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2312|回复: 2

生死时速︱不要让悲剧再重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27 07: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生死时速︱不要让悲剧再重演
) R* z0 M9 W7 {* S* }2015-10-26
导读
  从广告界白领猝死办公室,到公司高管晕倒在地铁口,再到淘宝店主因过度劳累离开人世……这些悲剧越来越多地发生在你我身边,它们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心肌梗死早已不再是“老年病”,再不重视,下一个倒下的可能就是你。
$ V! K8 c/ G, G+ D
  如何不再让心梗猝死的悲剧重演?下面这部微电影《生死竞速》,也许会给你一个答案。
7 D) L% ?! X. G1 {

- K7 h  l; S& R2 P" j# w
关于心梗,你应该了解的5件事
. t, y1 I' m( k2 g% H
一半心梗急救,被家人耽误了
+ l* N( b: c2 q4 C# K$ j1 P

$ I8 O2 i4 l  j# }/ T; M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若能在1小时内得到有效施救,康复后与正常人无异;如果在1个半小时后抢救,心肌将出现坏死,且时间越长,心肌坏死越多。但遗憾的是,有一半的患者,因为自身或家属的原因,而错过了急救的黄金时间。
! C: L' i  P& @1 C6 [5 U6 A
  事实上,我国大部分心梗患者的治疗都存在着不同时间的延误。这其中,以患者就诊超时占的比例最高。目前全国每年有近70万例心梗发生,但仅3.5万获得了及时规范救治,也就是说,95%的心梗患者没有得到有效救治。调查发现,约50%的心梗患者,发病1小时内在院外猝死,主要死因是可救治的致命性心律失常。

. q2 U! @4 }2 k' l8 W/ J
  导致就诊超时的一部分原因是患者自己就诊意识不高。“不少患者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总喜欢扛着、熬着,认为忍忍就过去了,等实在扛不住了,再赶到医院时,往往已错过最佳抢救时间。”葛均波强调,患者自己是“生死营救接力赛”的第一棒,一定要重视。

9 y# Z$ J; s4 S+ E+ H3 P2 K3 x
心梗救治宝贵的120分钟
+ x. j* x+ g$ o4 {

( s6 `: `' y! w" E6 {% W
  概括来说,心梗的抢救需要闯过三道关,一是患者自己,二是急救运送,三是医院救治,其中患者这关尤为关键,直接决定抢救成功与否。
4 j+ K) a1 f+ I9 n6 \8 e2 A  s0 v
  第一,及时辨别心梗。
& B6 G# d) f+ E4 P. P4 f, D
  心梗的典型症状是胸骨正中间或中间偏左的地方出现心绞痛,有濒死、压迫感,可持续5~15分钟或以上,还有人会伴有出汗、恶心等症状。一般来说,胸痛持续20分钟还不缓解要高度怀疑心梗,超过5分钟就要警惕了。

* |- m7 t' _" [# B6 o- T0 h6 f  m
  另外,有时心梗还会出现不典型症状,表现为胃疼、牙疼、嗓子疼,十分容易被忽视。出现上述症状时,患者本人及家属要格外警惕,最好马上送医,决不能硬着头皮忍耐。

' c! D/ [/ @% ]: i3 W6 m# p
  第二,马上拨打急救电话。

) {8 @* E* E% B* R# n- J  o
  统计发现,心梗患者中有近一半是自行到医院,认为这样更快捷,只有不到26%的人通过呼叫急救车到达医院。但实际上,自己送医有很多弊端。
0 W; r  v7 R' N3 C
  首先,随意搬动患者或患者自行走动,会提高院外死亡率,相反如果打急救电话,医生会在来的路上指导患者先行自救,运送病人的过程中还可进行早期诊治;其次,很多人不了解医院的情况,送去的医院可能没有救治心梗的能力,即使有能力,院方也可能因没做好人员、设备和床位的准备,从而延误救治。打急救电话的意义就在于医院能迅速启动有针对性的急救绿色通道,抢得救命时间。

