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色字体直观学机械关注我们
法律顾问:赵建英律师
来源:德国生活报(ID:leben_im_deutschland)
这是一个喜欢一条道走到底的国度,这是一个程序员就酷爱编程一辈子的国度,这个国度培养出了工匠精神,这个国度有超过800多家企业已经发展了200年,这就是神奇的德国。
& x7 w0 _ ]7 V9 }! s
德国的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基石
% M8 v' ]3 Q+ G! n6 \4 P
德国的职业教育涵盖各个专业,包括超过三百多个职业岗位。本着在社会中磨炼、实践中成长的原则和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目的,德国职业教育为本国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他们如同分散在德国社会各处的“零件”,组合成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打造出一个又一个“世界一流”。德国的总体教育教学体系当中所包含的职业教育培养出了世界上最高质量的生产力和劳动力。其中最明显的是职业教育体系和工厂里的学徒制。德国的高等工业专科学校和工业大学,一百多年来培养出一代代卓越的工程师。
$ F4 E) ~8 Q. |- D 在德国,每一名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都必须要经过三年的学徒训练,必须要在工厂或其他任何产业实践基地进行三年学徒计划。这样可以帮助年轻人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能够迅速就业。从1880年开始,这种双轨制的教育体系成为德国工业发展成功的关键。当然,这个架构也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建立起来。
# M* P, _ r" k" p, I" e
德国的工业技术发达,需要大规模的人力资本投资,投资于人而非物质资本。德国制度富有意义的地方在于政府大力扶持下的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稳健发展是德国成功的一个重要支柱。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稳定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它的双轨制教育体制,非常有利于稳定有序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乃至实体经济的发展。从小学毕业起,学生就开始分流,其中的一部分学生进入职业教育的轨道。在德国,即使一个年轻人已经进入职业教育学校,今后仍然有机会到大学读书,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具有很好的透明度和连接性。
6 a( i _3 Q O5 p, t
德国人不把钱作为一切事务的衡量标准,很多时候看重别的因素。一个训练有素的工人,他同样能有不错的收入,生活水平、社会地位也会很高。同时,就德国的工人家庭来说,他们的孩子上大学比例较小。
/ u* [6 @. N+ @$ D
谈到德国模式,中国对德国的学习早已开始。中国在1920年代中期,曾试图大面积引进德国的技术教育体系,十年内稍有成效,可惜被全面抗战中断了。德国的学徒制极有效,对十多岁入行的青少年每日每时传授手艺,多年下来,炼成一手绝活后,工资不低于同年龄拿到高等学位的技术员。回过头来看看中国的技术教育体系,过去二十多年里,它们绝大多数被“光荣升级”成普通的三年制四年制高校,名声好听是“升”,实际后果是“坑”——把年轻学子吸进学校,花掉学费,飘走年华,实际技能却没学到什么,即便找到工作待遇也差。
. D; a) {6 T0 }" X8 o% _
德国的经济体制,成就了这种工匠精神。德国制造业的成功意味着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是成功的。
德国的工匠精神之所以可以不断传承、发扬光大,与其经济体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德国人讲究共识,尤其是在雇主和工会,雇主和员工之间,有一种四方决策的模式,这在全世界很少见。
4 h& R3 V, Z; N/ s. K
! F. d$ G4 s8 D
得益于这种社会共识,德国的劳动力成本10年来增长很缓慢,而其他国家劳动力成本增长了25%~30%,这意味着德国在劳动力成本上的竞争力非常强,这样产品价格便很有竞争力。
( L% C% E Q3 I3 B
当然有人会问,如果德国劳动力成本出现了问题怎么办?可以看到德国经济模式有自我改革的能力。比如现有德国的福利制度已经在大刀阔斧地改革,极大地革新了劳动力市场,增加了它的灵活性。
