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1948|回复: 2

权威 | 人民日报发问:为何高质量中国制造不在中国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2-7 14: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权威 | 人民日报发问:为何高质量中国制造不在中国卖?2016-12-05 王 珂 林丽鹂 质量与认证) \6 U. I3 V" U; \% t; j
# w& [/ u; C% E- S, v
/ A  Q$ V! @2 [/ w5 e; F) p7 J
《人民日报》2016年12月02日17版人民视觉发布一篇文章《我们成了“品质洼地”吗?》,发问为何高质量中国制造不在中国卖?现全文刊发,以飨读者。
* |! ]# x3 t# Y5 A* {1 H
1 g* k5 U0 m( e2 F" c0 S2 _

, a: f) D9 K- Y! l( [
年底将至,又迎来消费旺季,线上线下各种促销活动此起彼伏,刺激着人们“买买买”的热情。这其中,有些现象值得关注:

# o$ A: w& _: R9 B& T* s
中国生产的高性能电饭煲,却不在“出生地”销售;一双国际大牌的运动鞋,“漂洋过海”买回来的比国内买的更耐穿;境内企业生产的牛肉丸,外销品质水准比内销高出一个档次;国外品牌的同款小汽车出现质量问题,全球召回时唯独“中国例外”……
0 e3 i' v9 }4 H4 B; o" w' K
不少消费者发现,同样的商品或服务,国内看到的、买到的,品质往往比国外“差点意思”。那么,我们是不是成了全球市场的“品质洼地”?中国消费者能不能享受同样的品质?更多的国内高品质供给在哪里?
1 X7 k3 o) w' f- h2 Z! N. [
1品质“内外有别”普遍吗?
' _+ C) @! y8 i1 S3 I3 A/ [  v
外销内销是两个标准、两条生产线,一流产品外销、二流产品内销,这在国内一些行业似乎成了“惯例”;有的国外品牌在国际市场和中国市场搞双重标准,品质“内外有别”屡见不鲜“。
: I- K# t* u- L0 G+ F0 @; K
国外买的篮球鞋穿一年还好好的,国内买的穿俩月就坏了,质量差别真不小。”北京市朝阳区某高校大三学生徐伟对记者说。徐伟爱好篮球,去年出国时买回一双篮球鞋,虽是国外品牌,但产地在中国,穿了一年没出问题。经他推荐,一位球友在该品牌国内专卖店买了一双在中国生产的同款鞋。没想到,短短两个月后,朋友鞋子的减震气垫正式“报废”。
/ P( e4 `5 O% v# Y' x
国内国外的球鞋质量差别有多大?徐伟又做了一次更精确的对比:他先托人从国外买回一双篮球鞋,又到国内商场买了一双同品牌同型号的鞋子。之后,他轮流穿着两双篮球鞋打球,结果国内买的鞋子半年左右“开帮”了,而国外买回的鞋子却没有出现任何问题。“不得不说,这其中还真有文章。”

" q$ |2 F# [1 J+ ~
类似的事挺普遍。不少消费者经过比较后发现,有些产品和服务,国内市场的品质明显比国外市场“差一截”。这种品质差别,集中表现为几种耐人寻味的现象:

/ k8 p0 p4 F- L/ W* \6 x
一些优质商品在中国生产,却不在国内销售——
  t! y1 R2 S, S/ b
上海市杨浦区居民李娜前不久到日本旅游,带回一款在日本销售火爆的电饭煲。几次使用后,她感觉这款电饭煲在多功能性、煮饭美味度等方面,确实优于国内销售的很多电饭煲。细心的李娜发现,这个日本品牌的电饭煲底部,赫然贴着“MADE IN CHINA”的标签。“中国生产的电饭煲,在中国买得到吗?”李娜走访了上海苏宁、国美等多家大型电器销售商,却没看到这款电饭煲的身影。
8 d2 h+ Q5 f, T/ ]! \7 ]
手机、电饭煲、服装、鞋类、食品、智能马桶盖……国际市场上销售的众多产品都是“中国造”,然而,大量在中国“出生”的优质产品,却不在中国销售,而是直接被运往国外市场。中国消费者想要买到这些产品,不得不“追随”商品到国外兜一圈,花费更高的成本。
# i5 @- c, O4 ^( b$ h6 I
一些国内厂家的产品,外销比内销质量高一个档次——