: p+ A+ B& g4 e4 Z$ b0 ?* T5 c( H) d
  第三,平静地等待救援

" a" r+ k5 k$ ?( O, n8 c1 C4 j( Z
  如果病人有冠心病病史,怀疑心梗时,可服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药物,但如果没病史或不清楚病人的情况,最好不要随便给病人服药。

1 d' _6 v3 g7 R6 u3 ]* t! l
  最好让病人平躺,保持安静,不要受刺激。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吸氧,实在没有氧气,就把窗户打开,让病人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发生心梗后,最坏的一种情况是室颤,可能导致猝死。此时,最好保持病人呼吸道畅通,并做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防止脑缺氧,以免大脑细胞迅速死亡。
; G; L/ e( [. I. ~# Q9 q; h7 h- V0 W
  第四,配合医生的工作。
$ \) v8 u. Q% U- ?
  病人如确诊心梗就应马上进行手术,但现实生活中,很多病人家属往往不太配合,医生非常着急,家属却迟迟不在手术协议上签字。这和当下的医患关系有关,很多病人家属缺乏对医生基本的信任,一听手术或做支架,就马上怀疑医生是为了多赚钱、多卖药。
' I! B- s# Q7 q2 J
  还有的家庭,要把七大姑八大姨都叫过来一起商量,说好每家出多少钱后才做手术,导致宝贵的抢救时机白白被浪费。因此,为了病人的安危,家属一定要信任医生,并配合医生工作,尽快签字,尽快手术。
5 d& g( ?8 c/ |( ?6 ?0 d5 B
年轻人心梗更凶险
2 D# [. A* d3 p, q  _6 f
  20多岁的年轻人竟然会得心肌梗死?如今,这些看似不可能的悲剧正越来越多地发生在我们身边。从广告界白领猝死办公室,到公司高管在地铁口晕倒猝死,再到淘宝店主因过度劳累离开人世,这些英年早逝的悲剧无不在提醒我们,心脏告急!

" _6 {5 q: k7 i& N" ?
  尽管心肌梗死的发病高峰是60~70岁的老年人,但年轻患者的数量却在不断增加,正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4 o- s! k  Q% i8 V1 ~
  一方面,中青年通常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为了家庭、前途打拼,不惜熬夜加班、透支身体,加上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吸烟等原因,心脏血管内膜已经过早受损,为心脑血管疾病埋下隐患。另一方面,如今的年轻人普遍喜欢玩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打游戏、看小说、追美剧,经常“废寝忘食”,精神高度紧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猛增,引起或加重心肌缺血。

9 P; Q4 N# F" o9 N4 Y8 h$ M
  在这样的前提下,一旦出现某些突如其来的诱因,比如连续熬夜、过度疲劳、酗酒、情绪大起大落等,就可能成为压垮心脏的最后一根“稻草”。

& p, z) j7 t) e! Q5 S& }& w0 ?
  开芸提醒,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年轻人一旦发生心肌梗死,风险性和致命性更高。这是因为,中青年人的血管比较光滑,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血管容易出现大范围痉挛,导致大面积心肌缺血,增加猝死的发生率。

2 T$ y6 o; q1 Q% `8 L) D
  此外,老年人一般有多年的心脏供血不足,心脏会逐渐适应,形成 “侧支供血”的自我保护机制。当血管狭窄导致心肌缺血时,可通过侧支供血发挥补偿作用。而年轻人则缺乏这种自我调整的“预适应”过程,心肌缺血后找不到其他通路补充。加上由于以往身体健康,年轻人即便出现早期不适表现也易被忽视,延迟就医,从而错过急救的最佳时机。

3 [: P6 j: }7 n1 [7 B8 r
  但是,与老年人不同,大多数年轻人在心梗发作前,往往都能找到明显的诱因,比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度疲劳,甚至有人是在吵架闹分手的时候突然倒下。

