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1709|回复: 0

一个小老板的管理故事(真金白银砸出的经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3 19: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一个小老板的管理故事(真金白银砸出的经验)                     2015-05-02                                                黄中强                                                [url=]直观学机械[/url]
3 N: j+ e# e: A* A" [" Y4 h9 l* |* u3 c
日常管理书看得不少,讲座也听了一些,但那些IBM,HP等大公司放之四海皆准的管理方法,到自己公司却用不上。本人在深感烦恼的同时,将日常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写出来与各位一起探讨,没准比教科书上的方法更为实用。4 q0 a/ K# Z' A( @& Z6 ?0 H/ [& W5 w
- g/ k& {! c2 e8 N1 `
1.小公司如何留住骨干- E7 {4 k' J" j1 i
7 N3 c3 i2 x0 j$ G" j  K" G" L) {
这些年物价上涨,费用上涨,公司利润却未涨多少。每个员工都希望工资大幅增加,但估计90%以上小公司无法做到这点。有时我这当老板的恨不得将公司门一关,自己拿着资金炒股或炒房,图个清净。虽说近几年由于给每个员工上5险1金,人均费用每月增加几百元,但员工并不领情,员工只算每月到手多少钱,至于公司的支出与己无关。. Y1 F: v3 Z5 o) e) x5 g

& b" o4 b; \5 O# e既然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我就只满足公司20%的骨干。
0 \& @& H$ e0 h0 w3 d
8 ^( i0 n9 u9 y& R) o: d2 X首先发展骨干员工入股:我将公司股份买一送一,半价销售给骨干员工,五年内退股只退还本金,五年以上退股我三倍赎回。每年拿出利润的60%分红。反正有钱大家赚, 但股东一旦做了对不起公司的事,加倍惩罚,由股金中扣除。这招还真好使,在近5年里没有一个股东离职,而且公司重点岗位都有股东,省了我不少精力。9 U) s" V. O9 `
- G, |! ~" }5 J3 _
为什么不白送骨干员工股份?其实我并不是在乎钱,主要是白给的东西别人不珍惜,而且入股的钱又可作为押金,以防股东做出格的事,再说员工入股的钱不出5年即可通过分红收回,不投入哪来的产出啊!: J& Y1 e+ t2 ]( M2 h

& K/ z! \6 V% o6 g6 k2.关于授权  h% q4 h! e. o/ \! r. Z5 _/ B

! H0 k8 _# w. T9 m+ h7 ?+ ~' j记得公司刚有十几个人的时候,全公司我最忙,经常同时接两三个销售电话,还得安排送货,结账,进货,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晚。一次我弟弟到公司,看了半天,发表感慨说:“哥我怎么觉得你在养活公司所有人哪?”我当时还挺自豪。
+ a) M1 r6 U% }) x8 B
0 [& o2 p- S6 `- l% a9 K结果公司四五年也发展不大,一直十几个人,而且公司员工感觉备受压抑,无发展空间。后来终于明白该放权就得放权,哪怕员工只能做到你的70%。有时候真着急啊,明明能谈下的客户销售人员,就是差那么一点谈不下来,恨不得立刻自己冲上去,该忍还得忍,要不手下员工如何进步。& Y2 {4 J0 W" O1 U% u+ c3 h' |

8 _* z$ u5 G1 }' `小公司发展过程中15人是个坎,50人是个坎,200人又是个坎,管理方法不改进,一般无法进一步发展。老板事事亲力亲为的公司,很难过15人。一个人能力强,可直接管理七八个人,能力一般,则只能直接领导四五个人。0 Q" {; q: M! r" Z; p; M# e8 O

) P4 o" m/ j8 b( `% j' U各个国家效率最高的部门就是军队,看看军队的组织结构:一个班十一二个人,除班长外还有一个副班长,三个班一个排,三个排一个连,以此类推。团长管一千多人,可能只认识其中百十来人。团长看见某个士兵有问题,绝对不会骂士兵,他只会骂士兵所在营的营长,营长则再骂连长,一级管理一级,最后班长把该士兵剥皮了事。所以军队尽管有千军万马,依然能做到令行禁止。
) E# e, I" |5 J2 C' b& w; b9 _6 r: s( l
现在客户找我买东西,我经常说:“哎呀真对不起,价格我不知道,我给您介绍个销售人员,我让他跟您联系吧。”1 l; f4 r, l. n! ]3 q  _0 ]

# Y! B; f* f! P. b% _  A3.有的钱不能省
# h% G0 s7 R0 D) B# m9 g1 L7 `6 \) z/ Y: E
刚创业时也就一两个人,自己销售,进货,维修,跑银行。当时没有注册资金,借朋友的营业执照。自己到外面学习了几个月会计就开始瞎做报表。月底到税务局报税,报表一交,专管员看了两眼,开始问问题。问的问题我根本不明白,更别说回答了。专管员一脸不高兴,问:“你懂不懂?”。我陪着笑脸:“不懂,不懂。”“不懂你来干嘛。换个懂的来。”“好,好,下次一定换个懂的来。”
4 m" U) k! {8 P* r9 A
0 i! ?- p  J& R# o1 D下个月我又瞎做了张报表去税务局报税。专管员显然对我又印象:“怎么又你来了?” 我只好顺嘴胡编:“会计怀孕来不了,只好我来。”。“!” 。第二天我就找了个会计公司,一月300元钱,以后再不自己跑税务局了。一直到公司十几个人,我仍然让会计公司做账,公司只有一个出纳,没有专职会计和库管。
! X. ]0 k: v' t% T: \
. {1 w  N$ ]6 O: S  [& ~, H9 U& \7 j随后几年业务开展的不错,没少挣钱,可年底公司帐上资金却没增多少。后来我发现公司只要一过十个人,老板一人根本看不过来,整个公司就像个筛子一样,到处都是洞,能剩下钱才怪。指望公司员工都是焦裕禄和雷锋,门都没有,哪怕提成给员工70%,他还会惦记剩下的30%,傻瓜才不贪污。
% D* t' l4 p4 C: A7 _: h0 E: g: G1 G( Q* u3 H; I; j- D1 H' T  t
只有制度健全,让心 数不正的人无懈可击,才能管好公司。感谢我现在的会计,工作极为负责。下辈子再办公司,公司只要有4个人,一定是一个老板,一个会计,一个出纳,一个库管,打死再不省那点钱了。
9 X7 l6 W1 p: w2 c( J9 D 7 i9 v. H  }$ }* m0 v
4.关于招聘/ y7 G  O" B) m+ {/ w2 l5 E  a

