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 L& u3 b8 i: H2 b+ [( J. i
( a* X1 z- p" w6 r
& X- M3 {. m* v2 Y. f
榨干企业利润的管理制度都存在哪些病态?
3 j. o& S2 E4 h7 J8 a/ W$ N
很多民营企业老板或高层做梦都想让企业走上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管理,为了实现此伟大宏伟目标,找咨询公司,聘请管理咨询师,引进众多管理模式,比如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5S管理模式、KPI绩效考核机制、360考核机制、员工工作加分管理机制、阶梯式业绩考核管理机制等等,但仍看不到这些管理模式给企业发展带来任何的正面效益,甚至出现了导入后企业管理倒退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不论公司引进何种管理模式,最终需要形成一套制度化、流程化的落地管理系统方可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正面效益,否则即使再先进的管理模式,若不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若不能在公司内部落地,若不能执行“流程制度第一”的管理原则,引进的管理模式都只能是摆设,不但不能为企业的发展起到助推作用,反而会成为企业发展的枷锁。
虽然管理制度、管理流程不是万能的,但任何一家企业离开管理制度、管理流程是万万不能的。对于许多民营企业老板而言,制度建设是最为关注又最为头疼的事,往往使出洪荒之力,制定出“看起来很美”的制度,也投入大量成本去推行,结果收效甚微。
根据笔者多年的企业管理咨询经验,不是管理模式不行,而是公司引进后的管理模式变味了,而是公司建立的制度化、流程化管理模式走样了,为什么呢?因为公司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存在以下严重的病症:
病症1:“亡羊补牢”型
---缺乏预见性,起不到预防的作用
这类制度的产生往往滞后于现实,疲于应付,被动挨打,属于“马后炮”和“灭火器”,没有起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如果这种制度缺陷存在于人命关天的质量安全领域,往往就成了一颗定时炸弹,当事故的“蝴蝶效应”一旦发生,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的策划建立不应在企业内部发生异常后而想起建立,而应在可预见的异常情况发生前开始策划建立,唯如此,才能让制度、流程真正起到“事前预防”的作用,杜绝或消除企业在运营发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任何不规范行为。
病症2:“零敲碎打”型
---缺乏系统性,制度相互之间是孤立的关系
这类制度的出台,往往因为企业发展战略不清晰,发展路径不明确,既无深谋又无远虑,缺少充分的调研和科学的论证,临时动议的多,从长计议的少,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今天一个“馊点子”、明天一个“骚主意”,制度呈点状分布,没有形成完整的网状体系结构。
病症3:“朝令夕改”型
---缺乏相对稳定性,永远都是话语权第一
这类制度的制定往往是老板喜怒哀乐的晴雨表,制度的个人感情色彩浓厚,忽冷忽热,有时横眉冷对,有时温暖如春。由于宽严变化无常,导致员工神经高度紧张,时刻提心吊胆,“不打勤、不打懒,专打那个不长眼”,唯恐成为“枪打出头鸟”的牺牲品。
病症4:“移花接木”型
---缺乏针对性
这类制度在设计时往往脱离自身企业的实际,盲目崇拜全球或全国多少强、行业“领头羊”等“大腕”“大牌”企业的管理制度,兼收并蓄,生搬硬套,形式借鉴多,精髓吸收少,条条框框一大堆,“真经”没取到,结果因为没有对症下药,药虽是好药,但不适合企业的病症,所以无法治愈企业的病
病症5:“曲高和寡”型
---缺乏操作性、不接地气
这类制度在形成时,老板往往好高骛远,不惜高昂代价请专家、学者、教授亲自操刀,虽说制定出的东西看起来“高大上”,从思想性、理论性到政策性,都天衣无缝、无可挑剔,但由于“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制度一旦不接地气,执行效力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制定制度、流程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包括当前团队的能力、团队的文化素质背景、企业当前的运营流程状况、企业所在行业的实际情况、政府对企业的监管要求等等),制定制度、流程不是全盘否定企业原有的一切,而是在原有的一切基础上进行梳理、补救、更新、增加,唯有如此,才有可能确保制度、流程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才能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病症6:“事无巨细”型
---缺乏主次性、遍地开花
这类制度在“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指导下,试图实现全员、全时、全域覆盖,做到事事详尽,面面俱到,但由于重点不突出,特点不明显,内容太庞大,程序太复杂,操作太繁琐,过分注重形式和过程,导致员工身心疲惫,落实效果往往“一地鸡毛”。
所以企业在策划建立管理制度、管理流程,要根据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对企业当前发展影响的严重程度,进行排序,优先解决影响严重的问题,让企业先能稳定往前走着,让企业先从严重困境中找到走出的方向,再往前走着的路途中,分区域、分段、分块,根据“影响重者优、影响大着先”的消除治愈原则一步一步梳理、补救、新增、讨论、会审、完善、颁布、实施、扶正、督导、习惯、自然。
病症7:“厚此薄彼”型
---缺乏公平性
这类制度的出发点往往是为了维护企业少数领导、部门和管理者的利益而设计,对大多数员工而言有失公允。但由于“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员工的委屈感、挫败感、自卑感、愤怒感等不良情绪会逐渐积压成堆,一旦疏导不力,很容易出现极端行为,反向挑战现有制度。
所以任何一家企业策划建立管理制度、管理流程,一定要抛弃“制度、流程是为某部分人而策划的”的原则,应严格奔着“从企业发展大局出发、一切为了企业的发展”的原则策划、建立管理制度、流程。
总之,对企业而言,好制度是“改良剂”,有时可以使坏人变好;坏制度是“腐蚀剂”,常常可以使好人变坏。孰是孰非,智者自有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