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 ISO爱好者祝广大坛友蛇年大吉!!!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1128|回复: 0

    一个日本商人对中国世界工厂的评价,震撼、无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19 17: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一个日本商人对中国世界工厂的评价,震撼、无语.....                      2015-06-13                                                 [url=]质量与认证[/url] + Y" O; D* U* a% C

    8 _  @: Q# J- \" @5 G中国离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只能是一个初级产品加工基地,难以达到世界工厂的标准。

    * P( |! M0 v% L) @0 p, z6 U0 y  我是一个典型的被称为“经济动物”的日本商人,到中国已经6年多了,先后在中国5个城市工作和生活;我在日本大学学过中文,能听懂中文但口语还不流利,能看懂中国字的大体意思但不会写。我对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有自己的认识,就我个人感觉而言,觉得中国的生产能力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作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_: P* A" p% O5 [1 X+ R

    5 I7 f" m: \  y% }8 G世界工厂不等于血汗工厂
    ) m/ E/ ?4 T( k+ R; z
    ) M% F1 M. ?5 B  B  有人把日本人比做蚂蚁,但与吃苦耐劳的中国人相比,日本人差得远。在中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有数不清的技术落后、产品雷同、管理松懈的家族式工厂,这些工厂技术低、效益差,唯一的优势就是有蚂蚁般吃苦耐劳、牛马般顺从的农民工在支撑,工人每天的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住着简陋的房子,过着最低级的生活,得不到基本的社会保障。( ^, N9 E5 u9 p6 C! `

    / Q* c' V7 v( g' [. t' b  如果以小时计算报酬,中国人是全球工资较低的,比越南稍高一些。一些计件取酬的工厂,工人们的劳动时间平均在12小时以上。本人工作的企业有一些从事环境卫生的中国女工,她们默默地、不停地每天劳作10小时以上,没有人督促她们,也没人直接管理她们,只因为她们比其他工厂的女工收入高一点点,她们就十分珍惜。当听说她们能把收入的80%寄回家时没有人不惊讶,以日本人的观点看,她们余下的那点钱连维持生命最基本的消费都不足,何况她们还必须付房租水费,与其说她们在打工,不如说在卖命。
    ( s0 U: L" U# L3 {1 w& G  r
    6 Y2 C3 ^# I# C0 g7 p  我曾在东南亚的很多国家工作过,即使在落后的缅甸,要工人加班都是十分困难的,他们会提出很多要求。在菲律宾,这样的苦活儿他们是不会干的,而且菲律宾人干一个月后会休息一个月,等把上个月的薪水花得干干净净后再去干活儿。: T/ k0 M" l" W' b% p- G5 `* I$ H. `
      Y( x1 D5 U; [# O( {) u% }
    没有熟练的产业工人不行
    ; F5 Q0 ?* V5 U: T8 ~  y: J, W8 h0 j5 a$ u: z' N
      在中国的南方、北方各大城市,大批劳动大军等待着就业机会,但真正懂技术的熟练工人十分稀少,这是由于大部分中国工厂没有长期计划、缺乏技术支撑造成的,大量来自农村的工人今年在这家工厂、明年到那家工厂,今年做鞋、明年做服装,产业人员的流动性极大,没有有效的组织管理,没有基本的岗位培训。/ M4 r: V/ v( s$ Y+ D, e9 Z; G: v

    / z! L! X7 `3 u- J' `  同时,由于工厂缺乏长远规划,往往是什么好卖就一窝蜂似地造什么,工人的技术也必须随着产品的更换而变更,大部分情况下,工厂会开除现有工人,然后到市场上重新招,这就造成绝大部分工人难以在一个技术工种上从事较长的时间,产业技能就无从提高。今天的招工荒,不是因为技术,而是中国遍地都有廉价工作,何必到南方卖命?# g" j* X* x6 t/ n3 E& d' y

    , [" {; x3 D( E  j, Z- d  日本人在技术开发上可能没有中国人聪明、睿智、点子多,可以说这方面不占优势。但日本有一支世界上无可比拟的技术精湛的产业大军,他们从事相关工作几十年,灵巧的双手造出了世界上最精密的产品,这双灵巧的手在高等院校是教不出来的,也不是短期培训能达到的,而是多年磨炼出来的。中国人有比日本人更灵巧的手,他们曾造出精美绝伦的工艺品,但现在中国工厂的就业模式没有给他们磨炼双手的舞台,中国工人像流沙一样流动,他们难以达到技术熟练所需的条件。6 O3 x. f: ~% S4 P6 \) D: a

