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真相】手机怎样充电才安全? 2014-12-24 茂哥说 [url=]健康安全环保小助手[/url]
7 e2 m* a1 l9 r9 P# Q% o& G  关注 hse123_com,每日分享各行业健康安全环保知识。为了您的企业安全、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让我们一起做HSE知识的传播使者,努力改善企业安全管理、营造社会安全氛围、提高全民安全素养。  很长一段时间里,关于充电的说法众说纷纭,一些充电误区经常弄得人们一头雾水。那么,如何才能正确充电,既保证安全,又能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呢?
7 T8 ~9 _( g6 y" ^' B0 m/ Y1 S一、关于手机充电的常见误区 1、新电池需要几次完全充放电来激活?8 c7 {# z, z0 E4 l9 i( C
: j0 ~5 o& \. p! c$ q% Q5 A L
不同电池产品需要不同方法来充电,一定要按产品说明使用。早期的镍镉电池和镍氢电池需要类似的“激活”。这些电池会产生“记忆效应”,在不完全放电的状态下充电,易使电池过度充电,时间长了会让使用者觉得电很快就用完了。! w9 d0 R; V( t1 F$ m% g
) ?& [ f+ q. f, B
正解:现在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上所用的电池,大都是锂离子电池。它的初始化过程已在制造时完成,因此开始使用时不需要激活。
e, z5 m. X8 V7 h7 E. C$ s; ]5 i) o7 G" l4 w L5 y, O
2、减少充电次数能延长电池寿命?
$ s( l" D- Z, e1 g( A- R, F2 j" M% ?# p; o; J: j+ u( z
一般锂离子电池的寿命可达到几百次充放电循环,这里的充放电循 环指将电量用光后再充满的过程,而不是插上充电器再拔掉就算1次。' p, H2 r: Q4 O& r
7 w! M& ~% `$ Y5 Z8 c% N1 e3 t 锂电池没有记忆效应,可以随时充电,为了减少充电次数而刻意将电池用光后再充满,并不能延长电池寿命,反而对电池的寿命有负面影响。6 F, h7 ^0 ~) y3 f
1 s3 R% w- L; I
正解:其实,锂电池充电讲究“少吃多餐”,频繁的浅度充放电更有助于延长其的寿命。1 X t: ]4 r; G* u, Y7 i
1 p; Y: Y E3 }2 l* D 3、过度充电会引起电池爆炸?
w" [( n, N1 N$ J. A- X$ `" H: o9 E! X; ^2 Z: R7 j
有传言说手机充电时接电话会引起爆炸。专家表示,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如果真的存在这种危险,产品就会设置充电时不接入电话的程序了。
3 w% A: o( a8 ^) Q. l4 v* ~1 B
& p( y; \7 O1 d( W# B! [4 X/ X 正解:锂电池一般会有安全保护电路及多种安全装置,保证在过度充放电和短路时自动切断电池的电路,因此除非有质量问题,否则电池不会因为长时间插着充电而发生爆炸。
0 p( z0 P, q8 R" S$ {; ~, i; ^( A
但是,充满电后不拔掉电源,会让电池一直保持满电状态,虽然不会爆炸,但是会加快电池容量的损失速度。) `& K8 O% G8 k
& l' i5 g! m, a6 c4 `& b
另外,从安全角度考虑,充电时电池上面不要覆盖任何东西,也不要放在床上,以免发生火灾。: W) I8 [! x* `" \, `
二、怎样给手机充电才正确 1、充电时间3-4个小时3 _' [- x5 A% T% [
1 L5 ]- j$ m4 H4 V( {# _6 @ 充电时间不可以太长,充满即可,时间长了会严重影响电池寿命和发生危险。
; A5 q7 S# D. h$ p4 \ 2、第一次充电不需要过长
8 V' E, P: K0 E! r6 t0 x! C, d! r; w" `' y% w; T
第一次充电不需要充满什么12个小时,这是老式的镍氢电池猜需要做的事,现在的电池都是锂电池或聚合物锂电池,第一次只需要和平时充电一样即可。: t4 R! @6 F% I3 c
% l; a3 M, L$ f- O6 K3 q, [ 3、不可以完全用光电4 B5 e0 |1 O Q# p- b
完全用光手机的电量,对电池寿命有严重影响。
( r2 m3 p, l! L" S/ K% R1 }( f6 z" t9 x
4、 最好不要用万能充
2 R* L, J+ |! t' ^8 b. I
0 I. B, {+ n- G 万能充电流不稳定且质量参差不齐,尽量使用原配充电器。0 Z6 q: T" l" D, y
* P6 _4 R/ w# M! u. q
(来源:驱动之家)
0 c: \" I& n! } 5 ]' V V" f( O! B1 P. s
0 C( B% F5 @: G; Z; x8 m8 f2 u; e0 P% b4 |( K* t* ?
* z4 A( T- a: H( m J- |6 Z- k6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