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3-13 15: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EMS知识学习之第一篇:环境基础知识一
一,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 D( z* }% P3 z T" Z9 b
公害事件(public nuisance events) : 因环境污染造成的在短期内人群大量发病和死亡的事件。
! {" _- ]9 `9 V" \ c6 C3 {( [ 产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资源消耗和排放废弃物大量增加,加上人们认识上的局限性和主观上不注意保护,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污染事件频频发生,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十大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充分说明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极大的危害性。+ O n6 R3 h9 y9 V# E3 v
1,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 年 12 月 1-5 日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处于狭窄盆地中)发生气温逆转和大雾,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煤烟粉尘、SO2在近地层积累,三天后有人发病,症状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一周内有 60 多人死亡。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 + X, ?1 u# s" d
2,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 年 10 月 26-31 日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多诺拉镇(地处河谷)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加上 26-30 日持续有雾,使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积累。二氧化硫与金属化合物尘粒相互作用形成硫酸盐气溶胶,弥漫全镇。致使镇上居民咳嗽、眼痛、肢体酸乏、呕吐、腹泻,发病者6000余人,占全镇总人口 43%,死亡 20 人。
; f/ ?, \5 @2 \! p5 P2 S* m3 V3,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40 年代初,美国洛杉矶全市 250万辆汽车每天消耗汽油 1600 万升,向大气排放大量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该市临海依山,处于 50 公里长的盆地中,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在紫外线作用下,形成以臭氧为主的光化学烟雾,刺激人的眼、喉、鼻,引发眼病、咽喉炎、头痛等症状,2天内65岁以上老人死亡400人。百里外郊区的蔬菜由绿变褐,农作物、水果减产,数万顷森林有四分之一干枯而死。0 M( ]) n5 n' c1 j- l* T
4,伦敦烟雾事件,1952 年 12 月 5-8 日英国伦敦市几乎全境为浓雾覆盖,人们出现胸闷、咳嗽、喉痛、气短等,四天中死亡 4000多人,此后两周又死亡8000多人。原因是居民冬季燃煤取暖,由于含硫量过高,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烟尘,在金属颗粒物作用下生成SO2、硫酸、硫酸盐,附着在烟尘上侵入肺部所致。伦敦一时成为“死亡之都”。* }' W9 G1 _, n- M6 {
5,四日哮喘事件,1961 年日本四日市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城市空气。钴、锰、钛等重金属微粒与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许多居民患上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1967 年一些患者不堪忍受痛苦而自杀。至1972 年哮喘病患者达 817 人,其中共有36人严重哮喘死亡0 g/ Q: I. N2 D% r
6,米糠油事件,1968 年 3 月日本九洲市爱知县一带生产米糠油时用多氯联苯作脱臭工艺中的热载体,由于生产管理不善,混入米糠油中,造成居民食用后中毒,出现眼皮浮肿、多汗、全身红丘疹,重症者恶心呕吐、肝功能衰退、肌肉疼痛,患病者迅速超过 5000 人,实际受害者约 13000 人, 16 人死亡。
& W2 D! |; N' r8 B+ `9 j 7,水俣病事件,1953-1956 年日本熊本县水俣镇含甲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水体,甲基汞在鱼体内高浓度富集,人食毒鱼后受害,1972 年日本环境厅公布:水俣湾一带汞中毒者 283 人,其中 60 人死亡。
3 Q! L& Q }$ ` } 8,富山事件,1955-1972 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锌、铅冶炼工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稻米含镉,居民食含镉稻米和饮用含镉水而中毒,1963 年至 1979 年 3 月共有患者 130 人,其中死亡 81 人。. @" k5 G. T' J* b* v8 A7 D+ }* @
