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ISO14001认证审核常见问题点 2015-01-11 茂哥说 [url=]健康安全环保小助手[/url]
& [% V5 p2 {0 o1 U' r: E9 C) S; T7 y, D
关注hse123_com,每日分享各行业健康安全环保知识。为了您的企业安全、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让我们一起做HSE知识的传播使者,努力改善企业安全管理、营造社会安全氛围、提高全民安全素养。 1、厂房建设期间环保资料:) p, G4 I" c% H! y9 a5 d
, } v. C2 G! R+ e/ c' W$ g
4 M# ^7 G7 N5 f% W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有资质的评估机构提供的评估报告
5 \1 v l4 a) Z% L2)环境影响报告批复——环保局批复: s: @ [& L& o) q7 r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环保局验收
) Q9 E! K; `- k5 Q( K4)消防验收报告——消防部门验收8 F: h6 ^5 ^0 L ]
& e: L! K* e Q5 {6 z3 F2、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更新: % ]& K( J' g- V0 b
3 ~- a5 s. f2 h9 H* p7 ^
1)环境因素识别不齐全,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 P( p* D# p3 \5 s2 s2 |' E& o" c f8 M$ b8 W
a、未能充分按生产经营过程的范围来识别,比如:生产经营范围包括有销售,但对销售过程中的环境因素未识别;
: }3 x! f A r2 j7 Pb、未能按生产工艺流程的顺序进行识别,识别环境因素没有顺序,最易导致缺漏;( _; I- N& b; Q+ v: I
c、未考虑到过去发生过的、将来计划的因素,如:公司拟扩建新厂房,对于扩建厂房过程中存在的环境因素未加以识别;
" C2 \; E0 ?% m1 Ld、未充分考虑到产品的生命周期来识别,如:产品设计过程中材料的选用,产品报废后的回收处置。
& ]2 B6 O0 `! \) ]: Z/ A$ {$ W
7 Y H; S: v5 K- a2)环境因素评价不合理,对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存在偏差。
/ P# S" x: ?' k7 L/ s, K( z
" B4 m6 e4 |3 o, l* p( l3)环境因素未及时更新,如:
" k9 l, n5 a- K0 @# c( z+ R( `5 T* \" N8 P! L: I! G; Z
a、产品的生产工艺发生了变化,但未对环境因素重新识别、更新;4 Q9 W! v& |8 ^& G1 T
b、产品的材料发生了变化,未及时对环境因素重新识别、更新;) M$ P4 O n$ |" u! V% h
c、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发生了变化,未及时对环境因素重新识别、更新;6 D0 x8 x8 w+ [( ?) ~$ \
d、厂房迁移到新址,未及时地环境因素重新识别、更新。. a4 V3 D- E/ M. q& c
7 k' X8 F+ t5 K0 k& M$ l2 r; a" @8 H3、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策划: 0 {, D" h+ Q7 A" o
" s2 `% h/ J! v0 o) u2 W. A; _1)未能对所有的重要环境因素确定其控制方法/程序;0 }+ a; j- Z9 b, x5 ?+ P$ a5 m# E
2)对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要求未能形成相应规定,如程序文件、作业文件或其他方式。! C7 W5 t# p4 [2 }* z0 U
" e2 c0 v+ ^; V ~2 M! A5 g1 N+ ]4、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识别、评审
4 J" b% u- j) S5 @' {. {' }1 t x+ Q- Z2 L
