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1604|回复: 3

中国制造没我们想象那么强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0-28 16: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中国制造没我们想象那么强大!3 T6 i6 \! O3 f5 i% Z
2017-10-18 网络 车界同仁馆! ^; S* V3 b# f$ P. t3 z

9 {$ w5 w* B: [8 f7 F4 C
“中国制造”不像我们想象那么强大,西方工业,也没有衰退到依赖中国。我们的制造业还没有升级,制造业者已开始撤离。在向服务业转型的口号声中,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按捺不住,出来说了真话。

) f2 A# d/ j2 o
本文为苗圩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对《中国制造2025》进行全面解读的发言
6 O2 D- B6 Q9 y/ H- v
苗圩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对《中国制造2025》进行全面解读时指出,在全球制造业的四级梯队中,中国处于第三梯队,而且这种格局在短时间内难有根本性改变。要成为制造强国至少要再努力30年。

' A+ p: Y/ s! q, s( A" r$ g" @
作为主管制造业的中央大员,苗圩的观点基本上代表了国家认知。
5 Q+ [0 \) E- T1 @6 v
以下为苗圩的主要观点:
1 e9 w. Z, k+ ~) ?1 o8 Y
全球制造业已基本形成四级梯队发展格局:
& I# _- Z8 F& I" E
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欧盟、日本;
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一些新兴国家,包括中国;
第四梯队主要是资源输出国,包括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洲、拉美等国。

( ^1 L" |/ S6 e# L8 o
为什么中国制造是第三梯队?

, J8 T! G# R( h$ w7 w& c9 h4 C
“毫无疑问,世界各国都在争相介入新一轮国际分工争夺战中,随着比较优势逐步转化,全球制造业版图将被重塑。作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美国在制造业基础及最前沿科技创新方面仍将处于领先地位。第二梯队中,德国、日本等国家地位将进一步巩固,一些后发国家有望通过技术、资本和人才积累,通过产业升级进入这一梯队。第三梯队中,大量的新兴经济体通过要素成本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也将逐步纳入到全球制造业体系。”

2 |: f: ?2 ?# ]/ G- C
(注意理解:在制造业版图的重塑过程中,第一和第二梯队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第三梯队有望升级,但也仅仅是逐步纳入到全球制造业体系!)

1 L5 H% \+ v/ `- h$ [, K; X
苗圩表示,中国现在处于第三梯队,目前这种格局在短时间内难有根本性改变,面对技术和产业变革及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的重大调整,我国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重大挑战,当然机遇大于挑战,经过若干阶段的努力,提升位次完全有可能,希望到新中国成立100年(2049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7 T& O/ O; o5 Z. n0 ?2 a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大多数装备研发设计水平较低,试验检测手段不足,关键共性技术缺失。企业技术创新仍处于跟随模仿阶段,底层技术的“黑匣子”尚未突破,一些关键产品也很难通过逆向工程实现自主设计、研发和创新。
9 I! G: b1 N9 _, w
二是基础配套能力不足。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先进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基础能力依然薄弱,严重制约了整机和系统的集成能力。如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虽然大部分设备实现了国产化,但是15%的关键零部件还依靠进口。

' H9 R* P" {6 y5 N( U
三是部分领域产品质量可靠性有待提升。基础能力跟不上,制约了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突出体现在产品质量安全性、质量稳定性和质量一致性等方面。部分产品和技术标准不完善、实用性差,跟不上新产品研发速度。另外,品牌建设滞后,缺少一批能与国外知名品牌相抗衡、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据不完全统计,世界装备制造业中90%的知名商标所有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
, Y( t# v4 I0 \' k! a+ [" \
四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产业同质化竞争问题仍很突出。而真正体现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精尖产品和重大技术装备生产不足,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4 I  I, K* b- G, a
没完成工业化 别奢谈服务业主导
8 i- b8 G! o1 y; T7 K% E1 d9 P
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今天,许多人为服务业超越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二大产业而欢呼,甚至认为中国可以逾越工业化发展阶段,直接进入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对此,苗圩认为,不管是从历史经验还是现实情况来看,这都是脱离实际的一种观点。

# }8 h- A) Y4 Y  ]1 U6 i/ I( j
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发生”,这就是工业生产的第四个阶段,即智能制造时代,或工业4.0。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线。
+ U; d5 J& L- @7 O0 x6 p
应对新一轮工业革命带来的挑战,国务院今年发布《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建设制造强国目标,其中尤其提出了创新推动战略,提出到2020年将建立15个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弥合在科技成果与产业化发展之间的断层。苗圩表示,“实现制造强国目标不会一蹴而就,至少要30年不懈努力”。
+ _2 \+ ?5 E& ^" s6 \
面对中国制造存在的“短板”,《中国制造2025》给出了解决方案,即进一步巩固现有的发展优势,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在关键产业取得突破,通过做优做强中国装备,不断提高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 J2 v4 ^5 E3 F
我们正在经历“逃离制造业”的大潮

