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T0 |6 ?+ Y v) X3 `
各位质量人有没有听说过“寡妇职位”?
这不是杜撰,而是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提出的一个概念。何为“寡妇职位”?意指由于设置不合理或定位偏差而导致的低效性职位。比如,一个能干的员工,进入某部门后,由于各种原因,业绩很难被考量,员工的价值无法得到客观的衡量,从而无法得到真正的赏识,逐渐变得郁郁寡欢。
: i( Y- z: v6 |6 t" Z
* C" {( z5 w) L# R, I) W
& i) e# o, x" e5 F5 B: X9 h4 d; u! u
有质量同行提出,品质经理在一些公司就成为了“寡妇职位”,你的公司有这种情况或苗头吗?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欢迎到文章底部评论区讨论。
, m. t" m# F& v" l) A# G) s1 Y
% t3 W3 X v7 G) s7 J: W4 s下面摘取了几位在论坛回复里比较详细的回复:
2 t, ^" n$ g0 P. K# r( P2 _$ ^1
我公司是一个很好的合资企业,在三位前任品质经理连续阵亡后,我荣幸地成为第四位,在位仅仅一年半。本来我是很想有一番作为的,可是最终还是主动胜利大逃亡了。但是我没有遗憾,我已经尽力了!品质经理实在是一个滑铁卢,很多象我这样因为其他方面的业绩而调到品质部门的人,最终还是会失败于这个寡妇岗位上!如果各位有兴趣挑战这个岗位,还是要慎重,但千万不要害怕失败!即使失败了,也并非什么坏事。我们成功,是因为我们曾经失败过!
# S3 b" t3 }: i
' Y& K7 [8 B Q2 z0 I# U
2
我做过三家外企的QUALITY MANAGER,个中滋味就不多说了。, N) V9 b$ V! S/ z+ V4 S3 H. ~
说点简单的吧:做这个职位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想真正作好工作的人,可偏偏这也是他们最大的缺点。
成功只有1/10靠你对工作的投入,剩下的是智慧,能力和运气的因素。
怕失败是最大的失败,这句话说得很好。没有这种勇气和信心,这个职位你最好连想都别想。
如果你在国外,这个职位相对要好做得多,为什么?
人的品质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品质,也决定了一个国家企业的品质,以个人的力量去改变一个国家,只有伟人才能做得到。
其实别的岗位也不好做。都要有拿手的本事。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是成功中最重要的一条,也是我们最欠缺的。
在国内的企业(包括合资,外资),这个岗位确实不容易,很有挑战性。
如果失败了,反省一下自己,也别太在意,就当作你拿错了试题,本来考大学的,试卷却是博士生的题目。 如果成功了,也别得意,因为那80%靠的是运气。
' r7 R6 P7 T& _" `3 p3 S7 M5 ?
3
我也想知道耶. 昨天公司一空降品質經理又陣亡了(堅持5個月)0 H9 p3 g& E* Q# A1 k% j( X
從我進公司四年來先後亡了6位品質經理(其中第一位留美博士非此類,由於工作另調,其共有2年,也就是說2年內有5位over了----2個空降/3個內調),搞得我都想改行了。
9 Q8 W0 U' } S: f/ d
4
很多人阵亡并不是由于他们水平不够,而在于老板的品质概念,许多工厂仍然是产量第一,品质只是在客人拒收之后才会提出来,而且目的也只是找个替罪羊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挑战这一职位并不是勇不勇敢的问题,而应当是如何明智的选择的问题:如果你以追求挑战为已任,可以试试。但如果可以找到其它更能发挥自已的地方,建议各位还是去另投明主吧!: {3 Y" J1 m' Y+ D8 N* {1 M+ ]
0 y: j5 b3 u, ?. t' K* a
5
在生产正常的时候没有人会注意到质量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大量加班赶产量的时候更是如此。而一旦出现了客户投诉或索赔,再回头抓质量大多为时已晚,此时牺牲几个经理也就在正常不过了。
, Z) t5 p4 o4 v9 h% [! X, f
这样的情况和企业的关系很大,尤其是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
其次,就质量问题而言涉及部门较多,有时即便发现问题也难以妥善解决,起码在我们公司是这样!
& F, K9 h# [2 w ]( w$ A& y5 G# c) c. X7 h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