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 g7 O. F; O9 F' K9 f, Q3 D) x4 F近几年,国家质检总局3.15消费者权益日公布的汽车产品缺陷信息投诉情况显示,车内异味已经成为车主投诉最为集中的问题。
* V, _+ d, g( |' }" R- `
近几年,国家质检总局3.15消费者权益日公布的汽车产品缺陷信息投诉情况显示,车内异味已经成为车主投诉最为集中的问题。近期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投诉平台旗下一家网站连续接到消费者投诉,反映其购买的上汽大众斯柯达明锐汽车车内异味十分严重,且会引起身体诸多不适。
( X* w- Q4 e2 R6 Z
斯柯达明锐无论新旧 车内存异味且会引起身体不适
" \+ r1 U8 V0 q D1700多位车主还自发建立了QQ群,名为“新明锐异味全国交流群”。其中的车主反映,自己购买的大众旗下斯柯达明锐汽车有异味,一些车主还出现过诸多不适症状。
轻者眼睛干涩、头晕、喉咙发痒,严重的甚至患上了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咽喉囊肿等。众多车主要求厂家解决车内异味,并对身体出现的不适进行解决。
! I4 A( r6 Y% }4 Q% i p
斯柯达车主梁先生:因为我一个月大概需要开两次,两个多钟头的长时间行程,下来之后感觉头晕晕的。开始我以为是夏天开空调。车内空气流通得不是很好,偶尔还有酸臭味,味道很浓。
! z, k9 y1 d3 K7 P
记者调查发现,车内空气质量遭投诉的不仅仅是新车,一些使用了一段时间后的车辆,同样存在异味加重的情况。
- y M7 F4 D2 k; F. ~
记者在网站上找到了今年3月10日,大众集团公开发布的一条声明,表示致歉斯柯达车主,并同意为部分车主更换前围隔音棉,但是却规定了期限,为2014年12月以后到2016年1月以前的车辆。
记者:更换后大概多久又出现了异味问题?
斯柯达车主于先生:三天。
记者:现在异味还有吗?
斯柯达车主于先生:现在天气热了,味道更厉害了。
正像这位车主所说,很多车主反映更换隔音棉之后也仍有异味和身体不适。
& [5 t, Q4 ^! J# n$ Q U
车内或有不在国标检测范围的毒害物质
7 T1 D* o' T3 f" T为了弄清楚车内异味来源,记者委托了清华大学建筑环境中心这一专业机构,在投诉者中抽取了五辆斯柯达汽车,专门在室外环境下对车辆做了检测。目的就是看汽车在夏季行驶状态下车内空气质量是否达标。结果显示,五辆汽车中最后一个接受检测的车内甲醛超标。恰巧这辆车经过户外暴晒时间最长、车内温度也最高。
+ `, v( z' h* s目前按照环保部出台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国家标准只检测苯、甲苯、二甲苯、甲醛、乙醛、丙烯醛等八种有毒有害物质。车内异味是不是主要来自这些有毒有害物质?
" c5 s' N. D" X: e" i
北京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胡玢曾参与上述《指南》的制定,他表示,技术层面可以做很多物质检测,但是标准只有这八项。现行《指南》仅仅是供汽车生产企业参考的推荐性标准,一般新出厂的车辆才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目前还没有针对日常行驶状态的检测标准,这一次检出有甲醛超标,并不能作为维权的法律依据。
针对目前诸多车主反映的异味问题,也有专家则认为,有可能存在其他隐形“杀手”。
5 R- ~5 z; | F
清华大学建筑环境检测中心主任张寅平:实际上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有几百种,比如说二氯苯和丁二烯,在我们国家市内空气质量标准里面没有列为空气污染物,但是我们调查中这两种物质的毒害还是比较高的。
这种异味有可能来自我们未知的一些物质,对人体的损害程度都在进一步研究。
0 ~9 ?9 \; i6 F# E5 z车内空气质量国标有望升级 需多方共同“把关”
/ m3 M) [8 `4 c# p6 r8 |
车内空气质量问题投诉日益增多,而车主在向汽车服务商或售后维权中,缺乏相关赔偿依据,车内空气检测的费用也相当昂贵,所以消费者的利益常常得不到应有的保护。
) r* z* l! m- k
据环保部透露,今年年底将有望推出车内空气质量的国家强制性标准。不过,标准最终是否涉及更多污染物检测还在待定。
, k4 q0 L- r1 i& j L4 G/ S' g- T
国家标准从推荐性走向强制性需要迈出一大步,车内空气质量的好与坏也将成为汽车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一环。
- {/ s/ ?+ ~9 U3 W, v$ q
清华大学建筑环境检测中心主任张寅平:对于生产厂家来说,你在这方面如果做的比较好,保证车内的空气污染浓度比较低,大家比较舒适,没有什么健康问题,对你这个生产企业的竞争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当然最后在科研工作者和标准制定部门,共同的努力下,针对社会的一些新的需求和一些新的健康问题,开展相关的研究,不断提升标准也是非常重要的。
8 ~6 {) r) b' y5 c专家提示:警惕潜在污染源 行车前先通风
: f+ i$ E4 U, E8 x/ v今年入夏以来,高温屡屡拉响警报,炎热的天气也考验着车辆在夏日的表现。车内密闭狭小的空间,不合格的皮革、车内配饰、脚垫、香水、防爆膜、以及不容易被发现的隔音棉等材料都可能是污染源。在高温暴晒后会挥发出更多有毒有害的物质,因此夏季要格外防范车内可能会“暴涨”的污染。建议一旦在车内感觉不适,就应该及时找出污染源。
- ~4 p6 q- G" g! U# d% Y; p5 ]0 y而夏季当外部温度升至35摄氏度以上,封闭的车内温度可能达到60度以上,苯烯物的挥发量是正常时的五至七倍。因此,夏季刚上车时,应把车窗打开通风一到两分钟,等有毒物质开窗释放后再开空调。
1 U# f( @/ F) q/ n+ }
来源:我要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