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3210|回复: 0

【专家视点】罗云教授谈上海外滩踩踏事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8 10: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专家视点】罗云教授谈上海外滩踩踏事故             2015-01-07                                [url=]健康安全环保小助手[/url]            
4 c) x' J0 u! `( ~
关注hse123_com,每日分享各行业健康安全环保知识。为了您的企业安全、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让我们一起做HSE知识的传播使者,努力改善企业安全管理、营造社会安全氛围、提高全民安全素养。

9 A# X3 G# V# a' k8 {! z9 Q2 C公共安全,仅仅依据规范制度是不够的  `/ F! C7 e) Q  @- x

; ^% ]0 J% E, f, g- `2 A; S9 Z, i, F  无论是生产安全还是公共安全,都需要从传统迫于教训的和常规依据法规的安全方法论,向科学的基于规律的安全方法论转变。追求科学有效的、而不仅仅是符合法规标准的安全措施,才是根本出路和最终目标。1 E7 F' q- D3 `/ R1 l) z0 Y  M

0 O7 A0 C* i" ^! j" P2 Z
% f  c! A: [4 c- [/ c,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 罗 云! F# J" O% f) r' k' q
# I% N: M% }+ u. C$ ^5 t1 N
  在2014年与2015年交接时分,跨年辞旧迎新、欢乐祝福的气氛渐浓之时,接连几起灾难报道刺激了我们的神经。在新年钟声即将敲响之际,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踩踏事件,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元月2日,哈尔滨北方南勋陶瓷大市场仓库发生火灾,致使5名消防战士牺牲,14人受伤,549户2000多名居民以及部分临街商户受灾;元月3日,云南巍山县拱辰楼被大火烧毁,600多年的文物灰飞烟灭。除了震惊与悲痛,我们更需要思考和警醒。+ d7 W. \' {/ Q

+ M8 I/ Q" e9 w. H  现象简单,问题深刻
4 E6 o- ^2 U5 W+ G  g$ f- S5 c7 ]2 Z; P" K& P; T
  无论是上海踩踏事件,还是哈尔滨仓库火灾坍塌事件,现象是简单的,但暴露出的问题是深刻的。
: L2 w0 }0 @) [0 Y) L  首先来看上海踩踏事件。现象之一,由于上海外滩大规模跨年倒计时活动取消,改为他地,因此,相关部门削弱了对外滩的管制;现象之二,踩踏事件发生的初期、中期和后期,公众警觉意识缺乏、警方应对不力、人员应急救援欠缺、伤者自救互救无能。现象一表现为对“事前预防”认知的缺乏和应对措施不力,没有“心防意识”、“动态的高风险认知”,防范措施不到位;现象二表现为“事中应急”能力的低下,特别是事件初期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方法措施,包括响应的及时性、预案的有效性等。从公共安全方法论角度看,上述现象突出表现为对公共安全规律的无知。
2 _! O5 ~! v! d: g  再看哈尔滨火灾坍塌事件。该事件的发生,符合典型的“事件连锁伴生模型”规律,广东珠海、湖南衡阳都曾发生同类事件,教训惨重。事件反映出,在消防灭火措施方面缺乏对“伴生灾害”和“二次灾害”的防范,只重视灭火的战术,缺乏灭火战略的意识和考量。3 L3 q  j& b/ n  z
  每一起事件的原因都是复杂的、多因素的,我们相信,随着调查的深入,上述两起事件还会显现更多现象和问题,但是现有的现象足以让我们感到全社会在公共安全方面存在的深层问题,以及一些带有根本性、普遍性的缺陷。系统问题的集中表现就是,仅仅依据安全规范、安全制度、安全流程开展工作,这是必要的,但还是不够。& J2 b& i& V  O  X
9 S, M& u2 @, l
  提升认知,掌握规律
% f' h0 s! a: q' V/ x) a
6 h* U# ~8 j0 n1 d* R2 b  为什么说“公共安全,仅仅依据规范制度是不够的”?从这两起事件初步现象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可以说,无论是上海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对踩踏事件风险防范预案工作的缺失和对踩踏事件现场的监控不力、公众对密集场所高风险的无知和事件发生后的应急救助无能,还是哈尔滨的消防灭火失策、失效,这些都无法用违规、违法来解读和认识了。但是,现实的重大伤亡事件发生了。这反映出,全社会在公共安全方面还有不足,还有待提升。0 C' u( b6 D' ~: F; A: }: \