& F0 e2 c6 V0 h: x4 i+ A
  因此,我们要特别关注这些健康“信号灯”。加班感到疲倦难熬时,不妨先休息半小时;呵欠连天时,最好马上关电脑,上床睡觉;与人争吵时,适当“隔离”一下,让情绪降降温;出现胸痛、胸闷,特别是在劳累、运动后加重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 U+ d% G' \! a
  生活中,最好定期检查血糖、血压和血脂等,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心中有数。抽出时间,尽量每天保证运动半小时以上,有时间多到户外接触大自然;规律用餐,吃得清淡一些,多吃蔬果,远离高脂、高盐饮食,不要饥一顿饱一顿;戒烟限酒,用充满精力的身体迎接工作和生活。

" g; Y0 B3 x1 C+ C, S$ b
不痛的心梗更可怕
8 z. f- I; _/ E6 b
" m, j3 v8 ]( m, R/ ^. V
  据临床统计,约有1/4的心梗发生时没有典型症状,常常因此耽误治疗,甚至导致死亡。女性更为明显,超过50%的女性急性心梗患者无梗死前胸痛症状,在无症状和有症状的急性心梗漏诊患者中,近2/3是女性。
% H4 a/ _, f# L% e4 }2 D" l
  一般来说,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多有突发性的心前区胸骨后压榨样疼痛,持续20分钟以上仍不能缓解,胸口好像被一块大石头压着喘不过来气,并伴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恐惧和濒死感,这些都是典型的心梗症状。

8 R) f2 f8 m4 p) @$ q
  其实,无痛心梗的发生也不是没有任何征兆。很多患者发病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心梗发生前,身体已经通过一些微妙变化向我们发出了警告信号,但是却被我们忽略了。

# `8 S' a, d/ N" H  ?/ f
  比如身体不明原因的短时间阵痛,如上腹痛、牙痛、嗓子痛、下颌痛、左肩臂痛、后背痛等,检查后发现该部位症状不明显,一般疼痛时间较短,只有几分钟,并且一活动就疼,不活动即缓解,这种情况要及时去医院排查心梗发作的可能;突然出现从未出现过的胸闷、乏力等症状,或者活动时出现心慌、气短等现象,并有逐步加重的趋势,要考虑心梗的可能;冠心病患者近一个月内,心绞痛症状逐渐加重,胸痛较之前频繁、程度越来越重、范围增大、持续时间加长,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不能缓解,也要警惕心梗发生。
- r4 b8 L. t! Z5 W9 U" ^
人人都要具备心梗预防和救治意识7 W: W/ a) `, q
' f: O* M! \4 [. u, r) f& t- r
  时间延误不应成为抢救生命的“死结”,心梗的救治也需要多方努力。多位专家共同呼吁,心梗救助不只是医生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需要大众、医院、政府、媒体四方联动。
% P' s9 I+ C  `7 O
  首先要对公众加强心梗宣传。比如说我国患者的就诊时间普遍需要5个小时左右,而欧美等国家仅需要一、两个小时就会到达医院。大众需要具备“有胸疼上医院,救心梗通血管”的健康意识。
1 F* t" j0 F' t( v* ]' {8 D$ M
  调查发现,尽管目前有了非常好的设施,但心梗即使到达医院也只有30%能够得到有效的早期治疗,所以无论是医院还是急救体系都稍显不足。葛均波表示,心梗救助需要有关部门给予更多的支持,建立更加有效的急救体系,将心梗的医疗资源配置放在国家急救体系更重要的位置,医院也要更加规范救治流程。最后,媒体要向大众传播心梗的救治要领,让大家牢记12个字“有胸痛,上医院;救心梗,通血管”。

/ \. r; u% \: v9 e8 H' u
  尽管心梗发病急,病情重,但研究发现,90%的心梗是可以预防的。霍勇说,如果我们为心梗危险因素制作一个“榜单”,前三名中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此外,糖代谢异常、运动过少、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精神紧张等也有一定影响。如果有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的话,就应提前预防。

" Z: Z3 G. A  Z6 h) q. g" R  `1 H# `
【来源】人民日报
3 o9 J" g; |" y# R) V8 U! X1 m

+ O8 p5 r/ G; a0 t9 g! s+ j3 s/ i
发表于 2015-10-27 22: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未富先穷,未老先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5

回帖

1236

积分

硕士

积分
1236
发表于 2015-10-30 14: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用身体去挣钱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2025-10-16 13:4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