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现在国内ISO体系审核的水平不高,已是众所周知。
7 e9 C8 o7 S- o9 C V# \据我分析,这里客观存在认证三阶段:
. |$ h+ l* q% ~, X一阶段, 审核符合性。目前绝大多数审核只停留在符合性,匆匆而过,符合标准条款要求即可。举一例说明:审核8.2.1时,审核员查到受审核方有几张顾客满意度调查表,认为符合8.2.1要求了。: O8 ^9 P1 b) [5 L" K
二阶段,审核充分性。对于做得好的受审核方或者时间充裕,审核员会进一步审查其充分性,看条款是否充分运行。审核8.2.1时,审核员询问这几个顾客是否是主要顾客,业务量是否占大多数。有没有其它调查顾客满意度的方式。调查方式是否适当。
1 B6 d+ v) u V& N; N4 f) h: W三阶段,审核有效性。这点最难了,也花时间,审核员再进一步审查条款运行的有效性。审核8.2.1时,审核员再问,对这些调查表,企业如何处理的,做了那些改进工作,结果如何?$ n# @2 l8 s& w c1 d0 t: Y% G
4 }6 @$ f+ X+ H- g现在的审核,审核员是这样,认证机构对审核的管理,也停留在符合性上。审核充不充分,有没有效,不到现场明查暗访得不到的,是遥远千里外的认证机构无法得知的。机构的技术委员会坐在几千公里外的办公室里看审核卷就能掌握受审核方的情况吗?目前的审核制度是无法得到真实情况的。糊弄审核员,糊弄认证机构,把问题隐藏起来,受审核方的心态决定认证质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