8 V/ M, ?. a/ q' L
深圳市罗湖区居民关建经常到香港采购商品,尤其是食品。他发现,香港超市的很多蔬菜、鸡肉、猪肉等生鲜产品来自内地,品质却比内地市场的更棒。以牛肉丸为例,香港买回的牛肉丸,口感比国内超市销售的产品好。“配料无非是牛肉、猪肉、玉米淀粉等,但吃起来就是不一样。”关建告诉记者。
/ [: q$ A" w. I" ^2 b7 i* X+ z
外销内销两个标准、两条生产线,一流产品外销、二流产品内销,这在国内一些出口行业早已成为“惯例”。拿食品行业来说,数据显示,我国食品出口合格率持续保持99%以上的高水准,而内销食品在“多年整顿”的背景下,合格率在90%左右。这几个百分点的差距,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些行业国际国内“不同线、不同标、不同质”的尴尬。
9 X  e1 M' Y# V$ p' L. L2 E
一些国外品牌,在国际市场和中国市场搞“双重标准”——

( b2 R) p; }: ]' ~
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在国外颇守规矩的知名洋快餐,到了中国后,却变得有些“懒散”,食品安全的弦并没绷紧,近年来接连被曝光食品安全事件。2014年上海福喜就因大量采用过期变质肉类原料并供应给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餐饮企业,引发广泛关注。

* c) ~; {  R2 \
出现质量问题后,国外品牌在中国的处理方式也很“傲慢”。今年7月,宜家因部分橱柜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宣布召回,起初没有把中国市场放在召回之列,最后迫于舆论压力,才召回中国市场的隐患产品;9月,韩国三星宣布,因电池缺陷问题,召回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销售的“NOTE7”型号手机,但不包括中国;日本东芝公司先后对存在质量缺陷的笔记本、彩电、洗衣机、手机等产品进行多次全球召回,却很少顾及中国市场……
6 u: S5 A) `9 v( B, c
“在不少消费领域,国内目前确实处于品质洼地的状态。”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说,国内消费者对于品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高品质供给相对不足。商品和服务品质“内外有别”的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国内消费市场供需错配的矛盾。
2“洼地”只因标准低吗?- p3 c# v% F0 s# D! Y* [8 w  v  B
标准偏低或不够细致,只是国际市场消费品好于国内市场的部分诱因。市场需求、供给水平、监管方式等因素也在共同产生影响。有些商品在国内生产却不在国内卖,是企业出于“以需定供”的权衡。一些国际品牌之所以能搞“双重标准”,是国内监管体系不到位

5 C& w8 y% _1 U+ B) q+ p( h  w* ]
大米是普通家庭餐桌上的主食,这两年却成了国内消费者“海淘”的对象,甚至不惜花几十元1斤的高价从国外买大米。
9 Z/ S: Y6 N$ W* f1 C
“虽说口感有一定主观性,但客观看,与国内市场上的大米品质确实有差距。”大米品评专家刘厚清对记者说,他曾做过比较试验,打开一袋国产大米和一袋日本大米,先看大米的颗粒完整性,国产大米碎米粒较多;淘洗时,国产大米淀粉量偏大,日本大米一般淘洗2—3遍后即可淘清,而国产大米则需要淘洗7—8遍。

# t8 y9 g  B  m0 u' V7 M. ^% o2 ^- `
一碗白米饭,国外国内为何有此差别?

8 I; w" @' \0 X
“标准可能是一个主要原因。”刘厚清说,在大米行业,国内不是没标准,且很多标准也不低,但标准不够细,很多以“产量”为导向的标准,侧重于“吃饱重于吃好”,已不能满足消费新需求。
0 Y! b/ }- j+ c0 ^/ T( f5 `1 @
在日本,大米育种、种植、收割、加工、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有明确标准,这些标准的核心目的,就是“保证大米吃到消费者口里,还有稻米的清香”。比如,蛋白质含量是影响大米口感的重要因素,在日本,大米蛋白质含量一般低于8%,而刘厚清曾拿国内多个品牌的大米做过测试,发现蛋白质含量普遍偏高,平均在9%左右,有的甚至接近10%。再如,为了保证新鲜度,日本加工的精米,一般只有3个月“赏味期限”,如此苛刻的标准在中国市场上很难实现。
6 `. j( f' Z, j
“标准是市场上所有产品的合格线,作用至关重要。”中国国际品牌管理中心主任许京认为,相比一些发达国家,中国很多行业的标准偏低或者不够细致,是引发某些消费品领域“洼地”效应的诱因:一些在国外不合格的产品,成了中国市场的合格品;一些国外市场的合格品,成了中国市场上的优质品。

' T; c- y$ n$ N7 d% _8 l& v/ Z+ w
标准很重要,但专家普遍认为,国内外商品品质存在差别以及部分高品质商品不在国内销售,还源于以下因素共同产生的影响:

