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 ISO爱好者祝广大坛友蛇年大吉!!!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3301|回复: 1

    观点 | 国家质量基础(NQI)研究中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29 12: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观点 | 国家质量基础(NQI)研究中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I  h3 x: m( w  P! \  U$ j1 H1 K
    原创 2016-01-28 wangxiaodong
    & J9 O8 |" y2 F9 O, R* c: b$ Z/ z- J8 x- L0 n" V; X

    9 l4 K5 N1 K' R4 m  d* ^
    按照NQI的字面意思,NQI是质量的基础, Infrastructure是指“基础设施”,也可以说NQI是质量的基础设施。这里面的核心问题不是“知其然”,而是要“知其所以然”,否则,人们自然会提出一个问题: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为什么NQI是质量的基础?
    这里,注册成为质量与认证官网观察家。
    8 o# n) @  P4 F2 k
    国家质量基础(NQI)研究中急需解决的几个理论问题
    作者|wangxiaodong 来源|观察家原创稿件,转载需授权
    , X  E) k6 q% x" K# z. g: e
    2005年,联合国贸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首次提出“国家质量基础(National Quality Infrastructure,简称 NQI)”概念,国家质量基础包括计量、标准、检测、认证、认可。

    1 t  W) K9 x7 P. b1 {
    2006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总结质量领域100多年实践经验基础上,正式提出计量、标准化、合格评定共同构成国家质量基础,是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
    3 J- `; d) Y8 g5 p# ~
    2012年1月11日,国务院召开的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质量工作的常务会议认为:“标准、计量、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注: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是合格评定的主要内容)是质量基础工作,必须予以加强”。

    $ a2 _  T: b% F" J& @3 M4 h2 S
    2013年,世界银行提出了建设国家质量基础的公共干预理论,认为国家质量基础适用于所有产品和服务。) ?2 {. c! T5 X! F2 N' u- E! y! t" ?
    ( M" p1 p; h/ m! X8 D
    虽然国内外相继提出并不断强化国家质量基础概念,并且在实证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对于NQI在发挥保障国民经济有序运行的技术规则、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技术平台、实现质量提升促进转型升级的技术基础、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手段等作用发挥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并积累了大量案例和数据,但对NQI的内涵、NQI各要素之间关系、NQI与质量的关系、NQI的方法论等几个核心理论问题还没有实现突破,这对NQI自身发展和被社会各界广泛接受造成了理论瓶颈,急需解决。
    6 k$ W4 R3 m  N8 b8 E
    4 \8 |' ~/ B; t* R! Q8 ?
    1[size=1em]NQI的内涵

    5 u) m$ b3 w; Q
    传统逻辑认为,词项的内涵是它的含义即概念,是事物的特有属性的反映,如“商品”的内涵就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词项的外延是词项所指的事物所组成的那个类,如“人”的外延就是古往今来一切人所组成的那个类。可以看出,无论是最早提出NQI的联合国贸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还是后来的世界银行,从来没有给NQI下一个精确的定义,均是对NQI的组成进行了陈述,即:计量、标准化、合格评定共同构成国家质量基础。而“加强产业质量技术基础战略研究”课题组给出的NQI定义是“以质量提升为目标的技术支撑体系,主要包括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要素。”严格意义,这些仅是NQI的外延,缺乏明确的概念。这就导致会产生一系列难以回答的问题:为什么是计量、标准化、合格评定这三者构成了NQI?有没有诸如品牌、工艺等第四个要素?或者其中两个要素就足以构成NQI,没有必要是三个。对NQI的准确定义将会对其特有属性给与进一步的阐述和明确,无疑,这是必须而且应该首要解决的理论问题。* e& r1 u0 P+ \+ P% `6 F4 i/ m8 y
    % i7 G/ P) B0 ]$ @
    2[size=1em]NQI各要素之间关系* Q, x, S' M+ V6 w5 I
    最新的研究成果是这样描述NQI各要素之间关系的:计量是控制质量的基础,标准引领质量提升,合格评定控制质量并建立质量信任,三者形成完整的技术链条,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支撑质量的发展。计量是标准和合格评定的基准;标准是合格评定的依据,是计量的重要价值体现;合格评定是推动计量溯源水平提升和标准实施的重要手段。简单地说,计量解决准确测量的问题,质量中的量值要求由标准统一规范,标准执行得如何就需要通过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来判定。
    2 F! r0 A! w- i( _$ ~( X: o% R7 R" b. \$ j0 P' ^$ [
    上述描述,以质量为核心,通过NQI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初步构建了互为支撑的“三角形”模型,是一项重大突破。但如果站在辩证统一的哲学高度去思考,可以看出,各要素互相作用仅是各要素之间关系的一部分,虽然是很重要的部分。既然统一在NQI之中,三者肯定还存在统一性,这种统一性需要在深入剖析三者特性的基础上提炼出来。根据辨证法去分析,三者还应该存在矛盾,而矛盾是促进事物发展的主要因素。综上所述,NQI各要素之间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只有站在辩证统一的高度去审视,才能构建更为全面的关系图谱,从而推动NQI整体发展。& v, V# O) w# O9 g$ K2 i: a3 C6 b+ J

