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分享】一个质量人的经验:质量分析会,不要变成程序会 2015-06-05 [url=]中国认证认可[/url]
- y. _/ J' i: y- Y
, r$ Y; Q0 k3 p; i实施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企业,无一例外都建立健全了质量体系文件,有的企业习惯简称为程序文件,质量管理按程序进行,这无疑是管理的进步,应该给予肯定。但如果走程序变成了形式,就走向了程序管理的反面。) R" u, x: b5 t
$ ]9 r. I- ~( B' w5 G, c+ f
3 P0 O* [- p* J& j' b( V9 ? c$ V我在[url=]咨询[/url]调研诊断阶段,被服务的企业都会把实施过ISO9000质量管理项目作为一项管理成就介绍给我。当然,我也会了解企业之前所做的管理改善有哪些值得借鉴或改善的地方。客观地说凡是认真推行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企业,管理基础都比没有推行的企业要好。但无论推行过的企业管理水平如何,走形式的现象却普遍存在。- |3 p0 Q& R% n4 M$ C: x
* N7 U4 q: R- J" }- R 观察得多了,我发现不少企业的质量分析会变成了形式会、变成了程序会。质量分析会每周开,质量问题每周有记载,甚至做到了质量责任件件有处罚。可能有人会说了:这不挺好的吗?是,第一次参加企业的质量分析会、第一次看企业的质量通报,我几乎有一种敬佩的感觉:这家企业的管理真到位!连续或断断续续参加几次质量分析会以后,我的感觉就变了:这家企业走形式也走得太程序化了吧?6 h1 K7 \' c+ S- |# x6 s6 o3 T
8 \( B6 h5 Y% u 几个月之后,企业要进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年审了,企业各部门都忙碌起来了,当然质量管理部门任务更重!他们不仅要修订可能通不过的程序文件,他们还要补写有关的质量问题或事故分析报告这些做假的文件还要找不同的岗位员工签字,平时没有来得及培训的员工甚至包括质检部门的员工还要补填培训记录……其他部门也不能闲着,就连行政部门也要行动起来,为招待好每一位评审老师做精心的准备……( q {% r) ?2 Q9 K
: Y2 C+ E; L! @4 H; S3 H
打住,有点扯远了。如果以上介绍还不足以说明企业走形式走得程序化,那我让你拿他们今年四月的第一份质量通报与去年四月的第一份质量通报对比对比,你就会发现问题是何等雷同!如果你拿某一个车间这个月的质量分析报告与上个月的质量分析报告对比,你也会发现若干问题是“老调重弹”!1 u. {; X5 V3 t
1 s: E% O; N; M2 ] 如果这是个别现象也就罢了,不幸的是如此走形式的企业似乎遍布全国。今天,我在阅读另外一家企业今年一至八月份的质量分析报告时,又惊奇地发现:这家建立健全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企业,相同的质量问题依然月月如故!如果有时间翻阅他们去年或者前年的质量问题分析报告,我敢说可能也会年年如故认认真真走形式已经成为不少企业的通玻抑或也是这个社会的通病!
C! L: u$ _ p2 `' {* N
# b" M/ }& D1 S7 n0 f" C, R 质量分析会不能成为形式会,必须变成质量问题终结会。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不让同样的问题重复发生。质量管理更应如此。质量管理者不能满足于找出问题所在,更不能满足于处罚了质量问题责任人,你的工作就完成了。如果不能杜绝质量问题的重复出现,质量管理部门的员工价值从何体现?如果一个企业面对重复发生的质量问题毫无对策,你的企业又如何赢得市场信任、顾客满意?总是返工的企业,你拿什么控制生产成本?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没有品质保证的生产企业又如何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想所有的企业员工都应该思考这些话题,并在行动上做出回答!
2 M8 d; I% }( q s; r" ^# c% L% `) R* T" ?0 t
形式主义毁掉了多少企业,我无法统计,估计也不会有人去统计。面对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我在这里大声疾呼:不管你是员工也好,还是老板也好,认认真真做事可以,认认真真走形式千万不可! 来源:牛津管理评论
$ U6 ~. ]) j/ g" }% C+ U5 ]
: Q! \4 ^4 m: _. D( z/ S2 k
" Z. t7 E9 n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