1)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识别不充分,特别是地方法规、客户的要求未识别到位;3 m& X0 s0 g4 I$ a+ B8 m
2)对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未进行适用性评审,未能识别到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中具体的适用条款;
* a+ P4 O) `# e7 \7 h3 N8 L. \5 l3)未将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分发至相关部门、岗位人员;( K! o; o- u3 Y+ h5 I! C
4)未及时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进行更新,对已修订、更新、作废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未能及时重新识别、收集、评审。
' D! P S9 p7 K& P/ x$ D1 f, F6 j: W) j0 [ z! C
5、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0 r! j8 Q ~2 W! g
/ [7 P6 g0 C! U) s+ c
1)未能充分考虑到重要环境因素来制定环境目标;" l, B4 b+ A0 Y' ]
2)对已确定的环境目标未规定其具体的指标,部分指标无法测量;/ T5 i/ K, `/ U& \5 m* u* j, M
3)对所有的目标、指标未能予以制定对应的管理方案,管理方案的职责不明确、起止日期不清楚、缺乏资金预算;+ Z" h0 `7 X" I
4)未能根据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修订,如公司已迁址、执行的环境标准发生了变化等情况下未对管理方案进行修订。
$ `0 D% r0 x0 [0 O9 w7 Q3 i+ M5 Q+ F2 K, h6 L4 i: L& ^* y) m
6、组织机构、职责、权限、资源: * U) J' v0 n7 ~
2 m, B' Q# E' Y8 `' }4 C1)对各岗位职责、权限中缺少环境管理方面的要求;8 s Z: \8 c {7 j# \
2)对关键岗位(如:化验员、机修、清洁工、仓管员、作业员等)未规定其任职能力要求;8 t3 X- m* F/ i8 Z6 w" r" [; f
3)环保设施的投入不足,如生产污水每天产生120吨,但污水处理站每天的处理能力仅80吨。/ ~" _( A- [2 w5 I
6 E! \( i1 m6 N8 H; B1 C
7、能力、培训和意识(人力资源管理):7 i% d6 f1 D' d) A# f9 h
, ?2 r2 o% Y& S O! {1)关键岗位人员的配备不足,或能力未能满足要求,如污水处理站的作业员只会用Ph值试纸进行酸碱度的测试,对其他指标的化验不具备能力;, N2 Q7 ]: ]1 P3 L/ m: T' U
2)全员环境意识培训不足,或有培训但缺乏培训后的考核、培训效果评价;
% \/ Z, `; S7 A5 |8 a2 F5 ~3 ^: x+ |3)岗位人员对自己所在的岗位存在的重要环境因素不清楚,对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方法不熟悉。
5 o* T. w2 J2 X" S1 _& t5 @, o7 F P0 \; [* f- _* ]+ B
8、信息交流:
5 {; a" p& w$ O! [& G0 {! Y0 w) W; ^ S8 d4 Q! X# s
1)对重要环境因素需要的信息交流未予以规定;7 v3 k8 V) Y) p, E1 g* i
2)未建立外部信息交流的渠道,如当外部相关方(社区居民等)对公司有意见需要投诉时,没有对外公开的投诉电话、信箱或其他方式;) | ~& C% `" O5 s* x3 T! J B
3)对外部相关方的投诉、抱怨未形成记录,未能及时进行处理,处理后未及时对相关方进行回复;
* \ K7 }$ @# `8 z; I4)缺乏内部相关方的信息交流,如内部宣传、讲座、会议等。. j$ x) n6 f$ O# Y7 y
$ I. z$ ?! c- A; R/ g: D. z2 u9、文件控制:
* v4 j. V8 V+ I A# }
& q6 i. S" q8 L. s! V1)文件未有分发至具体的岗位,特别是关键岗位处;
3 o, H* o+ _" Q0 l2)文件的适宜性未及时进行评审、更新,如法律法规发生了变化,但未及时对相关文件进行适宜性评审,未及时进行必要的更新;( G; P2 n4 H" r5 Y* c
