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 E% z! M. c6 l. H) C D
数据显示,我国民营检测机构数量从2013年到2016年,增加近一倍。检测市场的开放和国家对第三方检测的支持,增强行业吸引力,使得更民营资本进入这一个行业,民营机构的业务规模所占比重也从2008年的9.34%增长到2016年的16.62%。民营检测机构近几年发展迅速,未来可期!
! ?; D( o% b+ n, F V( b" v+ u0 L2 E$ m4 E" v$ P: o& y, a! q
9 P- W: a" w! \- k% f8 L检验检测资源稳定增长
, b: t) d* o" i6 w随着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转移,制造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更为明显,与制造业密不可分的质量检验检测行业也随着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转移,由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目前,全球范围内大型综合性检测机构基本上来自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而接受地区将集中在中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
- S* Z% [4 \7 f) w# X" E2 s
伴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国际贸易额的快速增长和全球化趋势步伐加快,我国质量检验检测市场仍将保持较快增长,质量检验检测行业成为中国发展前景最好、增长速度最快的服务行业之一,“十二五”期间行业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约为21%。
% P3 G1 _8 A& D$ _
据国家质检总局最新发布数据:截至2016年底,我国检验检测机构数量为33235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65.11亿元,较2015年增长14.73%。全国检验检测机构2016年共出具检验检测报告3.56亿份,平均每天对社会出具各类报告9.8万份。检验检测供给资源保持稳定增长。
# s9 [6 E9 f- S8 h- S# _
在33235家中,前我国企业制的检验检测机构21012家,占机构总量的63.22%;事业单位制11479家,占机构总量34.54%;其他法人类型744家,占机构总量2.24%。从股权结构来看,我国检验检测机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机构16773家,集体控股1096家,私营企业14265家,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267家,其他机构834家。
! j& \9 a! n6 Y! J
; b1 X4 F2 B7 x, k4 U# U" n
* L: ~* E8 ^0 B0 [( [( U# e民营检测机构地位持续提高
# M# S' ?% u3 E1 Y8 b
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质量检测市场逐步放开,大量的民营资本进入质量检测市场,诞生众多民营计量检测机构,如华中航、新广行、力搏、高品、高铁、龙邦等,其中,以深圳华测(CTI)为代表,是我国计量检测市场的追随者,其市场运作最为成功,影响力最大。当然,民营计量检测机构无论是在技术实力、历史还是品牌影响力存在差异。
3 T" Z$ y7 \1 i, V
我国民营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在发展初期往往某一较大计量机构,以代理方式合作,以解决其技术能力上的不足。而随着行业的发展,目前其主要通过参加行业展会或博览会、举办研讨会、网络推广等方法开发市场,民营检测机构近几年发展迅速。
4 L1 p! \9 s2 `4 U8 ~2 L; s4 F数据显示,民营检测机构数量从2013年到2016年,增加近一倍。检测市场的开放和国家对第三方检测的支持,增强行业吸引力,使得更民营资本进入这一个行业,民营机构的业务规模所占比重也从2008年的9.34%增长到2016年的16.62%。
, \" s, ` u; V. U1 v& H7 j
0 U3 l8 k4 L* J/ I* T7 J5 d# B2 C: @/ ^. E; M. ^
预计未来几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贸易持续增长,中国质量检验检测市场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全国质量检验检测市场将保持在10%左右的增速。其中民营检测机构增长速度最快,超过13%;外资检测机构次之,增长速度在10%以上;国有检测机构增长速度较慢,维持在7%左右。届时,民营检测机构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上升。