! c/ c+ o/ x' Q1 L0 j& X" Y
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逐季下降,体现制造业景气指数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至2015年10月已有三个月连续低于荣枯线。对于制造业的困境,苗圩坦承,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与新兴市场国家争夺中低端制造转移,对中国形成“双向挤压”。

/ q- w- Q6 o/ {4 L! k. p% D
金融业的分析师总是乐观的看问题:每一次低迷的数据都是宽松的号角。

; Q! t+ L5 d- Y
但是形势已经到了货币越宽松、制造业逃离越快的地步。

; k6 x9 b% @- A' _& F7 V
看看近几年制造业尤其是民营制造业出现的倒闭潮,并不都是因为低端和落后,而是因为整体走进了“高风险、低回报”的怪圈。
7 ^* |4 J( }# w' Y
以前外部有过度消费,内部有过度投资,积累的过剩产能是需要去化的。但在全社会形成远离制造业的风气,则和去产能是两码事。
# o# v; w4 r  ?* P' {' C) e
真正搞升级换代,要让资金流入制造业的创新环节而不是让创新者承担最大的风险;同时要回归常识:真正的创新是需要积累的,不会在浮躁的追风口环境下诞生。
* Y, m1 J' W  c4 t. Z0 J
资金大量追求短期收益、升值的氛围之下,很多企业主即便没有亏损,也在想办法把手中的工业资产变现。甚至部分倒闭的工厂,正是老板的有意为之。

& @  ?& F1 ^2 H9 I  k, I" T
他们中不少人已经判断:未来做制造业没有出路。这场“逃离制造业”的风潮,正在愈演愈烈。
' A& N: W7 t: u3 R  e$ S# q% C
去年已有知名手机零部件代工厂苏州联建科技宣布倒闭,随后联建的兄弟公司,位于东莞的万事达公司和联胜公司相继倒闭。

  x" G- d( D' a7 ~& F( @6 l& e
2015年初,各制造业大省继续传来工厂倒闭的消息:诺基亚关闭北京和东莞工厂,东莞和苏州两地数家万人制造企业破产倒闭。
# s9 b9 |. K% Q$ z1 f8 s
继联胜、万事达、联建之后,手机零件制造商东莞市奥思睿德世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老板欠债1.35亿元跑路,400员工失业。另外,还有东莞一家做杂牌手机的制造企业兆信通讯因资金链断裂倒闭,1000多名员工失业,董事长高民自杀。

2 C+ \- u/ v1 C8 V" w
温州在资产泡沫化之后,正在经历着制造产业空心化,鞋子、打火机等引以为傲的产业正在失去光环。

) @. Z. H8 s- t) Y% Z& f9 F+ {1 Y# P
2015年一整年,从长三角蔓延到珠三角的制造业倒闭潮丝毫没有停歇的架势。深圳福昌、中显微这些电子产业链上的一级供应商也关门大吉。
6 C! V& R: j+ ?! g9 E
另一方面,几乎所有制造业巨头都在运作地产或金融项目,成为一个明显的反差。

$ k. M, g, T0 H2 X
早在2010年,TCL就与万通地产签订协议,利用双方在地产开发及工业土地的独特优势,为工业地产开发开辟一个全新的方向与模式。TCL前些年通过投资“杠杆”,在全国圈下了大量的工业土地,足以让他们在未来的若干年内,依靠土地开发过一段“安稳”日子。

