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 ISO爱好者祝广大坛友蛇年大吉!!!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1593|回复: 1

    独家 | 国际NQI蓬勃发展 中国由跟跑转为并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21 10: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独家 | 国际NQI蓬勃发展 中国由跟跑转为并跑原创 2016-04-19
    0 c; ?+ P0 `8 q3 }8 g7 c质检总局科技司
    6 Y8 o& J; J8 n# Z/ z! v. b$ f9 X$ T- D' g

    6 p8 R% r# `3 }. c% u
    " X. t6 Z' H) Q3 Y! `% E% R  N* N
    NQI,最早被国际组织提出,并在国际上迅速发展,而今已逐渐成熟和完善,并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也纷纷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甚至写入宪法,因此备受关注。为赶超国际、抢占世界话语权,我国NQI建设也被正式启动,NQI总体水平逐步实现由跟跑过度为并跑,在部分领域达到领跑,下一步提升我国质量基础整体水平,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
    % v. n+ ]# W: [2 H6 h, E
    ; S  j, \( I7 @
    : A3 z+ I4 s. C
    20世纪20至60年代,当时的NQI是针对产品层面,以质量检验、统计技术为基础的符合性质量管理阶段。强调在材料安全性、工艺可靠性、功能符合性等方面发挥标准、计量、检验检测的作用。

    $ E7 K: I8 R3 b0 L0 F& t2 K
    到20世纪60至90年代末,是针对组织层面,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基础的适用性质量管理阶段。强调在组织管理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可靠性等方面发挥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作用。
    ( o0 f% Q1 k# ~& e- x( b  W3 `
    到21世纪以后,针对国家层面,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的卓越性质量管理阶段。要求在国家层面建立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在内的国家质量技术基础,从国家战略角度促进国家质量基础的协同发展。NQI经过这三个阶段的发展演变,逐渐成熟与完善。
    ( \  t% U1 _# e0 A( B3 {" I0 }" n
    1国外NQI的演变及现状. ^( e6 l* y% D) n6 ]% ^
    时至今日,当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时,国际NQI发展呈现出新态势。具体来讲,在计量领域,量子基准正逐步取代实物基准,量值传递由逐级传递向扁平化方式发展,新领域计量基标准成为国际计量研究热点。在标准领域,跨产业融合标准的需求不断增多,先导性新兴产业标准成为热点,国际标准向社会领域拓展趋势愈加明显。在检验检测领域,检测需求多样化、早期化和微量化,检测技术向精确、快速、在线、智能、高通量、非定向发展,检测评价向质量演化、寿命控制、定量可靠方向发展。在认证认可领域,评价技术向全样本、系统性、定量化发展,评价对象呈现多样化、条件复杂化、需求专业化态势。

    " g3 |" i2 W3 c4 _: _# F+ o* d
    国际NQI技术得以蓬勃发展还主要依赖于普朗克、玻尔兹曼、基本电荷、阿伏伽德罗等基本物理常数的量子基准正逐步取代实物基准,以及极端量、复杂量、动态量的精密计量,量值传递扁平化技术,先导性新兴产业标准成为时下研究的热点。
    7 G& c8 b/ v* a; O% g- G
    2各国将NQI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4 I) ~9 C% l7 |; \( m
    当前,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孕育兴起,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高度重视NQI,纷纷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美国、德国等44个国家还将计量写入宪法,由此可见西方国家对NQI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7 M* j0 z- b) T2 H+ O$ K, E$ Q& ^
    例如,美国“创新战略”提出,为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提供双倍经费支持,每年投入近10亿美元,主要支持基础性公益性计量技术和标准研制;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投入137.57亿欧元资金,支持生物、信息通信、先进制造和加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示范、标准化和认证;德国实施“工业4.0”计划,将标准、计量、认证作为核心战略。
    ( N& Q% u& I' B# d8 W7 `! s
    从国内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更加强调质量和效益。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三个转变”,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李克强总理提出以质量的提升“对冲”速度的放缓,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中国制造2025》部署提升质量控制技术、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夯实质量发展基础等方面重点任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实施专利、标准和品牌战略”,形成支撑产业升级的标准群,全面提高行业技术标准和产业准入水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提高环境标准、生产安全标准、质量标准等淘汰过剩产能。

    6 U* f6 z4 `: I- z  F/ W
    提升质量和效益,加强国家质量基础研究、提升国家质量基础技术能力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总而言之,NQI技术事关国家核心利益,事关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落后于人,产业发展就有受制于人的危险。
    : b$ n3 e8 z3 T/ q- E# U
    3国国具备追赶国际NQI的基础
    0 |0 E, f4 U# |$ H, d% o3 f. E1 c7 i
    “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24.1亿元支持计量、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科技攻关,成效显著。首先,目前已获得国家科技奖14项,研制国家标准物质8399种、国家计量基准183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43917项,研制国际标准120项、国家标准1059项,有效提升了我国质量基础的技术水平。其次,持续支持国家计量基标准资源、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国家技术标准信息资源服务、国家标准文献、中国检测资源等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拥有仪器设备79万台/套,设备原值335亿元。第三,形成了一支由多名院士领军的10万人科研队伍。第四,建有计量技术机构3274家,标准化科研机构277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533个,检验检测认证机构28600家。
    # K! y- e+ k2 w5 {
    预计到2020年,我国国际互认测量能力进入世界前3,实现对温度单位“开尔文”的重新定义,研制计量标准和精密测量装置100~120台/套。研制国家标准物质500~600种,建立新一代高准确度、高稳定性计量基标准,计量科技整体水平跻身世界前列。研制国际标准200项以上,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占同期国际标准总数比例将由0.7%提升到1.5%,实现超过100项中国标准走出去。研制基础通用、社会公益和产业共性国家标准1000余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需求的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完善,重点领域标准水平领跑国际。

    $ x6 Q; p# p, D* r4 g1 a2 D
    填补社会公益和重要产业领域检验检测新方法和核心技术300项、新装置51台/套、诊断产品70种,实现重点领域检验检测核心技术突破。建立6套国际或区域领先的认证认可技术方案,重点领域认证认可技术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5套以上全链条的“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整体技术解决方案,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及增强国际竞争力提供支撑。

    4 J# E, E: @( \& q
    值得注意的是,为不断缩小与国际差距,使产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还必须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满足不断提高的顾客需求。产品质量和价格永远是竞争的主题,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质量竞争力的提升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最有效途径,而质量竞争力的提升必须依靠与全球化对接的质量管理。因此,加强国家质量基础建设相关领域的对外合作,加快重点领域与国际接轨,就显得尤为重要。
    5 a  p- d6 Y7 n0 G7 W- O% r2 d
    而加强国家质量基础的国际合作,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相关平台,如设立中国质量发展论坛等为开展国际合作搭建平台。还要加强我国国家质量基础相关技术机构的设立和建设,如采取建立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国际联合研发中心等措施,达到开展国家合作,彼此借鉴经验的目的。
    8 V4 K: e& h- s: u' y
    此外,与国际合作方面,还要充分发挥我国担任ISO主席、IEC副主席、ITU秘书长等国际组织领导人职务的优势,利用中欧、中美、中日韩、中国东盟、中俄等NQI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汇聚全球技术资源,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经验,加强国际技术发展态势分析,建立国际合作机制。

    / ^& S# ?& v  e, W- T: q
    - End -
    ' [5 g/ G4 _6 q6 x
    # }' z. }0 L+ ^7 j$ s

    0

    主题

    54

    回帖

    188

    积分

    小学生

    积分
    188

    Medal No.1

    发表于 4-23 19: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2-5 12:3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