& ?: H# s# C  M( {- i( T这些年没少招聘,几年前最多时我一下午面试五六十人。刚开始没有经验,每回招人都找最好的,工资一千多的售后服务岗位经常招名牌大学本科生,英语过四级。后来发现,招来人根本留不住。本来简单工作的岗位中专生完全能够胜任,找个本科生双方都不合适,只是在写公司简介时方便吹牛。
% Y( Z( }1 t1 U% a3 j7 n
7 N7 `4 j' k% l! o另外面试时应聘人员说的话不可全信,有时对方刚失去工作后比较失落,为得到新工作,他们什么都敢承诺。某次公司招聘商务,岗位工资定为两千左右,一个女孩投简历面试,本科学历,3年工作经验,上份工作工资在两千五,我问她这次工资比上份工作工资低,能否接受。她毫不犹豫表示没问题。由于她比较适合商务职位,我就录用了她。/ I, Q, j7 `, {8 ?8 Q4 M: ^
2 c& |9 V9 i5 S8 M
半个月后,前任商务和她交接完离职后第二天她也离职,理由居然是工资低,搞得公司非常被动。再次招聘我招了个原工资一千五百元的女孩,现在还在该岗位,不但干得好,而且对工资也很满意。大部分人对待新工作职位及待遇都是只能上不能下,能上能下的人太少了,Dengxp应该算一个。
' V8 l2 L9 V! }1 z
' W, e& p# s) b# A% v* h+ p招人的经验是:宁可漏过一千,不可错招一个(源于历史上某个著名人物语录)。据我的经验,公司招聘如低一档用人,高一档发工资效果比较好(也就是招三流的人才,干二流的工作,发一流的工资。当然,以上一流三流都是相对的)。招聘时应不嫌麻烦,仔细核对应聘人员身份。2 z; C4 w- d3 f
: r: b# d+ |8 g7 k7 }# Q' n
去年我公司连续发生两起新员工携款潜逃事件,打电话找人时对方有恃无恐:反正我应聘时的身份证学历证家庭住址都是假的,几千块钱pol.ice都不管。别说pol.ice还真不管。现在招聘, 本地人公司都一一核实,外地人一律要有本地人担保,弄虚作假者一概不要。从此再无类似情况发生。
* F* f( t$ |" \: N6 \: w: ]! H # D# s; E' b9 A3 W5 n5 p
对于下岗职工我个人有一定偏见。大部分下岗职 工,特别是岁数稍大的国营单位下岗职工基本上牢骚满腹,觉得社会对他不公,而且把不满情绪及原单位的种种不良习气都带到新公司,觉得公司给他什么福利都是应该的,别人都欠他的,很难融入新公司,踏实肯干的占少一部分。大概私营企业不适合下岗职工吧。此外亲戚朋友能少用就少用吧,这个话题以后我还将涉及。
) z" g6 m2 o1 f
, P1 c; |. Z! \* x/ c7 W+ I' w5.老板尽量唱红脸
  V, b% b/ P$ ]: G; t
% u' ~; W0 J" E* g# {) k每天公司里总有很多事发生,有的应该表扬,有的应该批评。批评和表扬到底该由谁来执行呢?+ F$ ~: K1 O$ R# ^$ ?4 c
5 b, U- z) F) g% G1 G" u
刚干公司时, 找不着当老板的感觉,平素又最烦管人,所以员工有什么问题我很少说。结果公司员工自由散漫,谁也不服谁,工作无法开展。后来觉得再这样下去实在不行,于是开始板起脸管人,这下新的问题又出来了,公司里几乎所有的矛盾都集中到我和公司员工之间,经常有员工当面与我理论是非曲直,这老板当的真郁闷,而我又实在不想当一个声色俱厉的管理者。- B( F9 F* g- K. ]! ~+ ^+ K$ @! y
/ U/ @1 w  I, B. t" L( S
后来与日本企业接触多了,发现不少奥秘。日本公司总经理很少骂公司普通员工,对公司底层员工可和蔼了,但他经常当着员工的面训斥公司中层干部,而普通员工犯错误,则由该员工的直接领导负责处理,当然月底发工资时总经理心里可不含糊,这样公司不仅管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员工心里也比较平衡。
. ?; N0 Q4 r. j" v* T; s ) C& k% V+ K& r" U* d3 i' A7 z8 _5 K
他山之石可以工玉,说干就干,咱公司不大,好歹也有几个主管。于是开会明确职责,谁的手下出问题谁自己处理,别什么问题都往我这推。平常我一般只表扬好人好事,鼓励为主,而主管自身犯错时我也很少当众批评,通常是私下交流。时间不长,公司管理顺畅了,我在公司里的形象也大为改观,员工更尊敬我了。: a9 ?) v5 R, w/ [. W) p/ Q8 T9 e