- j- F3 ~5 H# E$ w# @  s9 K4 V3 g$ v
——有的“中国造不在中国卖”,是受限于国内市场发展阶段,一些高品质商品价格偏贵,在国内市场卖不动。

! A: y5 S4 O& q& P
“企业卖东西,哪里卖得好、卖得贵、卖得快,就去哪里。”上海浦东某农产品生产企业老板孙伟说,他们生产的一些高品质农产品,受成本、价格等因素影响,更多销往国际市场。比如,该公司销往香港市场的彩色甜椒,净重400克的3只装,在香港售价折合人民币近30元,卖得还不错,在内地市场却经常是“价格太高卖不动,价格太低又赔本”。“越来越多消费者愿意买高品质的东西,但一些高品质需求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有待进一步挖掘。”
6 h0 Q! n4 B# y9 x4 a2 f1 m
有些商品在国内生产却不在国内卖,是企业出于“以需定供”的权衡。河北唐山某国产智能马桶盖生产企业负责人杨波表示,中国游客涌向日本抢购智能马桶盖之前,国内很少有人使用甚至知道智能马桶盖,商场里的智能马桶盖不太容易卖,国外品牌马桶盖没有在国内大范围供货的基础。“赴日抢购潮”被报道后,国人对于智能马桶盖的需求猛地从隐性变为显性,国内智能马桶盖产品和种类才逐渐丰富。

. Q3 d. }5 F, T
——一些“高端产品不进中国”,是由于国内相关行业整体供给水平还不高。

: k1 U! u, J) M/ l8 B& L" h
“制定销售策略时,目标市场的现有供给水平也很重要。”东莞市某音箱生产企业负责人孙明说,在一个市场,如果一家企业只需50元成本就能打败竞争者,这家企业肯定不会花60元,甚至51元都不愿意。国内音箱产业起步晚,知名品牌少,一些国际品牌的中低端音箱到了中国,仍可以占据优势销售地位,有足够的盈利空间,推高端系列产品就不会太积极。
3 m$ F, r0 Y( l) D- q' a
“内销产品质量打折扣,企业也在算经济账。”扬州市某玩具厂商郭文说,企业生产外销和内销产品时,决策因素有很大差别。以毛绒布料文具盒为例,生产成本加合理利润,出厂价在4—5元。如果为国外玩具品牌代工,对方一般要求出厂玩具达到较高标准,是根据标准定生产;如果为国内经销商代工,对方往往更在乎价格,是根据价格定生产。价格为王,就可能牺牲质量,在用料、剪裁等方面会有一定缩水。
4 L: u2 |' P6 F& F4 ?; V
——某些国际品牌的“双重标准”,是国内监管体系不到位引起的。
: Q; ^9 W6 e' Y! S! z: G$ L
全球最大零售企业沃尔玛,在中国多次被曝光安全问题,并接连出现假冒“绿色猪肉”、销售过期食品、虚假宣传等行为;范思哲、路易·威登、阿玛尼、香奈儿、博柏瑞、迪奥等国际大牌,都曾在中国被抽检出质量不合格。在国外守规矩的国际品牌,到中国市场变成“坏孩子”,主要是由于违法成本低。
) Q" H) N; ?# I+ |/ o5 J$ G- w( |
在一些“洋品牌”看来,即使在中国出现质量问题,只要当一段时间“鸵鸟”,接到一份往往仅有几十万甚至几万元的罚单,就能顺利过关了,根本感觉不到“痛”。沃尔玛连锁店销售假“绿色猪肉”案,堪称国内处罚“大单”,最终罚款也只有269万元。如此数额的罚款对沃尔玛这个量级的跨国企业,根本起不到约束作用。

! m" o& n0 F$ F4 j8 W% q- ?9 G3品质爬坡能加速吗?
; p3 \0 V6 @  ?( q. ?
中国市场进入需求主导的发展阶段后,消费者对品牌商品的购买愿望更强,更关注建立在高品质基础上的性价比,这种需求结构决定了单纯拼价格的“老路子”难以维系,品质已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我们不是没有生产好产品的能力,而是缺少鼓励好产品的机制
+ [" U" K+ K% @4 e, M
从国际经验看,很多国家的市场都经历过从“品质洼地”到“品质高地”的过程。说起德国制造,人们会联想到奔驰、宝马等一批优质品牌。然而,拥有如此光环的德国制造,也曾经在187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上得过“便宜而拙劣”的评价,当时德国市场上也充斥着各种品质不过硬的商品。经过多年品质提升,在一批响当当品牌的带动下,今天的德国市场成为名副其实的品质高地。
0 p, o' t4 P& n  k
“品质商品比重在中国会越来越大。”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首席执行官常博逸认为,中国市场进入需求主导的阶段后,消费者对品牌商品的需求更大,更加关注建立在高品质基础上的性价比,这种需求结构决定了单纯拼价格的“老路子”难以维系,品质已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