9 E! ^- D# }5 f2 C1 j
全球科技实力排名,中国还差多远
, k+ N* d" x/ k7 _
第一名:美国
. k  A  [9 r& Z
迄今为止,美国的大学汇集了全球70%以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5 I. _2 h5 ]# U) a" Z
在全球最顶尖的20所大学中,按科学贡献度计算,美国占了17所(清华大学大约排名在600名左右)从麻省理工到加州理工,培养了全世界最好的工程师和最顶尖的科学家。
% ?# G8 \+ V  Q6 O* f4 D9 \
全球十大科技顶尖公司,美国占据了八家!英特尔向全世界提供芯片,微软公司和甲骨文公司占据了软件业的基础市场(从百度到腾讯到中国各个政府部门,都使用甲骨文提供的数据库软件和技术)。
2 N: C8 L6 s0 p& v7 R" C
美国拥有全球最顶尖的实验室,在军工领域,在航空航天领域,在医学技术领域,在信息科学领域……美国以无可匹敌的实力和压倒性的技术优势雄居世界之首。
7 J1 N3 v- N4 X/ }  C& T
第二名:英国
8 z% S& u3 e* X
罗罗发动机。这样一个发动机,牵动的是材料、机械、动力诸多的领域。中国的大飞机梦,还刚启程。
, g  g6 C8 c7 y  H  [) z
我们眼前所见的,满眼都是日本和德国的设备,但是却很少有人关心,这些机器设备最核心的部份大多使用了由英国ARM公司设计的芯片。
2 A$ ^6 d" x; G4 J, W9 I& t  E. s, N
诺奖获得人数,英国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在世界最好的200所大学中,美国占据了75所,英国占据了32所,远远超过其它国家。
* o  R0 Y" H, ~7 c2 V
尽管英国在工业规模上有所衰退,但它仍有世界顶尖的航空发动机企业罗罗,在钢铁、制药、生物育种、航空航天、机械、微电子、军工、环境科学等方面都处于世界一流之列。
* g- x. U! I4 E/ N2 G
但由于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仅次于美国),英国依然保持着世界第二的科学技术,对世界科技做出了杰出贡献(如世界第一只克隆羊)。

3 b- }2 b$ g7 u" u+ k$ A
第三名:日本

. t! r: @& h- B  \
美国国家专利局的专利申请数中,日本是仅次于美国自己本身的第二大国,这一直被视作是日本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全球大学的排行榜和对世界科技贡献度上面,日本的大学仅次美英。
6 g, I& X2 E8 E4 i$ m
日本拥有很多大集团和大公司,如东芝,三菱等等,这些公司都拥有很强悍的科研实力,日本注重细节的精神让他们的产品在市场上拥有更好的用户体验,从而占据市场,这也让他们拥有更多研发经费。从开始的仿造到后来的技术创新,日本的崛起成为亚洲的一个神话。

/ ]; I! t) V! y, O# p: H
在20个关键科技领域,日本的排名都很不错,在材料科学,尖端机器人等等,日本都拥有巨大科研实力。

% [6 B. C" p3 J: @! k
第四名:法国

& _0 V+ a2 I. R) z* h  u
巴黎拥有相当多的知名大学,法国大学一般分为高等商学院和工程师学院,是典型的精英教育模式。
' G% c; n( h8 @# b, ~
与英国不同,法国保持科技优势是通过国家的高投入来实现,法国拥有五十多名诺奖获得者,十多名菲尔兹奖获得者。在20个关键科研领域,法国都居于世界前列,尽管浪漫的法国人似乎比日本人和德国人都更慵懒,但在科学研究上面,他们更富有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

2 M9 g7 ~2 p5 v$ F) C7 p
法国在航天,能源,材料科学,空间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均比较明显!
- U( e8 G* d5 b1 H
第五名:德国
5 X8 }. P+ E/ l6 L: N# |+ l* L
说到德国,大家就会想起德国的机床,德国的精密机械,德国人一丝不苟的精神!迄今为止,德国有七十多个获得诺贝尔奖,要多于法国和日本。
& e' U( L6 q, C& k. ?
不得不说一下,与大多数想象的不一样,科研其实也是一种体力活(虽然创新精神很重要),一种既枯燥又乏味的体力活。一个实验可能要重复一千次,找出一个错误可能需要几天几夜,哪怕你想的全部是正确,但只要一个微小的错误,就足以阻挡科研的步伐。德国人的品质在这方面就具有优势。与法国一样,德国的大学也是按照专业排名,而不是学校排名的。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擅长的专业。
( n* C( B0 \) `/ G; h7 ^
德国的科技来源于德国的教育,更来源于德国的制造业。

2 g2 d5 q& w9 ~
第六名:芬兰
: B8 U- r8 f5 U' M
除了诺基亚之外,芬兰,这个只有500多万人的小国,在20项关键科技领域,有17项排名前十,比如说计算机科学,大家都知道windows,但计算机专业的人一定知道linux!芬兰教育水平,科技水平始终居于世界前列。
# O6 t- N" l- [* v* b9 L  C
美国国防部的报告指出,芬兰是世界上向中国转让高科技技术最多的国家,中国方面公开的资料则说,芬兰是中国在北欧的第二大技术转让方。

