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10-25 14: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际互认 以人为本 & _8 h7 M2 N5 H2 Q* S% V5 Q7 O
7 k0 s/ `: I) n7 c. Y
——访国家认监委认可监管部主任、国际人员认证协会主席赵宗勃
/ p6 a) q: V) m0 ~2 H& {' K/ \" t; z `% c4 O' G. g. N
□ 孙霞云 2 X5 _( b2 U7 C
+ N7 v" s' q+ A
今年4月22日,在希腊召开的第17届国际人员认证协会(IPC)全体会议上,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原秘书长、国家认监委认可监管部主任赵宗勃全票当选IPC主席。 - }, @! x7 @3 {' b
6 R5 [1 V: A. |4 J/ K+ F: d& Y “要保证认证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从事认证审核、检查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是关键因素,因此各国都非常重视认证人员能力建设,采取措施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IPC的宗旨就是通过国际人员认证界的共同合作,在各国建立比较一致的人员培训、考试和注册制度,实现国际间人员认证资格的互认,从而为认证事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证,可以说是国际互认,以人为本”。5月24日,赵宗勃在办公室接受笔者采访时,畅谈了IPC与全球贸易、与中国经贸发展之间的“亲密关系”。 / L# B% J$ @0 ~+ |
- H L+ R& {! n1 J! V
问:2009年以来,您先后担任IPC副主席、主席。在国际认证认可领域,这是个什么样的组织?中国参与该组织的情况如何? ; ]+ e! _, A4 X/ b( m* {
+ [5 O3 u& ?1 l/ e 赵宗勃:IPC成立于1994年,是由世界各国从事人员能力认证和注册的机构组成的非营利性的国际组织,在希腊依法注册并在希腊首都雅典设立常设秘书处。IPC长期致力于促进世界各国开展人员能力认证活动,研究和交流人员能力评价理论和方法,建立国际间人员认证结果的互认机制,争取工商业界对人员能力认证结果的普遍接受。目前,IPC有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德国、意大利、希腊、巴西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20个成员。 9 U8 G2 b) T' k" N+ e
& Z, ^# S9 c; O m, e4 e$ a 中国是IPC的创始成员机构、正式成员之一,长期积极参与IPC的各项业务活动和管理工作。中国代表多年来一直担任着IPC的执委等重要职务,在IPC的各项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是首批签署质量管理体系(QMS)、环境管理体系(EMS)审核员注册互认协议的国家。
2 `( D/ g0 A' `6 I' R# u+ [5 v. S0 \7 `
问:IPC成立的初衷就是建立国际间人员认证结果的相互承认,有效减少重复检查、重复检测、重复认证,促进全球贸易,请您具体介绍一下?
w" E1 C: _6 E) n* y( m- g. G, x8 K" p- s# K
赵宗勃:大家知道,认证认可是促进国际贸易的重要手段。而由具备相应能力和资质的人员在认证过程中,对组织的产品、服务、过程和管理体系等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及技术规范进行现场检查,并作出是否认证的决定,是认证工作的关键。
! I) o( M- f0 G6 V$ s& S6 P0 q- [. D3 k
IPC就是通过世界范围内统一审核员培训及注册制度,统一审核员培训机构和培训课程批准程序,确保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以保证认证结果的真实有效,促进认证结果的互相承认,实现一次审核、一次认证、全球承认,达到促进全球贸易的作用。
' Y& }: a" g" N' x8 M% j4 P% z; r- `
问:纵观IPC发展历史,有一段时期可以说是几乎“迷失方向”,放弃了审核员互认制度,您能具体谈谈吗? 9 l/ P Q5 w0 _
: B( T5 W7 R2 S" U0 h
赵宗勃:是的,那是IPC发展的一个低谷。2004年,IPC放弃了从1998年以来建立的审核员互认制度,凝聚力受到了明显的影响,甚至一度迷失方向。2008年,IPC的创始成员英国的人员注册机构(IRCA)退出IPC。2009年初,美国、澳大利亚联合人员注册机构(RABQSA)、印度的人员注册机构等专门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IPC的前途。当时,我是以中国认证认可协会秘书长的身份参加会议,在会上明确提出中国作为IPC的创始成员要维护IPC的权威,支持IPC的工作,积极参与IPC的各项活动。
