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员工辞职往往亟不可待,当天提出当天就要离开,有的甚至不辞而别,有些就是人在,状态和行动已经心不在焉。但恰恰通过员工辞职的过程可以看清一个员工的本质。
在上海一家自动化外企做主管的同学给小张打来电话,建议他“换个工作环境”,待遇是他现在的三倍。这样的好事小张当然无法拒绝,但是小张请他们等他三个月。
0 [' a8 c# D1 E! Y# W
N2 t- r/ ?$ \. M9 W小张请他们等他三个月的原因,是因为他跟原单位的合同还没到期。我说你跟单位的合同,不是一个月后就要到期了吗?怎么要人家等三个月?难道你想干两个月义务劳动?小张说虽然我跟单位的合同只有一个月了,但是我觉得应该给单位足够的时间去寻找接替我的人。
# k+ `; y; I$ N0 M# Q一个月之后,单位果然还没有招聘到合适的接替者。这不是单位的要求高,他们只想招到一个跟小张差不多的人:老老实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虽然还没有找到接替者,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走不了。实际上,通情达理的领导尽管舍不得他离开,并且对他的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是他们已经意识到耽误他的“前程”是一件不道德的事,既然他们无法给他“好处”,那么他们就没有权力不让别人给他“好处”,所以他们并不阻拦,甚至动员他早点离开,担心再耽误下去,上海那边会变卦。
3 b }0 ^* G2 N坦率地说,小张也想早点离开,早点到上海的那家自动化外企去挣高工资,可是他是个说话算数的人,他不能把自己的承诺当做一个玩笑。又是一个月过去了,终于挑选到一个不错的人选。但小张仍然没有急于离开,因为小张觉得他有责任向他传授自己的“工作经验”,因此他觉得自己还是不能离开。
+ S7 u4 V0 b( x3 U$ u, r. h# r若干时日过去了,小张把他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直到他能够独当一面,小张这才依依不舍地去了上海。在离去的头一天,单位全体人员设宴为小张送行。那是一个令人动容的场面,小张的眼睛不知红过多少次,因为在频频碰杯的过程中,他不知听到过多少次这样的嘱咐:“如果在上海待不下去了,就回来,这里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
5 X) u4 K3 S6 p1 Z+ i0 u; N
小张在上海待了不到四个月,他们的“预言”果然变成了现实。事情发生得太过突然,小张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搞得他措手不及。忍到深夜,他终于忍不住给原单位老总打了个电话。
+ k9 h, g# O0 T) h$ O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他的话音刚落,老总就在电话那头说:“如果你不嫌待遇低,就回来干。”“可是,你们已经不缺人了……就算您没问题,可是其他几位领导,能同意我回去吗?”“明天我们开会研究一下,你等我的消息。”第二天,小张得到的消息是:“一致欢迎你回来。”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小张都没弄明白领导们为什么一致欢迎他回去。
: I& M; x0 }' Y% \后来小张才知道:正是他当初诚实负责的态度,成了他“绝路逢生”的“救命稻草”。于是他想: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种善因,结善果”吧!给自己留条后路,没准哪天你还重新回到原来的企业。
End
' p, i4 S6 O! ` e2 _
来源:改变于郎咸平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