9,博帕尔毒气事件,发生于1984年印度中央邦博帕尔市,由于设在该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农药厂的储罐爆裂,大量剧毒物甲基异氰酸酯外泄,造成至少2500多人死亡,十几万人受伤的惨剧。2 i- e) w3 v1 `" D1 g: F" _
10,切尔诺贝利核污染事件,发生于1986年前苏联基辅地区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反应堆爆炸,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上万人受到辐射伤害,直接死亡31人,13万居民被迫疏散,污染范围波及邻国,核尘埃遍布欧洲。- x) q& ]# s( I' r
+ _2 \- }4 d, O6 \: p+ k
% z, P; v d! i9 t
, z' X: N; n8 L5 m: u
- r5 v1 S$ A# F+ r$ M. G+ C
/ k8 \7 d- i5 ^' d1 F9 U a/ c U0 |5 ~* B
) O& z S" X; b& Z3 F! o
" |) Z5 P$ C/ M8 w9 T, z
6 a" T; D* b! R( o3 I% X: c: h9 H- `8 ]
/ T. U. c, g$ B& f, U- b, ] 二,当今世界环境现状
* B o- q$ {+ C9 y* ~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海洋污染、植被减少、酸雨、噪音、土壤沙漠化、水土流失、耕地减少、水资源污染与枯竭、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野生及珍稀物种濒临灭绝、废弃物堆积;具体表现如下
9 c6 t" h* ] l( }. @( e* D 1 大气污染严重 6 F8 {$ a" O. n# V$ w/ j' d
*大气污染主因: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铅
3 v0 P( r6 M. U7 q*大气污染来源:能源使用、车辆排放和工业生产
" L. ^. `5 H* s*大气污染危害:
: x9 z5 z0 v* U& o9 S4 Q3 }4 }! v A、二氧化碳导致气候变暖;
5 `8 _3 v9 h; m p1 {5 n; F0 x% f2 h B、二氧化硫导致酸雨; 1 P: r7 ?6 h3 o+ J# o$ N
C、危害人类健康(全世界每年有 30 — 70 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 2500 万儿童患慢性喉炎, 400 — 700 万农村妇女儿童受害). _: u8 m8 u" p; r8 r8 ~
2 气候变暖 3 F$ f- @% l) d5 g: l4 E7 E- i
*主要的温室效应气体:二氧化碳(CO2)、水蒸气(H2O)、甲烷(CH4)、氮氧化物(NOx)、臭氧(O3)、氯氟烷烃(CFC3) , ]) Y. \1 R8 f }6 c$ L
*化石燃料(石油/煤等)大量消耗、森林毁坏——温室气体过度排放——全球气候变暖
9 ^. d4 u/ E5 r- {. n* 1960 ~ 1995 年间大气中CO2浓度增长了 3 倍,从 8 万亿吨增至 24 万亿吨 7 L4 {8 F" A1 w3 e2 J9 \4 \5 ]
*预计2030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1.5~4.5度,海平面上升20~140cm
4 h; h. \# J F; x% s6 L*温度带迁移,洪涝灾害,卡特里娜飓风摧毁新奥尔良/ E" P* R. e' D& M r1 c
3 臭氧层破坏
d7 E" r# g; f, |9 r$ q1 A*臭氧层作用——保护地球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照射 ; ?8 a4 w- ^" j8 j7 M, v
*1984 年南级上空发现臭氧层空洞
6 Y2 d8 N4 d" q: o; i1 L6 `6 J- Z8 b*臭氧层消耗物质(ODS):氯化亚氮、四氯化碳、甲烷、氯氟烷烃等,主要来自制冷剂、发泡剂、哈龙灭火器、汽车尾气等
9 z' j0 I) O @! l: p8 a" f*臭氧层破坏的后果——(紫外线过度照射)
/ ^, K6 Q7 t$ `9 [# t* n D; o A 、皮肤癌患者年增 30 万,白内障患者年增170 万 : f* @( K6 ^6 J/ k; _+ U5 f3 ^2 {
B 、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下降
$ A( Q; r# }& @# a, s% s C、水体浮游生物生长受破坏
9 K. X+ T9 M$ j2 y. j& G D、引起光化学烟雾污染4 ?" x x% z5 K$ |" V( ?
4 水资源危机 8 N: }$ B3 P' y3 b5 D8 Q
*两个方面——供水不足,淡水资源短缺
1 F- A! w! Z' I9 H7 q4 u! j; } ——水体污染 ' c! E" a" L! b H, }6 H
*水体污染: / {% o# W1 d" k) n9 B
——主要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和农药化肥污染
Y8 {+ J# M( z% u ——发展中国家约 95 %的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受污染的水体溶解氧水平过低,重金属含量高,大肠杆菌含量高