7 F) f9 s# t" h4 U4 a* U有时觉得,老板对于公司有点像古代皇帝对于国家。如果皇帝很贤明而大臣很昏庸,老百姓通常觉得国家还是有希望的,大不了清君侧,换个大臣了事。而如果皇帝很昏庸,则老百姓通常觉得这个国家没希望了,开始琢磨造反改朝换代。& j9 ?1 f. \! H1 V: I/ @
, r* Z+ d& O) U9 F/ u! B
咱当老板总不能让公司员工揭竿而起或用脚表态一走了之吧,既然主管和部门经理享受着公司岗位津贴当然应该为老板分忧,该唱黑脸作恶人时就应当仁不让,而老板一般应保持一个超然的态度,置身于事件之外,旁观者清吗。不过部门经理需要支持时,只要不是原则性错误,我通常态度鲜明予以支持。  d! I7 ]6 ^9 R5 v) Q6 R( l( F
" H; l% F* w( G+ q. L
6.当老板和开车% Q' c7 C- p5 T1 m+ B, j$ y
+ q" `  g: O' Y
去年回老家,坐一个亲戚开的车。亲戚刚拿本没多久,属于实习司机。一道上马路又宽又直,司机的手却在不停地动,左一下右一下,车也在画龙,我坐在副座上,心里很紧张,系上安全带,嘴里话也少了,脚下直使劲,旁边车道上的车不停地在按喇叭,还好,最后终于安全到达。回想十 年前自己刚拿本时,已是老司机的弟弟坐我的车也提过同样问题,当时自己信心很足,根本不理解坐车的人怎么会有这种感觉,现在方才明白。: d# U4 J" V+ w
2 J1 B0 ^; \$ f# I  i
总结自己开公司,也经常犯类似的错。政策朝令夕改,看见别的公司有什么新章程常常一拍脑门拿来就用,过段时间发现效果不好又推倒重来,弄得公司员工无所适从。原有的提成奖励方法有的已经很好,经过实践检验较为合理,员工也认可,偏偏听完什么专家讲座或看完某本管理书后,不经过深思熟虑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进行改造 照搬照抄,立刻重新制定政策,结果会计抱怨不好操作,员工抱怨政策不合理,一通折腾后又改回原样。  o2 X  [% K; C$ Y

  v  J9 g6 b; ~) C& T" p1 M3 i" d现在常想,办公司和开车很像,老板就好比驾 驶员,车在路上跑,只要在本车道的两条白线内就OK,不必时刻调整方向盘,否则司机累,乘客累,车还画龙易出危险,费力不讨好。同样办公司只要公司运营在 可控范围内不犯大错,政策就应稳定执行,保持连贯性,让员工心里有底。小公司老板权力集于一身,缺乏监督,制定政策更应该小心谨慎,不然公司总在调整,员工缺乏稳定感,不跑光才怪呢。想想当初Dengxp为什么承诺香港回归后体制50年不变。
6 a( @: F  {" @! k6 p' W# L: h* B
  d# G9 I) r, q; |. n7.按时发工资+ ?8 |" n& v7 L/ F3 Q1 `$ \+ {

7 U' T. q  b. O其实这一条是当老板最基本的素质。估计每一个老板都不会反对这一点(至少在口头上不会反对),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公司做不到这一点。
- u! Y: t; h5 D! ^( l% i/ [ , Q- K; v1 b2 k4 R' \9 R1 o6 M
公司在日常运营时,会经常遇到资金紧张的情况,比如月底或年底压一批货从厂家拿个高额折扣,做工程甲方押着工程款未能及时支付,银行贷款到期需立即归还等等,所有这一切对于老板来说都是未能及时发工资的充分理由。老板一般想:又不是不发工资,只不过稍微晚几天,公司资金紧张,员工应该理解。
, p1 o" D) a# @4 ?' n) f% s 7 _, n" Z7 h' p" \2 F
真实情况是: 无论任何理由,对于不按时足额发工资,员工都无法理解。员工的工资不是老板赏赐的,而是他辛苦所得,没准他正等着到日子拿工资交房租,还月供或支付孩子的学费。未能及时领到工资员工可能马上就会面临生存问题。正常情况下,老板兜里的钱总比员工活分些,所以老板经常想当然认为员工晚拿几天工资没关系。8 H# |% I  e4 g% x. W+ e

* ?4 M0 m/ M$ a8 a" H) o  ~) w# }' b* @那么如果碰到资金紧张时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做生意量力而行吧,有多少本挣多少利,不行就找银行贷款。如果银行贷不到款,也可公司内部或亲戚朋友之间集资,讲明用钱的地方,谈好借款期及利息,大部分员工对于公司有把握的业务还是愿意参与的。到月底实在发不出工资,如果公司还想继续做下去,老板还是先从自己做起把私房钱拿出来吧,还不够把房子车子先典当了,资金周转过来再赎回。) A3 `+ J) g: M

: O5 N  G8 i, d6 w" R  G% H/ ~拖欠工资这事有点像吸毒,有一回就会有第二回,只要资金一紧张老板就会用拖欠员工工资来缓解,结果员工对公司和老板的信任荡然无存。调查表明,员工对于公司最无法容忍的就是拖欠工资,这也经常是某些企业人员流动的最主要因素。
) w  Q5 C, M; @1 B% \& W
4 e4 c7 R0 p6 z( W3 O8.避免当场做决定
0 w/ X8 U5 K! p" Y$ v - W! |: \$ v1 x$ M
影视作品,报纸广播里经常有这样的场景:领导干部现场办公或下基层走访,有人民群众扶老携幼涕泪滂沱地反映当地官员久拖不决的某些问题,领导同志大手一挥,无比激动地斥责那些不作为的贪官污吏,该免职的免职,该法办的法办,几年解决不了的问题五分钟之内现场解决, 真是大快人心,爽!' D" E' M5 }" M0 ]3 Y2 X+ J/ x* A
3 s  B1 z+ a0 W- I# o) {4 ~: B
当老板没多久,公司人员渐渐多起来,我的领导欲望也逐渐膨胀,常常脑袋一热手一挥解决问题。有一回,业务员甲向我投诉,另一个业务员乙恶性竞争抢他的客户,同一单生意故意报低价致使用户未从甲业务员处购买,公司也在利润上受到损失。我一听,非常生气,这种极端自私的行为如何 能够容忍,于是贴出通知:此担生意,乙业务员不仅没有提成,而且通报批评,所有提成奖励归甲业务员。
0 w7 R9 m* F( p7 y# v7 Y. B* P
$ ]" h! R5 C' _1 V3 d, p' K" k后来乙业务员反应激烈地找到我说该用户他已经跟了半年多,价格型号都基本谈妥,前些天有次他外出拜访其他用户时该用户打电话到公司落实细节问题结果甲业务员接了电话,过后甲不仅未转告乙业务员,而且还让用户直接找甲业务员自己并许诺更多优惠,差点将生意搅黄。我听完后非常诧异,怎么与甲说的完全不一样啊。后又找其他几个业务员核实,乙业务员说的基本属实。
6 }* Q& V( d9 r' H
( {1 K0 i4 m' G# N0 K- ?! f! o2 Q. }唉,通告已经张贴了,这可如何是好?于是一通补救并制定相应规章制度避免以后类似情况发生。过后反思:当初为什么不调查一下再做决定呢?如果乙业务员性格内向些没准不找我申辩直接开路走人了,这对公司损失更大而且公司其他员工又会有何想法呀。再回想最近经常快速做出一些鲁莽的决定,非常后悔,看来官僚的口 头禅:这个问题要考虑考虑研究研究确有其道理。过去的皇帝金口玉言,说的话不能随便改,今天的公司老板也不能不过脑子不全面调查随口做决定,否则天天朝令夕改威信尽失。: {; v2 e6 O' Z

