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 ISO爱好者祝广大坛友蛇年大吉!!!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4719|回复: 1

    海因里希法则(详细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0-30 07: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海因里希法则(详细版)             【导读】“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的300∶29∶1法则。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法则。这个法则意思是说,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必然包含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
    ' y* Z' ~3 ?& t$ r( L9 W8 ^
    "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法则。这一法则完全可以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上,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可怕的是对潜在性事故毫无觉察,或是麻木不仁,结果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了解“海因里希法则”的目的,是通过对事故成因的分析,让人们少走弯路,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海恩法则”对企业来说是一种警示,它说明任何一起事故都是有原因的,并且是有征兆的;它同时说明安全生产是可以控制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它也给了企业管理者生产安全管理的一种方法,即发现并控制征兆。
    一、利用“海恩法则”进行生产的安全管理主要步骤
      1.首先任何生产过程都要进行程序化,这样使整个生产过程都可以进行考量,这是发现事故征兆的前提。
    + ~1 L$ z$ K8 j1 _2 y3 M  a( M( `  2.对每一个程序都要划分相应的责任,可以找到相应的负责人,要让他们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以及安全事故带来的巨大危害性。' e. F% o8 R( |3 u; ]
      3.根据生产程序的可能性,列出每一个程序可能发生的事故,以及发生事故的先兆,培养员工对事故先兆的敏感性。
    3 Z2 T+ ~! L+ g! t7 `  4.在每一个程序上都要制定定期的检查制度,及早发现事故的征兆。
    - Y+ n  I; W" s$ A( n; u" A  5.在任何程序上一旦发现生产安全事故的隐患,要及时的报告,要及时的排除。
    " [! A6 I5 y  g* l1 ]4 y  6.在生产过程中,即使有一些小事故发生,可能是避免不了或者经常发生,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及时排除。当事人即使不能排除,也应该向安全负责人报告,以便找出这些小事故的隐患,及时排除,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 Z7 u! ~# {& l7 `
    许多企业在对安全事故的认识和态度上普遍存在一个“误区”:只重视对事故本身进行总结,甚至会按照总结得出的结论“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大检查,却往往忽视了对事故征兆和事故苗头进行排查;而那些未被发现的征兆与苗头,就成为下一次事故的隐患,长此以往,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呈现出“连锁反应”。
    二、连锁过程
    - n$ z% J1 C1 m' X7 K( v  海因里希首先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论,用以阐明导致伤亡事故的各种原因及与事故间的关系。该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一系列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 C0 ~5 |" |1 T  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的连锁发生过程,即:
    + |, ?. t5 N+ B  (1)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 P  w5 G- t( C: ]( F
      (2)事故的发生是由于:①人的不安全行为;②物的不安全状态。
    ) M9 E/ d! h, a3 h  (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
    8 X$ v: l6 w, v+ P3 {# ]  (4)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的,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i  {+ j' [' A& l$ y
    一些企业发生安全事故,甚至重特大安全事故接连发生,问题就出在对事故征兆和事故苗头的忽视上。
     三、海恩法则的启示
    - q8 s! n. B  y( ]$ T  假如人们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前,预先防范事故征兆、事故苗头,预先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那么,事故苗头、事故征兆、事故本身就会被减少到最低限度,安全工作水平也就提高了。由此推断,要制服事故,重在防范,要保证安全,必须以预防为主。
    7 I" X0 c, z1 C6 n7 w8 w  那么,怎样在安全工作中做到以预防为主呢?必须坚持“六要六不要”:
    : ~+ l0 g% A* V% t# u; Y5 M一要充分准备,不要仓促上阵。充分准备就是不仅熟知工作内容,而且熟悉工作过程的每一细节,特别是对工作中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所有这些都必须在事前搞得清清楚楚;
    ( u% P/ f# {( y- Y% a3 {  h二要有应变措施,不要进退失据。应变措施就是针对事故苗头、事故征兆甚至安全事故可能发生所预定的对策与办法;
    ; m0 u2 ~" F. R' [  t. a9 \2 b  三要见微知著,不要掉以轻心。有些微小异常现象是事故苗头、事故征兆的反映,必须及时抓住它,正确加以判断和处理,千万不能视若无睹,置之不理,遗下隐患;
    9 e4 X# ]: b$ `0 i6 \/ {6 s四要鉴以前车,不要孤行己见。要吸取别人、别单位安全问题上的经验教训,作为本单位本人安全工作的借鉴。传达安全事故通报,进行安全整顿时,要把重点放在查找事故苗头、事故征兆及其原因上,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6 G( O- G) d" x. a# `9 E; P
    五要举一反三,不要固步自封。对于本人、本单位安全生产上的事例,不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事例,只要具有典型性,就可以举一反三,推此及彼,进行深刻分析和生动教育,以求安全工作的提高和进步。绝不可以安于现状,不求上进;
    5 P8 `' R- R/ `2 b0 ]  六要亡羊补牢,不要一错再错。发生了安全事故,正确的态度和做法就是要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绝不能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听之任之,以免错上加错。+ j2 B8 R- |4 |- M
      海因斯法则的精髓强调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 z! K! a/ R3 ^5 M; [: F. I; `

    ) p5 j0 b) D8 ?& K8 z( y! I" I' L1 a1 u1 u% R9 L
    7 R" B1 r- K% ]

    , Y- K* A8 t* R

    16

    主题

    704

    回帖

    1万

    积分

    博士

    积分
    15269
    发表于 10-30 09: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建筑企业三类人员考试教科书《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上的内容,挺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2-6 06:5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