( S( @8 h2 a+ w5 k8 l$ [2 r  G5 k' i  不足在哪?怎么提升?3 l$ P, [# O& k% E1 f0 |$ s
, j! X: X7 K$ Y5 F& {
  其实,无论是生产安全还是公共安全,都需要从传统迫于教训的和常规依据法规的安全方法论,向科学的基于规律的安全方法论转变。追求科学有效的、而不仅仅是符合法规标准的安全措施,才是根本出路和最终目标。现阶段,我们已经实现了从传统的迫于事件教训的方法论到常规的依据法规的方法论的转变,但是距离科学的、基于规律的安全方法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参见下图)。; P4 s1 b: G8 q6 S# j& `
* q& j: ]# C4 [" t2 ~% t+ v, p
5 a$ Q& w1 n) U" h
  吸取教训,改进方法+ i( X; P3 v3 g* K. _0 ]" z8 z
, P0 V! Q. f; l' o  e
  针对上海踩踏事件和哈尔滨火灾坍塌事件,结合公共安全科学方法论,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K! _1 o, ]% s- W
  第一,全社会应该强化对科学的、先进的公共安全方法论的认知和了解,加强基于风险的防控监管,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公共安全方法措施和模式,大致分成三种:一是迫于事件教训的工作模式,这是传统的经验型工作模式;二是依据法规标准的工作模式,这是现实必要的规范型管理的工作模式;三是基于安全本质规律的工作模式,这就是RBS/M(Risk Based Supervision/Management)基于风险的管控模式。显然,后者才是科学的、前沿的、先进的模式和方法,也是我们全社会应追求的目标。人命关天,全社会应该力求建立科学、有效、专业的公共安全科学防范体系。" h) l; J' T" m, \; L' |
  第二,掌握基于安全本质的风险理论规律和策略方法,首先知晓风险的本质内涵,即“风险就是事件可能性与严重性的结合”。学会在公共安全对策上,做到用“事前预防”降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用“事中应急”来控制事件的严重性。既要有“事前预防”的措施,如对人员密集场所进行信息预告、人员预判、风险评估、分级设防、限量控制、疏导分流等,也要提高应有的“应急救助”能力并完善其体系,如应急预案、设施建设、处置响应、自救互救等。. U$ y  M) u! O; r6 K4 {. N
  第三,针对上海踩踏事件,我国的大中型城市应该建立“基于风险分级的人员密集场所全面预警防控体系”,特别是针对重大节假日和重要活动的全面预警防控。而不是仅仅基于目前的“城市密集场所安全管理规定”,只对有组织(负责)、人员规模1000人以上的活动进行管制。要转变认知,改进仅仅以规模而不是以“风险可接受”为目标的监管防范方式。" C0 M+ N6 ?3 M  w/ |8 I0 J$ N6 r
  第四,针对哈尔滨火灾坍塌事件,在实施消防灭火过程中,要建立“现场实时火场坍塌(伴生灾害)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在实施灭火的战斗前,既要有无畏勇敢的精神,以及灭火战术的考量,更要有灭火战略策略的考虑,从“临危不惧”变为“临危在方”、从“见义勇为”变为“见义智为”、从“勇敢精神”变为“科学精神”,有效防范可能发生的“二次伤害”、“次生灾害”等,使消防战士在灭火战斗中的生命安全风险最小化。
& r+ m7 o$ Q1 u' j3 Y9 ~  第五,不仅是安全专业的人员,全社会都应该积极参与安全科学普及活动,学习公共安全的“三P”对策理论(Prevention事前预防 先其未然acification事中应急 发而止之reception事后惩戒 行而责之);掌握安全科学的“事件致因”规律;知道事件灾害的“四M”要素(人因、物因、环境因素和管制因素);了解事件发生的“薄板漏洞机理”;学会事件预防的“多级屏障防护理论”等。
8 r# _( K* A! ]; J(来源:中国安全生产报)$ X6 c1 j/ ?) V) V! s
6 I$ q6 D0 j. i! i5 Q

: v& w6 f' b  ~
  i, [, L; c1 i
# J; A( @$ M! a4 }4 I  y1 b5 H( y4 I- M/ u+ [) B2 ?' 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4-20 01:5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