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高处作业丨临边、洞口、攀登、悬空、平台、交叉作业36条坠落防控措施 2015-06-07 [url=]健康安全环保小助手[/url]/ }4 v" Z+ o7 Y; P) e1 Y3 x3 d9 Y
6 v2 v: p3 ]6 I" U, m, u# e
高处作业是指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本文涉及的高处作业36条风险防控措施主要针对高处作业中:临边、洞口、攀登、悬空、操作平台及交叉等作业。 通用高处作业安全防控措施十条9 r) C( f& W; h7 P
. t" U6 }1 j$ b# B一、高处作业施工前,对作业员工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落实所有安全技术措施和人身防护用品。 二、高处作业中的安全标志、工具、仪表、电气设施和各种设备,必须在施工前加以检查,确认其完好,方能投入使用。0 Z6 L! L4 R1 p) J7 i
三、攀登和悬空高处作业人员及搭设高处作业安全设施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必须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四、施工中对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设施,发现有缺陷和隐患时,必须及时解决;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停止作业。 五、施工作业场所有坠落可能的物件,应一律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 六、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均应堆放平稳,不妨碍通行和装卸。 七、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作业中的走道、通道板和登高用具,应随时清扫干净;拆卸下的物件及余料和废料均应及时清理运走,不得任意乱置或向下丢弃。传递物件禁止抛掷。 八、雨天和雪天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凡水、冰、霜、雪均应及时清除。 九、对进行高处作业的高耸建筑物,应事先设置避雷设施。遇有六级以下强风、浓雾等恶劣气候,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 十、暴风雪及台风暴雨后,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逐一加以检查,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应立即修理完善。 一、临边作业安全防控措施1、基坑周边,尚未安装栏杆或栏板的阳台、料台与挑平台周边,雨篷与挑檐边,无外脚手的屋面与楼层周边及水箱与水塔周边等处,都必须设置防护栏杆。2、头层墙高度超过3.2m的二层楼面周边,以及无外脚手的高度超过3.2m的楼层周边,必须在外围架设安全平网一道。3、分层施工的楼梯口和梯段边,必须安装临时护栏。顶层楼梯口应随工程结构进度安装正式防护栏杆。4、井架与施工用电梯和脚手架等与建筑物通道的两侧边,必须设防护栏杆。地面通道上部应装设安全防护棚。双笼井架通道中间,应予分隔封闭。5、各种垂直运输接料平台,除两侧设防护栏杆外,平台口还应设置安全门或活动防护栏杆。+ _: F q7 J! Y3 z
二、洞口作业安全防控措施
" l5 i% U( k& o& q* j, U& r& W. q# n# W
6、板与墙的洞口,必须设置牢固的盖板、防护栏杆、安全网或其他防坠落的防护设施。
; H' i# @' `* W! P* g* D) A7、电梯井口必须设防护栏杆或固定栅门;电梯井内应每隔两层并最多隔10m设一道安全网。
, @1 p. C2 x8 `, B! [8 ~. K8、钢管桩、钻孔桩等桩孔上口,杯形、条形基础上口,未填土的坑槽,以及人孔、天窗、地板门等处,均应按洞口防护设置稳固的盖件。
