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破窗效应”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014-12-20 茂哥说 [url=]健康安全环保小助手[/url] : a D1 b7 k! O* f2 v. l2 {
 关注 hse123_com,每日分享各行业健康安全环保知识。为了您的企业安全、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让我们一起做HSE知识的传播使者,努力改善企业安全管理、营造社会安全氛围、提高全民安全素养。 多年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一项试验,他找到两辆一模一样 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一辆,他把车牌摘掉了,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放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摆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破窗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 X9 b6 i" x' T6 J# ]; m8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影响深远的“小过错”要“小题大做”地去处理,以防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正是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碎的窗户玻璃”的明智举措。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单位针对自身工作特点出台了各项规章制度,对规范管理工作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总有第一个怀有侥幸心理的人破之。领导者破,为普通群众打开了一个“缺口”,群起仿之;普通群众破,领导者不及时采取有力的补救措施,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久而久之,再完整的各项规章制度必将重覆“破窗户”之辙。“破窗理论”在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中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碎的窗户玻璃”。: ?! ?+ Z$ W; b2 E6 W6 b
4 t/ j6 g8 r& ~/ x3 m( H1 Q- E
( |# @7 E6 X* o: N! z! D(1)“破窗效应”在企业安全环境或文化氛围中的应用 同样一个中国员工,为什么到了外企就变得遵规守纪了,而在国企就经常出现三违情况,可能是安全文化氛围不一样,外企是那种人人相互监督、自我监督的机制,而国企是那种领导检查的机制!打个比方,就像我们晚上喝完酒回家,走着走着想上厕所,如果我们走的路边都绿化的非常好,灯光也非常明亮,估计都会找一个阴暗的犄角旮旯,因为大路上人来人往监督力比较强,而阴暗的犄角旮旯没有人管,结果你尿一次他尿一次,这个地方就会越来越脏。只有当管理者去检查的时候,下面才会去突击打扫清理一下,这个地方的卫生情况就会好一些,但是检查完了以后,人们又会继续去那个地方撒尿,这个地方会继续变脏。 相对中国的企业来说,外企在企业安全环境或文化方面是比较好的,主要在安全投入、职工薪酬、管理人员的示范作用、统的管理方法、善的个人培训、成长体系、人性化的制度等。外企在这些方面都做的相对比较好,这就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或文化氛围,让员工进入企业后就会不自觉的调整自己与企业的环境相一致。这就好比要让一个乞丐到五星级的酒店参加宴会,他听到消息后肯定会给自己洗洗澡,然后穿上自己所谓最好的衣服去参加,这就是环境或文化氛围的力量。 6 i9 Z' k7 J+ y) U+ Z G
(2)“破窗效应”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前,在国有企业“职务能上不能下、工资能增不能减,年度考核只有优秀、良好,发现“三违”不能开除“等都是源于没有惩罚制度、导致整个企业缺乏激情和活力,积极性不高。通过“破窗效应”启示我们事故隐患无处不在,看起来很小的一个违章或疏忽,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不可挽回的重大事故。美国某战机因机翼螺栓少紧了半圈,结果造成了机翼脱落的坠机事故;一个烟头造成损失巨大的森林火灾。这些血的事故案例为何不断发生,却始终无法杜绝。 分析许多事故案例,都可能有这三个原因:一、事故是违章造成。二、危险性不大,不容易引起重视。三、想当然和侥幸心理。而从“破窗理论”来看,我们不难理解,严格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摒弃侥幸心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往往一个提醒,可能避免一个事故。将“恶”及时消除,并采取防范措施,达到防微杜渐的效果;从源头抓起、从细节做起,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8 @: v/ u e9 \/ k" S2 @5 C
加大对工人的安全教育和事故案例宣传,提高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从根本上重视安全,在此基础上,施之必要的奖惩措施,对违章者处以重罚,给大家一种违章即被处罚的暗示,使员工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使所有人不去碰安全的“玻璃”,并去守护这块安全“玻璃”,使之更加明亮、坚固。 S# C8 v% O% X. W! Q
, V) e, a" X' Z; n! v
4 K: w: h2 \+ N3 U' H" I! l7 F
4 W. k8 a/ B5 X; o; C+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