思。郭大雷说:“虽然他做了一个国家标准,但是在他的印象里头都是麻烦事儿,天天都要跟人去吵架,天天要求给人做协调。”
- t7 _7 V! P; T) x除了嫌麻烦,更深的原因,其实是老杨此时正忙着赚钱。杨志亮说:“直接到我这儿来买的,而且都是现钱,这对企业是什么,我就给你一个概念了:2008年我一年就挣了400多万,原来的几万块钱翻了十倍,到了2009年你知道我挣了多少钱吗?800多万,翻了一番,你知道我到了2010年挣多少钱吗?1600多万,光给国家交税就交了接近600万。”
! F4 \7 T6 g* }+ [( Y! N转眼两年过去了,2012年,山东省质监局举办了一次国际标准发展培训班,再一次向老杨发出了邀请。而郭大雷能记住老杨,是因为他“技术独到”。“我总说你抱着一个金砖,金娃娃,但是你不知道怎么用你这个金娃娃去实现你从产品到产业最大的利益最大化,你不知道怎么走”,郭大雷说。
+ p) O9 ~; y3 a. b5 O
抱着金娃娃的老杨之所以还愿意来参加培训会,是因为他当时赚钱已经变得困难。他们主导制定的两项国家标准发布后,更多国内企业在标准的指导下,开始模仿他的产品,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老杨的企业规模本来就不大,很快就陷入了困境。
; \. `$ i. g0 W: T0 I& a
杨志亮说:“两年以后就是‘红海’了。我要做国际标准的话走向国际舞台,但是怎么找这个线索去,没有,就是挺混沌的。就在这个培训会上呢,他又跟我撞击起来了。我已经吃到国家标准的好处了,我做了两年的国家标准,它一年就给我挣了八年的钱,三年就给我挣了二十年的钱,真的,我要再做个国际标准呢,未来就可以庆祝了。”
/ h" n+ {2 F: d! e x9 X
此前还嚷着“再也不做标准”的老杨,参加了这次论坛后,态度来了180度大转弯。当时国家标准委国际合作部的李东方副处长在现场讲课,李东方一下讲台,老杨第一时间就冲了上去。李东方说:“我当时觉得很意外,因为首先这家企业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过去我们更多地做国际标准都是央企,比如说我们的中船重工,我们的中航工业,那么对于他这个企业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当我知道他是小微企业的时候,确实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 H5 I k) u0 F" _) a# P) X李东方说,当时来找他说国际标准的人很多,他并没有把老杨的想法太当真,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刚回北京,老杨就又追到北京,说想让他看看他们的产品,看了之后再决定能否做国际标准。
" ^5 k. |/ u# i1 F7 H; h# h
“当时我们找了一个地方,有一张桌子,当时(他)掏出了很多瓶瓶罐罐。当他这个实验做起来的时候,我就发现,他这个产品的吸收性、速度,从速度、从效果来说都非常好”,李东方说。
7 B3 @1 t* W8 x. C4 A' F4 r; b& n# F李东方详细了解了老杨公司的情况,并且查阅了相关资料,确定国际上此标准确实属于空缺后,便立即向上面汇报。但很快,他们发现,帮老杨,有好多困难是他们始料不及的。
/ E. [4 [) h5 a, A- [0 ^李东方:“这个标准最大的问题就是涉及到同行的竞争者。我们知道它的这种竞争者包括德国的、日本的、美国的很多企业,都生产类似的产品,而且国内著名的一些产品,一些品牌用的这种相应的产品也都是国外公司来生产的,我们中国这么一个小的小微企业,我们占的市场份额,全球的市场份额也不是很大。在这种情况下由中国主导制定一项国际标准,国外能不能认可,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需要每个国家都要投票,需要三分之二以上的国家都赞成,还需要五位以上的国家提名专家参与这项标准才能立项”,整个过程中非常艰辛。
/ j; n* q% ~% Z# C
- r! e* Y4 O1 x& B# |5 N主导定规则 跃上国际舞台
为了这项国际标准,五年来,在标准委的协调下,老杨他们和来自全球的专家一共召开了17次国际会议,往来了1191封电子邮件,并邀请了23位来自不同国家的专家来公司实地考察,这不仅是一场智力和专业的较量,也是一场财力的消耗战,对一心想做成这件事的老杨而言,更是一个现实考验。
