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管理指用科学的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包括人(工人和管理人员)、机(设备、工具、工位器具)、料(原材料)、法(加工、检测方法)、环(环境)、信(信息)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以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
8 o" P& g8 q* [$ e
. y9 T' B2 H+ w7 y/ U4 Z# N8 e* ?) N) L8 Q! h% ^9 n
下面20个最基本细节,必须掌握:
" _5 K* w. @6 W' I
1 在所有电源插座上方都标识出插座的电压,防止低电压的设备被误接入高电压。
1 A, x8 G \$ |' p# q$ Q
2 所有的门都在门的前面和后面标识出开门应该是“推”还是“拉”。可以极大的减少门被损害的机会,也非常方便平常的进出。
8 [# o! `8 [( o. r( {
3 紧急生产的产品的指示单用另外的颜色区别出,可以容易提醒优先安排上生产线,优先进行检验,优先安排包装及优先进行出货等。
. i* ]! b# Y5 \0 b; ^7 ~, z
4 凡是内部有高压的容器,全部应该进行牢固的固定,比如灭火器、氧气瓶等。可以较少发生意外的可能性。
V9 g. k( q+ a" K
5 生产线有新人进行作业的时候,在新人的手臂上标识出“新人作业”,一方面提醒新人自己还是个新手,另一方面,可以让线上的QC人员特别“照顾”他。
" d9 |% z) f: J- }7 r
6 工厂有人进出但又需要一直关闭的门,可以在门上装上能够“自动”关闭的杆杠,一方面可以保证门一直处于关闭的状态,另一方面门被损害的机会较少了(不会有人用力开关门了)。
' L B4 q- A! y4 ~! ]8 z" Z+ b7 在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的仓库前,对每一种产品的最高、最低库存都作出规定,并标识出目前的库存量。可以很清楚的知道真正的库存情况。防止库存过高,也可以防止有时候需求的产品却没有库存。
e+ h' Q6 ~5 k8 生产线的开关按钮尽量不要朝向过道,如果实在需要朝向过道的时候,也最好能够加外盖进行保护。这样可以防止过道上来往的运输工具误碰撞按扭,引起不必要的事故。
" g b" m3 Z) g o) A2 y
9 工厂的控制中心除了控制中心值班人员外,是不允许外人进入的。防止无关人员的“好奇”造成的重大的事故。
# l- [! @8 m4 ]% A7 m0 J
10 电流表、电压表、压力表等依靠指针指示数值的各类表,用醒目的记号笔标识出正常工作的时候,指针应处于的范围。这样就比较容易的知道正常工作的时候,设备是否处于正常。
% d( p# m1 \4 `$ }1 Q11 不要太轻信设备上显示的温度,定期利用红外线温度仪进行重复确认是必要的工作。
5 T5 k( T3 v/ H2 C0 n+ c
12 首件不是仅仅指当天生产的第一件,下面所列出的在严格意义上讲,都是“首件”:每日开机后之首件、换件生产后首件、机器故障修护之首件、模治具修护或调整后之首件、品质问题点对策后之首件、作业人员更换后之首件、作业条件重新设定后之首件、停电后之首件、收工前之首件等。
% M: P( k# T& e2 G
13 锁螺丝的工具都带有磁性,这样可以方便进行取螺丝;万一螺丝掉在工作台上,也非常容易利用工具的磁性吸起。
# k. w9 P8 s; P9 M/ h$ }
14 接收到的工作联络单、协调书等,如果无法按时完成或者无法完成的话,应及时以书面的形式并说明缘由,提交回发出部门。
/ O" L" |5 i( d& ^- y15 在生产线布置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将相似的产品分配到不同的生产线、不同的车间进行生产,这样相似产品混起来的可能就减少了。
/ n$ V8 ?$ ^/ k$ F. a16 给包装、销售、业务员等产品的彩色图片,减少他们认错产品的机会。
" t% \+ H' u( Y" P& T, \17 实验室内的所有的工具都悬挂在墙壁上,并在墙壁上划出它们的形状。这样,工具一旦被借出,就非常容易知道了。
) @1 O' k: w& J
18 在统计分析报表中,每隔一行就要阴影作为底色,这样的报表看起来清楚多了。
/ [1 Q. F0 C2 l2 f
19 对于一些重要的测试设备,每日的“首件”利用特别选定的“不良件”进行测试,有时候可以清楚的知道设备的可靠性是否满足要求。
- k U# d: g3 Z+ h8 @/ R20 对一些有重要外观的产品,并不一定要用铁制的检测工具,可以用一些自制的塑料或者木制的检测工具,这样产品被划伤的机会就减少了。
- w' W- d9 o9 j- e
3 U9 N% x: E- }# {5 m6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