3)文件的形式不适宜,如MSDS资料为英文版,但现场操作人员对英文的识别能力不足。% i6 E# |: l& v4 k9 b2 W
2 H5 s' A7 [$ O3 ~, c5 ]7 C* I8 n2 e
10、运行控制:
( T6 C# x H8 S4 T8 E, I1 ] m* j! S8 Y
1)运行控制程序中未明确规定规定的标准,如污水/噪声/废气控制程序中未明确执行的是国家或地方的何标准,何时段,何级别标准;, F) M& ?3 i- ~
2)未能将运行控制的要求通报至供方,如化学品供应商、工程分包方等等;
# s# K) K9 U% V7 i1 \, z* k3)现场环境运行控制主要存在的缺失:
7 Y: L4 Q/ b2 [a、垃圾分类未明确规定,执行不到位,存在可回收、不可回收或危险废物混放的现象;
- [5 j6 q; G$ s) _b、现场由于机械油的泄漏导致的污染未及时清理、纠正;( s0 p7 s/ \% ~/ g
c、环保设施未能提供维护保养的证据;
S9 v4 L1 W! o4 s4 X3 ~% }d、环保设施的运行不正常,如车间废气抽排系统未运行,或有运行,但排气口处的净化池无水;: {# c- K& J1 x5 a3 J
e、化学品使用、储存现场未配备MSDS资料;" x# f6 R p( o/ S) m1 @
f、产生粉尘、碎屑的岗位(如砂磨、锯床、刨床、车床等工序)对粉尘、碎屑未进行收集,到处飘洒,也未及时清理;
' a7 \( a0 F0 j0 S. J8 j dg、易燃易爆品与其他易燃物混放,危险品未设独立空间存放;
9 |0 ]$ s/ P+ }1 D1 ]6 U! ~h、污水处理站投药记录不全,未能掌握投药的时间、剂量;
/ q: n7 C2 A$ pi、废油、废液以及其他危险废物的交接、流转无记录,最终处理无危险废物处理联单(危险废物的处理必须由有资质的机构进行处理,处理时开具统一的处理联单)。7 M# j+ h5 H# p/ d0 \ h
0 g5 g& B1 D- U: i4 Y- V6 C
11、应急准备与响应:
& y" R: J; {/ ]4 J
6 o P- G. C) [% M$ v, {1)未能针对潜在的重要环境因素制定对应的应急计划,通常包括消防应急预案、化学品泄漏/爆炸应急预案、环保设施失灵应急预案、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3 T1 n+ o$ E1 f# |" r0 l2)有制定应急计划/预案,但未展开相应的培训、演练;
1 z) W+ p4 ~1 S$ R5 A3 a3)有进行应急演练,但对演练的效果、应急程序进行评价;
1 R m/ D+ z8 F. Z4 ~4)应急预案执行后或演练后,未对应急程序进行评审,未及时对应急程序进行修订。6 I% V8 N1 j7 l% _2 I) d! @
4 P/ \: y. k+ X1 R
12、监测和测量: 3 u* @3 |4 O. @$ g
" h. J3 u& B2 {1 F$ k1 T! E, m
1)对监测和测量的策划不足,未确定应进行监测和测量的项目、采取的方法、监测的频率;
$ E0 d" C1 S$ W: F, s2)未对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执行状况进行监测和测量;- \' I6 j( [8 a
3)未能提供对日常运行管理过程的监控记录;
9 n8 o1 V1 u; _; `, ~4)未定期进行噪声、废气/粉尘、废水的监测,应进行至少一年一次的监测,一般委托当地环境监测站或其他有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 n+ Q8 j" a0 Q a
5)自有监测设备未定期进行校准或检定,如噪声测试仪、污水化验设备等;
; v2 E; S* @- e. D6)污水处理站未能提供对污水监测、化验的记录,或有监测但频率不符合文件规定的要求。
1 |* z+ F& o# D( l5 i7 u* T
! H, H' E3 z2 c' a$ e. R13、合规性评价: 0 \0 {* @* `5 _ a3 R- [3 D+ u
; }; f" V- q# g0 _1)未形成“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 F- V; j2 V" ?% e Z( n2 W0 I. f4 @
2)未能提供合规性评价的证据,至少一年一次;
* [: c9 a7 P4 D" O3)有对环境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合规性评价,但对其他要求方面未进行合规性评价;