/ V/ R/ i& m [6 a/ I杨志亮说:“我就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地走,我走了八个国家,光上美国我们就去了四次,如果没有省局的支持我肯定是要倒下去的,完了” ,他说,这种支持“一是精神支持,二是方法支持,三是资金支持”。
! I* c9 f: u4 \1 ?! U$ O# F) X* B各方的支持,最终让老杨他们经过了提案、准备、委员会审议、询问等各个阶段的大考,成功将核心专利技术转化为国际标准,并且在最后的关键时刻,巧妙提出将标准指标分为两等,吸血时间小于50秒的,就是老杨的产品,属于一级产品,其他该领域的传统巨头企业吸血时间50秒以上的,只能是二级产品。这大大提高了我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垄断。
* o0 ?7 [, Y. p b* Z1 j杨志亮说,国际标准发布以后,必然倒逼生产企业必须按照吸收血的(标准)来做,它要问你的产品是吸血还是吸水,这样就会让生产企业走到规范的路子上,就会按标准来进行购买材料,而达到一级材料的该是我们,二级的可能是其他企业。为什么这些跨国公司做标准啊?他里面含有专利技术,这是最高的。为什么敢在全球卖啊,就是在标准当中设计了他们的专利技术。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掌握了制高点,谁就掌握了话语权。原来我光背这样几个概念,不懂它的含义,现在我对它认识的太深刻了。标准就代表着国家的利益,每个国家它都要保护它的企业,它才有它的市场。”
7 ~6 R9 ^, n6 q* a( W
如今,深刻体会到标准含义的老杨特别忙,他说他必须抓紧时间,改造和升级生产线,扩大生产规模,因为,他已经看到了做国际标准给企业带来的市场前景。
6 |8 _2 `% {8 E7 s q
郭大雷说:“标准它有两重性,它是壁垒又是你突破壁垒的工具,它一旦形成了就是壁垒,做成了就是壁垒,你要破它,你要制定就是要攻破壁垒。标准在企业家手里在企业手里,就是你切市场这个蛋糕的那把刀。”
0 j5 {4 }0 Z, z+ T李东方说:“在国际贸易里面,我们遇到的大多数问题,更多地是技术性贸易壁垒,而技术性贸易壁垒里面最核心的就是标准、法规和评定,所以说我们在国际贸易纠纷的时候,更多的就是标准的问题,所以说国际标准就是国际贸易的通行证,我们制定了国际标准,就意味着整个国际贸易的规则是由我们制定的,我们可以促进我们产品的出口,在国际贸易这个舞台里面,我们占据了话语权,我们就是主导者。”
5 M: F: v2 ^ f& b4 D; l3 m而此次小企业做出大标准,也给标准行业的管理者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路。国家标准委副主任陈洪俊认为:“除了对大企业我们要重视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制定国际标准能力,对于小微企业那么我们可能也要加大一些支持力度,然后我们作为领导或者说引领国际标准这方面出发,更多给他们提供机会,更了解他们的需要,促进更多广大小微企业能够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同时也使他们的企业最后做大做强。”
# n0 i, B& b6 V
标准意味着规则,意味着通行证,更意味着话语权。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包括小企业也逐渐意识到做标准的重要性。从这张曲线图上可以看到,截止到2016年中国企业主导制定国际标准333项,是2001年的14倍,尤其近年来成长更为迅速。但是,我们还必须注意另一个数据,1.3%,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近3万项国际标准中,中国主导制定的只有1.3%。抢占国际标准的高地,从输出产品输出装备输出技术到输出标准,这是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
% O) D2 D" A9 f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