1 k( a4 w% W% ?( I; N: |
福利改革意味着德国人的福利水平有所下降比如领养老金年龄的推迟,以及养老金水准的降低。德国也进行了税制改革,使企业税和直接税下降,与此同时,间接税稍有上升。德国还进行了医改,把劳动力成本和医疗成本分开。以往,人们会认为卫生费用、医疗费用成本当由雇主负担50%,这样医疗成本就成为了劳动力成本的一部分,这其实会降低德国企业的竞争力。这项改革已经在2005年取得了成功。
! a; C1 c8 V3 M+ |! m
德国特有的经济体制其实就是指社会市场经济,这一模式首先是一些德国经济学家和知识分子提出来的。经济学家认为,要想在世界经济体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德国必须克服通货膨胀、高失业率,以及经济衰退带来的影响,同时也要克服纳粹时期带来的影响。
, q, R' J$ W5 Y% r
所以,德国施行了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这一模式一方面能够使企业具有足够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能够保持社会的凝聚力。德国“二战”后的反思是,市场经济应该受到约束,其中最大的约束就是宪法。德国宪法规定私人财产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也就是说德国的私人财产定义跟英、美、法等国家是不一样的。
( i* V+ x1 ^9 K3 u9 A
德国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的最终效应应该是整个社会财产的分配。为此,德国政府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开始建立社会福利体系。德国社会福利体制的目的就是希望在此经济体制下每一位民众的利益不会遭到牺牲。
; t% N) R$ s$ }总结起来,德国的经济模式有三个基础:
一、德国文化,德国人天性对社会凝聚力与社会团结的重视。
二、德国的历史,两次世界大战给德国人所带来的根深蒂固的影响,使人们认可对资本主义市场加以控制。
三、德国对于教育以及科技的无上尊崇。
/ h5 \4 q0 {2 a/ {+ ]% x) S
德国的模式根植于这三大支柱,这也是为什么德国的企业能成功,尤其是在传统制造行业。比方说大众、奥迪、保时捷这些汽车制造企业,现在这些产品外形很时髦,但是产品的整个架构一百多年前就有了,很多基础架构甚至已经维持了五六十年以上。相对来说这些传统制造业的机械工程内部构造的变化并不是很大。所以这些德国传统企业,他们通过过去的成功经验为自己求得了发展的空间。
7 Y c4 `- h6 u, v7 K0 x
6 f! A) n. Y" l( |5 M) k
德国的家族企业,工匠精神的传承。德国之所以强大,其中最重要的核心是德国的家族企业。
; \" |7 c' |- Y, y2 P# Z
在去年年底的普查报道中,百分之九十的德国企业,在西方是属于中小规模的,很多是家族型。万般手艺千种诀窍,皆是靠着这个天然的体系传承。长辈不敢不对晚辈传承绝活,传不下去,儿孙靠什么谋生、立业、养家、发财?晚辈不敢不尽力接过绝招,接不下来,靠什么自立、自主、当老板、在国际竞争的浪涛中搏击?德国人经常对老外们说:“我家的公司是第几代了,我们的规模不大,但是我们能做的产品,别人做不出来。”
' w& n9 h6 d6 G$ V; _
这些家族企业和我们想象的并不一样,它们往往是家族控制,但是由职业经理人进行管理,家族并不介入日常管理。比如说汉高公司——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化学公司,就是家族控制,不上市;做汽车零配件的博世公司也是百年老店。
: w8 _% R# c( ]% u+ @ \
; v. A* s# p) T
这种家族控制、职业经理人管理的模式一直传承下来,原因有二:第一,德国的大家族注重教育,这些大家族会对下一代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教育。第二,德国特有的遗产税体制。
9 p& M4 Q6 |8 v6 M# m/ k4 I5 L7 ]
在德国,遗产税的征收最高可以达到70%,但对于家族企业的传承,遗产税却存在着特别规定。如果一个企业家创办了一家企业,他要把这个企业传给子女,同时子女承诺十年之内继续经营,那么他遗产税的上交金额几乎为零。遗产税的规定对于家族企业的传承、基业长青起到了正面的作用。
& O+ [0 {2 W* V: a) v2 a
家族企业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传承高超技艺的骨干力量。纵览现今西方老牌工业化国家那些享誉全球的顶级产品,大都是技艺精纯的手艺人所开创出的家族品牌。所以,我们要去追求和学习的,应该是德国工匠精神母体中那层层叠叠的毛细血管和支撑基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