& w% o5 b3 L$ L9 l0 E4 \8 p
第七名:以色列
8 K, P& O* Y% O* l$ a! ?
具有犹太血统的人获得了很多诺贝尔奖,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以色列不但在军事上强悍,在科学技术上,他们也同样的强悍,虽然他们很多的军事装备来自于美国。但他们同样也帮助了美国的科研人员对武器装备进行研究和改进。
以色列有很高的教育水平,24%的劳动人口拥有研究生以上的学历,居全球第一。

: E# u* f/ B, g. J6 g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以色列科学家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就,对世界科技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尤其是在电子和化学方面。

, L* Q  h3 m, K* Q' ^
美国很多高科技公司都在以色列设立研发中心,利用以色列人的聪明和智慧(与中国不同,以色列人参与并承担了关键科研和产品的开发)!
1 X4 D4 E- C% y. t, d8 m4 ~; p
第八名:瑞典

5 B! d4 a% I! t
诺贝尔奖的评委是瑞典人,而且能得到世界的公认,也就证明瑞典有一流的科学家,有能力有水平对世界最顶尖的科学研究进行评估(如果你没有这样的水平,没有人会承认你的评估)。瑞典只有900万左右的人口,但却有38%的劳动人口在高科技公司(比如说爱立信)就业,这个比例居世界第一!瑞典人也是世界上最热爱读书的国家之一,国民科学素质世界第一。
: `# X+ r; w7 o
中国人想象中的瑞典是一个高福利的国家,人们过得很休闲,但瑞典实行极为严格的竞争教育模式,所有的课程按从易到难分为几十个级别,而不是按年级和班级区分。
4 P" R' M% I# \' P; K2 Q+ I
在20项关键科学技术领域,瑞典有14项居于前十,19项居于前二十。

: `9 v7 t5 O2 J  I5 S/ t) h7 I- M- N! r2 }
第九名:意大利
  K' g8 ^% O' c( |: D
意大利人能设计出最好的服装,引领时尚的潮流……这看起来与自然科学技术没什么关系,但却体现了意大利人的创新能力。其实,意大利同样有阿古斯坦-维基特兰直升机,有法拉利、玛莎拉蒂、兰博基尼等超级跑车,拥有世界超一流的汽车制造技术。
* n" J* i" y" q8 |: I) k
意大利在奢侈品方面创新能力甚至于远超欧美,而最高端的奢侈品也往往代表着最高科技的应用。
6 x8 t+ z( y( d, I' F; j+ U" d
当然,意大利的问题也很多,容易遮掩人们对意大利科学技术的评价。
) B2 X  C  g! N. L3 @+ k. y5 Z. q
第十名:加拿大

" Y: A0 U# {; B' y7 d/ @4 p9 b$ V' v& E
在20个关键科学技术领域中,加拿大有16项处于前二十名,4项处于世界前五。
6 j3 f. C* R- A; ]" l' |" U9 I2 Z  `
第11到20名分别是:荷兰、丹麦、瑞士、澳大利亚、挪威、比利时、俄罗斯、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

! k3 Q  N9 `2 p/ ?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它不只是和香港一样的金融和贸易中心,事实上新加坡在科技和工业上花的心思比服务业还要多。

4 S0 F( L" q4 K) k5 a
南洋理工大学是世界前三十名的大学。新加坡制造业有四大支柱产业:石化、电子业、机械制造、生物医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和石化中心。新加坡是全球最大的自升式石油钻井平台制造国。从谋篇布局的角度看,新加坡比香港的眼光高远太多。

+ @" j( U4 T* S
在科技实力的5个级别里中国的位置在第四级:

# \9 k7 h, y$ w' F
第一级,核心,美国。
第二级,发达,英国,德国,法国,日本。
第三级,登堂入室,芬兰、俄罗斯,意大利,以色列,加拿大,澳大利亚,挪威,韩国,捷克等中等发达国家。
第四级,在大门口,中国,印度,墨西哥,南非等发展中国家。
第五级,落后,其余发展中贫穷国家都在此列。
$ ~( c8 y6 K* q$ _  l% J
中国在制造业上要走的路有多长?30年真的不算长。
只是在当前的环境和价值取向下,由谁来走完制造业的下一个30年?

; l$ i: B7 f1 y) L' h1 p5 ]+ X) U: u  W
发表于 10-28 20:3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客观、真实的评价。中国有些地方不如人家,可能有主观原因,例如权势的争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6

回帖

2108

积分

硕士

积分
2108
发表于 10-29 10: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让我涨见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7

回帖

5374

积分

博士

积分
5374
发表于 10-29 13:08: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中肯!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8-4 06:1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