/ ]# Z1 Y3 @ _6 e5 U- P3 \ ——全球每年水污染导致 10 亿人患病,全球每年 300 万儿童因腹泻死亡,全球 2 亿人成为血吸虫病患者 ; D! I! L8 r6 x0 [( p. ?; j) |
——太湖出现了富营养化,近海赤潮
% v; P0 j" S6 T6 b 5 酸雨蔓延
|! c# c7 g- S7 U- T R! g4 ~*酸雨——酸雨又称酸性(降)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方 式形成的大气降水(如雾、露、霜)% b- d; U t# H' k
*世界三大酸雨区——北美、欧洲、中国西南和华南 5 g9 v- F. Y/ t3 a
*酸雨的危害:
; h" ^2 P: K9 R" I! \ A 、农作物减产(土壤酸碱度失调,土地退化)破坏森林生态水生态系统; 6 u& x/ C; Q( D% E4 Z$ Z' Z
B 、建筑物腐蚀 . U) v# l, I4 e/ L3 M
C、树木枯萎
% \* H. Q' h$ Z4 X- U' X! r/ {9 [ D 、湖泊酸化
5 o8 [0 n" k8 j- I# N6 n E 、损害人体呼吸道系统和皮肤;鱼类死亡
! z* d+ S$ y- _0 b 6 森林锐减 # i3 `: I( n( ^9 m2 v8 r
*森林的主要功能——
. t0 n0 _% }7 b- @9 X A 、供给氧气;B、吸收二氧化碳;C、调节气候; D、保持水土; E、动植物栖息地; F、提供木材 ) B: Y4 {# o) m& R6 I: z' K
* 全球森林平均每年消失 4000 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每年下降1% 5 S: u. j$ z/ l9 M4 l$ N& O5 U7 t+ M: O
* 森林消失的原因——农业开垦、生产木材、用作燃料 & `* k/ Q3 i- i4 [9 I
* 森林减少的危害—— ! k/ ]' c2 F% T0 q; J! B
A、涵养水源功能破坏 ! s% F: p) e) ^/ r8 X
B、物种减少 , v8 J: f {/ G2 I l4 \! E0 F
C 、水土流失,洪涝灾害
# B% c$ _) ^6 q! w' u D、二氧化碳吸收减少导致温室效应 " C* D& Z3 S5 V1 d( g
7 海洋污染严重
3 h% D g# {$ n0 m- l, J*污染来源——污水排放,大气污染物沉降、石油泄漏、工业废物、放射性物质 5 u; @$ ^4 M" K# L8 E3 q! M
* 1990 一 1991 年,全球海洋污染物入海量分别为: 1 、石油 354 万吨/年; 2 、船舶的塑料容器 63 . 9 万个/天; 3 、渔船的塑料渔网等 15.2 万个/天; 4 、放射性物质 9 万吨/年; 5 、危险化学废物 10 万吨/年; 6 、河流淤泥废物 93 万吨/年 * H8 k2 T! n* d% a
* 近海区的氮、磷增加 50 一 200 %,过量营养物导致沿海藻类大量生长、波罗的海、北海、黑海、东中国海等出现赤潮。赤潮频繁发生 (1991 年中国 38 起),破坏红树林、珊瑚和海草,近海鱼虾锐减,渔业损失惨重
5 \2 J1 U" V$ o' Q4 l. S1 E) u6 O! v2 f 8 土地沙漠化 % Z+ m, E3 Z% ]5 ]/ D2 j, a
*全球每年有 600 万公顷土地变成沙漠,相当一个斯里兰卡,经济损失每年约为 423 亿美元 & j% m4 P) h% v' e! C7 `% T: @
*全球共有干旱、半干湿地 50 亿公顷,其中三分之二 33 亿公顷遭到荒漠化威胁 6 V, c0 u1 m! ]) t7 [ m
* 荒漠化的原因是: 1 、过度垦殖; 2 、过度放牧; 3 、毁坏森林; 4 、灌溉不善。
3 H) F( Y& S$ M1 ?8 b, D*危害——土壤肥力降低,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减产
$ h7 l3 Q' b4 O- G9 ]9 I& I ——土地荒漠化,沙进人退,人类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g. I$ e* O F- O/ [$ Q# R
0 S4 K; _! z* F. x5 |$ `5 V
9 生物多样性减少 : h) K+ l" p0 F9 C
* 物种多样性减少:世界植物10% ~15%处于濒危状态,近百年兽类减少 150 种
% V6 }% e: F% i0 b8 g6 ^. o* 生态系统多样性减少: 森林、草原、湿地、水生生境遭受破坏 ( Y3 e: \/ U+ \+ c/ q/ S
* 遗传多样性减少。
9 W% t& o5 M( ]( P; W/ K( s h* 后果——
4 k$ D0 f& S3 M( }: F6 m+ j& F A 、破坏生态平衡; # v/ w2 y& N: P/ |- a% Z* T
B 、影响人类食物来源; & O5 D+ D3 p4 K- t
C、影响疾病治疗(人类 60 %药品来源为野生植物);
v4 |, k( a0 d- ] c4 B0 n8 {0 @ D 、影响生产原料供给。 % \" i$ R; W( {0 {1 s
10 固体废物污染蔓延 + `* ^8 p8 ^2 s7 s% ~# S
*固体废物包括危险废物和城市垃圾
( l# d, f! l; _! T: y7 v*危险废物:发达国家每 10 亿美元 GDP 产生 5000 吨危险废物
6 o: V3 n7 F9 C: T& ?% m*城市垃圾:东京每天产生 3000 万公斤,纽约 1400 万公斤,巴黎 900 万公斤,北京 1200 万公斤 : b' r) g$ j3 H$ r, c; J9 `0 j+ {
*固体及危险废物危害是: 1 、污染大气; 2 、污染土壤; 3 、污染水源; 4 、垃圾传播疾病; 5 、危险废物诱发癌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