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下沙电梯“吃人”悲剧发生后,杭州市质监局当日发布《关于8月2日下沙电梯事故初步情况的通报》,经初步分析事故原因是
电梯维保工人违规作业。
s% u4 _% G$ {1 K- s0 T
但随着调查的深入,让人不解的疑问逐次浮现——
第一、电梯维保单位并未向维保工下达过维修指令,物业公司未就事发电梯向维保单位报修;
; y: x9 f3 y: |5 K# p2 d; h; l' K
第二、这位不幸殒命的维保技师是接到了谁的派单,打算解决电梯的什么问题呢?
8 B' b. N. s' s* N; M+ ]. q第三、电梯有多道安全保障系统,维修工为什么连续绕过这些保障措施并最终造成悲剧?
. \# p: d ~4 O( Y7 f相关部门正在进行深度事故调查。
* c8 s( T3 |( o" D# A, e1 S
% ^. ^$ g. n" c4 C* A9 N4 V. h Q1 G t% E2 G& _, p
回访通查事发小区38台电梯. `5 c, ?0 S6 n4 |% s2 i# |
3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出事的下沙东方水岚佳苑小区。
/ C/ O3 B' X* e
13幢1单元的电梯间内,记者发现出事的电梯依然拉着封条,处于停运状态。但边上另外一部电梯,已经可以正常使用了。不一会,几位居民正好从楼上坐电梯下来,一问到电梯的事,大伙都围了过来。
8 b& U( Y, x* N" U1 a- U1 z“发生了这种事,搞得大家心里慌兮兮的,坐电梯都有些提心吊胆。”一位大妈说,现在大家最关心的就是事故原因。“我们就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到底是平时维保不到位,还是电梯的质量有问题。”
- `9 B9 ], j# v/ G, j从几位居民的口中得知,小区里的电梯经常会出现梯门无故打开、重复关闭、平层误差大等问题,现在出了事故,大家心里的顾虑就更大了。“小区里目前装修比较多,经常有人用电梯运送装修材料,肯定对电梯有影响,现在就在等一个结论,不然真的不敢在这里住了。”
3 M! Z6 f5 F) g' h5 }9 e一位租住的小伙子说,他的房子还有一个月就到期了,正在考虑是不是要搬家换个地方。“就算电梯没有大问题,要是还是像这样经常出现小问题,说实话每天上班也不安心,还不如换个地方。”
$ U! ^. h! i# n/ S1 w9 H* f! j其实,早在居民们谈论事故之初,主管部门就已经开始着手调查。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和市质监局特监处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已经组织人员对小区内所有38台电梯进行排查,内容涵盖台账、培训、管理等多方面。
P9 k7 t' i) g4 _# I/ [( a
0 @$ F' v# D+ S8 G& p* V% c
6 z; {. O D, H' E
还原那40分钟究竟发生了什么* B6 N! {& {( @0 \
所有讨论和调查的源头始于2日下午5点30分左右。作为一个技术人员,何师傅具备较为专业的电梯安全知识,但他为什么没能避开危险?而意外来临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 }$ U* U+ _5 G1 J; i. |( y3 p一段可能是最靠近事实真相的视频从一个侧面记录了那段“静止”的40分钟。
' S! B+ l1 p) j) v/ N
监控显示——
8月2日下午4点38分38秒,一个身穿蓝色工作服,手上拎着白色纸袋和一个黑色手提包的男子(后被确认为就是维保技师何师傅)进入电梯。他站在监控画面的右边,根据监控,可以判断电梯随后上行。
. G4 m* q a3 Q+ L4 W8 h/ _1 c
2 P% ?, T* h# ?& i x6 G
16点39分40秒,何师傅出了电梯门(具体停靠楼层不清),他把手上的纸袋和手提包放在电梯门口,随后走出电梯消失在监控画面中。
% p5 g) Q: [+ E- P1 _% ^& y* P4 Q
16点49分04秒,何师傅再次出现在监控画面中,此时他的手里多了一个工具箱。之后,何师傅用手在两边的裤子口袋里摸了摸,似乎在找什么东西,随后他蹲了下来,在几个包里翻找了起来。其间,有居民出入使用电梯。
- ?" G+ n/ P) ] m
16点53分22秒,单独乘梯的何师傅拿着工具走出电梯,但再也没在监控画面中出现。
0 X0 p6 S1 D4 N3 ?. M. A17点36分40秒,近乎静止的40分钟监控画面后,电梯关着的门出现了一个小缝隙,一根撬棍一样的物体伸了进来,电梯门间的缝隙也变大了,可以看见门外有人影不停在走动(后被证实是救援力量在对电梯进行破拆)……
- I& R4 e8 F+ ^( ]/ n
监控并未记录何师傅事发时的具体细节,但有三个情况可以确定:当时他的确是在进行维修或维保行为;行为参与人只有何师傅一人;除去救援力量接警出警时间,意外事件的发生时间可能在16点53分~17点16分之间。
0 P1 z0 a& W0 ]
2 q8 D" Z7 g% G
; T! o8 S/ p: s: P
谜团谁派的维修单?修什么故障% p, m7 N: p' E d$ d5 v( J
在昨日的调查中,一个让人意外的消息传来:物业公司并未向维保公司针对事故电梯进行过维修求助!维保公司也没有给该维修工派单!