# l& Y0 p$ M9 @/ W. Q0 D9、施工现场通道附近的各类洞口与坑槽等处,除设置防护设施与安全标志外,夜间还应设红灯示警。
& e0 f) z7 s4 L4 T0 F- A' H* J 三、攀登作业安全防控措施
# M( B5 g) p* ^) ]4 G6 ?
" \5 q+ r+ n3 J7 {# n: y! y/ B
; o8 _4 v1 Y" P- l- H& D10、现场登高应借助建筑结构或脚手架上的登高设施,也可采用载人的垂直运输设备。进行攀登作业时可使用梯子或采用其他攀登设施。
# {( K# U7 Q9 @) I: S11、攀登的用具,结构构造上必须牢固可靠。供人上下的踏板其使用荷载不应大于1100N。
" f) c4 v$ x( Z1 n12、移动式梯子的梯脚底部应坚实,不得垫高使用。梯子的上端应有固定措施。立梯工作角度以75°±5°为宜,踏板上下间距以30cm为宜,不得有缺档。7 X3 l" R' Q1 l, N. s
13、移动梯子如需接长使用,必须有可靠的连接措施,且接头不得超过1处。连接后梯梁的强度,不应低于单梯梯梁的强度。 e8 d7 ^: `7 ^
折梯使用时上部夹角以35°~45°为宜,铰链必须牢固,并应有可靠的拉撑措施。: W* c% B) I3 O" @
14、固定式直爬梯应用金属材料制成。梯宽不应大于50cm,支撑应采用不小于∟70×6的角钢,埋设与焊接均必须牢固。梯子顶端的踏棍应与攀登的顶面齐平,并加设1~1.5m高的扶手。
0 y/ I2 m( _+ B2 a4 U6 x15、使用直爬梯进行攀登作业时,攀登高度以5m为宜。超过2m时,宜加设护笼,超过8m时,必须设置梯间平台。# B5 w) H* c, r, i& T5 ?5 ?- l
16、作业人员应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不得在阳台之间等非规定通道进行攀登,也不得任意利用吊车臂架等施工设备进行攀登。
/ |7 H5 J5 o2 }4 D7 A+ Q/ _17、上下梯子时,必须面向梯子,且不得手持器物。8 u0 a0 [3 K1 y l: ]0 k) h
四、悬空作业安全防控措施
3 U# l5 k7 l, b1 B/ m5 {0 y# ?# x4 _$ S& ^7 y/ a& x
* ?4 \' a' K/ R. |
18、悬空作业处应有牢靠的立足处,并必须视具体情况,配置防护栏网、栏杆或其他安全设施。
9 o5 j' R y! x% Y19、悬空作业所用的索具、脚手板、吊篮、吊笼、平台等设备,均需经过技术鉴定或检证方可使用。 s- R* x% Y$ \" ^
20、构件吊装和管道安装的悬空作业时,必须有已完结构或操作平台为立足点,严禁在安装中的管道上站立和行走。 [. Y& s3 b3 w+ {3 k
21、模板支撑和拆卸的悬空作业时,必须支设高度在3m以上的柱模板,四周应设斜撑,并应设立操作平台。低于3m的可使用马凳操作。# H( m$ |4 n5 n8 R* o/ P
22、混凝土浇筑的悬空作业时, 浇筑离地2m以上框架、过梁、雨篷和小平台时,应设操作平台,不得直接站在模板或支撑件上操作。
, o( e1 i8 e! |23、特殊情况下如无可靠的安全设施,必须系好安全带并扣好保险钩,或架设安全网。
4 L( W; n6 T/ ~) r" W3 Y24、悬空安装门、窗,油漆及安装玻璃时,严禁操作人员站在樘子、阳台栏板上操作。门、窗临时固定,封填材料未达到强度,以及电焊时,严禁手拉门、窗进行攀登。+ N% d; C1 f" O [/ \ f% F; T
25、在高处外墙安装门、窗,无外脚手时,应张挂安全网。无安全网时,操作人员应系好安全带,其保险钩应挂在操作人员上方的可靠物件上。
- L! d2 Q' i6 T26、进行各项窗口作业时,操作人员的重心应位于室内,不得在窗台上站立,必要时应系好安全带进行操作。
& J0 K6 Z( p+ a, e 五、移动操作平台作业安全防控措施
0 H2 p9 Z4 f! I+ E5 w% m7 o* f6 w& M+ K$ k; { p! Z
! Q2 Q* c+ v4 l: Z" {27、移动式操作平台的面积不应超过10m2,高度不应超过5m.还应进行稳定验算,并采用措施减少立柱的长细比。3 X4 v) H! ]# C' a4 N
28、装设轮子的移动式操作平台,轮子与平台的接合处应牢固可靠,立柱底端离地面不得超过80mm." ^7 `) h- D# a+ T9 _/ K
29、移动操作平台可用φ(48~51)×3.5mm钢管以扣件连接,亦可采用门架式或承插式钢管脚手架部件,按产品使用要求进行组装。平台的次梁,间距不应在于40cm;台面应满铺3cm厚的木板或竹笆。
/ J, a/ g5 i5 O% a1 E, B, G30、移动操作平台四周必须按临边作业要求设置防护栏杆,并应布置登高扶梯。
2 T0 X1 _3 G1 t( h0 f) y4 k" ~/ u31、操作平台上应显著地标明容许荷载值。操作平台上人员和物料的总重量,严禁超过设计的容许荷载。应配备专人加以监督。
; u" r+ g/ }5 m" \6 t" L. M* p 六、高空交叉作业安全防控措施& _: B& v) X3 Z9 Q
3 m3 P- A% ^" g, g, s8 g) O1 r q
; ]& [, h, v5 ~, l32、支模、粉刷、砌墙等各工种进行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操作。下层作业的位置,必须处于依上层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之外。不符合以上条件时,应设置安全防护层。
1 w8 C% N! l- V9 r. k33、钢模板、脚手架等拆除时,下方不得有其他操作人员。; h3 G, H. X/ z6 _2 E
34、钢模板部件拆除后,临时堆放处离楼层边沿不应小于1m,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m.楼层边口、通道口、脚手架边缘等处,严禁堆放任何拆下物件。; Z8 s; h/ j7 @7 ?5 h- D
35、结构施工自二层起,凡人员进出的通道口(包括井架、施工用电梯的进出通道口),均应搭设安全防护棚。高度超过24m的层次上的交叉作业,应设双层防护。
~. H$ E; u- K. z3 H# O# V36、由于上方施工可能坠落物件或处于起重机把杆回转范围之内的通道,在其受影响的范围内,必须搭设顶部能防止穿透的双层防护廓。
. t |: X/ [) L4 B" ~& i , X* ~. S# \+ l1 I O: M5 K7 i5 u" ^5 j. v
4 w( s& l4 K"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