" B5 }' j# G* r现在员工找我解决问题我一般都说:行,我知道了,等我查一下,几天之内给你回复。这样类似错误就很少发生了。看来做事不能只图一时痛快,要全面考虑,职位越高越应避免当场做出决定。要不怎么很多人感觉大公司办事反应慢,估计如果大公司反应都向个体户一样快很快大公司也就变成个体 户了。, a0 }, `4 x, Y: S/ I

5 Y: O# Y: P( K- R; x  _4 k! i9.政策的制定
. l7 d+ |1 b6 L/ x/ E
) |: x; Q+ w+ D: S& e- F, q6 R经过几年的努力,公司终于拿到某个著名品牌在北京的代理权,我非常高兴。为完成该品牌在北京全年的销售任务,公司召开销售会议,在会上,我详细给销售部每个员工布置了任务,订好全年的销售目标。4 e+ H* B' f2 _- p/ V. Q3 d( V
3 X+ X: O) f! F8 h$ y
三个月过去了,公司代理品牌的销量未能达到年初制定的季度销售目标,什么原因呢?公司整体销售不错呀,只是所销售产品品牌比较分散,难道是业务员不擅长销售主打产品?销售培训没跟上?
1 q1 [  k! u8 @7 b; u- f+ ~. k6 p
) }( S1 p& S. m+ w5 `3 T0 X偶尔听到业务员之间的对话让我解开了谜团。
$ Y7 ?+ }5 Z- a+ f - J- ~, H6 x; s; F
下班后,我正准备走,听到门外两个业务员在聊天。1 l1 i% |9 ^+ y: n7 n) C" Y

. w$ B5 {! j( t  l3 u3 R甲业务员:“今天你卖得不错呀,一单就走了5万多。哎你为什么不推咱主打产品呀?”
" X3 v. S6 L4 K2 _5 ~% a/ N8 E. Z3 U# k/ B
乙业务员:“顾客用惯了另一个牌子,再说卖那一个牌子利润多500元,我的提成不也能多一百多吗。”

" z3 v6 `0 O7 ^9 F3 C7 I, d4 s
3 ?, U2 O7 m5 ^: j4 q2 a, d( }! f原来如此。按说乙业务员不仅是公司骨干而且还是公司小股东,他尚且如此,更别说其他业务员了。
/ U( ^5 E$ T# V2 k4 x
1 G+ y5 j; \6 F: g
我反省了半天,错误还在我。卖主打产品虽说有时眼前利润可能稍小,但如果考虑售后服务成本及完成任务后厂家的各种促销支持还是利大于弊的,关键是这些员工并不关心,他们只关心自己的收益,毕竟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呵呵,不符合主旋律,不和谐),还是公司的销售政策没定好。
7 E- X( t% u, Z  J- v " g/ V; r9 F% z) D( ~8 r1 J
第二天,我重新制定了销售奖励政策,向主打产品倾斜,凡销售主打产品不光有利润提成,还有流水提成,而且每季度如完不成主打产品流水任务将影响该季度的季度奖。政策一改,立竿见影,当年第二季度主打产品销量顺利完成。9 g5 U* ]% n- h* l! h0 @: E
& M3 G4 M7 F' R/ D% b- P) n5 [6 ~
一般来说,公司员工的利益与公司老板的利益是不一致的,二者之间经常会有冲突。指望公司员工牺牲个人利益去成全公司利益基本上是天方夜谭。但老板有老板的优势,老板是公司政策的制定者,他可以利用人趋利避害的本性制定政策,将公司员工利益尽量与公司利益统一起来,让二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样根本不需 要做思想工作,员工自己就朝着老板希望的方向使劲了。就像古代大禹治水一样,疏导为主,堵塞为辅。/ _! @( [  S* e9 p: j1 G0 p

, c! y% d8 f: f' A一个明智的政策必须符合人的本性,所有那些假大空的言论都应该被摒弃。有些领导(包括我原来就经常想少发奖金,多给员工讲人生哲理)在台上给员工做报告大道理一套一套,说的话有时自己都不信,现在谁比谁傻呀,无利可图,政策不对头再讲大道理也没用。上个世纪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制改革,一包就灵,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政策终于符合了人的本性。
; e9 L- W( ^$ I  P4 H7 _9 d: F& b
# l& A, P& M7 U% R10.矬子里拔将军
5 i$ p8 y7 `! W" l5 m- ?  j * @3 \& r) j4 N- j' x! m) S
公司销售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主管,十几个业务员都由我来管,不是我不想设立主管,而是觉得部门里几个骨干能力差不多,没有特别突出的,并且由于行业的限制及所制定的销售政策决定了每个业务员基本上都是单打独斗,相互之间合作很少,日子长了大家都变得比较自私。而其他 员工能力与骨干员工比差的比较多,流动性也比较大,因此销售部无部门负责人。& ?* V3 q0 R5 _, T! o, N, {  Y
" g9 h& l  V% |2 U* S9 _
于是每天我除了与其他几个部门经理沟通外还得对销售部十来个人事无巨细进行管理,烦死我了。销售部有事与其他部门协调时由于本部门无主管,其他部门经理经常不买账。地位不对等呀,于是又来找我,唉。实在难以忍受,矬子里拔将军也得提拔一个销售部主管。4 F2 |7 l# G' u
& O8 E# ^% u1 w: W9 j" Z! V
于是制定提拔标准,再根据业绩,能力,与其他同事相处是否融洽等考核,终于选出了一个主管,虽然不是很理想,一边干一边培养吧。