" Y2 {' `. C7 _, x# t9 r' Z那么何师傅究竟接了谁的单,如果没有派单,他又为何会去该小区修理电梯?
4 E/ U2 O8 ?2 L! j" X记者了解到,小区消控室的台账记录,事发电梯曾在7月27日求助过一次,当时是电梯关人。之后该台电梯未曾再有过报修。质监部门牵头,市有关部门参与的联合调查组曾针对该问题进行调查,物业方面明确,事发当天他们未就事发电梯向维保单位报修。
. M; h9 q, |; u# ?% M. j
事发电梯的生产商和维保单位均为“蒂森克虏伯”,该公司负责杭州维保的一位管理高层接受了记者的独家采访,这是一家四星级的电梯维保公司,定向服务于杭州2000余台电梯,佳苑小区维保班组共负责38台电梯。
! s. p1 \. S) ]' a他说,公司很重视技术工人的岗前中后培训,包括技能、安全、制度等等。“目前可以确认的是公司没有在当天给何师傅派单维修涉事电梯。”他说何师傅在单位的表现不错,今年32岁,江西人,有3年从业经验,今年2月加入公司。
~+ q% G& P/ m6 ? r: L* O8 Z既然物业和维保公司在当天均没有给出维修要求,那么是不是存在另一种可能——小区业主直接向维保人员电话求助?再或者是物业公司某位工作人员曾在之前几天提出过修理要求?事故调查组认为,按常理,维保人员是不可能在未接到报修请求时上门检修的,而且这台电梯的正常维保日(15天一次)也不是当天。
5 u" ] W0 O" T8 g" D: k5 J6 U
是谁给了维保人员维修指令?目前有关方面正在通过多种形式反溯倒查。
% q0 Q# W( A3 @/ W6 u: ^/ W L/ j) B0 [4 b* q$ Q
8 y5 J( R' I2 O: J2 h, D7 Q发现一根导线使“门开梯止”失效
( @$ J/ R2 F2 C- F0 s+ U% u# C假设维保人员绕过公司擅自上门为电梯检修仅仅是违反了工作流程,但如果违反了检修流程/规定,后果可能就会十分严重。
) E8 ^* N; y; W# S! M) U1 L事故调查组相关人员在接受钱报专访时说,在进行电梯检修之前必须把电梯轿厢顶部的控制键调为“检修”档,这种情况下电梯是禁止运行的。但在事故现场,他们发现电梯当时处于“运行”状态。
# _+ [3 e) d( x# o/ e* k4 L
另一道安全保障系统失效也是该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维保人员必须打开电梯门才能进行检修,而梯门开启状态下电梯同样是被禁止运行的。”该相关人员说,“门开梯止”是电梯的出厂设置,也是重要的安全保障系统。“一开始,我们也觉得奇怪,这起事故中梯门是开的,但电梯却出现了上行并最终卡人。”他说,随后调查组在楼顶的电梯机房发现一根连通状态的导线——是它使得电梯“门开梯止”保障系统失效。
' r: Y3 W# e4 h3 T; g9 s6 B- @
“电梯故障由多方面引起,梯门就是其中之一。通过绕开梯门安全保障手段可以快速排查相关问题,但这种做法贪图方便,一般情况下是被禁止的。”一位参与该起事故调查的专家介绍,电梯检修的第一步就是将电梯调为“检修”档;最后一步才是在人体已经完全退出井道和安全的状态下将“检修”档复位。“事故发生的脉络可能是:在‘门开梯止’系统失效的情况下,维保人员完成了检修,他打算从轿厢顶部撤离,但他可能在身体没有完全退出时就将‘检修’档复位了,此时有人想使用电梯,电梯上行,事故发生……”
0 V& p2 D% @8 {/ h当然,在事故调查报告出来之前,上面的讨论仅仅是猜测,一切都需等待调查的进一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