' D$ K. Q4 R/ w. B" \% g5 x5 ]
“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有什么样的供给。”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荆林波说,市场可以自动调节,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高枕无忧,而是要通过合适的方法,让市场更好、更快地发挥匹配供需的作用,鼓励企业把精力聚焦在好产品上,防止市场失灵,“千万不能让几个坏孩子吓跑了听话的好孩子”。

8 B: Z. a1 A% i6 D$ q) p6 M6 G7 s
——完善行业标准,提高产品及格线。

( j0 ~/ F  ~: Z# o2 {" h
“好产品有好回报,企业才更有改进的动力。”许京告诉记者,我们不是没有生产好产品的能力,而是缺少鼓励好产品的机制。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在食品、化妆品、玩具、服装等行业的相关标准齐全、要求更高。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我国行业标准相对滞后,低标准产品挤占了市场,留给好产品的空间更加有限。只有把我们的标准提上来,产品品质才能真正向国际标准线看齐。
& I- V) D9 Z. Q3 J$ ]
我国有些标准长期“原地踏步”,甚至二三十年不变,严重落伍。以食品为例,发达国家的食品标准往往处于动态更新中,政府监管部门、第三方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有较好的联动机制。英国、德国等都有相应的独立研究机构,经常能早于政府部门发现一些食品安全风险,并提出独立的研究报告。食品标准并非一定了之,也要不断与时俱进。
' D' {5 a* x( h
——保护知识产权,让创新更有底气。

9 X. Z  Z6 @. J& R0 Q% M
国产品牌坚持创新,带动国货整体供给水平提升,才能让一些国外强势品牌放下“架子”。以彩电为例,最早国内清一色的洋彩电,尽管价格高、产品少,但国内企业生产不出来,消费者只能忍受。随着国内企业生产和研发能力增强,国产彩电质量越来越好,国外企业迫于压力也开始在中国市场投放质量更高的商品。
1 f/ Z, e5 Z  ]% T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尤其是加大力度查处网络渠道销售的商品侵权现象,防止网络成为侵权的法外之地,是激发创新的最好路径。深圳某玩具经销商负责人李静说,前几年公司打算围绕一部火爆的国产动画片搞创新,把该片的卡通形象打造成品牌。但没等到李静和版权方谈成合作,山寨玩具已通过网络等渠道充斥市场。李静咨询后得知,即便再申请品牌,打官司非常费力,甚至入不敷出,无奈只能放弃。“如果版权得到更好保护,企业就不会有类似烦恼,而是安心创牌提质了。”李静说。
' w# U- m" \% F; \* B* C) G) G8 N
——整治市场秩序,守住竞争的底线。
6 n$ m) l: [! L4 w* D% e2 k
一个竞争失序的市场很难建立供需双方的信任,所谓创新产品和服务只能是“空中楼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说,守住底线关键在于增加违法成本。相比其他国家,我国很多消费领域处罚标准过低,监督尚不完善。在旅游、食品等行业,“一次违法被罚、换身行头继续”的现象非常普遍。专家建议,将处罚责任具体到人,并通过全国联网的信用记录等方式,“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0 A+ J+ a) V+ f6 E- A
中国监管和维权体系应由侧重生产端向侧重消费端转变。在国内,消费者买到不合格产品,维权手段主要是退货,对于有欺诈行为的商家,最多加罚高于货款3倍的赔偿。而在美国,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违法企业将面临“天价”赔偿的重罚;在欧洲一些国家,相关的消费者保护组织有权力组织仲裁庭,以行业自律形式切实为消费者维权,拒不履行义务的企业有可能面临“市场禁入”的严惩。
高盛高华首席经济学家宋宇说,期待市场环境更趋完善,激发企业改善新供给、满足新需求的积极性,让国内消费市场逐步走出洼地困境,成为消费者更加满意、放心的品质高地。
; Y( |, ~' J8 [0 [
- End -
0 H; h" i# s/ Q! S9 B6 g0 d

3 P2 f( C3 ?0 [1 _- b
发表于 12-8 15: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归根到底还是我们穷,为什么双十一,双十二网购水爆,“打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334

回帖

1082

积分

硕士

积分
1082

Medal No.1

发表于 12-8 21: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精辟了/ e2 L' n' r; L0 X+ B( n  H. i- 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4-22 20:3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