; R6 f0 \  s9 H9 m1 T
$ q8 l6 j0 s) ?( U/ p3 K3 L) z0 U一年过去了,主管并不十分出彩,但日常事务倒也管得井井有条。原来公司到货时需要卸车,销售部公共区域卫生需要打扫,节假日值班安排等头疼的事都需要我亲自去指派,有时还得又唱红脸又唱黑脸。现在好了,有主管了,既然每月多拿几百元岗位津贴当然就得承担更多责任,食君俸禄为君分忧吗,我只要找到销售主 管,让他安排就行了。此外如联系厂家安排新产品培训,与其他部门协调等工作我都交给销售主管去做,一年也未出什么大错。看来有个平凡的主管也比没有强呀。人的能力不是天生的,就像蜜蜂一样,刚出生时大家都一样,只要从小喂它蜂王浆,按蜂王培养,它就能成长为蜂王。
! ~. \8 ]3 a0 ]3 [5 u. y3 ^
1 f0 j6 W; p1 G4 |# I  ^5 C11.财务制度之签字与凭证
3 c5 ^" V) Y9 P1 q7 C& R* Q / f7 G: A+ S8 Z8 g
几年前的一天,我正在座位上改广告稿,忽听到财务室传来争吵的声音,不一会,出纳小丽与业务员小马脸红脖子粗地走到我跟前。小马说:
4 }4 e. M$ I2 _; R
' H( d$ b, U/ O( y0 y; K) D“上周五我把一张三千元的支票交给小丽,今天会计又让我交货款,我说交给小丽了,可小丽不承认。”
( X% C# r9 U& |0 _4 b2 F

& N+ l5 u0 Z; Z- F: C小丽委屈地直掉眼泪:“我根本就没收到那张支票,我刚翻遍了所有的票夹,又查了银行对账单,根本就没有。”

, r4 E/ Z! y6 R! t8 ^1 D! E5 d* ?% b/ d0 L& v$ ~  h
小马说:“我明明放到小丽桌上,怎么会没有呢!”
  G; c. K: u9 Y

# ~& d4 V4 x) a小丽说:“经理您可以问问财务室的人,他们都能证明我绝对没收过小马的支票。”

8 a; R( N, f) _1 _% y! b) k5 i
- `; ~3 H4 }" z1 G' x- B6 Y一场糊涂官司,吵得我头都大了。

' n9 o# o9 y! {9 P# ]6 H! f. I! A3 \5 l+ E/ x5 s1 @3 b
我说:“再去财务室仔细找找,墙角柜子后面桌子低下都翻翻。”
3 M' x! N7 {2 M6 H. A9 z4 M! m* J
0 z# w2 w1 S* L  _  K
10分钟后,财务室传来一阵欢呼,支票从两张桌子的夹缝中找到了。
: N* ~5 n0 E6 j
* T2 Y, {' h2 O& z$ @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财物流程还有漏洞,万一这张支票找不到,算谁的责任?真让我判断,我也无法决定。一直以来,公司对现金的管理比较严格,凡业务员交回现金,都由当班出纳现场收好并验明真伪,然后开具现金收据交给业务员,收据上写明金额,交款人,客户名称,日期并由交款人签字确认。业务员将收据的一联交给会计做账,会计每天根据现金收据对公司现金结存进行盘点。现金方面这些年从未出过差错。但对支票的管理相对松懈,一般就是由业务员交给当班出纳完事。
6 K" W/ T( A" [/ X5 ^7 n
- e' b( p' Y& f# L! S. U! j在这件事发生以后,公司立刻修改流程,规定凡当班出纳收到业务员交回的支票后,必须在业务员工作单上签字确认,而业务员事先也须在工作单上注明所交支票的支票号及金额,如有纠纷,随时备查,这样一环套一环,责任明确了,就很难再发生类似纠纷了。- _7 @" I9 m4 i% p

* L2 y9 M( [% [) u- m( e总结这些年的教训,我觉得办公司,财务制度一定要健全并被严格执行,公司大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如果财务制度上有漏洞,难免有人会加以利用并非法得利,这样不仅公司利益受到损失,而且起了一个坏的带头作用,其他员工会觉得自己不利用公司财务漏洞相对来说就是吃亏,如此下去公司风气越来越坏,老板到时哭都来不急了。千里长堤溃于蚁穴,任何小的财务漏洞都应予以弥补。
4 u" i" {$ n! q) o- }
1 ^9 b0 z: P6 d同时,原始凭证亦极为重要,好脑子不如烂笔头,谁也不可能记住半年一年前每一笔花销的细节,而一张规范的原始凭证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财务制度及规范自有他的道理,有时看起来连老板的自由也限制了,但财务人员是否配齐,财务制度是否健全正是 做企业和干个体户的重要区别之一,当我们从单干或夫妻店发展到三五个人的时候,这一环节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可惜当初自己比较愚笨不懂这些,也没有过来人给我指点迷津,所以创业之初我走了不少弯路,要不早发财了。  m6 }3 i! O9 B/ F. P( Q