6 I1 V/ ~) A7 n1 l. |3 Q9 y1 F: S; L1 k: z" j$ N3 ?
Z- A0 p4 m8 i/ E
) u, y% E3 |" T9 Y6 L6 q9 t9 b7 s
【延伸阅读】
& }: E% G6 k, y, y) j8 j国有、民营、外资机构比较
. `, }- N! s/ Q" I8 t# t$ ^/ D随着政府加快职能转变,大量技术工作将由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承担,政府将通过购买服务、采信结果等方式,依托第三方技术机构实施管理,检验检测市场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这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国有检测机构,而民营检测机构将从中获得更多机遇。
) Y, w. z0 m/ D6 `% [( ?! n
(一)行业政策
之前,我国检验市场的政策是一种保护性政策,具有典型的计划经济特点,政府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主要表现为垄断性、排它性、分散性。目前市场被“条快”分割,并没有形成全国性统一大市场。这次改革,将打破这一现象。
9 P1 A6 y; `( A" U. G7 p
(二)行政资源
国有检验机构的背后,都有一个行政部门的强力支撑和保护,大部分国有检验机构还享受财政经费补贴。在行政资源方面,国有检验机构无疑占有先天优势,民营检验机构明显处于劣势。
* t1 k: j5 z2 J( _) O% L$ z
(三)管理机制
这是民营检验机构的最大优势,无论是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还是自主经营权,民营检验机构都有非常大的灵活性,虽然国有检验机构名义上也是相对独立,但实际上附属于行政部门,采用的是行政管理体制,因此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人员进出机制,“大锅饭”现象、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等现象比较突出,因此管理体制是国有检验机构的短板,人事、分配等制度严重制约了国有检验机构的发展,这也是国有检验机构需要迫切的改革内容。
/ m) {4 Z1 ^3 u ?. B(四)品牌创建
国有检验机构长期处于主流检验市场,经常“代表政府”发言,在社会上具有较高认可度,但由于市场上不断出现的质量事件,国有检验机构的“公信度”也因此受损。而民营检验机构正相反,在企业中享有较高的信誉,但在社会公众眼里“公正性”不足,品牌信誉较低,社会影响力较小。这一方面,外资机构拥有非常高的市场“公信度”!因此要成为真正的第三方公正检验机构,首先要打造检验机构的“公信度”,提高检验机构的公正性、权威性和独立性,创出自己的检验“品牌”。
; U, E2 @9 ]5 L) R C(五)营销模式
国有检验机构市场营销能力明显不足,不少机构没有专门的市场营销部门和人员,有的即使有也较少深入研究市场,从业务构成来看,国有检验机构的大部分业务都由法定职责附带而来(如“强检”),不需要主动拓展业务。相比而言,民营和外资检测机构,凭借其强大的市场拓展能力,能够迅速地渗透到一个行业或产品的整个供应链,拥有相当多的稳定客户群。
" Y7 d: a9 z" |! M% [# d- o, f) I5 C! Z
(六)资质
在资质方面,国有检验机构已赢在起跑线,只要能办的或需要办的基本上都已具备,在市场化改革以后,国有检验机构在办理资质方面还会具有一定的优势。相反,由于受到现有政策的限制,民营检验机构在办理各种资质方面还有许多限制,这是民营机构的硬伤。
: b) G( h5 j4 M8 U) J(七)人才
人力资源是检验机构发展的第一大资源。目前国有检验机构在人力资源方面有喜有忧,一方面已经聚集了大量优秀的检验人员,资质门类齐全,另一方面,又普遍存在人员老化、文化素质偏低,技术水平不高等现象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检验检测工作。民营检测机构在人才资源方面也是有喜有忧,一方面,现有人才能够人尽其用、轻装上阵,另一方面,随着业务的快速扩大,又急需大量具有“资质”的检验人员。预计从现在开始,具有各种“资质”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将成为各方激烈争夺的对象,民营机构明显处于攻势,国有机构最大的忧患是能否留住人才!
( c" g8 h8 l2 ~% S(八)资金
资金短缺几乎是所有检验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国有检验机构来说,财政经费只能弥补“吃饭”问题,财政的投入主要是对设备一次性投资(投资效率不高,容易产生重复投资导致偏差和浪费),与财政脱钩后首先面临生存问题。民营检验机构也面临资金短缺问题,但是由于民企投资效益高,一旦找准适应市场的项目,就会很快产生丰厚的收益。如果说资金短缺是国内检验机构的一个劣势,那么资金充裕则是外资检验机构的最大优势之一。
9 k. n& H% M! J" A% A' D! B( N(九)服务
服务水平和检验质量是检验机构市场竞争力的两大决定性因素,直接影响检验机构“公信度”。目前服务工作做的最好的当属外资机构,他们已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服务体系;民营检验机构次之,比外资机构有差距,比国有机构还是具有较大优势,这也是下一步民营机构与国有机构市场竞争的利器;服务水平较低是国有检验机构的又一大短板。
3 v7 Z5 S. }+ H6 i/ L5 f
(十)研发与创新能力
这是检验机构发展潜力和后劲问题,决定着检验机构能走多远。目前个别国有大型检验集团和少数省级检验机构已具有较强的研发与创新能力,但是大多数市县一级的检验机构的研发与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市场化需求,这是国有检验机构第三个短板。民营机构在“研发与创新能力”也不具有明显优势,但是民营机构以市场为目标,追求实用和效率,能够快速启动项目研发,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检验能力,在具备一定经济实力以后,能够迅速提升自己的研发与创新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外资检验机构具有超强的研发与创新能力,这是国际大鳄的另一大优势。
$ D: b/ Q# {+ w6 F' K" U5 E综合起来,国有检测机构存在以下劣势:一是区域行政分割,资源整合度不高,市场竞争力弱。二是市场意识差。三是技术服务能力不足。四是市场品牌、信誉价值低。五是运营机制不灵活。那么,未来市场发展,将带来怎么样的变化?各机构需要有个理性的分析。
4 r5 n* n: _, B- r3 t+ j9 L-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