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好第三方检测市场,既是壮大质检综合实力必由之路,也是弥补全系统经费缺口的主要渠道。
* E! O+ P* X3 N
# h$ m8 l6 m2 q+ ^4 K2 R4 ]0 `: d' [# G: [2 s. Z# |
按照质检系统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今后检测机构更多地要靠自身技术优势和服务优势向市场要效益。开拓好第三方检测市场,既是壮大质检综合实力必由之路,也是弥补全系统经费缺口的主要渠道。近年来,第三方检测市场发展迅猛,质检系统检测机构开拓第三方检测市场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第三方检测市场需求相比还存在差距和不足。
9 U6 u8 B6 a3 |检测市场面临的形势
5 }5 J2 }- J& i9 t
# P: v- W" u) \- e8 t- _# p, t
! W! ~" A9 j! {' ]+ u
检测市场空间广阔。当前检测市场业务来源主要有两大部分:其一,由各级财政提供经费的政府部门执法检测业务外包。主要包括食药监、环保、工商行政管理、农业、畜牧和公安等执法部门,其中以各级食药监部门的抽检业务量最大。其二,生产加工企业的自愿委托检测。随着社会对产品质量越来越重视,生产企业自主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业务也越来越多。包括:部分行政许可前置检测业务和行政机关日常监管需要的检测业务;采购方对供应商要求的检测业务;生产企业自检自控业务。在这两类业务中,生产企业委托检测业务量远远多于政府部门的检测外包,但生产企业单个检测业务量不大,点多面广,检测成本也较高。据有关研究机构测算,2015年全国第三方检测市场业务额约1350亿元,并且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市场空间十分广阔。
1 v& L, h) k5 `: c/ {; ?1 E% ]/ H检测机构分布不均。目前检测机构存在沿海多内陆少的局面。官方检测机构主要以行政区域布局,第三方检测机构主要集中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南京、宁波、青岛、厦门等地。例如上海、宁波等地设立了专门的检验检测示范区;青岛不仅有质检、食药、商务、环境等系统实力很强的官方检测机构,还集中了华测检测、通标标准技术、海润农大、中维安全、东标检测、英格尔等国内大型第三方检测机构,并且SGS、梅里埃、谱尼测试、英之杰检测集团、英斯贝壳检测、韩国化学融合试验研究院等境外知名检测机构在青岛也有分支机构。而在山东德州,不仅官方检测机构数量少、能力弱,至今还没有一家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德州每年约2000万元第三方检测业务几乎全被外地机构占据。德州检测机构的现况也是全国中西部地区的一个缩影。
5 `# z5 U# [; j9 a; j8 J$ X
检测服务采购方式多种多样。生产企业委托检测业务,除极少数由采购方指定外,主要是采取询价方式,衡量检测能力、收费标准、服务便捷程度等因素确定。政府职能部门检测外包采购方式有3种,即公开招标、选定协议供应商(入围检测机构)和直接询价选定检测机构。
质检系统检测机构优势
@9 v* W: L5 U$ ?$ E1 r" P% o2 r
. P+ g& }5 c- r" U9 Y4 P( u
: `4 v( \$ a8 V( W0 E2 a
检测能力强。质检系统检测机构通过CNAS认可的检测范围涵盖了食品农产品、机电轻纺等工业产品、石油化矿产品等全部有检测需求的领域。如果以质检两局的省级局系统检测机构作为一个整体,其拥有的检测设备、单价50万元以上专用设备的数量和价值、检测技术人员的数量和专业水平,都是其他任何一家检测机构所不可比拟的。例如首批104家国家食品复验机构中,质检系统检测机构占三分之二;截至2016年底山东12家国家食品复验机构中,仅山东检验检疫系统就有4家。
/ C: C! w7 \( z" e0 ~业务覆盖区域广。质检系统技术中心与各类进出口企业有着长期的检测业务合作,进出口企业是质检系统检测机构开拓第三方检测市场重要客户群。同时,质检部门和当地食药监、农业、工商等职能部门在联合执法方面有很多协作和配合,质检系统内检测机构可以利用执法平台积极为其他协作部门提供检测技术支撑。
, e d+ u& p: q1 ?公信力高。质检系统检测机构实验室运行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比较完善,检测工作质量可以得到有效保障,检测结果的公信力高。特别是一些作为行政执法依据的检测需求,更倾向于选择像质检系统这样的检测机构。
* p' x7 O; J3 ^( z/ s7 I
可以说,质检部门作为我国主管质量和检验检测政府部门,系统内检测机构在多年承担法定检测的过程中积累了客户、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锻炼了检测能力,为今后开拓第三方检测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 \2 n1 I. }9 s5 Q; E* i% E, A: l2 F
质检系统检测机构拓展市场存在的不足
8 H4 N9 E1 @" V% a. D6 V
! |' m5 W X, J" E' n* h
' u7 U- i9 b" f. z4 G/ Z
市场意识不足。由于多年来过多依托行政执法工作开展检测业务,质检系统检测机构职工或多或少存在“官本位”和“等靠要”思想,市场开拓、竞争、危机、服务等意识和经营管理技能不适应第三方检测市场发展的需要。
, }+ \5 S" X& Z! n检测收费价格不具有灵活性。质检系统检测机构收费标准的定价机制、调价程序、成本测算水平不如社会第三方检测机构灵活。审计、物价等职能部门对质检系统第三方检测收费进行检查监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拓展第三方检测市场。
/ {( }% c. h3 ~' t4 I3 m内部管理激励机制与市场经营性质衔接不畅。目前系统内检测机构在经费管理方式、营销手段、职工考核激励政策等诸多方面与现代市场主体管理模式不适应。
" p& ^- J$ R- f. b1 E0 V: f按照中编办2016年批复的事业单位改革方案,质检系统检测机构定位于公益二类,这也增加了检测机构迈向市场紧迫性。在参与第三方检测市场竞争过程中,除检测机构员工需要转变观念,更重要的是在质检总局、直属局(省、区局)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在定价机制、激励考核政策、用人机制等方面给予检测机构更多自主权,突出检测机构法人主体地位;在检测机构区域布局、检测市场细分、招投标、客户维护等方面进行整合优化,实现不同地域、不同检测领域的检测机构之间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共同开拓第三方检测市场业务,更多地分享第三方检测市场份额。
3 E4 e9 u8 ^; i4 P0 C7 s( o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