8 Z+ o$ S4 r/ u" d( Y# P0 r$ {% K12.关于股份制,分红与年终奖5 f: l% W& x, U) ?8 W. z) ~
' g, d9 ~  \7 A+ f4 V9 s- I0 i
各公司搞股份制方法是不一样的。上市公司的股价怎样计算怎样转让我也不太明白,估计大家都得考虑公司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年盈利能力,无形资产,市盈率,负债率等几方面吧。  G! Q8 l) l+ J2 B3 a% }
& `6 P# p. N+ h6 R9 K
我公司员工入股,什么无形资产,市盈率等都未计算在内,老板让利,员工实实在在得到实惠。我们只算公司的净资产。每年年底会计出张报表,列清楚公司的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应收应付,待摊折旧,当年利润,费用税金等等,明明白白,对于希望入股的骨干员工全部公开。因为平常员工对我十分信任,大部分人连报表看都不看,只要明白公司净资产值多少钱,投资入股后每年大概的分红比例和增值比例就满意了。
7 K! {/ r; {7 b8 H+ C7 q 5 N; h2 U4 `% _' t+ C# B; `. K4 [
当然正规的方法应该让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资产评估并出具报 告,但员工都认为没必要我也就乐得省事。员工入股后,公司给每个人一张收据,写清楚该员工出资金额,再与每个股东签订一份入股协议,写清楚员工实际出资金额,占公司总股份百分比,每年分红方案,双方权益责任,退股方法等等,双方签字盖章,各留一份,一切OK。至于五年后如员工想要退股,我们定的是或者按当时公司净资产计算股价赎回,或者按员工实际投资额的三倍赎回。现在公司第一批股东入股时间早已超过五年了,由于公司发展不错,还未发生退股现象。2 o7 f: {) H) F% @' h; i6 X+ _
( h  l, d2 O5 v) _7 ?
入股时我发现一个现象:销售部员工入股最积极,财务部员工入股最消极。这大概与两个部门员工日常工作性质与看问题方法有关吧。销售人员做事总是比较积极冲动,容易只注意事情有利的一面,忽视不利的一面。财务人员做事比较谨慎,看问题容易忽视积极的一面,只看到消极的一面。所以在公司每当做重大决定时我经 常同时听取这两个部门的意见,并在不同意见当中权衡协调。
% Y7 X2 |  I! R$ V# t: c; x$ J
6 I. r+ N, Q/ D. S4 t, T& C蒙牛老板牛根生说的好: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将公司股份分一部分给员工不仅留住了人才,而且还能激励员工更好地为公司工作,因为给员工股份的同时也赋予了员工相应的责任,当老板将公司50%以上股份分给公司员工时他一定感觉到肩上的担子轻了不止50%,每年他就能踏踏实实地陪家人放松度假去了。其实公司老板控股并不一定要占公司50%以上股份,如果其他小股东每人所占公司股份比例都不到 5%那老板股份只要占到公司总股份的20%至30%就已经是公司绝对大股东了,当老板总不至于当到公司所有小股东都团结起来发对你吧。' ]5 `$ p6 a$ L( j; Z1 J% t

- K* h4 y! U3 \2 T1 ]头些年我每年将公司当年盈利的30%用于分红,虽然总数不少,但对于小股东来说,有些不疼不痒。近两年听取高人建议,一方面公司自有资金目前足够支撑日常运转,另一方面最近通货膨胀率太高,我索性将年底分红的比例提高到当年净利润的60%,消息一公布,公司小股东乐得嘴都合不拢了,一些原来犹豫的员工也纷纷向我打听入股的事。9 f( g2 {" I, Q; w, l

5 g0 _! m* T/ X5 g1 o年终奖从前一向是我亲自分配,现在公司人多了,我不可能了解公司每个员工在这一年里的工作细节,因此,公司就根据当年效益定个年终奖总数,我再根据年终奖总数及各部门贡献和部门人数按比例分配到各个部门,让各部门经理与人力资源经理参照考核标准分配到每个员工,最后我只要根据每 个部门这一年的工作业绩评定部门经理的年终奖就可以了。
0 @4 v; @1 L" y% |- R. \" d6 q & R7 w6 Q9 a( F. `: C9 K
以前年底分红与年终奖财务上都是作为费用在第二年按月摊销,方法不甚科学,现改为当年按月计提,每月在利润中将这部分费用预留出来,这样年底发奖金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每部门在计算年终奖总数时也有依据了。
2 o: t$ a9 P' f% c) W! z  n - F' L3 p, `. p; y
13.关于涨工资5 q- V! g" J# t( J# t, o
; k1 e+ `8 l% @  L* p$ X8 F. ^3 B; [
想起这个问题我就头疼,这两年物价上涨厉害,通货膨胀率很高,垄断行业及国家公务员纷纷大张旗鼓地涨工资,公司员工也不时议论纷纷,经常问我:“老板,咱什么时候涨工资呀。”
. ]; D: z. e& D- |& N* V$ C9 h. u/ f9 h0 j* E( v+ n* q9 e
我也想给大家涨工资,但我们所在行业销售的产品偏偏每年都在不停地降价,利润空间越来越薄,而且由于需要给每个员工上五险一金,公司的用人成本每人每年比几年前增加了近万元,只不过增加的部分没发到员工手里,一般员工看不见。唉,地主家里也没有余粮啊。
, \# u. }; y: I; A9 D! }. X: a
% S( j9 c6 M" l+ ~, D管理书上经常说:要给员工树立远大理想,创造发展空间,制定个人职业规划,分析公司现状及长远规划,激励团队精神,激发员工士气。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我发现要完美做到以上几点真的很难,我自己就不善言辞,给员工做报告更不是我的长项。再说光有精神力量缺乏物质奖励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涨工资的问题不可回避。' ^: Z- J+ |1 I/ }( _/ h

