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征文选登 | 胡琼文:这样的审核,想说爱你不容易
2 L6 P! W6 c# Y4 u- \5 v2017-06-27 中国认证认可
0 s) I+ e1 G# u; [/ z p) H' j4 \) O$ u" F/ V9 g" Y1 C
胡琼文 第一次参加审核是什么时候?
. D0 A d9 D! J9 W! u% d; \! Z' M好像还是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的第四年,作为被审核方的应审人员之一。
( A0 I3 L0 M5 v+ v- f4 c那时候我还没正经参加过审核员培训,只是在单位听过几次TS16949的内部培训。 0 [. t- H* x/ T: F D; j; ?
当时,我的工作内容很大部分属于计量混搭质量检测类,在一张张供应商来的图纸上熟练地按照师傅的培训盖上检测序号,然后在电脑里列出来、配上检具、频次等待,做成最初的检查清单。 ( L1 f& j# \0 e0 R. U
不同汽车厂商派来的第三方审核人员差不多每两周都会来一批,他们带着不同的目的不同的要求还有大体相同、细节不同的审核方案过来审核。我跟着师傅,作为公司惟一的三坐标检测室的成员之一兼偶尔负责下计量器具日常巡检,少不得啥抽查都丢不下我、总要找我给拿记录。 7 m4 T5 s. K# v1 h
好吧,当时我惟一的想法其实只有:好麻烦,能躲则躲,还好不用我去听他们开会。 # w6 a: l4 ?+ P0 u
是的,对QMS当时还是一知半解,却已经提前知道不少SPCMSA知识,又被注重经验多于理论的师傅灌输了一套还不太懂的实践出真知,小小脑袋里填鸭式的一堆知道主义拿不出来用的东西,真的看到这些审核员再说道理就开始烦了。
! W C0 y) o+ C 是的,我知道,你们说的都对!
2 Z3 `5 o9 P9 k 可是,我想知道,你们谁能告诉我,到底该听谁的?该怎么做吗? 7 D. Z3 Z. e, L+ A( ~ c9 @
每次有了问题,你们走之后,我都要不得不多做很多只有你们看的表格和记录,然后交给单位的体系工程师。我真的不可能理解,这样有什么意义? 5 Z. k/ _1 R/ |; f
意义是有的,因为不这样,公司就有可能丢了这个订单或者丢了目前的供应商评级。 * O. O0 a5 Y6 _% o2 T
师傅会说:孔应该打小点,数控机床精度足够,打大了万一有问题、返修都不好返修。 - q( u: _4 V9 X+ t7 L* D) l% t
审核员和对方工厂的人会说:你们的控制图偏了、分布图偏了,然后是风险项。 5 D( _4 i2 z+ q0 b
到底哪里出问题了? + b( K2 ~3 K5 B4 O+ G" E
是那两组为了计量器具里气动量仪到底要不要半年就外检的审核组?
6 F4 R& c& u: J! J b6 c: L: c" z 还是为了孔能不能保持稳定偏下差而争执的我的师傅还有对方的审核员?
' A6 n2 N8 e7 F2 [) J+ _+ @ 又或者是永远默许我们补记录却不说,因为没记录他们也很难做的那些审核组?
% y, g. Q; s1 Y f4 g' Z X* t0 w 可能,这就是不得不接受,然后可能会一点点越来越好的初级阶段的现状?
# h% x) V2 O( ~$ {! D 但是,别忘了,当时,我所在单位已经通过了TS16949,而且后来的跳槽,让我更清楚明白:之前的单位,人员培训对质量已经足够重视,人人都知道啥叫QMS和TS16949,质量部都能算点概率统计也知道常用质量工具,技术部干脆一开始立项就有质量人员参与设计。后面的那些纯靠文件记录堆起来的质量管理,实话实说,我接触时也震惊了很久。
& G/ C+ _) k( e# i% W# x. x, K2 O: r居然,这样的质量管理也可以通过审核?
- ^6 J* X, H) t% D4 Y实际上,永远在抽样的审核,或者把质量管理不好、体系无用的帽子扣上去,对于审核本身实在太无辜。如果要让产品和质量真的OK,向先进看齐,也许最该做的就是让审核回到原来的工具位置上了。 6 E9 F! |0 I* O9 [
|