- b) K h& b% n, w1 J' o- Y& f, Q/ s$ W% x
2009年,我担任IPC执委、副主席后,即与其他成员一起积极推进恢复审核员互认制度。因为,IPC要想实现它的宗旨,促进人员能力认证国际间的有效合作,在国际同行中得到更多的认同和信任,更好的发挥在促进认证认可国际互认乃至促进贸易的作用,就必须具有有效的抓手,而审核员互认就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重要机制,可以强化IPC在国际认证认可领域的作用。通过与认证认可其他国际组织的积极沟通,从2010年至2012年,经过两年努力,IPC最终形成了新的正式的审核员互认制度。目前互认制度已经得到成员机构的积极响应,德国人员注册机构DGQ、意大利的CEPAS、欧洲质量组织EOQ等都提出了申请,中国也正在准备申请的过程中。
4 h* G. h# _" n. Q. W9 z5 C
! ^ P/ u( N( W$ s# `7 W 问:那么,在促进我国经济贸易发展和促进民生方面,IPC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 b; k7 d; e% O& g
) _, U9 k. Y; ]$ ` 赵宗勃: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展认证工作,当时主要以产品认证为主,还没有形成正式的认证人员注册制度。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以ISO9000为代表的管理体系认证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兴起,随之我们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审核员的注册制度,成立了正式的注册机构,今天根据国家认监委的授权,由中国认证认可协会(CCAA)承担认证人员注册工作。 # i8 ?/ S5 Y9 J/ v0 _& P5 ]3 }+ Q' w3 Y
* D. j/ ]" m* w3 n9 ~* f& U 目前,经过该协会注册的各类认证人员近8万人,承担着与认证有关的审核、检查和评审工作,我国各认证机构发放的现行有效认证证书超过100万张,促进了国内外贸易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认证认可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步发展为一个新兴行业,被国家“十二五”规划列为高技术服务业和新型服务业。
* D7 g+ V0 a3 a4 R1 {8 q- u
# ~( y7 K% b' ?, T 问:作为IPC现任主席,请您谈谈任职的感受。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如何更好地发挥在IPC的作用?
9 p+ T( J1 N! Z" Q. U( l% q
1 j& T7 T% j ]( { 赵宗勃:我是在今年4月22日当选IPC主席的。早在2009年,我就开始代表中国担任IPC执委、副主席。我想之所以他们选我担任IPC的主席,主要原因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国际上各个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引起国际同行的重视。以认证人员注册为例,目前我国是IPC成员中注册人员数量最多、开展注册项目最多的国家,我们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和服务领域建立的认证制度,开展的人员注册在国际上都是开创性的,具有引领国际发展的作用。当然担任主席以后,可以进一步强化我们在国际认证认可界的话语权,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规则的制订,体现我们的诉求,更好地将我国的一些成熟有效的做法向国际宣传推介,扩大我们的国际影响,最终使我们的认证结果更加得到国际同行的信任,进一步促进贸易的发展。 , E% v6 }% J' Z L5 o9 e4 b3 m
" C N& R7 z+ N2 r7 |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要进一步加强与IPC成员及国际同行的合作与交流。除了在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方面加强合作、开展互认之外,CCAA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各种产品认证检查员、咨询师等方面的注册,在国际上已经走在前列,应该加强这些方面的对外宣传、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影响国际认证认可的发展进程,提高我国认证认可制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及示范作用。
( j0 p# u7 x# [' ? T
2 T9 v" g6 ?: R; m这篇文章说明取消人员注册没有那么容易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