, E9 c5 J1 x1 w  x4 F除股东外的大部分普通员工对于公司的经营困境并不感兴趣,员工认为公司经营不好是老板没本事,我的工资该涨还得涨,如果涨不到我满意的程度,那么我就用脚投票,只要找到比现在收入高的职位就拜拜走人。' h9 l0 ]) s% O/ t& g
& [  D0 X* `2 A8 t! r
既然这个问题回避不了,就得想法解决。根据二八法则,公司80%的利润都是由20%的骨干员工创造的,因此公司的首要问题就是留住这20%的骨干员工。 给20%的员工涨工资公司还是负担得起。另外80%的普通员工工资根据工作年限适当调整,多做思想工作,如果还不行就一切随缘吧。通过近几年的情况看,85%的骨干员工比较稳定,公司经营没有产生大的波折。
$ w0 w6 x4 q, r" L, d
0 f' S* I; J" v$ z) Y. x公司有一个部门,一共有三名员工:张师傅,王师傅,李师傅。来公司前三人全是国营单位下岗职工,其中张师傅来公司六七年了,比较踏实肯干,王师傅来公司四五年,中规中矩,李师傅来公司两年,工作中有时爱偷懒,经常发牢骚。这天,李师傅 找我说:“经理,我们部门工资好久没涨了,师傅们平常工作都很辛苦,您看是不是意思意思,工资往上涨涨,要不该影响工作积极性了。我跟几位师傅合计了一下,想找个时间和您一块开个会讨论一下。”* R8 f8 y9 Q4 r9 {
. n3 [, P. `- D9 ]4 B4 d* o' z1 L
我一听,明白了,这李师傅私下准做好了部门其他人工作,想要一起向我发难呢。此风不可长,否则公司人人都学他岂不乱套了,再说该部门平均工资在同行业里已高于平均水平。于是我回答道:
# J( G9 k' K4 u" e7 R
! A- F2 @6 v  I% L“这两天我很忙,要不后天下班咱们开个会吧。”
: \; E5 @+ F+ t- @9 R' q% k& p
- ]" x+ J1 B1 A3 [
“好嘞。”李师傅笑了。

) g! y$ p. Y. Z: h% w. l1 J1 J0 I  F7 Z$ n0 [8 ]/ i1 P
第二天,我找了个机会将张师傅叫进办公室,先聊了聊家常,对他的日常工作予以肯定,然后对他说鉴于他工作一向比较努力,从下月起每季度给他单独增发一部分季度奖,但这额外奖励只有他一人有,希望他保密,最后问他对该部门现有工资的看法。他说:“经理,其实我觉得现有工资也差不多了,当然对于工龄长的老员工稍微有点低,您给我涨了季度奖后我就很满足了。我保证好好干!”
7 m" j& h7 j" q6 f/ Y, _! t4 S( E  y

' _- Z7 R8 r. Q& @# V, d下午快下班时,我又将王师傅叫进了办公室。同样,先聊了会家常,然后我对王师傅说:
. o; J' ^. E' P* U" \

) o: K4 i- `+ K% ~“今年公司盈利方面比较困难,可能暂时无法都涨工资。由于业务量下降,你们部门估计很快需要精简一个人,另外两个人会比较忙一些,公司在年终奖上会有所考虑,对留下的二人适当增加。你对此有什么好的建议?”
# f4 H3 x& P: E: x6 _  o& i

& K' X) \+ a: v; f1 ^+ y9 F2 ?王师傅考虑了下说:“经理,我明白了。我觉得目前的工资还行,涨工资的事等公司利润增加时您自然会考虑。我没的说,该怎么干还怎么干。”
2 K5 A% {( d  E: Z

! I- m1 W% i2 I( R! H. S6 b5 v第三天下班时,会议如期举行。
1 q4 W8 x( L" D1 h; V; e4 t/ w4 S! M; V& W' S; z
首先,李师傅先发言:“经理,我们三个师傅商量了下,都觉得目前的工资水平比较低,公司是不是考虑给涨涨,要不该影响大家工作积极性,这不对公司也不好吗。”

; U; B: G! m9 {, r5 u4 p" M
# p' ~, M( U. P: Q- c) f我说:“目前的你们部门的工资在同行业里已经算比较高的,今年市场环境不好,公司正在调整,又上了新的项目,估计利润会比去年少一些,希望大家克服一下,等公司利润增加后大家工资都会增加。”

8 j7 P. o; i! X& P3 U5 N  K
1 G5 O; f+ o3 ]6 u李师傅很不高兴:“经理,公司利润的事是公司经理考虑的事,跟我们没关系。一个公司利润下降是老板没本事,员工工资不应受影响,该涨还得涨。再说我们出来打工不就图个挣钱吗,发多少钱我们就干多少活,是不是二位师傅?”李师傅转头问其他人。
% |0 [5 G" c1 f5 b

( {3 v! b4 \; B" L张师傅和王师傅什么表情也没有,一言不发。
6 r0 t9 A: d2 o
' `1 i5 @& y4 u; B会议又进行了二十分钟,基本是我解释几句,李师傅慷慨激昂几句。突然,张师傅说:“经理,我想起来了,还一个活今天必须干完,我得马上走。”
/ b7 i/ e: t! P

; z: D& g. E  ~$ d* r“行,辛苦了,您去吧。”我回答。

( O& H! H" L8 a  t6 t- q) _0 v
# n8 E) H+ k) u: k6 U“经理,”王师傅趁机也说:“我闹肚子,得去上个厕所。”

7 {, q1 k  L5 ?0 j0 V5 ~4 z2 p6 O. I, L" r$ e8 @
“去吧,去吧,上厕所能不批吗。”我说到。
: m$ S5 h/ l0 c. a
. V' V( U4 B1 ~  C; e  X9 t( u
一瞬间,除我之外,只剩下目瞪口呆的李师傅坐在会议桌前。

