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 ISO爱好者祝广大坛友蛇年大吉!!!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2060|回复: 1

    现在强推“隐患排查”,那之前的“安全检查”还做吗?两者有何异同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23 18: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既生瑜,何生亮?—现在强推“隐患排查”,那之前的“安全检查”还做吗?两者有何异同呢?
      B; X: b9 D4 V/ G* A' M点击关注☞ ABC安全
    ) O, p: |' {& T& h+ c! u3 l1 ~5 L7 D
    ! k" q0 }. C( G% F6 e# c4 l/ z

    自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强制推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尤其是“双重预防机制”横空出世后,很多企事业单位及其管理人员难免产生一种困惑:既然现在强制推行“隐患排查”工作,那么之前已经做了那么多年的“安全检查”呢?还继续做呢,还是被取代了?从工作内容上看,有很多共同之处,似乎可以替代;但从工作要求上呢,政府相关部门却往往坚持两个都做!那么这两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又有何异同呢?
    ) o0 }5 x+ s1 L- `" u

    ' N* b) E) U1 K& s; S

    对于这个困惑和问题,我觉得我们可以首先回答一个问题,算作一个总体的理解,即:我们平时所做的“安全检查”,我们重点是在查什么?答案其实很明确:查隐患!我个人的理解,这个角度注意到了,对这个问题就没必要太过于困惑了,这两项工作的目的总体上是一致的。

    但对于这个问题,确实没有官方的正式解释,我试着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谈谈个人的理解和看法。

    首先,我们考虑任何问题要基于合法合规性。对于“安全检查”,遍览目前的法律法规、规章条例,立法和行政执法机关没有出台过专门的文件(当然,部分行业的标准规范或企业层面的制度文件还是有的,但都是针对具体工作而言)。而“隐患排查”就不一样了,原国家安监总局于2007年底印发、2008年2月正式生效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16号令),作为部门规章,其日常管理的效力非常明确。该规定尽管已经使用了十几年(其实前几年也在网上征求过修订的意见稿,但一直到现在,并未正式修订),但现在依然是有效的。

    其次,看一下两项工作的内容编制方式。“安全检查”其实基本可以看做只是日常现场安全检查或巡查工作的统称,所以其检查的内容一般也是临时性指定和编制,并且大都是一次性的,难以做到前后的一致性。甚至干脆都没有正式的检查表,而只是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的巡查而已。同时,也会出现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专家依据不一样,理解不一样,要求也往往不一样,从而让被检查单位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听谁的!而对于“隐患排查”工作,其针对的内容非常清楚,就是16号令明确的人、物、管三个方面;并且只要隐患排查的对象或内容确定了,其具体要求也就明确了,即针对各对象的风险分级管控措施,排查其是否得到了落实,其依据和要求都应该是确定的文件规定的内容,无须另行制订(当然,如果对之前没有考虑到的风险管控措施,依然要予以现场提出和要求,这是不否认的)。

    同时,基于“安全检查”工作在执行层面的法规依据的缺乏细化,导致很多的“安全检查”工作往往流于形式,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的整改没有后续的跟踪,或者只是提交一份整改报告就行了。而“隐患排查”,根据16号令的规定,需要编制明确的排查清单,对发现的问题要进行分级,而对其中的重大事故隐患还要编制专门的整改方案,方案中要明确以下“六落实”,即:整改的方法和措施、整改的时限和要求、整改负责的机构和人员、整改所需的经费和物资,以及整改期间的应急方案和措施。而近年来安全管理形势的持续好转,尽管是各个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但对于现场存在的事故隐患的整改方式和力度的加强,应该说也是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的。

    最后,也是基于以上两点,我们明确一下两者内容之间的差异。先看“隐患排查”,根据16号令的要求,其内容非常明确,就是针对人物环管,即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的缺陷。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环境的不良”这一问题,表面上看没有列到事故隐患的范围内,但其实一般我们是把其看作是包含在了“物的危险状态”里面了,所以我们往往把事故隐患的范围界定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和管理的缺陷。而对于“安全检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各种文件、通知及其附带的表格、清单,或者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可以看到其内容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安全检查”的重点虽然是集中在现场的“事故隐患”,但却又不限于此。比如,政策法规的宣贯和落实、相关会议的组织与实施、安全生产目标的制订和分解、安全会议的组织与记录、事故的上报与调查等,一般不属于“事故隐患”的范畴,但都可以列为“安全检查”的对象。甚至,“隐患排查”这项工作本身的执行情况,也经常成为“安全检查”的内容之一。大家经常说的一句话:安全就是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可以说是对“安全检查”这一概念或工作的形象表述。

    不知以上这三个角度的解释是否说清楚了这个问题,又能否扫清您的困惑。如果依然有问题,那就干脆如本文最开始的问题答案,把他俩看做是一致的,也没啥大问题;既然我们不是搞政策和学术研究,与其把精力花在这种概念性的问题纠结上,还不如多去现场转转,帮现场解决几个实际的问题要来的更实在些。

    5 S  V+ @( H9 `* A; f; @! o

    $ k$ q& I# Y4 l$ F) {
    发表于 6-23 20: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隐患排查”这项工作本身,也经常成为“安全检查”的内容之一。而且是检查重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2-4 06:4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