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认证认可协会(CCAA)官网发布一条违规处置信息,实习审核员邓某某,因在办理转换执业机构过程中提交的《离职证明》文件存在伪造公章行为,注册资格被撤销。
6 j3 T$ S: e3 v4 [* A/ S0 E' |, D c6 W
事件本不复杂,协会《注册认证人员转换执业机构办理程序》(中认协监 【2015】58 号)第十七条规定:认证机构和申请人均应对向协会提交的证据的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提交虚假材料的行为,按照协会有关人员注册的规定处理,但梳理近几年转换机构过程中文书造假案例,一些趋势性现象值得重视:
$ c; k! W, i: T$ t+ @# T
1.机构内部管理人员利用职务便利,自行加盖公章,按照有利原则,随个人意愿填写离职证明内容。/ z- i ~/ u4 U, y' z; O
2 \9 u( C- B: T: K# e, b/ q5 J: z4 b2015年深圳某认证机构黄某,利用办公室主任的便利,在空白纸张加盖公章,后在转换机构过程中,按个人意愿填写离职内容,核实确认过程中,原机构认定黄某提供的文书造假并连带其它问题线索发起诉讼,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并到协会提取相关证据(目前协会未接收到相关处理信息);2017年,北京某认证机构人员管理岗位人员马某香,同样利用岗位便利,违背机构意愿填写离职证明内容,最终马某向机构交纳违约金,双方达成和解,但马某资格被协会做出正式处置。
5 ~3 n0 Z8 i, i! _2 U此类问题,多是机构内部人员利用岗位便利,以投机方式实施,不仅损害机构利益,自身的利益也会受到伤害。
- o- C9 I2 x- w1 ]% j+ D" u0 `* @2.委托中介机构办理执业资格转换手续,伪造文书。
( K' @8 O% A, S' V, ?) Z# G本次违规事件的邓某,便是委托北京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公司办理其转换机构事宜,其本人未对离职证明文件真伪加以辨识。
( \1 \+ L' {! B ?8 T- f% K# \# u
随着机构数量增加,注册人员数量缺口正在加大,据注册部门统计,目前注册人员的增长速度远低于机构数量的快速增长速度,加之人员注册制度的改革,学历和专业经历要求更趋严格,人员短缺的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一些中介机构此时嗅到商机,以培训、考试、注册、机构挂靠全链条服务为诱饵,吸纳社会人员考取注册审核资格,而这些人员自身有本职工作,大部分人员考取审核员的目的仅是为了兼职挂靠,赚取佣金,审核乱象也应运而生。
6 }! [9 t. I' ?' d+ ], q7 C* E
3.认证机构违背从业人员意志,隐匿事实,暗箱操作。
, Y9 k- @3 U7 T! f这种现象与第二种现象相伴而生,近期,协会查办的凯邦检测认证(上海)有限公司案件(目前已经固定证据,后继会专门报道)过程中发现,机构实际控制人周忠华,通过虚构审核项目,填报虚假经历等手段为26名兼职人员违规获取注册资格,涉案人员一部分是通过委托中介机构(譬如:所谓“国家注册审核员网”网站,该网站长期侵权,实为李鬼,与CCAA毫无关联)办理挂靠到深圳一认证机构,接收佣金,不到现场骗取注册资质;另一部人则是不明就里,提供相关学历、工作经历等基础信息,以至于提供了电子签名,机构掌握这些人员的注册系统权限,短期内这些人“被”注册为审核员,后继“被”以审核员身份去审核更是完全不知,“被”转换到其他机构也不知情。
0 d9 D8 e( D+ e% O) {+ F' q" n
《管理体系注册准则》指明实习审核员和审核员,均应是本人申请;申请人应认真阅读准则,了解各项要求,提供真实、完整的注册信息、资料;申请人应通过CCAA 网站“人员注册专区”登录注册系统,按要求填写、上传注册申请信息、资料,缴纳注册费用,完成网上注册申请。《管理体系注册准则》是审核基础知识必考科目,相关人员熟稔于心,但注册过程仍出现中介机构代办,机构把持等乱象,令人唏嘘,谁之殃谁之过?
/ D+ q1 u. g* u8 b4 {7 J0 g4 C来源:中国认证认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