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主要负责人
如何有效履行七大核心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导读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明确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制定并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内各相关岗位的安全职责和权限,明确分工,避免交叉冲突,实行属地管理,真正贯彻落实国家规定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规定》明确规定:
-必须落实“党政同责”要求董事长、党组织书记、总经理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共同承担领导责任。
-必须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所有领导班子成员对分管范围内安全生产工作承担相应职责。
-必须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由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主任。
导读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借鉴或导入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重大危险源确定-控制措施策划与确定—措施实施效果评估-管理改进】系统化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策划建立与完善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包括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建立如危险化学品管理、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生产设备设施管理、动力设备设施管理、特种设备管理、安全防护设施的管理、机动车辆管理、特种作业管理、电器设备管理、办公设备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登高架设作业管理、动火作业管理、紧急情况(如台风、地震、洪涝灾害、爆炸、火灾、中暑、中毒、泄漏等等)的救援管理、管道铺设与日常管理、线路管理、禁忌作业、搬运与运输管理等等,形成书面性的管理制度以规范性指导企业人员的运作,同时在重大危险源的岗位或存在职业病隐患的岗位,设立相应的告知牌等,变事故后补救为事故前策划预防的机制,降低安全生产管理成本,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绩效。
③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安全生产教育分为新入职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在职人员的日常安全生产教育(又分为领导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等),每年结合国家或地方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建立安全生产培训体系【上年度安全生产绩效总结分析-本年度安全生产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本年度安全生产培训方案设计与策划—年度安全生产培训方案实施跟踪—年度安全生产培训效果评估与改进补救】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明文规定如下:
◆第三条生产经营单位负责本单位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工作。
, ~# ^; Z! D6 ~. I3 _" G; H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规定,建立健全安全培训工作制度。* Q, J- H$ f4 u$ ?& Z1 ^
◆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进行安全培训的从业人员包括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 ]3 p( h: Z/ i5 f( `$ r3 X
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培训,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增强预防事故、控制职业危害和应急处理的能力。
% R) `) o* b- Z) C+ V未经安全生产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第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接受安全培训,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 e T, H- W/ B, E1 |) W' l8 A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经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 v7 K2 l3 T( {6 e
◆第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0 x. r+ u3 \' I0 s(一)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二)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专业知识;6 r7 X8 E: u: E" p& n+ i
(三)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事故防范、应急管理和救援组织以及事故调查处理的有关规定;2 _) e( t$ B* J# F5 N
(四)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4 Z/ f7 l1 I: i
(五)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R* f' x5 G8 t b8 ~9 r; ]2 o
(六)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2 O. E, L; O g6 e6 l(七)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2 v' A j' K4 `0 K* l◆第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 p4 w& s& [* m- Z(一)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h+ F0 [9 X6 p6 D+ e
(二)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职业卫生等知识;
( T' u; K1 |5 t(三)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及职业危害的调查处理方法;
/ X8 ^- h' ~" ^; ?+ t4 }9 D(四)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以及应急处置的内容和要求;
& s' F* s' a% w(五)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8 f+ w9 V+ Z3 e, U# R( S' R2 P(六)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7 w, `: O: l+ ~7 J7 t4 I9 R(七)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k' m" b0 E( Z" r
◆第九条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 c: e# {+ k1 M+ f* `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
" p5 u, K- p/ ]" H* |, B ◆第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必须依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制定的安全培训大纲实施。( x% \8 @+ f$ n0 L( w& b1 F
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大纲及考核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一制定。& p& I. X: v2 ]8 \. o
煤矿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大纲及考核标准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制定。
& W. m' @: d& ]$ ?' X. Q0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大纲及考核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V: a8 G( b9 ?8 g* |
◆第十一条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必须由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认定的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培训机构实施。9 t- s# Q1 K7 {& G( s
◆第十二条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安全资格培训考核合格,由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发给安全资格证书。( \: H: y9 C& V+ U/ I- b" s
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认定的具备相应资质的培训机构培训合格后,由培训机构发给相应的培训合格证书。
第三章 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
9 M( s' Y) m9 B7 p; b- J2 u◆第十三条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新上岗的临时工、合同工、劳务工、轮换工、协议工等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保证其具备本岗位安全操作、自救互救以及应急处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后,方能安排上岗作业。, K* S: F4 N" @% |( s
◆第十四条 加工、制造业等生产单位的其他从业人员,在上岗前必须经过厂(矿)、车间(工段、区、队)、班组三级安全培训教育。6 {! |9 l7 E8 _# `
生产经营单位可以根据工作性质对其他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保证其具备本岗位安全操作、应急处置等知识和技能。
! b2 b2 r: o) m4 a+ s6 {◆第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 H, U0 @8 A. Y2 a7 `9 f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2 _5 N0 s5 ^! i; G8 S, k/ o
◆第十六条 厂(矿)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应当包括:
. t4 o+ V1 u/ s& p7 d$ C(一)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_* V, y+ ~# `1 |' k7 V( T
(二)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 c7 j! n. q$ y/ N! g1 w(三)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7 C) T7 K/ ~8 c