    - I2 u) w& R# V; m( \7 e
    3[size=1em]NQI与质量的关系
    0 R/ S# Z* i8 m6 I  D
    按照NQI的字面意思,NQI是质量的基础, Infrastructure是指“基础设施”,也可以说NQI是质量的基础设施。这里面的核心问题不是“知其然”,而是要“知其所以然”,否则,人们自然会提出一个问题: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为什么NQI是质量的基础?

    5 M. O8 ~7 [2 `# ?; t0 }
    根据《中华汉语词典》,可以将“基础”界定为:事物产生发展所必需依托的根本和根基。“基础设施”是指:为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并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基础设施”不仅包括铁路、公路、机场、通讯、水等有形的公共设施,也包括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等社会服务性事业。
    博弈论为我们研究“NQI是质量的基础”这一命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思路。从人与人互动的角度来看,社会最基本的问题有两个:第一个是协调(coordination)问题,第二个是合作(cooperation)问题。从这个思路去观察,NQI之所以是质量的基础,是因为NQI能够在质量形成过程中,使各方互相正确地预测对方的行为,从而提供解决协调问题的途径,同时能够为质量形成提供一种合作的基础,从而促使合作的达成。
    . N5 E/ N% O; b' L* N. N7 S- L
    9 y- @4 q% l$ P4 h( t+ c
    4[size=1em]NQI的方法论. a5 X4 O5 q! v: H- t7 J' [
    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体系或系统。那么,就目前阶段,显然针对NQI的方法论还没有建立起来,我们对NQI处于的阶段、任务、工具、方法技巧,还没有提出较为一般性的原则。严格来说,NQI的方法论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的建立当然非一日之功,而且是动态发展永无止境的。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搭建一个NQI的理论体系框架,一方面,有了一个框架,才能够逐步充实内容,才能够将实践中规律性的东西在框架中找到位置,这样工作起来才能够事半功倍,形成合力;另一方面,有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框架,才能与外部建立合理的接口,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技术体系中明确自身的位置。
    % @" q: J. `0 y# p( P2 _, Z* x% U0 M! O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可以欣喜地看到,在NQI研究过程中,许多有识之士已经投入到这些理论研究之中,并且有了初步进展。新常态下,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NQI的战略地位和基础作用更加凸显,理论来源于实践,假以时日,这些蓬勃发展的实践必然带来理论上的突破。
    4 A! [3 }4 d9 ?' B7 J! N
    - End -

    & @6 z* n* a- X5 U& D  n7 ?
    ! f9 m3 e# S1 A4 m! Z9 G
    发表于 2-5 11: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一篇提出理论问题的文章,了解了NQ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2-5 15:4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