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i6 C# u, N; G
! ~" J( I8 c6 Y( U/ H4 o/ l3 R4 Z6 `& {, S- F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生产许可证制度一直在改革当中。2015年以来,特别是2017年6月,《关于调整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和试行简化审批程序的决定》发布之后,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
7 C2 K. \$ X. J) i, V
" w2 Z5 ?6 s% ?! V' t4 C3 t4 l. T' [8 p! j, |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是“放管服”改革的重头戏和硬骨头。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一牵动人心的改革不断推向纵深,极大地释放了市场活力,减轻了企业负担,改善了营商环境,提升了群众获得感——
/ U; K% B( @) R* u4 f% ]& Q许可管理目录从最初的487类缩减到目前的38类,缩减幅度达92%,而且“证”减“责”不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33年一路行来的改革成效,值得点赞。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质量主管部门进一步深入推动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全面提升质量监管水平,努力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改革成效掷地有声。
; V; i0 t& N+ y8 L; y+ o办证过程快得让人惊喜
* f9 }) [: j3 z6 y1 u0 o
8月4日,刚创办两个月的无锡喜欧电动车有限公司顺利拿到由江苏省无锡市质监局发出的全国首张具有唯一身份识别条形码的“先证后核”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该公司董事长莫博表示,办证过程快得让他惊喜——在江苏政务服务网提交申请材料和承诺书后,当天就审批通过。
. {1 N4 b; j4 ^ ?8 Y( ^+ W- j“高效、便捷的创新创业环境,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中国石化上海高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陶旭海说,公司得益于上海市质监局推行的“一企一证”制度便利,只需一次申请、一次审批,获得了全国首张含多个类别产品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节约检验时间27天,减少企业费用近2万元,实际审批时间也由改革前的30个工作日减至15个工作日。
- i! s2 \# W7 y
在深入推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的进程中,各地质监部门围绕建立“市场配置资源、企业主体责任、政府依法监督、社会共治质量”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监管体系,探索出了一批宝贵的经验:
5 a6 ^1 Y$ a6 l+ r- R4 X) B1 S9 o
江苏省质监局通过构建覆盖全省的“智慧许可监管平台”,企业申报、部门受理、发证检验、作出许可决定、颁发证书等环节即可全部实现网上办理;
4 c- s4 B: ~+ d0 k% Z) N浙江省质监局在全国率先开展“先证后核”,并提出省局机关“零审批”、行政审批“零等待”、方便企业“零出户”、清费减负“零收费”、严格监管“零容忍”的“五个零”制度,将工作重心从前置审批上彻底抽脱;
' r* ~! F4 q, |5 m山东省质监局将98%以上的生产许可证受理事权委托下放到市级质监局,并推出免费“预先服务指导”,帮助企业修改完善拟提交的材料,避免因材料修改而造成的来回奔波……
( q8 v! h A: A8 s% p8 o( { a
企业松绑减负,市场更添活力。“放开一些非关键、但对企业影响很大的关口,这有利于放宽市场准入,激活社会有效投资,进而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力。”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认为,简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批程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有利于企业释放活力。
" C% ]2 i$ D( B# `- a- x9 s+ Y
该放的放该管的也得管
& _; O0 h. Z$ O: n( q' V
作为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的主管部门,质检总局坚持加快构建“放管服”的质量提升工作格局,增强改革实效。
0 e6 o0 q" u4 {2 Y9 R6 S: [
2015年8月,质检总局制定了《关于深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了“三个最大限度”,即最大限度取消审批项目、最大限度下放审批权限、最大限度优化审批程序。
9 B8 P3 F4 t. N& h4 J$ d; \# _“该取消的取消、该转认证的转认证”。《意见》提出对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所有产品,根据产业规模、技术现状、质量抽查状况以及产品自身属性,逐个进行质量安全分析研判,最终把许可类别严格限制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高的范围。
3 \7 L2 k L: x7 {9 ^7 ~( h
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和试行简化审批程序的决定》,取消质量安全风险低、能通过事后监管保障质量安全的19类产品的生产许可证管理;将3类主要与大众消费密切相关、直接涉及人体健康安全的产品由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转为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
0 Q4 X/ A! H% H
“取消的19类产品涉及9000家企业,这些企业每5年需要申请换发证书并接受实地核查和产品检验,每年需要向质监部门提交自查报告,生产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还需要重新办理生产许可证。”质检总局副局长李元平表示,取消后,这些企业不需要再办理生产许可证规定的各项手续,实现了完全松绑。
o; w6 i& p, }“该下放的下放,该管住的管住”。《决定》还提出对仍需实施生产许可,但生产工艺相对简单,且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有效的8类产品,将许可权限下放给地方质监部门,涉及企业2900多家。
( R' y! K- `$ R. m
放得下还要确保接得住、管得严。质检总局随后规范了各级质监部门全面压缩生产许可审批时限、简化生产许可受理环节、改进企业审查方式、优化产品检验环节等要求,着力加强地方承接能力建设。
( ?2 H) g/ y6 A, l3 C
加强问责制推动全覆盖
) I, w% m% n& s2 Y. b/ L& U
“一方面,要加大取消、下放和转认证力度,给企业松绑;另一方面,要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有效防范风险。”李元平说,原审批程序中发证前由发证机关实施的产品检验被取消,由企业自主提供;现场审查环节从发证前改为后置,实施先发证后审核。
7 R" R2 e" M6 g, J" l! X$ C$ h
“放”开产品检验,却不等于放松对企业产品质量的监管。对于在事中事后监管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质检总局将推动建立对企业实施惩罚性赔偿制度,形成对不诚信、不自律、不履行主体责任企业的高压态势,督促企业依法依规生产经营。
# ?$ L* t$ P8 r d. i7 l( F与此同时,开展质量信用评价,质检总局加快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监管体系,实施“黑名单”制度,增加质量失信企业生产成本,支持质量守信企业健康发展,倒逼企业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 b% e1 ]7 |& ~9 j
“‘加强质量监管’更需要企业的责任心与信用度,形成行业自律,避免造成有效投资增速放缓、无证生产、假冒伪劣等现象。”在汪玉凯看来,减少部分许可认证检验,强调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问责制,可以更好地增强企业内生动力。
0 m, N1 V% G- T0 i8 E" F1 P如今,许可证“瘦身”,继续实施生产许可管理的产品减至38类。事前审批在简化,事中事后在监管,监督抽查成为放开事前、管住事中事后的重要保障。
- u' ]8 q" o3 q: y* Z0 \
李元平介绍,下一步,质检总局将在风险监测的基础上,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产品的抽查力度,扩大抽查覆盖面,增加抽查频次和品种,通过抽查发现质量安全问题,及时向社会公布抽查结果,力促监管全覆盖。
6 U9 U( _3 G `/ K
为促进就业创业降门槛,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担,为激发有效投资拓空间,为公平营商创条件,为群众办事生活增便利……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正逐渐契合“放管服”改革、“双创”等重大战略,走向纵深。
, e* N# ^# ?5 F- L3 i- End -
! P* U; y$ L# [/ N
! P5 N/ R# A4 b&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