; [& K9 e1 D* z0 h4)合规性评价未能覆盖所有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 Z/ }% k& D9 c K
( H) o# [2 s. X
14、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 M( s! ?7 \0 L
: o7 I+ ~0 T* u1)发生环境不符合情况时,未及时进行处理(纠正);
! Y6 v3 \, Y* o1 g. ~8 u/ w* L2)未识别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时机;( R5 R4 r1 a% J# B0 R8 ]
3)对不符合未进行原因分析,纠正措施执行不到位,未能达到再发防止的目的;
1 X4 G( H& P [: V. s" I4)对潜在不符合未进行原因分析,预防措施不适宜,未能达到防止发生的目的;0 N& o( P1 a9 T% v4 g
5)未对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7 L- i2 m+ u: ~5 L! q- ^
- ?+ U2 y+ q( I15、内部审核:
( t; N, W+ M2 ~8 Y8 @0 ~: D! {0 [
: m* a k5 e' y% @2 R/ H1 w8 ^1)未对年度内部审核进行策划,如在文件中规定,或形成年度内审计划;( q( _% P5 _; z' |1 N: e
2)内审计划中所列审核内容未能覆盖所有的审核范围;
! ?& h' o4 c* L+ B1 S7 o9 P3)内审组成员的安排缺乏公正性,存在审核自己部门的情况;
1 @# d* t2 _, L4)内审计划中有明确要求审核内容,但检查表中存在缺漏条款的现象;5 i d- R$ w# n7 z( A( B2 |5 q
5)内审不符合报告有形成,但原因分析不到位,纠正措施未能针对原因制定,缺乏针对性;) d H$ v: r7 n. D, O6 t0 J/ I; ~
6)对内审不符合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实施效果未进行验证、评价;- U* K$ E4 Y9 _) y; H0 b6 I* t
7)未形成内审报告;
' ^; b2 Z7 y8 E8)有内审报告,但对体系运行情况的评价仅体现了不符合、不足之处,对于实现的环境绩效未进行评价。
9 K$ ^: X8 K) I
' z6 T3 z8 x$ n6 `( Q( F j16、记录控制:
- g- ^2 `! B' F: s0 U5 j; O% M
6 [" [& S5 y: V" M, h5 Q/ E6 m P1)记录无法检索,无清单,无目录或其他检索方式;4 [ _! n3 U& b" U! p
2)记录的保存期限未规定,未按保存期限的要求予以保存;
& {8 y. z" p. ]$ q8 Q5 m$ W3)记录保管不当,发生丢失、破损等现象。' _4 s( {1 R8 e
# L; G- Y; y8 g2 J17、管理评审
9 {% [/ Z! U& j# ?
9 S" g/ g; M& T- Z1)管理评审计划中评审内容不全,如缺少环境绩效的评审、上次管理评审后续措施实施结果、与组织环境因素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发展变化等等;
) E" d; e( R" k# A9 N$ x/ J1 E2)管理评审输入信息不足,缺乏相关资料/证据;, K; b! y4 M1 g1 F+ C
3)管理评审输出未能包含环境方针、目标以及其他环境管理体系要素的修改有关的决策和行动;
6 ?8 {& q% A, p6 t$ r2 l4)管理评审报告未能体现对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评审结果;
- b* \& V/ c. t4 p H5)管理评审决议事项未明确职责、分工、时限要求;% C$ M! n# V6 F; V
6)管理评审后续措施的实施情况无记录,无效果验证。6 P0 u) V' Q1 j) k1 f+ C7 t+ c$ Y2 u
, r0 F6 l5 {/ D \, @9 @2 ]1 N) B
来源:网络 $ n+ i: W# z/ v- \3 ^) w
- Z7 {" }8 D$ i, q. M" [
. P) c: y9 n; d& T) T( E$ T" s2 q& \2 C0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