(四)有关事故案例等。
: N. Z+ Z9 |" r: C) E9 l2 v2 X! ]+ s$ R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厂(矿)级安全培训除包括上述内容外,应当增加事故应急救援、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及防范措施等内容。# w1 e$ B* @+ e9 M: p
◆第十七条 车间(工段、区、队)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应当包括: b1 k3 y8 g; D8 j* Z
(一) 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
(二)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
1 t! g; }' Q: t6 t(三) 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
- a' ^: a$ E$ r2 u9 }! V5 E(四)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
# \2 b% c s7 j: s+ ` Q* `(五)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 ]2 ^) u7 q" j- e* B(六)本车间(工段、区、队)安全生产状况及规章制度;
1 _) r% N5 E: Y+ O# K7 S6 x4 W(七)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 c8 e) a( p- b(八)有关事故案例;
(九)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 x( o% c- D: [! S ◆第十八条 班组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应当包括:0 i4 ^, `. d" [
(一)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二)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 J4 H4 q" m# @8 @, d- \+ w. ]
(三)有关事故案例;
(四)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6 w& ?" E: ^- E8 i F5 z* p/ z l4 N◆第十九条 从业人员在本生产经营单位内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当重新接受车间(工段、区、队)和班组级的安全培训。6 [1 ~- @ I3 P
生产经营单位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有关从业人员重新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
# k: ^! {7 M1 t ◆第二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④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具体详见《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
⑤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第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第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 u: C1 L ])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
Y* T' j3 Y) K; g0 @4 G◆第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 ]8 _4 v4 `! h% m _0 U
◆第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g# |2 y: p. a
◆第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发动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鼓励社会公众举报。对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应当给予物质奖励和表彰。
◆第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
" `9 k: _5 p% u6 q7 q◆第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下一季度15日前和下一年1月31日前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统计分析表应当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2 @, j; J0 j7 u! }% s8 m5 S5 ]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除依照前款规定报送外,应当及时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 T# E2 Q" H# q6 e3 R
(一)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二)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3 T: X) \$ K8 d, {# T/ w! b
(三)隐患的治理方案。
◆第十五条 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车间、分厂、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 x/ T8 E$ | z7 ]% v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S' j6 [+ K4 O) ]
(一)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 [5 Q0 Y4 U' h( i3 r2 h' y(三)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四)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7 @% z9 x& J* Q
(五)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六)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 A9 }, @% [5 w( P◆第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⑥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
一、必须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责任制,层层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责任体系。
二、必须依法设置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人员,建立应急管理工作制度。
三、必须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与邻近专职救援队签订救援协议,配备必要的应急装备、物资,危险作业必须有专人监护。
四、必须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编制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相衔接的应急预案,重点岗位制定应急处置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
五、必须开展从业人员岗位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互救、避险逃生技能培训,并定期组织考核。
六、必须向从业人员告知作业岗位、场所危险因素和险情处置要点,高风险区域和重大危险源必须设立明显标识,并确保逃生通道畅通。
七、必须落实从业人员在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停止作业,或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的权利。
八、必须在险情或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做好先期处置,及时采取隔离和疏散措施,并按规定立即如实向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
九、必须每年对应急投入、应急准备、应急处置与救援等工作进行总结评估。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并对应急预案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负责;各分管负责人应当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第九条 编制应急预案应当成立编制工作小组,由本单位有关负责人任组长,吸收与应急预案有关的职能部门和单位的人员,以及有现场处置经验的人员参加。
◆第十条 编制应急预案前,编制单位应当进行事故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
◆第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多种类型事故的,应当组织编制综合应急预案。
◆第十四条对于某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的事故风险,生产经营单位可以编制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或将专项应急预案并入综合应急预案。
◆第十五条 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场所、装置或者设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⑦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等。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第四条 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对事故的报告和依法调查处理。
% v6 ~( S' f6 a◆第八条 对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中的违法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监察机关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第九条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W: A3 q `. e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7 j. k! K2 y( S: r◆第十二条 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 O: N+ |; F* z% r(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2 z' q7 @6 f- y
(三)事故的简要经过;
( g1 ` C4 @2 o9 |(四)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3 y; }) g& E9 D, X( J4 |4 {(五)已经采取的措施;
(六)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G- K% B. U) ~# u
◆第十三条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
, |" R3 D+ [1 s# q9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5 w: e3 e( o0 K3 |◆第十四条 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