    " |4 Z- {6 m- B6 U没有规模化的工厂难达标) X) K; s1 ?8 d' b( O

    + ~( {/ Y' y+ f! B! I& i/ y1 ]% \  中国工厂大都规模小,制造相同产品的工厂比比皆是,如果以日本的标准来衡量,这些工厂只能叫做坊,达不到产业化的生产标准。在中国,工厂最密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全部工厂加起来的年产值只相当于日本一个大型企业的年产值。一样的产品由无数工厂分开来做,其结果是工厂开工不足、产品成本高,企业无多余资金进行技术开发,也无多余资金供养一支技术开发队伍。
    ; P( e6 Q7 [! g! N; f# m
    7 c3 U7 X& ]  e; ?  同时,由于劳动力成本低,企业也无意引进更先进的技术设备。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从事电视机、微波炉、空调、冰箱、电话等低技术家用电器生产的正规企业和作坊式企业数不胜数,但没有一个享誉世界的品牌,从事服装、鞋帽、玩具的工厂更是满目皆是,同样没有一家达到规模化生产的标准。
    9 v  i) v- s* f& ~& ^, t+ @0 v+ Z* H0 K5 A
    产品开发能力低- b/ Y4 I1 W( \2 q# G9 u. p* y
    难以达到世界工厂的标准
    " u' r) H, g$ {6 T! H( f9 M# F' |* r+ V9 O
      享誉世界的企业基本都有产品自主开发能力,能形成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一条龙,而大部分中国工厂基本上是仿制或为别人代理生产,技术上受制于人,利润最高的部分掌握在别人手中。中国的科研体系与生产体系基本处于脱节状态,产品开发能力低下,基本以仿制为主,自主开发的产品极少。2 ?  `5 l4 h7 y6 \/ f% I) r

    8 z3 N% s# w! V' U, {& _2 j7 B效率低下的管理方式+ T1 w1 x5 p- {4 ]" X! ]5 n
    难以达到世界工厂的标准
    $ L# ~9 t. I2 w+ u7 ~, D. T4 L$ S) F& V$ E- a, S, Z" v. I
      企业生产越是进步,对管理的要求越是严格,这是中国最缺乏的。中国工厂总数比日本多无数倍,但能生产成套设备的工厂很少,大部分设备都是从国外引进的。
    , Q( r/ O" @' I# I4 c$ A
    0 A0 n. ?& s5 f2 c' O* p5 n  在中国各工厂可以看到,相对先进的设备、工艺要求高的部件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在这方面中国最缺的不是生产能力,而是对成套设备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力。成套设备不同于规模生产的产品,一套生产流水线设备几年也许只能卖一套,要想产生利润,就必须把各相关材料、厂家、规格、标准等各种复杂因素进行综合组织,像装配钟表一样进行精确装配,一个环节的管理错乱就会造成成本增加、性能降低。而中国还缺乏这样精确的组织管理能力,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基本上是官员式的管理方式,规模较小的工厂没有这样的锻炼机会。我想,如果把空中客车飞机的生产放在中国并由中国人来管理的话,那么造价会高很多。$ Z0 X* s, o1 F  i8 C1 P! h

    6 l; z. B! i& j8 X/ |  以我个人看,中国不缺管理者,而是缺乏对管理者进行科学选拔的标准,大量人格低下、好钻空子、工于心计的无能之辈占据着高薪管理者的位置,堵塞了优秀管理人员的发展空间。* {4 q( {$ e1 ?( M0 I
    % o' i5 y/ {( T: y- y# O
      中国有世界上无可比拟的最吃苦耐劳的人民,但缺乏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有世界上最多的工厂,但缺乏世界级规模的企业;能制造种类齐全的产品,但技术先进且自主开发的产品很少;有庞大的生产能力,但难以造出技术先进的成套生产设备。4 D. K0 v+ h7 j" {8 u, i. G

    4 p3 I' c* W' n3 g+ i, S9 [  中国离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还是一个初级产品加工基地,难以达到世界工厂的标准。
    1 O  @. W* T9 ~* ~
    5 X( a  C5 e5 ^: r& Q4 e; x$ D! b. 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2-5 02:0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