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浅谈客诉处理的借力6 @6 j( _. U# j/ B
客诉处理是质量管理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及时和圆满的处理客诉,可以看作是公司一次质量管理领域的“危机公关”,而如何顺利完成这项工作,则有很多技巧,包括大家通常运用的一些工具。给客户提供报告是客诉处理的输出,报告的形式也是有很多种,如8D报告、7D报告、5C报告、A3报告、CAR表、PPT介绍等,工具则如5why、品管七大手法(譬如鱼骨图)、DDDW、DOE、FMEA、3P(Predict、Prevent、Protect)、READ ACROSS MATRIX、Is / Is Not等。借力,借人之力,借力使力,则有很多表述,譬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团队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等;广义上说“借力”,也可以看做是一个客诉处理的工具。开篇和大家啰嗦了几句,作为本文话题的引子,下面马上就和大家谈谈自己处理客诉的几个案例,将围绕“借力”这一话题进行介绍。 j2 ]" Z' O- I$ x1 G
& F9 @7 r2 x+ e B2 l% K) \. L; \5 Z6 l$ {& ?: ]
某年3月份碰到一家外企反馈我们的产品(汽车冲压件)装到他们的产品后,他们的客户发现不导电,就直接将产生这个质量问题的矛头指向了我们的产品。这也不奇怪,很多人都有这种惯性思维,出了问题,不找自己原因,首先找别人;之前接到一位质量经理的反馈,说我们的管件上有锈斑,要我找原因,我查看了他提供的图片,发现这个管件被他的客户焊在一个金属支架上,上所谓的“锈斑”是一个黄色的斑点,而这黄色斑点是由于焊接时焊渣飞溅所致。接到我的回复之后,他再也没有找我去查原因、写报告,估计他也如释重负,去和他的客户交流了,也许他借力把这件事摆平了,因为把事情讲清楚了,他也不用去给他的客户主机厂写报告了。扯远了,还是聊我刚才说的那个产品(汽车冲压件),我们收到不良组合件后进行拆分,发现我们的冲压件压装到他们的部件上后,他们压装打胶,打的白色胶渗透进了2个件的结合部位,这不就成了绝缘体嘛,能导电吗,我把这个解剖的图片告诉对方后,对方团队有的人则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毕竟找他们内部装配的问题,还是有一定的压力,出了问题推给供应商,对于他们来说是较容易的事。居然白色胶能渗透进去,他们就怀疑我们的产品内部圆柱体存在个别变形凸起(实际是客户压装造成的),他们装进的电阻则在圆柱体内间隙太大,无法进行导电体串联而断路,导致不通电。无可奈何,我让冲压模具工程师、工艺工程师找出模具图纸和工艺流程,详细介绍我们的模具结构和工艺流程(级进模冲压和单模整形),我们的模具结构和工艺流程不会导致我们的产品(冲压件)造成圆柱体变形凸起。客户收到这个信息后,确认了问题不是我们造成的,不得不再去找他们的装配问题,最终还是去更改产品设计结构,也不用我去提供8D报告了。这件事能够让对方接受,顺利处理,也是借助我们的模具工程师和工艺工程师提供的详细资料。
2 N2 ^5 U- z5 ?# v: f/ z2 B% p
+ R t# x0 m4 Z) I$ a
; f' U8 i" d& h. a3 a4 h 借力处理客户投诉,相信大家也经常使用,8D里面“小组成立”就是成立一个小组来进行质量问题的分析、制订措施和执行措施。我这里的客诉是一个广义的,是指客户的质量反馈,认为这个质量问题是我们造成的。某年2月,客户的作业员在装配线上发现我们的铝合金冲压件有变形现象,要求我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遏制围堵,并内部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关措施。当然把客户当做上帝,第一时间请第三方的挑选公司人员去客户工厂的仓库进行盘查,请第三方挑选人员查查包装箱是否有变形、包装袋内产品是否有变形,并拍照发给我和客户的SQE。第三方挑选人员提供的信息,包括图片,均没有显示在客户仓库内相同的产品有变形现象。因为是铝合金冲压件,产品小且中间是空的,我和对方SQE沟通,在客户产线发现该产品变形,可能是客户相关人员在运送这箱产品时存在挤压、磕碰所致。客户最终认可了我的意见,不过为了减少搬运过程中该产品被挤压、磕碰造成变形,希望我司将纸箱改成耐冲击的塑料箱。我司也是考虑了双方的利益,做了包装箱的改进,不过这位SQE则提到,要我们走流程,向他们采购部申请将纸箱改塑料箱的包装设计变更。这件事的处理,我们也是借助第三方挑选人员提供的帮助,而免于一起“冤案”的产生。; z$ x1 r! H1 K% X- C, o