1 K# H: x# m& |- E3 N; _! k" Y
1 z/ |, X* k7 @14.充分运用科技手段进行管理* X  V& y% R& ~9 F

  X9 [, B) _  @! K; R( z现代科技日新月异,解决了不少管理上的难题。
* p' X3 h2 @; G8 M6 m) d  y) U" _! B5 ~8 W
公司刚成立时,上下班考勤是靠考勤员来记录的,但这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无法保证考勤员自己每天按时上下班,其次,考勤员请假时公司没人接替负责记录考勤,再者考勤员与公司其他员工关系有近有远,谁也不能保证考勤员一年365日天天公正无私。
9 d2 g6 x: V; v( O% |, d/ x
3 H3 O( M: b, d3 ^9 j3 D九十年代后期,打卡钟逐渐普及,公司也购买了一个打卡钟,放在公司门口,员工上班或下班时拿自己的考勤卡在打卡钟上打印个时间,月底人事部一统计一目了然。可随后马上出现了代打卡现象,关系好的员工互相帮忙代打卡,虽然公司每回抓着代打卡的都会重罚,但仍屡禁不止。1 ]# k3 ]8 s8 l3 C
2 t! x( b# x6 d5 M
进入新世纪指纹技术渐渐成熟,公司只花几百元买了一个指纹考勤机就彻底解决了以上问题。

" J- v3 i. ^" h  ` ( l# l" Q/ j3 `) _
到目前为止,公司还未发生员工互相借手指头帮忙输入指纹的现象。
% ^9 {2 V7 \* B& J* M1 P7 R1 z, ?
随着公司销售网点逐渐增多,办公地点越来越分散,管理起来也日渐麻烦。有时某种商品甲门市积压半年卖不出去,乙门市接着用户订单又重新进货,门市之间信息相互沟通不畅。
; _( N  D$ Z' r, p  ]4 V

; P) j+ e5 J2 _; Z0 k7 M% l四五年前,公司花重金购买了网络版财务软件,使公司各门市,北京总公司与外地分公司之间做到了实时沟通。公司所有库存商品一目了然,每个业务员的每笔业务随时可查,应收应付账款明明白白,各类报表随要随有,我再也不用老问会计:现在库存多少?账上还剩多少钱?某某某这月销售额多少了?只要有台能上网的电 脑,无论何时何地,动动手指头,我所需要的数据立即就会出现在眼前。
+ w) K+ r- l2 D. T; S" S  y 2 I$ G1 Y0 V# r* e/ V
最近为了提高售后服务部门接电话的质量,减少与客户的纠纷,公司在集团电话上加装了录音卡,每天所有的呼入呼出电话全部录音,售后服务部门的客服人员定期开会听电话录音,分析每人接电话的优缺点,大家一起讨论提高。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不仅客服人员接电话水平有所提高,而且公司电话费也节省不少,大概电话一录音员工不好意思再用公司电话打私人电话了吧,真是一举两得。  d( S2 \% }4 n5 C1 \

1 k) y) q7 u- A4 R& g# H! X! @; C运用科技手段管理公司,不仅效率大为提高,而且能尽量避免各种人为因素所引起的偏差。现在人工成本越来越高,购买先进设备代替人来完成工作对公司来说是个节省成本的好方法。  g2 U% g9 z1 T! x" \
! B# D9 ]5 L$ T8 i9 P( J7 J5 W. O: J
15.从结果管理到过程管理
: G9 X" I( F0 C! {3 }4 s- A 4 @1 _: d6 w  c- M5 Z5 ]* q- j/ n
一直以来,公司基本上采用的都是结果管理,每年年初定好这一年的各项任务指标,然后再根据公司总的年任务向下分配到各个部门,部门继续向下分配到每个人,每个人将一年的任务参考上一年的历史情况细分到新一年的每个月,公司依据每人每月的任务制定考核标准。每 月月初财务部汇总算出上月各员工的实际完成任务情况,将报表交到部门经理和总经理处,经理研究完上月报表再制定新的政策并对未完成任务员工进行个别辅导或调整。
2 e3 F& Q- O2 J& c. J! m5 b & y6 u9 w2 h" D: C. c
以上传统方法按部就班,比较可行,但由于目前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变化加快,公司原有的管理方法有点跟不上竞争对手的节奏。如果问题在本月初出现,下月初才能反应到报表上,经理根据报表修改销售政策在开会布置下去,40天已经过去了,有时候40天足以把小问题拖成大问题。
  A4 w' Y! g# X( P  {4 o4 D6 X
3 q& T  h1 X. u: {前一段时间了解了戴尔对销售部的管理方法,戴尔刚开始也是对销售人员一月一考核,后改为一周一考核,最后改为一日一考核。每天晚上,销售主管将销售人员的当日销售报表收上来后分析总结,完成任务的OK,完不成任务的挨个留下来单独辅导,分析失败原因,制定新的行动方案,规划第二天的任务,第二天晚上再对前一天制定的方案进行总结考核并重新制定下一天的方案。这样改进之后,戴尔销售部的业绩大为提高,当然,销售人员也快被逼疯了,据说很少有人能在戴尔销售部门忍受三年以 上。
  k7 _* z) f% U0 T
- p* {; }$ U6 O( G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目前我公司要做到一天一考核还有点不现实,但做到每周一考核还是可以的。于是我们将业务部门的报表改为一周一汇总,每周一必须将上周每人的业务开展情况及任务实际完成情况总结并核实,对于异常现象立刻采取措施,对于任务完成较差的员工马上单独交流,弄清原因,及时解决问题。新措施实行了一段时间后,我感觉公司对市场反应速度大大提高了,对业务方面的实际情况各级经理也基本做到心里有底,当月问题不必积压到下月初才被发现解决了。5 q) k! J; e  S4 a; ~0 s

$ B3 O# q. Z, F& F& A我一直在琢磨,是否非业务部门也可采取过程管理呢,这样公司整体反应速度将大为提高,各种问题就会被及时反应出来并得到解决,执行力也会大为加强。不过,非业务部门由于没有具体数字硬指标考核,要想达到过程管理的要求估计比较费时费力。3 C/ m$ E4 X( D+ l- ]$ a! X
End" B* V$ q/ q. W; s) c
, p* h2 L% I. y8 f
( e# \# o- }( i5 `. r( K. U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2024-11-24 03:3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