4 c" l- b: G0 m* ^" O$ n
. w H) L4 v) @8 m" d" n+ G$ t: l
先后经历几家公司,也接触了一些客诉处理的借力故事,譬如和客户的IQC搞好关系、和客户的现场质量工程师搞好关系,将质量问题进行隐藏而不提报,免去写8D的波折和质量不良表现的统计,这些故事就不在这里讲述了,而和大家聊聊另外的2件事,也许可以给予大家一些启发或激起共鸣。某年5月,接到客户QE反馈,他们生产线干部组织QE、PE开会,研讨生产线工人发现我司提供的产品有色差:有发黄和发白的两种,认为这两种颜色的产品会对他们产品造成影响。我通过投影片介绍了这个产品是功能件,不是外观件;并介绍了我们的试验过程和试验结果,两种颜色的产品电阻值差异基本可以忽略,对他们产品的电性能不会产生影响,建议他们可以正常使用。对方看到了我的试验结果,终于放心的使用了这批产品;当然我也在和对方沟通,由于之前没有界定这个产品的外观颜色要求,希望通过封样,让磷化镀膜的供应商按外观封样件的颜色进行调配药水浓度。最后再和大家介绍一个客户反馈的质量问题,某年8月,客户QA反馈我们的某个管件尺寸超差,而这个尺寸,我们双方是通过检具来检的(检具是客户认可的),这次他进行全尺寸测试时发现尺寸有超差,故提出此问题。我向该QA要来了他进行全尺寸测试的依据-图纸,我查看了该图纸的尺寸标注,他在做全尺寸测试的这个尺寸,图纸未标注公差,他按照图纸末端注明的未注公差按±0.2来判定的,要求退货;而这个尺寸中间涵盖了3段尺寸,其中两段尺寸都标注公差为±0.6,我和他就此沟通了其次,这位QA就认死理,未注公差他就按图纸上写的±0.2来判定。没办法,我就通过邮件、电话和对方的技术主管沟通,说明这个尺寸中间有两段尺寸标注公差为±0.6,不可能这个总长却要缩小公差带为±0.2;为了双方的合作共赢,设计要合理性、可行性,我们给其他世界500强客户供货,类似产品的该尺寸为±1或±1.5,我希望他对图纸进行设计更改。开始也许该技术主管不想增加工作负荷,和我周旋了一下或者逃避处理。那位QA又在不断催着退货,我不得不紧盯该技术主管,每天上午、下午各一个电话,介绍了我和该QA的判定争议。该技术主管不想去改图纸,因为这个量产了很长时间的产品,不想做图纸尺寸设变;我也考虑了他的一些处境,则建议如果不做图纸更改,可以给我们发一个技术更改通知单之类的东西,我好和他们公司的QA解除判定的争议(我认为不能按±0.2判定,设计合理,我们制程能力也没法满足这个公差带)。最终该QA转来了他们技术主管的意见,公差带设定为±1,该批货判定合格接受,不再催我办理退货手续了;能有如此的处理结果,也是借力该技术主管的“公差带设定为±1”。
8 P7 X# [0 d- h& g
) K2 u; M4 Q8 g. l4 T( q0 ]8 w
' ]$ }" n! \# B5 b& l8 J 有首耳熟能详的歌词“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把浩瀚的海洋装进我的胸膛,即使再小的帆也能远航……”;再小的帆能远航,不过是心中有海洋,借助风、雷、电的力量而已吧。本文我介绍的几个客诉案例,仅限于我特指借力处理的内容;希望工作中的这些实际案例,能够有血有肉的来展示和表达借力的功效。考虑对经历的公司产品和技术信息的保密,我对文中某些内容进行了模糊处理,也许会让读者读来不是很明晰。我想借此文和大家分享一下,借力打力,不仅是在功夫片中所描述的情节,我们在质量管理、企业管理中某些场景也可以运用。0 t& { H; p% E3 L' z
2 L5 `9 y4 F* F7 {# i1 s4 B8 L
* Y7 M2 Y% u1 f. K+ ~,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